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233节
说完郭嘉拿起酒觞,乐呵呵的“自罚”了起来。
“你啊你啊,不愧鬼才之名,居然这样也能占我们的便宜,我看你是故意认输,想要趁机多饮几杯这名酒醉生梦死的吧?”
对于郭嘉的无赖,戏志才和荀彧都是满脸的无可奈何。
郭嘉与荀彧合戏志才相交莫逆,三人早在董卓进京之时就得出了判断,预料到天下即将大乱,因此各自带领族人至河北隐居避祸。
身为拥有远大抱负的智谋之士,他们三人都渴望寻找到一位能够终结乱世的明主。
因为与王景的交情,郭嘉显然不会考虑其他的诸侯,不过为了搜集情报,还是去了一趟渤海郡,称量了一番袁绍的成色。
除开王景之外,郭嘉最看好的诸侯便是袁绍了,认为袁绍极有可能会成为王景的头号大敌,所以才会提前跑去打探情报。
荀彧自然知晓此事,当即为郭嘉倒了一杯醉生梦死,这才开口问道:“你已经见过袁本初了?”
郭嘉点头:“然也。”
戏志才也很好奇,便也好奇郭嘉心中对袁绍的评断:“感觉如何?”
郭嘉仰头,将杯中的清冽美酒一饮而尽,然后才长叹一声:“唉,好谋无断,志大才疏,虽得世家之助,但缺少做大事的魄力和决心,终究不是明主。”
荀彧笑着再一次为郭嘉斟满酒觞,调侃道:“哈哈,看来奉孝这是打定主意要来投奔祁侯了啊。”
郭嘉脸皮也是贼厚,居然打蛇随棍上:“是啊,以后还要请荀太守收留在下。”
“你胸中藏有山川锦绣,我这池塘太小,哪里容得下你这条真龙?”
“志才兄,你看到了,是文若他不肯收留我。”
“你如此豪饮,他的薪俸哪里养得起,换我我也不收留你啊。”
说完,三人同时大笑起来。
三人饮酒畅谈天下事,正聊得起劲,忽然有人来向荀彧报:“启禀太守,袁绍军已撤出河内。”
“袁绍退兵了!”
郭嘉和戏志才闻言亦是一震,随即更加觉得王景是得天命之人。
戏志才捋着下巴上的山羊胡发出一阵感慨:“想不到颜良退得如此果断。”
郭嘉健眉飞扬,双眸锐利:“袁本初此人贪小利而忘大局,其实他在这种时候,最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倾尽全力拿下河内,不惜代价也要击退吕布,以此来打破祁侯不可战胜的神话,然后号召天下群雄,共击洛阳。”
戏志才摇头:“袁本初若有这样的魄力,当初十八路诸侯讨董时就不会驻兵酸枣停滞不前了,眼下他的目标是鲸吞冀州,自然不愿意耗损实力与祁侯死磕。”
别看袁绍和袁术二兄弟此前连续兵败,但汝南袁氏的底蕴还在,但凡能在战场上打出一些威势,号召第二次“十八路诸侯讨王”并非没有胜算。
只可惜袁绍和袁术虽为兄弟,却不能同心,更无法协力,眼下一南一北还想着能二分天下,却不知死兆星早已临头。
“府兵制一出,世家豪族不足为虑也。而且还听闻,祁侯命王凌与段煨二人各自在河东郡与弘农郡推行屯田,都卓有成效。再过三年五载,必定兵精粮足,到时候这中原天下,还有谁能与之争锋?”
郭嘉虽出身寒门,家世不显,但目光和见识,却非常人能比。
他天资横溢,熟读史书,深知乱世开启之后,谁掌握粮食和精兵,谁才能掌握天命,笑到最后。
否则强如霸王,不也败在了高祖手中?
袁绍和袁术兄弟,连项羽十分之一的能耐都没有,仅靠家族荫蔽,又如何能与王景争锋?
