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108节

  卫觊连忙表态,神色之迫切,与方才判若两人。

  只因河东郡最大的牧场,便是安邑卫氏的产业,每年产出的大量羊毛都被当成无用的垃圾丢掉,非但不能带来任何收益,反而还得花钱去处理。

  若是可以变废为宝,对于卫家而言,将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收益。

  其他一些大量饲养羊群的世家和豪族也纷纷意动,却又难以想象,王景会这么好心地带着他们一起赚钱?

  很显然,他们还是从商业利益的角度出发,所以才看不懂王景的操作。

  垄断毛料的生产确实可以带来暴利,可招募和培训织工,收购羊毛等原材料,做这些事情都要付出成本,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更有时间上的。

  马上就要天下大乱了,王景哪有功夫去慢慢做生意赚钱?

  他现在需要的是河东的稳定,以及当地本土势力的支持,而这就需要把他们绑上自己的战车。

  有什么纽带能比得上共同的利益呢?

  更何况毛纺织产业的发展上限就在那里,与其自己一个人吃独食,还不如做成一个地区的产业链,迅速扩大基本盘,在掌握了行业话语权之后,用最高的效率向着四面八方进行扩张。

  无论是战争还是商业,一个人单打独斗永远都比不上群狼战术。

  而且打了河东的世家豪族一棒立威,也得给他们三颗枣,分润他们一些好处,这样以后需要他们出力的时候,才能理直气壮。

  眼见现场的气氛大为缓和,王凌便又开口聊起众人最为关心的话题:“毛料的制作工艺和器械,本官愿意为诸位提供,但这并非无偿的,大家应该能理解吧?”

  “府君但说无妨,吾等并非不知好歹之人。”

  随后王凌就开始大谈条件,主要是允诺帮助当地的世家和豪族建立起生产毛料的工坊,同时卖给他们毛纺织机,还要帮助他们培训织工。

  当然,这些都是要出钱或者出粮来换取的,双方一阵唇枪舌战,总算是商定了具体的交易价格。

  这次的宴会,最后皆大欢喜。

  毕竟许多人都从中得到了好处,因而原本对王景的敌意,也彻底改观,许多河东郡的事务也愿意配合太守府的施政了。

  经此一事,王景总算是拥有了一个稳固的大后方,摆平了河东郡内大大小小的山头和势力,让自己成为了这个新兴利益集团的带头大哥。

  同时也招揽到了一批贤才,安邑卫氏的卫觊,襄陵贾氏的贾逵等优秀人才,也都纷纷正式加入到王景的阵营之中,为他效力。

  而得到了河东本地世家和豪族的鼎力支持后,王凌手里的钱粮立刻变得充裕起来,让他得以趁机收拢流民,开始治理河东郡的内政事务,依照王景的计划,屯田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禹王城外十五里,王凌拿着图纸在给王景做着说明:“主公请看,这里原先有三个村子,因为白波军的劫掠而破败了,我打算在此处修造第一座军屯据点。”

  王景站在高处俯瞰,望着不远处因战火肆虐而倒塌的房屋,心情略有些沉重:“尽快动工吧,眼下寒冬腊月的,我们要尽可能的收拢流民进行屯田。”

  白波军自称是义军,主要成员也是农民,可他们在对待普通百姓的时候,可一点也不会手软。

  白波军的所作所为,看似反抗不公,实际上和盗匪也没什么两样,甚至有些做得比盗匪还要过分,屠村灭县只是等闲。

  十万白波军肆虐河东全郡,光是受灾人口超过五十万,许多妇女儿童和老人,都死在了战火之中,光是无家可归的流民,就将近二十万人。

  不把这些流民安抚住,他们就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要知道人在绝望之下,可是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的。

  王凌曾追随王景平定豫州的汝南黄巾之乱,因此自然是见识过战乱是何等的的可怕,深知流民需要赈济,否则叛乱将永无休止,纵使北军杀得血流漂橹,也无法彻底根治,唯有安抚人心,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治本之策。

  “二哥,这些流民必须尽早处置,否则迟恐生变。”

  王景当然明白事情的严重性:“昔年卢植、朱儁、皇甫嵩三人平定黄巾之乱,所杀之人数以十万计,可为何如今祸乱又起?只除病灶,不除病根,终究是做无用功,稍有灾劫,就会旧病复发,吾等当引以为鉴啊。”

