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236节

  独断专行!

  荀攸心中忽然浮现出这四个字,他明白了王景的意思,下意识说道:“原来如此,曹操与陈宫,他们是挚友,更有共同的志向。但是兖州这个地方太小了,一山不容二虎,主公放陈宫回去,看似纵虎归山,实则是要坐山观虎斗。”

  王景是从已经发生过的历史,反向推断出了这种可能性。

  但荀攸并不知道,所以对王景的谋略和布局,佩服得五体投地:“主公深谋远虑,布局之神妙,属下拜服。”

  很显然,荀攸也认同了王景的计策。

  在荀攸看来,眼下的虎牢关以东,紧紧挨着的就是豫州和兖州,此两地皆中原核心腹地,是人口繁华,土地肥沃,经济富庶的膏腴之地。

  但豫州和兖州,却盘踞着足足四方势力,南阳袁术,许昌曹操,陈留张邈,还有濮阳刘岱。

  袁术被刘表牵制,暂时无力扩张。

  刘岱无能之辈,连境内的黄巾军都镇压不力,轻易就会败亡,大概率会成为第一个出局的倒霉蛋。

  而陈留张邈,虽是兖州名士,却连自保的武力都欠缺,虎牢关前两度败于王景和北军,便是最好的明证。

  因此最有可能崛起的势力,就是文臣武将皆不缺的曹操,兖州的世家豪族,为了自身的利益,也希望扶植起曹操来与王景对抗。

  这就是眼下的局势,当王景拨云见雾,荀攸很快就明白了总体的战略与布局,更是赞叹:“曹孟德与陈公台皆是极有主见之人,主公放陈公台这头猛虎回去,与曹孟德必然相争,确实是一着妙棋。”

  陈宫本身就是兖州名士的代表,儒门和世家中的领军人物,他的利益与立场,必然是站在兖州的士族那一边。

  这就意味着陈宫最终一定会与曹操爆发冲突,因为曹操绝不是一个甘心被人操纵和利用的角色。

  曹操要称霸兖州,必然会损害到兖州世家的利益,除非曹操愿意给兖州世家当一条看门狗,但是曹操会愿意吗?

  再真挚的友情,再亲近的关系,也无法改变这种政治权力上的冲突。

  历史上陈宫会背叛曹操,引吕布入主兖州,名士边让之死,不过是导火索而已,两人真正交恶的原因,还是利用与立场的冲突,而且这个矛盾,无法调和。

  而陈宫对吕布,也没什么忠诚可言,之所以选择他,不过是因为当时吕布被李傕和郭汜等西凉诸将驱逐,如丧家之犬,加上吕布本人脑子不好使,容易操纵,所以陈宫才会把他请来,利用吕布的绝世武力,对抗曹操。

  吕布败亡时,陈宫深知曹操绝不可能放过自己,所以才宁死不降,这样至少还能死得体面一些。

  哒哒的马蹄声,在旷野中响起。

  “前面就是虎牢关了,通关文书在此,你可以自行离开了。”

  两名暗卫将陈宫送至城郭,就勒马而停。

  陈宫却是皱起了眉毛:“祁侯的命令,难道不是要你们在半路上杀掉我的吗?”

第174章 公孙度,你不乖喔

  两名暗卫沉默肃立,铁铸的面具遮住了他们的脸,让人看不到他们的面容和表情。但露出的一双眼睛里,轻蔑的目光却深深刺痛着陈宫的自尊。

  随后他们转身就走,也不搭理陈宫。

  “竟然真的不杀我?”

  见自己没被灭口,陈宫心中错愕不已,他不肯相信王景是一个愿意遵守诺言的人,毕竟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明知道自己的本事,还放自己回去,世上真有这种傻子吗?

  还是说,在王景的眼中,自己不过是无名小卒一个,不足为虑?

  “祁侯,今日不杀我,将是你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误!”

  陈宫有种受到轻视的感觉,自己堂堂兖州第一谋士,在王景的眼中,竟然是这般的无足轻重,他绝不接受。

  离开虎牢关没多远,单骑独行的陈宫遇到了一支商队。

  其中一人笑道:“公台,你活着回来了。”

  “孟德?”

  看清来人样貌,陈宫露出惊喜的表情,随即责怪道:“你竟然亲自前来接应,就不怕被人认出,命丧此地。”

  责怪的语气之中,还有几分感动,几分感慨。

  曹操则是下马,上前一把抱住陈宫:“别人过来我不放心,现在看到你没事,我才松了一口气,能平安回来就好。”

  洛阳之行,凶险万分,当初陈宫自告奋勇要去,曹操就曾反对过。

  “唉,平安……”

  陈宫目光复杂,和曹操说了自己被荀攸擒获,又与王景见面的事情。

  曹操本就是一等一的智者,所以陈宫想听听他的意见和看法:“孟德,你曾与祁侯结交,对他更为熟悉,你觉得他为何要放我回来,这件事情想不通,我寝食难安。”

  智者总是考量太多,尤其是现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兖州紧挨着京师,而王景又不是什么“好邻居”,对上此等生死大敌,无论陈宫还是曹操,都不敢有丝毫的轻忽大意。

  “我也猜不透王景此举的用意。”

  曹操苦思良久,最后还是只能把手一摊,表示猜不出。

  “连孟德你也猜不透吗?”