无论是郭嘉还是荀彧,又或者是戏志才,显然都不看好袁氏兄弟。
眼下的各路诸侯,虽然看似名动一方,实则大多都入不了郭嘉法眼,为什么?
就是因为这些诸侯,纵使割据一方,钱粮也大多来自世家,或者是劫掠百姓而得,非常的不稳定。
一旦遭遇挫折,也许立刻就会分崩离析,一夕覆灭。
历史上为何郭嘉弃袁绍而投曹操,而曹操又为何能够在官渡之战中,一战逆袭北方霸主袁绍?
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正是曹操是诸侯中唯一大力推行屯田政策的人。
推行屯田之后的曹操,手里拥有足够的粮食可以稳定军心,而且不受世家掣肘,哪怕境内的世家豪族已经大多倒向袁绍,曹军也依旧拥有稳定的粮食供应,所以才能坚持到反败为胜的曙光出现。
相反袁绍却是一败就立刻一蹶不振,就是因为太依赖世家,胜利的时候还可以无往而不利,一旦失败,立马就是树倒猢狲散的结局,迅速败亡。
荀彧与郭嘉相视一笑:“看来,奉孝是遇到心中的明主了。”
郭嘉也不回避荀彧的眼神,坦言说道:“我与祁侯本就相识相知,如今北军蒸蒸日上,雄霸京师,北据并州,坐拥强军勇将,是最有可能一统神州之人。”
“哈~,看来我们以后不单止要做朋友,还要成为同僚了。”
“怎么,文若难道不欢迎我与志才兄吗?”
“欢迎倒是欢迎,不过说好了,到时候要饮醉生梦死,你自己去问主公要,别再来祸害我的珍藏了。”
“哈哈哈哈……”
三人再次大笑,气氛更为热烈。
身怀共同的志向,以后还能同属一个阵营的,以战友的身份共事,世上没有比这更可喜可贺的事情了。
“为了美好的未来,满饮此杯!”
“该然。”
周泰,蒋钦,阎行还有魏延,四人各自领兵,镇压四方。
所到之地,先击溃叛军主力,然后迅速展开清田工作,没收叛党的土地,然后建立军府,转化府兵。
靠着这样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府兵体系得以快速建立起来,让王景的的控制力正式延伸至县一级,也成功将北军与世家豪族的矛盾,转变成了府兵与世家豪族的矛盾,让自身得以从泥潭一般的治安战中抽出身来。
府兵大多数都是当地的流民和贫苦百姓,他们一旦获得土地,就不可能让出来,为此不惜与任何人拼命。
而北军又因为府兵的存在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平叛的战斗中不断地赢得军事上的胜利,权威得以日渐稳固,再无人能够撼动。
洛阳,卫将军府。
荀攸拿着各地送回来的战报,整理汇总之后,才向王景道喜:“主公,各地的战事已经基本结束。虽然还有零星的余党未能完全剿灭,但已经掀不起什么浪花了。”
“既如此,北军的便能班师回朝了,记得准备一场盛大的庆功宴,以彰显我军兵威。”
“连番大战,确实也需要一场庆功宴来振奋军心士气,同时还能向其他人彰显我军兵威。”
能够如此快速的平定这场叛乱,就连荀攸自己都是始料未及。
“主公,接下来,度田的政策宜继续推行,但不适合扩大打击面,更不能刻意煽动仇恨与对立。”
荀攸说的自然是各郡各县的军府,因为府兵来自底层百姓出身,对世家豪族尤为憎恨,就算不恨,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会仗着有王景在背后支持而主动去找本地世家的麻烦。
这种事情若不制止,事态就会很容易失控,甚至演变成为第二次黄巾之乱。
王景也深知事情的严重性:“公达提醒得对,此事确实不妥,我会下命令约束府兵,禁止冲突扩大。”
虽然连续取得胜利,可王景并没有被冲昏了头脑。
他很明白引爆内战是为了打击世家中的顽固派,夺取土地、人口和钱粮,然后推动自身的产业化改革。
但想要发展生产力,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所以斗争不能扩大化,免得无法收拾。
战争的目标既然已经达成,接下来要考虑的就不该是杀人和破坏,而是需要快速建立新起的社会秩序,让局面重新安定下来。
第172章 难道世家的命比较贵吗?