  这番话让王凌颇有同感:“二哥所言极是,早在黄巾之乱爆发前,各地已现乱世征兆。当时就连天下第一州的冀州,流民都是动辄以百万计。就算没有张角,也有牛角鹿角,登高一呼,活不下去的乱民自会群起相应,如荒地野草,除之不尽,杀之不绝。”

  也许古人不知道什么是小冰河时期,但是气候变冷,不断出现洪涝和干旱等灾情,却是能够切实感受得到的。

  靠天吃饭的老百姓辛苦种地却无法获得应有的收成,还要面对各种苛捐杂税的盘剥,最后食不果腹,卖妻鬻子,甚至到处都开始不断饿死人。

  这种时候,世家和豪族趁火打劫拼命的搞土地兼并,制造大量失去土地的流民,更是进一步地加剧了整个社会的不安和动荡。

  等到大部分百姓发现自己活不下去的时候,自然就会爆发起义,拉着高高在上的权贵一起共赴黄泉。

  王凌还不清楚事情的严重性,王景却是对此心知肚明,正是因为汉末的各种天灾人祸和阶级矛盾,汉人的江山最终被胡人的铁蹄所踏破,至此山河易主,家国沦丧,甚至近乎亡国灭种。

  王景既然已经在这个世界扎根,就绝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罢了,卢植他们这些人不敢做的事情,就由我来做好了。彦云,你身上的担子很重,河东这里你得给我稳住了。”

  “二哥放心,河东这片基业,凌即便粉身碎骨亦会帮你守得稳如泰山。”

  “哈哈,不至于要伱粉身碎骨,你啊,可得给我好好活着,与我一起携手再创一个太平盛世。”

  随后王景又叫来徐晃,:“公明,我有一重任要交托给你。”

  “主公但请吩咐!”

  徐晃感受到了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表情也变得郑重起来。

  随即王景将一份图纸交到了徐晃手上:“此为棱堡,我已标注好各项参数,很快就会有一批来自洛阳的工匠协助你完成这个项目。必须按照图纸中的要求来做,我需要公明你为我打造一座河东大营。”

  对于棱堡的设计,王景只懂概念,不过有墨家的神级机关术造物墨狮襄助,以墨学的格物知识储备,建造棱堡并非多么困难的事情。

  而河东经常受胡人袭扰,建造一座棱堡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更不用说如今天下将倾,汉室江山衰微到了极致。

  鲜卑和南匈奴,北方诸胡无不虎视眈眈,对中原大地起了野心。

  王景想要争霸天下,只有一万兵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需要在河东设立一个军事基地,在当地大量征召士卒,完全把河东大营当成了第一个试行的样版,方便日后在其他州郡建立类似的军事机构。

  出身河东的徐晃性格沉稳厚重,坚实可靠,所以王景才将这件事情交给他来做。

  徐晃看了一眼图纸里的要求,不由感到咂舌:“主公,真要按照上面的要求来建造的话,这座兵营的花费可是天价。”

  棱堡的建造除了贵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的缺点。

  而王景此时口袋里最不缺的就是钱,以那次豪气地大手一挥:“钱我有的是,公明你尽管放手施为便是。”

  开玩笑,“继承”了灵帝遗产的王景,存粮或许会缺,但绝不缺钱。

  而河东商业发达,地处两京之间,扼东西之要,是长安与洛阳两地商贸运输的必经之地,在这里花钱买不到的东西可不多,一些建筑材料,直接花钱买就是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手里掌握军队,可以镇得住宵小之辈,不至于棱堡建起来之后被别人摘了桃子。

  王景此时拥兵过万,而且麾下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精锐部队,放眼天下也是一等一的强军了,起步阶段就超过了大多数人。

  三国的三位主角,此时曹操还在洛阳准备行刺董卓,刘备还在幽州跟着师兄公孙瓒厮混,官职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别部司马。

  至于孙坚,他还在长沙平叛,分身乏术。

  而王景却是已经通过步步为营,成功抢夺先机,领先了这三位豪杰一大步。

  虽说兵贵精而不贵多,可一万人想要征战天下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王景一直都想要一个可以不断供应新血的根据地。

