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165节

  “是,将军!”

  甲士轰然应诺,北军中,不少人都是因为董卓才沦为流民。

  如今董璜这位为虎作伥之辈尽数伏法,他们心中畅快至极。

  李儒瞄了一眼依旧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董白,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主公,还有此女要如何处置?”

  董白听到李儒提到自己,顿时吓得花容失色,脸色更加苍白。

  董卓体胖如猪,没想到居然有个娇俏可爱的孙女,董白可谓是人如其名,颜比花娇,肤白如雪,才刚满十四岁就被册封为渭阳君,可谓是风光无限,不知羡煞了多少人。

  奈何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董卓的崛起不过昙花一现,其败亡之后,董家便一落千丈,如今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心中只剩下恐惧与不安。

  董白的幸福人生,从董卓身死的那一刻起,就彻底宣告结束了。

  此时的她,只是阶下之囚,等候王景发落。

  王景倒是没打算追究董白,毕竟她一个小丫头片子也没做过恶,她此生唯一的过错,就是出生在了董家,成为了董卓的孙女。

  对一位无辜的少女痛下杀手?

  王景并不觉得有这种必要,反正董家都近乎被连根拔起了,董白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想要在乱世中活下去都难,又能对自己产生什么威胁呢?

  因此王景对于董白的生死并不是太在意,他现在思考的是要怎么处理西凉军的残兵败将。

  历史上王允就是没处理好这件事,才让自己和一家人都死于刀兵之下。

  眼下王景虽然不至于害怕这群被抽掉了脊梁骨的降兵,可一旦处置失当,还是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麻烦,因此才略显犹豫。

  而李儒似乎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对于北军眼下的困境,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主意:“主公所虑者,无非便是担心西凉降兵会生出二心,被外人鼓动或者收买,在关键时刻倒戈相向,不知属下的猜测对否?”

  “哦,文优既然主动开口,想必心中已有对策了吧?”

  “自然是有的,不过此事需要主公做些小小的牺牲。”

  “嗯?说来听听。”

  王景好奇地看向李儒,想要看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只见例如朝王景拱了拱手,随后指了指董白:“主公,不如纳此女为妾,可趁机名正言顺地接掌董家的一切,将董卓的势力收为己用。如此人财两得,岂不美哉?”

  “胡说八道,我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王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杀死董卓,然后强娶他的孙女,顺手再豪夺董家的遗产?

  这种事情,光是听着就令人发指,邪恶指数拉满。

  更何况如此杀亲之仇,万一董白怀恨在心,以后暗中搞些事情,自己岂不是留了个定时炸弹在身边?

  王景觉得李儒的这个馊主意实在是太不靠谱了。

  可李儒显然并不这么认为,比起王景这位穿越客,他实际上更加了解这个时代的社会规则,因此嘴角上挂着贱兮兮的笑容,一个劲儿地向王景建言:“主公,你若不想她出事,那就更该纳她为妾才是啊。董卓生前最宠的就是此女,还未及笄便已封君。可如今董卓败亡,天下想杀她的仇家,不知凡几。哪怕是董家内部,也未必容得下她。放眼四海,她唯有嫁与主公这等英雄豪杰为妾,才能活路。”

  李儒深知人心之恶,董卓的仇人遍布四海且不去说,光是董家内部,如今主脉继承人皆死,只剩董白一个孤女。

  其他支脉为了能够安心瓜分董卓留下的遗产,吃绝户是必然的。

  董白的下场,要么是莫名其妙的“病故”,要么更惨,被净身出户,然后卖掉为奴为婢,以绝后患。

  别以为是亲戚就做不出来这种事,为了钱,人性可以变得超乎想象的残忍。

  董白虽然还小,但是李儒说得如此直白,她还是听懂了,顿时吓得嘴唇发青,浑身哆嗦。她本来就对王景恐惧多过仇恨,如今明白天下间只有王景能救自己,立刻就选择了屈服:“小女子愿嫁,还请祁侯垂怜。”

  哀伤啜泣的表情,白皙的面庞上,两行清泪化作涓涓细流,实在是非常可怜。

  如此美人儿,还继承了祖辈丰厚的遗产,又是这般主动“告白”,试问天下间又有几个男人能够拒绝?

