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150节

  他脸上的表情,释然中带着一点阴郁和愤懑,虽然选择了向现实低头,但心中依旧十分的不舒坦。这种牛不饮水,却被人强行按头的感觉,是真的非常难受。

  蔡邕则是朝他笑了笑:“此事对扶风马氏而言,应该不是坏事吧?季长先生的学说,得以推广于世,马氏不也能从中获益吗?”

  在炎汉帝朝,学派的影响力可不仅仅牵扯到官场和职权,更是直接关系到炼神修为的增长,以及所在学派的发展壮大。

  在帝朝想要做官,基本上都是儒门出身的读书人。

  而读了哪个学派的书,就代表你属于哪个学派,至少彼此关系亲近,很容易就因此而结成“党派”。

  而不同的学派,也有不同的圣言之术,其威力与学派的“名望”息息相关。

  因此在蔡邕看来,扶风马氏分明占了大便宜,马日磾此举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可马日磾看了蔡邕一眼,摇头叹气道:“伯喈,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很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你这样的人还是别掺和了。”

  在马日磾看来,自己的挚友蔡邕是个适合做学问,却不适合做官的人。

第110章 我,风靡万千少女

  显然蔡邕也有自知之明,闻言也只是洒然一笑:“好,我不掺和。”

  马日磾见家中只有蔡邕一人,顿时好奇:“昭姬呢?”

  “我让她去和黄太尉家的女儿一同郊游踏青去了,同行的还有袁太傅的孙女。虽然她喜欢读书和弹琴,但总是一个人闷在家里也不好。”

  想起两个跟着自己颠沛流离了十二年,有家归不得的女儿,蔡邕也是一阵愧疚和心疼。

  其中大女儿贞姬已经嫁人,夫家是泰山羊氏出身的羊衜,名门之后,倒也算是一个良配。

  说起蔡贞姬,她虽然名声远不及妹妹,却生了个厉害的女儿羊徽瑜。这位羊姑娘后来嫁给了司马师,死后受封景献皇后。

  蔡邕捏着胡须,又在开始操心其小女儿蔡琰的婚事了。

  炎汉帝朝自高祖时起,就曾规定女子十四岁不嫁人,父母就要罚钱。虽说如今这条规矩的执行不是那么严格了,可女子嫁人的年龄依旧普遍很早。

  其中蔡邕的长女已经有了夫婿,嫁入泰山羊氏,未来还会生下一位皇后——羊徽瑜。

  只不过如今王景崛起,司马家能否夺取天下,怕是难说了。

  而蔡邕的小女儿蔡琰,如今也已年满十六岁,不久前方才行过笈礼,已经到了可以嫁人的年纪。

  马日磾笑着问道:“可曾替昭姬选好一位乘龙快婿?”

  蔡琰如今年方二八,不仅姿容俱佳,而且还精通音律和诗赋,加上名儒之女的身份,因此早早就被各大世家的年轻一辈给暗中盯上了,甚至一些人是从兖州陈留一路追到了东都洛阳,只为成为蔡家的女婿。

  这其中最为卖力之人,便是出身河东卫氏,家主卫觊的二弟卫仲道了。

  不得不说,出身名门,卫仲道倒是继承了先祖卫青的几分英姿,年方弱冠,便已生得风姿俊朗,更引人瞩目的是其才华也颇为不俗。

  在考较过人品与学问之后,蔡邕显然也对这位优秀的“女婿候选人”极为满意,因此对着马日磾抚须而笑:“卫家已有求亲之意,并且多次暗示于我,其实我也正有此意。”

  马日磾闻言微微点头:“河东卫氏,虽然现在已经没落,但好歹也是名门之后,不算辱没了你们圉县蔡氏。”

  河东卫家,那可是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之后,确实算得上名门望族。

  但这件事,偏偏卡在了蔡琰那里。

  只见蔡邕向马日磾诉起苦来:“唉,我哪里在意这个?只是不想琰儿继续跟着我吃苦罢了,女儿家的,总得有个好的归宿才是。”

  他这一生行事,俯仰无愧于心,唯一觉得亏欠的,就是自己的两个女儿,所以往日里对她们也是倍加疼惜,将她们养育得极为出色。

  姐妹二人不仅出落得花容月貌,而且都性格温婉极富才情,尤其是小女儿的天资更是出众,诗赋上的才华比起古之才女卓文君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让蔡邕极为自豪。

