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49节

  可李元徽不一样,他是有自知之明的。那個位置想要不想要?肯定想。

  但要是让他为了那个位置跟老二老三直接开启储位之争,那肯定是不行的。

  相反他还得帮老二夺那个位置,现在这情况,因为李源的私信心作祟,他跟老三越帮老二,老二的处境就越难。

  这也算是阳谋。

  毕竟老二现在占着大义的名分,宗法、礼教、舆情全都占全了。唯一就是卡在李源这里。

  他要是跳出来,那就正好是给李源当枪使。

  并且最后李源还肯定不会把位置传给他,因为李源也要顾忌关陇豪族的意愿,除非老二老三全都没了。

  那样的话李四就是嫡长了。

  但手足相残这种事,一旦开启了,后来人全都得有样学样。

  所以从一开始,这事就应该直接杜绝了。

  不然就只能熬,只能靠。

  二哥是个非常骄傲的人,现在跛足毁容,虽然表兄的气度豁达,什么都不在意。但其实他应该是很难过,很压抑的。

  再加上跟李源的矛盾,想要太子之位而不得,久而久之,没准就抑郁成疾了。

  至于三哥,估计跟他的打算很相似,都是不争为争。

  支持二哥上位,对三哥,对他李四,都是一个很大的政治资本。

  落在群臣眼中,都是加分项,这叫重情义,知进退。

  就看三哥这三番两次的在李源面前提议立二哥为太子,就知道他的打算了。

  还是阳谋,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啊。

  二哥现在是人支持的越多,处境就越难。老爷子现在不到关键时刻,都不会再让他领兵出征了。

  毕竟就他这人望,任何一个皇帝都得忌惮。

  也正是因为有他在,所以李四这个坐镇一方,拥兵十万的大唐最强地方势力都显得没那么碍眼了。

  朝中有他,感觉四方的强敌,都不足为惧。

  秦王在短短十年之间,所展现出的强大军威,是足以让天下人都为之震撼。

  虽然三王并称,但秦王一定程度上,也掩盖了晋王、齐王的光彩。

  想到这里,李元徽长叹一口气,不是他不顾念手足之情,是二哥面对的处境,他无能为力。

  到了他们这个位置上,所需要考虑的就不只是自己的荣辱,成败。

  有时候他们的决定,是自己所代表的势力的需求和意志,而并非是他们的本意。

  但没有办法,有时候个人就是被这么推着走的。

  “四郎可有什么烦心事?”

  王妃慕容佳音问道。

  李元徽摇了摇头,“没什么事,不过是个老登想要忽悠我给他白出力”

  “啊?”慕容佳音有些惊讶,她完全不明白这话之中的含义。

  李元徽笑了笑,“不必在意,说笑尔。”

  几日后,李源再次召集众人会于太极殿,商议定策。

  李元徽一如既往的一言不发,听着众人讨论出兵南北的优劣。

  李源看着李元徽端坐在一旁,一言不发老神在在,颇有些烦闷,他觉得自己这诱饵已经下了,这小子怎么不咬勾?

  难道这小子,就一点想法都没有?

  但如今,却不能再说什么了。老四就明显是看出些端倪了,你现在不管给他什么暗示,甚至明示都没用。

  又是一场没有结果的议事。

  连续三日,李源召集议事,都没有什么结果。

  第四日,有些变化。

  因为没有参与议事的越国公杨邃,上表了,建议进取青州。

  谁都知道,杨邃和北燕的青州都督杨侃,那是堂兄弟,一起共事十年之久,最后分道扬镳也不过是因为要分开下注罢了。大家都是出身高门,这点心思能瞒过谁啊?

  而杨邃这时候上表,既表明了态度,另一方面肯能也暗合了李源的需求。

  这让李元徽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李源授意的?亦或是,就单纯的碰巧?

  出兵青州,看起来是跟攻伐北燕有所不同,但实际上,一样是跟北燕开战的节奏。

  青州现在已经纳入北燕了,并且即便是为了牵制唐军,北燕也一定会出兵的。

  而杨邃的建议,也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至于他们是真觉得进攻青州有利可图,还是要响应李源削弱齐王府势力的谋算,这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宰相之中的裴弘德、裴继,还有十二卫和四府将军之中的张平高、高政会等文武大员,全都支持出兵青州。

  这后面是谁在主导,或者说是谁的意志,就已经很明显了。

  李源再度发问:“齐王,伱坐镇洛阳,对此事你怎么看?”

  李元徽闻言,长出一口气起身,而后用十分坚定的语气道:“回陛下,臣依然认为,此时应该休养生息,积蓄粮草不过若是陛下之命,臣自当奉从,绝无二话。”

  很明显,这仗我不想打,但你是爹,你要想打,你说了算,我听着就是了。

  李源眉头一皱,暗想这小子是真不上道啊。你就不能主动请缨?非得搞得我逼你一杨.