  王景也不矫情,但最后还是问了他一句:“你可想好了,不后悔?”

  “能嫁给祁侯这等大英雄大豪杰,小女子无怨无悔。”

  董白低眉顺目地站到王景面前,摆出一副任君采撷的姿态。

  王景顿时心情大好,上前用手指撩着董白尖俏的下巴:“抬起头来吧,看着我。”

  董白顿时抬起额头,看向身材高大,强壮而英俊的王景。

  两人站得很近,董白仿佛能够闻到王景身上的雄性气息,心脏不禁怦怦直跳,显然她被勾起的不仅是下巴,还有一丝春情。

  李儒将一切看在眼里,笑着拱手说道:“恭喜主公,贺喜主公,不仅喜获良缘,而且又得一臂助也。”

  王景娶了董白,董卓死后留下的势力,必然争相过来投靠,围绕在王景身边。这些西凉豪族虽然只是董卓的附庸,但控制地方,掌握大量的人口和粮食,又对洗凉当地的情况十分熟悉。

  若是利用得当,确实能够成为一大臂助。

  只能说,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联姻,王景需要董卓留下的这些势力,而原先围绕着董卓的这群人,也需要一个新的靠山。

  至于董卓会怎么想……

  谁会在意一个死人的想法呢?

  毕竟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人活着总归是要向前看的。

  赚钱嘛,不寒碜。

  夜已深,晚风徐徐而来,丝丝凉意吹的人昏昏欲睡。

  王景正想躺到床上,睡一个好觉。

  结果就在这时,房门被从外面打开,来的人是董白,只见她穿着紫色绸衣,悄悄窜了进来。

  绸衣非常单薄,紧紧贴在少女柔嫩的肌肤上,浮现出娇媚的曲线。

  “这么晚了,你……”

  王景话都没说我,董白就开始宽衣解带。

  她抿着嘴唇,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腰带被素手轻轻解开,随后衣领来开……

  顿时,满室生白。

  白!真的好白!

  一夜无眠,第二天醒来时,美丽的少女还在熟睡之中。

  王景已经习惯性地早起,昨晚一时没控制住,结果就是疯狂了一整夜,起来后王景不禁有些腰酸,随后叹气:“唉,来到三国之后,本来以为能当个好人,没想到最后还是堕落了啊。”

  更何况董白身材发育得很好,毕竟生在在富贵之家,从小吃穿不愁,不用担心营养不良,早熟一点也是正常的。

  她该大的地方不小,而该小的地方不大,又因为年轻,肌肤里满满的都是胶原蛋白白里透红,仿佛一随便掐就能掐出水来,实在是让人难以拒绝。

  这样一个美女,大半夜的过来投怀送抱。

  王景又不是柳下惠,哪里扛得住这个?

  当然是该做的和不该做的,都做了。

  起床之后,王景快速穿好衣服,结果刚出屋外,就遇到了李儒。

  王景尴尬地轻咳一声:“是文优啊,你一大早来找我,所为何事?”

  “主公,不好了,渭阳君不见了。”

  一听到李儒在找董白,王景就更尴尬了:“嗯,原来是这件事啊,不用担心,她在我房里呢。”

  李儒瞪着眼珠子看了王景好半天,才回过神来,然后整张脸顿时笑成了一朵菊花,朝王景竖起大拇指:“不愧是主公,这么快就拿下了,厉害啊。”

  “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

  “主公无需解释,大家都年轻过,我懂。”

第122章 钓鱼佬

  李儒朝王景眨了眨眼,嘴角一斜,便贱笑起来,他对此倒是看得很开,毕竟谁年轻的时候没有荒唐过几次?