  所以为了给小女儿蔡琰找个称心如意的好夫婿,蔡邕这个当爹的可算是操碎了心。

  就算觉得卫仲道这人不错,蔡邕也想私底下先探探女儿的口风再说,毕竟嫁人是一辈子的事情,总得让女儿嫁得开心,自己才能放心。

  两人聊着聊着,马日磾说起了明日司空府设宴一事。

  王允刚刚当上司空不久,正是用人之际,所以这次宴席,实则更是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伯喈,王子师大摆筵席,只为招揽人才。我与他同朝为官,碍于规矩不便出席,你现在虽有职衔,却无实权,倒是可以去碰碰运气。”

  马日磾虽然不爽王景,但既然已经上了贼船,身体还是很诚实的,想把蔡邕也拖下水。

  其实若不是因为顾忌朝臣不得私下“结党”的忌讳,九卿之中都有不少人想亲自赴宴,去巴结王允,谁让这个性格执拗的臭老头是王景的亲爹呢?

  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啊。

  蔡邕本不想去,但马日磾再三规劝,他拗不过,就只好答应下来。

  第二日一大清早,太傅袁隗的孙女袁莹,太尉黄琬的小女儿黄欣,又跑来蔡家,邀蔡琰出去郊游踏青。

  蔡邕笑吟吟地看着女儿:“去吧,玩得开心一些,为父等下还要去司空府上赴宴,午饭就不回来吃了。”

  “昭姬姐姐,快来呀。”

  天真烂漫的黄欣,正在马车上向蔡琰招手。

  蔡琰回头看向蔡邕:“父亲,女儿去了。”

  “嗯,去吧,注意安全。”

  “是。”

  蔡琰踮起脚尖,上了马车,顿时被黄欣和袁莹拉着聊起天来。

  三人中,黄欣年纪最轻,只有十三岁,所以也最活泼和粘人,只见她亲昵地抱着蔡琰的胳膊说道:“昭姬姐姐,今天我们去远一点的地方踏青。”

  坐在车厢中另一侧的袁莹,也是对着蔡琰盈盈一笑:“今日要去的地方是城南,听说津阳门外最近开办了一座书院,所授学问居然是先秦时代曾一度盛行过的墨学,非常的新奇有趣。”

  她比蔡琰还小一岁,未行笈礼,也没有表字,但身材却已经非常“成熟”,凹凸有致的曲线颇具规模,引人遐思。

  袁莹说得矜持,黄欣却娇笑着揭了她的老底:“我看莹姐姐心里感兴趣的不是什么墨学,而是祁侯本人才对吧?”

  “啊,不许胡说,我才没有咧。”

  女儿家的心事最怕被人拆穿,现在袁莹是又羞又怒,想要过去捂住黄欣的嘴巴。

  两女在摇摇晃晃的马车里嬉闹做一团,不时传出轻快的娇笑声。

  最后还是体力不济的黄欣率先败下阵来,求饶道:“啊,我不行了,求莹姐姐放我一马。”

  见黄欣告饶,袁莹这才得意的叉腰:“哼哼,看你还敢不敢乱说话。”

  黄欣躲到蔡琰身后,朝袁莹做了个鬼脸:“嘻嘻,下次还敢。”

  “哈,伱这妮子,讨打!”

  袁莹气得凤目一睁,却是拿这个古灵精怪的妹妹没啥办法。

  笑闹之后,黄欣也托着腮帮,两眼放光的说道:“说起来,我还见过王元旭本人呢。”

  哪家少女不怀春?

  更何况是际遇颇具传奇色彩的王景,他现在不仅年轻,还长得英武俊逸,手握重兵为民除害,因此名声在外,早就成为了洛阳城中不少待字闺中的少女所憧憬的目标,简直是东汉版的“国民老公”。

  袁莹一听,顿时缠着黄欣追问道:“你真的见过他本人?”