  这要是旁人这么不懂事,李源早就火了,就算当时不发作,过后也一定得想方设法的把这么不懂事的臣子给收拾了,最起码不会在委以重任。

  但没办法,李元徽是什么人?亲儿子。还是立下大功,有属于自己庞大势力的嫡亲儿子。

  这就注定有很多手段不能用,不过既然李元徽已经松口了,那李源这边也就好说了。

  讨论了好几日,终于形成了决议。明年,也就是武德四年,征伐青州杨侃。

  齐王为行军大总管。

第384章 太子与分化

  武德四年,正月。

  大唐皇帝李源带着诸位、宗室大臣祭祖,几位同辈的郡王在典礼过后,隐晦的提出了太子的问题。

  李源闻言,未置可否,说笑着过去了。

  几日后,李源正式下诏,将十七人列为“大唐建业元谋功臣”。

  其中,晋王居首。齐王次之。

  随后是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司马修业。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裴继。右卫大将军、赵郡王李怀真。左领军卫大将军、神武郡公窦琮。左金吾卫大将军、临淮君王李孝杰。右领军卫大将军、兖州刺史、谯国公柴荣。右金吾卫大将军、上党郡公刘宗训。中书侍郎,散骑常侍,莒国公唐俭。卫尉卿,陈郡公殷开山。鸿胪卿,葛国公刘义杰。都水监,新兴郡公赵文恪。少府卿,应国公武士彟。左监门府大将军,罗国公张平高。右骁卫大将军,乐安郡公李思行。将作监,真定郡公许世将。

  除了两位大王之外,有两个宗室大将和女婿柴荣,余下的十几人,全都是李源的亲信。

  这份功臣名单,除了嘉奖以外,还下诏,两大王和司马修业,皆恕二死。

  其余十四人,皆恕一死。

  李元徽在看到这份名单之后,是眉头紧锁啊,这老爷子是没事找事吧?

  硬要抬举自己心腹?这也就不提了,问题是你都给你自己心腹,我手下的江淮军就没出过力呗?

  你这些人里面几个人的战功能比上老朱和常雁衡?

  很不满,却没有办法,因为他说了不算,没有话语权。不过争议最大的是,这所谓元谋功臣,没有秦王。

  这种讯号,就有些古怪了。没有秦王?怎么可能呢.难不成?

  随后,就在大家都在猜测之际,李源突然在正月初八大朝会上,命人宣诏,册封秦王为太子,入主东宫。

  这一举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李二本人都是一脸懵逼,大礼参拜,接受诏书,整个人都沉浸在复杂的情绪之中。

  这个太子之位,他是很想要的。但突然真的成了太子,他却很意外。非常意外。

  李四和李三也有些意外,这哥俩其实是一個路数,都是支持二哥当太子的,但这又并不是说他们本身就没想法。

  只是两人都是城府相当深厚的人,不会随便就明牌。

  但饶是心里有所准备,但二哥真的坐上太子之位,这一切好像又有些难以言喻。

  不过随着秦王在朝堂上接受册封之后,太极大殿内的所有朝臣都要朝拜太子殿下。

  短短的几步,从刚才叩拜的位置上,走到台阶前,李二走的极为艰难,而他的表情也极为严肃。

  “拜见太子殿下”

  “拜见太子殿下”

  “拜见太子殿下”

  三呼之后,礼成。

  下朝之后,新上任的太子殿下被李源叫到了后殿叙话,而晋王和齐王两人则率先并肩离开。

  “阿耶难不成是因为宗室那几位叔父的言语?晋阳的时候,你我二人那么说下来,阿耶都没松口,今日居然突然封了二哥当太子,这未免太过离奇了”

  饶是多谋善断的李三郎,也没有看明白李源突然封李二当太子的意图是什么。

  但肯定不是良心发现。

  不过李四却好像想明白了些什么,“阿耶可能是以退为进。”

  李三郎闻言仔细想了一下,然后道:“还真是有些道理,现在满朝文武都支持二哥,外面又有强敌,阿耶年纪也不小了,立太子以正国本,正当其时若是让二哥当了太子,再把秦王府的僚属,全都调离,二哥岂不是独木难支?”

  李四郎笑了笑,“可能还不止如此呢。”

  “你的意思是?”

  李四站住,转过头看着李三道:“二哥做了太子之后,恐怕就要帮着阿耶削我的藩了。”

  李三也站住脚步,跟李四对望,随后脸色一沉。两人目光交织,随后又不约而同的收起眼神,继续前行。

  “你有什么打算?眼下大敌当前,阿耶能容你在洛阳,握着半个大唐的土地和兵马,但日后呢?你想过没有,总得有些取舍的。”

首节 上一节 249/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