十二月中旬,小雪。
洛阳上空雪花飘落,战事也终于尘埃落定,北军杀得京师四郡血流成河,破家灭族难以计数,以至于人头滚滚,才将度田政策强制推行下去。
大战方休,王景便以庆功为名,在西园设宴,召集麾下文武齐聚一堂,共贺胜利。
就连远在河内郡的太守荀彧,也以提供粮草,守土有功,受到了王景的邀请,顺便回京述职。
而荀彧此行,也捎带上了郭嘉和戏志才。
坐着四轮马车,郭嘉和戏志才又看着沿途景致的变化,不由啧啧称奇:“看来除了醉生梦死和四轮马车,奇巧阁的出现,为整个洛阳带来了不少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还是书籍的价格。
洛阳城中,甚至已经出现了专门的书店,出售各类经由印刷局批量印制的书册。
郭嘉拿起一本东汉经学大师马融所注解的《春秋三传异同说》,翻开之后,认真读了几段,不由露出震惊的表情:“标点符号的断句方式,确实新奇而且实用,更难得的是印刷出来的字体清晰无误,且字字端正整洁,印刷术果然神奇。”
戏志才也拿起一本被王景魔改过的《墨经》,读完后感慨不已:“《墨经》我也读过,这本内容似乎与我所读的那本,差别甚大。”
荀彧笑着给戏志才解释道:“这是经过祁侯增删之后的版本,我也看过,就内容而言,比起原本浅显易读了许多,但见解与认知,却远胜之。”
墨家现在几乎唯王景马首是瞻,兼爱非攻什么的,虽然也挂在嘴边,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墨者开始沉迷于技术的海洋,追求起最纯粹的知识积累和科学探索,而非搞什么政治斗争。
因为王景强调过,任何社会制度的改良,本质上都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与其去纠结何种社会制度更先进,不如先沉下心来搞科研,把生产力给提升上去,这才是墨者应该追逐的目标和使命。
很显然,墨者们很快就认同了这种理念,并且身体力行。
郭嘉和戏志才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种理念,同样心里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元旭的想法天马行空,初听之下觉得荒谬,但细细思之,对比历史,却又契合无比,当真是发人深省。”
郭嘉此前就曾与王景私交甚笃,因此对于王景居然著书立传,借墨家的虎皮来宣扬他的力学理念并不觉得意外。
但郭嘉仍旧震惊于王景在思想和学术领域方面的建树,在眼下儒门依旧为当世唯一显学的学术氛围之下,王景的种种举措无异于“离经叛道”。
好在郭嘉虽然是学儒出身,却拜师龙驹天驷,暗中弃儒向道,兼习兵法和谋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意者,因此得知王景自创立墨学书院后屡屡被儒门名士各种黑,便忍不住吐槽了一句:“俗语有云,宰相肚里能撑船,但世上的道理,从来都是知易行难,儒门的气量当真是有些狭小了。”
戏志才哭笑不得:“奉孝还请慎言,别误伤了友军。”
郭嘉这才一拍脑袋:“差点忘记了,志才与文若皆是儒门出身,嘉实不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荀彧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我看你啊,就是气我不给你酒喝,所以趁机埋汰我。”
“误会,误会啊~”
三人有说有笑,继续上路。
但这份轻松与喜悦,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
大牢内,种辑垂头丧气,王服也沉默不语。
不一会,外面传来声响,牢头拿着钥匙走过来,不耐烦地提了提牢门:“喂,你们两个,有人探视。”
带着怀疑和错愕,两人离开牢房,看见了朱儁。
“钱塘侯?”
朱儁面沉似水,叹气一声后上前说道:“当初我就说过,你们不会成功。”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