  而等到河东大营建成,估计一年时间就能为王景募集到两三万的新兵,成为他争霸天下的本钱。

  安排好后方的发展事宜之后,王景的注意力再次回到了前线的战局上。

  十一月二十一日,北风呼啸。

  整个冬季都遭到严密封锁,被不断压榨生存空间的白波军,此刻已然虚弱到了极致。

  白波谷内,人心惶惶。

  胡才狠狠吐了一口唾沫,脸上满是不甘和愤怒:“老郭,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

  郭大也叹了一口气:“现在没有机会,出去和官军打,我们可能会输,更有可能会死无全尸。”

  “死”字被他咬得极重,实在是这些日子以来,他身上背负的压力太大了。

  而胡才指着身后那群越来越虚弱的亲兵,愤怒地对郭大吼:“等等等,你看看弟兄们都饿成啥样了?再等下去,我们就真的只能在这里等死了!”

  白波谷内,养了五六万人,全都不事生产,个个还都是大肚汉,每天一睁眼就得吃饭,这怎么养得起?

  当初洗劫郡县抢来的粮食,在大雪封山的天气下,早就被吃得精光,再这么苦等下去,他们到时候就算想与官军拼命,恐怕也拼不动了。

  更别提白波谷内,已经连食盐这样的必需品都不够了,要知道河东可是盛产盐铁的。

  郭大也明白白波军的处境十分糟糕,已经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唯有殊死一搏,方有可能换来一线生机。

  “那就准备死战吧,赢了,吾等自有富贵可享,输了,无非一死而已,这天杀的世道,死有何惧?”

  起义本就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营生,怕死谁还出来造反?

  这一刻,郭大和胡才等白波众心中的那股子狠劲,彻底的被激发了。

  白波军倾巢而动,杀气腾腾的准备杀出西河郡,数万人马,向着河东漫卷而来,摆出一副要决战的架势。

  河东郡,北军大本营。

  王景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抚掌而笑:“郭大和胡才果然坐不住了,如此一来,只待灭了这群叛贼,再安抚民心,河东可大定矣。。”

  阎鹄和阎行闻言都是喜形于色:“主公,又有大仗可打了吗?”

  王景颔首:“没错,此战就是决战,白波贼军粮草不足,败就是死,此战我军可毕其功于一役,克复全境。”

  “传我命令,全军北上,与胡骑营会猎于野!”

  “是!”

  军令一下,兵马如潮水一般涌向西河郡。

  西河郡,太平县东南三十里。

  张辽率一千胡骑营骑兵率先抵达战场,看到漫山遍野数以万计的敌军,面对着黑压压一片看不见尽头的人潮,他的目光中非但没有任何恐惧,反而燃烧着激昂的,摆出了一副跃跃欲试的姿态。

  半个时辰之后,王景所率的北军主力,也依照约定抵达了战场,双方在野地里直接摆开阵型。

  进者不退,挡者不让,血战的帷幕即将拉开。

  “可惜了。”

  王景骑着名驹绝影,立足于一处高坡之上,目光远眺前方战场。

  张辽不禁好奇,策马上前询问:“主公在可惜什么?”

  王景幽幽长叹:“大家都是汉人,却要同室操戈,吾可惜的是眼前这些汉家的儿郎,他们没有死在抵抗异族入侵的战争中,却反而折损于内战,实在可悲可叹。”

  历史上的白波军,拥众十万,转战黄河南北十年之久,甚至诸如杨奉韩暹等人,更是因时度势勤王护驾,一度成为支撑岌岌可危的东汉政权稳定天下形势的主力,被汉献帝刘协委以重任。

  奈何王景现在却要亲手将他们覆灭,因此心情颇为感慨。

  不过,王景并不后悔。

  终结乱世,为华夏开创亘古未有的太平盛世,就从这一战开始吧!

  天寒地冻,白波谷外却是战火燎原,杀意炽热。

  白波军在郭大和胡才的指挥下,摆开阵式,以决死的斗志朝着北军发起猛攻。

  黑压压的人海,如潮水一般向着王景席卷而来,这些衣衫褴褛,武器简陋的士兵,心怀滔天的怨气,在绝望的情绪弥漫下,汇聚成了一道可怕的洪流。

首节 上一节 108/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