  袁家管束甚严,而且之前董卓乱政,洛阳的治安非常糟糕,怎么也不可能让自己府中的女眷上街,万一发生点什么事情,立刻就成了整个家族的丑闻。

  所以袁莹虽然对王景的事迹耳熟能详,却未能一窥他本人的真容。

  黄欣笑嘻嘻地炫耀道:“前些日子不是有道人在东城办了一场醮斋嘛,说是可以向上苍祈福,娘亲想图个吉利,就也把我捎带上了。”

  坛醮斋戎,算是日后庙会的雏形,起源是东汉之后佛法东传,与本土道教产生信仰上的竞争,为了吸引信众而弄出来的特殊节目。

  因为增加了不少媚众的娱乐内容,因此往往非常热闹,兼之为了讨个好彩头,所以许多达官贵人的家眷都被会被吸引过来。

  这次醮斋是兵乱止息之后,洛阳城的第一场民间盛会,所以王景也带着人过来凑热闹,与民同乐,却不想恰好被人群中的黄欣看见。

  听到这里,袁莹顿时懊恼:“哎呀,好可惜啊,早知道我也去参加了。”

  错过一次亲眼看见爱豆的机会,袁莹很不开心,但是心中对王景的长相更加好奇起来:“欣儿,我的好妹妹,快和我说说他长得怎么样,是不是和传闻中一样英姿飒爽,卓尔不群?”

  黄欣先是摇摇头,随后才兴奋地叫道:“不,比传闻中更帅,更有气质!”

  袁莹光是听黄欣描述,就心如鹿撞,恨不得时光倒流,她也亲自去到现场,一睹王景真容。

  “你不知道啊,祁侯不仅身材高大,而且气质特别英武,浑身上下仿佛沐浴着一层烈日之光,简直耀眼夺目。即便是站在人群中,你一眼也能把他给认出来。而且只是看上一眼,目光就陷进去了,一辈子都很难忘记咧。”

  黄欣目光灼灼,显然也对王景一见倾心。成了他的小迷妹。

  她的父亲可是当朝太尉,因此黄欣也算眼光颇高,毕竟她见过不少世家出身的年轻英才,其中不乏俊逸脱俗之辈。

  但即使如此,她所见过的男人当中,无论体格、长相还是气质,能比得上王景的,却是一个也没有。

  袁莹虽然未能得见王景真容,此刻心中却不由的更加憧憬起来,也不知想到了何种深入的地步,脸上竟露出几分娇羞的驼红。

  天不怕地不怕黄欣顿时忍不住凑上前去揶揄道:“莹姐姐,听说祁侯最近经常出现在书院里,也不知道今日前去,会不会遇到呢。”

  袁莹被黄欣说得脸颊发烫,心中也是一阵忐忑:“应该会的吧?”

  “所以说莹姐姐是承认了踏青是假,来寻人才是真的咯?”

  “哈,我看你是又皮痒了对吧?”

  “啊,不要挠我痒痒啦,我再也不敢了!”

  马车里,再次传出娇声一片,而由始至终坐在一旁不发一言的蔡琰,心中更感好奇,小姐妹们口中的祁侯王景,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小姐,墨学书院到了。”

  跟着一起出来的嬷嬷小声提醒袁莹说道。

  而袁莹也掀开帘子,果然看到红底金字的牌匾上,写着铁画银钩的四个大字——墨学书院。

  落笔者不是别人,正是王景。

  笔锋蕴含剑意,神光内敛,却又偏偏意气飞扬,隐见冲天之志。

  “好字!”

  “好气魄!”

  袁莹只是觉得王景写得字真好看,而在她身后开口的蔡琰,却在笔画之间,看出了王景欲开创千古未有之文化盛世的豪迈和志气。

  只因为她的父亲蔡邕自己就是书法大家,甚至自创了飞白书这一全新的书法流派,有此家学渊源,从小耳濡目染之下,蔡琰于书法一道上的造诣自然不浅,远胜袁莹和黄欣,

  随后蔡琰目光又落在了书院门口的一副对联上,双眸顿时如湛然秋水一般,透出迷人的风采,朱唇微张,贝齿轻启,情不自禁的低声吟诵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当真是绝世好句!”

  字,气势豪迈。

  句,文采飞扬。

  本就对王景怀有好感,蔡琰此刻心中却也生出了一些与往日不同的念头来,原本纯洁的友情,似乎正在变质,一股酸臭味若有若无。

首节 上一节 150/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