  更何况王景和董白二人已有婚约在身,先上车再补票,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王景见事情越描越黑,便翻了个白眼,懒得继续解释了。

  李儒也没有纠结于这个问题,女孩子十四岁就结婚生孩子这种事在汉代是符合礼法的,甚至朝廷还有政策,女子年满十四周岁后,不尽快找个夫家把自己嫁了,以后每年都得罚钱。

  可见古代的政客早就把人性玩明白了,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把结婚率给提升上去。

  李儒这次来找王景,主要是催促北军尽快返回洛阳坐镇大局:“主公,如今十八路诸侯皆对洛阳虎视眈眈,朝野上下也遍布有异心之辈,你切不可久离京师。现在两关已破,大局鼎定,应该尽早班师回朝才是。”

  李儒的建议非常中肯,他认为留下王方、段煨和徐荣等人,分化瓦解,让他们彼此牵制,这样就可以暂时放心地将潼关和函谷关交由这些降将镇守。

  董卓麾下的西凉兵,成分一直以来都十分复杂。

  《汉纪》说:“且天下之权勇,今见在者不过并、凉、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皆百姓素所畏服,而明公权以为爪牙、壮夫震栗,况小丑乎!”

  这话里的“明公”,说的就是董卓,而董卓麾下的凉州兵,在来源上主要有湟中义从、秦胡兵、匈奴屠各以及招降的八种西羌,都是野蛮善战之辈,对于帝朝毫无忠诚度可言,完全是靠董卓的个人魅力和砸钱聚集起来的一群雇佣兵。

  其中湟中义从是小月氏人,如董卓的女婿牛辅就有个护卫名叫胡赤儿,其出身“支胡”,也就是月氏人

  至于秦胡兵,这是羌胡和胡化的汉人,羌胡是匈奴、羌人和鲜卑人的大杂烩,在凉州当地的势力错综复杂。

  一些汉人犯了罪,又或者是失去土地成为流民,为了生存,便跑去投奔胡人,最终被胡人胡化。

  这些人往往都有不俗的本事,毕竟弱者在这种情况下也活不下来,因此董卓看中了他们的能力,招募到麾下组建军队,战斗力不错,但军纪很差。

  至于匈奴屠各,则是汉代投降的南匈奴,主要在凉州一带安置。

  而八种西羌就厉害了,这是目前帝朝最为头疼的刁民,在东汉时期是西部叛乱的主力,百年羌乱颇有几分阿美莉卡打阿富汗的味道。

  帝朝派兵去平叛吧,董卓之流的将帅又贪污腐败,吃拿卡要的,最终导致军费耗资达二百四十余亿钱,耗时十二年之久才算基本平定。

  到了汉顺帝的时候,羌乱又起,派兵平叛,军费耗资达到八十亿!

  鬼知道这些钱是怎么花掉的,反正东汉的财政崩溃得很彻底,到了灵帝刘宏的时期,朝廷的运转和平定黄巾之乱的费用,全靠刘宏卖官鬻爵,以及通过十常侍给世家和豪族不断放血,才勉强维持住局面。

  不得不说,灵帝是个水平高超的糊裱匠,若非死得太早,东汉的国祚或许还能再延续半个甲子也说不定。

  一提到西凉羌乱,王景也倍感头大。

  帝朝举国之力镇压百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王景不觉得自己能够快速解决,但董卓麾下的羌人士兵不少,或许可以从这些人身上下功夫。

  毕竟没有带路党,深入羌族的地盘作战跟找死没有区别。

  至于李儒建议自己尽快返回洛阳,王景倒是有别的想法:“文优,我若不想这么快就回去呢?”

  李儒闻言大惊,但脑子一转,立刻就明白了王景的用意,但他对此也有担忧:“引蛇出洞虽是妙计,但未免太过冒险,万一弄巧成拙……”

首节 上一节 165/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