  陈宫表情阴沉,最后只能长叹一声:“看来只能见机行事了,希望是我太多心了吧。”

  …………

  卫将军府,一只浑身红褐色羽毛的信鸽轻轻落下。

  王景抓住信鸽,将其爪子上的密信从竹筒中取出,很快便看完上面的内容,原来是周泰、蒋钦、阎行他们在各地设立军府成功的消息传了回来。

  几人四处奔波,成效显著,基本上每一个县,都设立了一处军府,多则数千人,少则几百人,很快就帮王景征召到了五万兵力。

  虽然这些人大多都是乡勇,组织度低,战力拉胯,但用来本土防守和维持治安却是够用了,让王景无需将主力部队分兵各处镇压地方,而是可以集中起来,随时策应各地。

  如今有了五万半耕半农的府兵,王景对京师四郡的统治总算是彻底稳固下来,借着安插在各地的军府,实际控制力甚至得以抵达县乡一级。

  某种程度上,王景此举可谓是初步打破了世家和豪族对地方权力的垄断。

  而更妙的是,平定叛乱之后,王景从战败的世家和豪族那里,夺取到了大量的人口、土地和财富。

  如此一来,推动产业升级的资本就有了。

  看着窗外开始飘落的雪花,王景目光变得深邃而悠扬:“是时候,推动下一步的计划了。”

  而另外一边,荀攸正在家中读书,忽然管家来报:“老爷,有客登门。”

  “谁?”

  “是……”

  “吞吞吐吐的做什么,有话就说啊。”

  “是河内太守。”

  “……”

  如果说这世上有一个人是荀攸最不想看见,却又不得不见的,那就只有荀彧了。

  “唉~,麻烦啊,将人带进来吧。”

  “是。”

  很快,管家便将荀彧带到了后堂。

  “贤侄,许久不见了,看到我,就算不行大礼,也要行小礼吧,否则那便是无礼了。”

  当着管家的面,荀彧一本正经的训斥说道。

  而按照辈分,荀彧是叔,荀攸是侄,还真就只有挨训的份儿。

  管家嘴角抽动,想笑又不敢笑,只能装作没听见的样子,然后悄咪咪地退下,给叔侄二人留下独处的空间。

  待管家走后,荀攸这才没好气地别了荀彧一眼:“我不是说了,别叫我贤侄的吗?”

  “但你是我的贤侄啊。”

  “我比伱大了六岁!”

  “岁数归岁数,辈分不能乱啊。”

  荀彧一脸吃定荀攸的表情,脸上始终挂着淡定从容的微笑,长辈的气质这一块,他拿捏得死死的。

  从小到大,喊一個比自己小六岁的小屁孩当叔叔是一种什么感觉?

  荀攸表示自己深有体会。

  然而儒家最重礼节,无礼不立,所以再怎么不满,荀攸也只能忍了,招呼荀彧坐下后,开口询问他的来意:“说吧,文若今日特意登门造访,所为何事?”

  聊起了正事,两人的表情,也变得严肃认真起来。

  荀彧收敛笑容,目光凝视着荀攸:“公达,你这次做得太过了,你可知此次战役,总共死伤了多少人?天下世家,又对你有多少的怨言和愤恨?”

  虽是教训的语气,但更多的,是荀彧对荀攸的关心和告诫。

  王景与荀攸一同布局和谋划,最终引得种辑和王服入局,将四郡之地的所有潜在反抗势力一网打尽。

  如此计谋,就算最开始的时候没人看破,如今王景政令通畅,四郡世家遭到血洗,其他的名门望族也肯定是回过味儿来了。

  天下这么大,智谋之士不在少数,通过事后的复盘与推敲,王景与荀攸的布局必然瞒不过有心之人。

  而王景的举动,显然触动到了天下世家和豪族的根本利益。

  荀攸的行为,更是被不少人当成是助纣为虐,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所以荀彧才不得不借着回京述职的机会,亲自跑来见荀攸,当面提醒他要小心:“你可知现在外面有多少人想要杀你?你难道真要将自己置于险地吗?”

  荀彧的意思,荀攸当然明白,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选择:“文若,我与你所走的道路不同。”

  “有何不同?世人都说我是荀家的王佐之才,却没有多少人知晓,论智谋和见识,公达你丝毫不弱于我。可你为何偏偏要如此自寻死路呢?当你满手血腥,满身污秽,就不怕史书上留下骂名吗?”

  兵谏虽然是王服和种辑所发起的,但战争的发生,却是荀攸帮助王景筹谋策划,在暗中完成了所有的布局。

  这样的算计,瞒得过普通人,却瞒不过有王佐之才称号的荀彧。

  所以在一开始,荀彧才会说荀攸做得太过。

  只因为他的计谋,杀戮太过,必被天下儒生所诟病,百年之后,说不定还得背上骂名,遗臭万年。

  荀彧都替荀攸感到惋惜;“你是智者,就应当明白,史书之上,阴谋诡计难登大雅之堂。以你的智慧和才学,你本来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更好的未来,名垂青史流芳千古不好吗?何必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见不得光的大阴谋家?”

  对于荀彧的这一番真心话,荀攸的回答,却是义无反顾:“这世上,总有一些困难的选择,必须有人去做。既如此,为何那个人不能是我呢?主公欲推行新政,我身为谋主,自当为主公筹谋布局,铺平道路。”

  “因为你的计谋,如今世家缄默,豪族无声,所有改革可能会遭遇到的阻力,都因为这场战争而被消灭。但凡事都有代价,昔日主父偃为武帝效力,一纸推恩令为武帝解决藩国之患,可你不要忘了主父偃的下场。”

  “主公不是武帝,而我也不会成为主父偃。”

  荀攸神色自若,与王景相处越久,他就越觉得为这样一位主公效力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首节 上一节 236/3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