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44节
双方重新站定,握着“槊”对峙。
尉迟敬德还是刚才那副样子,随手拎着杆子,闲庭信步的样子。
李孝正,怒上心头,挺槊上前,不过这次却小心多了,但仍旧被尉迟敬德那看似宽大的身躯轻易躲过,随后又是被夺了槊。
这如果放在战场上,他已经死了。
“再来。”
连着丢了三次人,最后一次尉迟敬德抽槊的时候直接给他带倒了,趴在地上。
李元徽见状,忍着笑,装作很生气的样子训斥道:“尉迟敬德,你也太过分了,怎么能如此无礼,真是不知轻重”
说完的这话之后,嘴角忍不住的上扬,尉迟敬德见状眼珠一转,立即就知道李元徽的态度了,马上拱手道:“末将无状,还请殿下责罚。”
“还不快跟魏王殿下赔礼.”
“是,魏王殿下,是末将冒犯了。”
说着话,直接把还趴在地上没脸起来魏王直接薅起来了,李孝正脸涨的通红,嘴上却说道:“昨日没休息好,今日让你占先了,下次再与伱切磋.”
尉迟敬德则低下头,“殿下说的是。”
随后,晋王又再次带头鼓掌喝彩,完全是没有一点想要给魏王李孝正这个兄弟留面子的想法。
李孝正则灰头土脸的站到一边,心里却非常恼恨晋王齐王兄弟,以及让他丢了面子的尉迟敬德。
不过李源却没有在意那些,只是跟着一起鼓掌,然后称赞尉迟敬德的武勇和百分百夺槊的绝技,随后又命人赏赐他五十匹绢。
尉迟敬德行礼谢恩,随后,朝回散去。
李源离开之后,魏王李孝正甚至没等几位兄长先离开就直接走了,甚至可以忽略了五哥楚王李智积小声叫他,大摇大摆就走了。
这无疑是十分失礼的行为,按照官职,应该是秦王、晋王、齐王,等宗室亲王,随后是诸位宰相大将军这样的顺序退朝。
无论是从官职还是长幼,他都应该几位兄长之后离场,但却不管不顾的径直离开,这自然是让很多朝臣眉头一皱。不过想想刚才他在殿上的丢脸行为,又纷纷摇头。
李四则冷眼旁观,半分搭理他的欲望都没有。你特么算老几啊,也敢给我甩脸?
就这点城府和定力,还想下场跟我们打高端局?你也配?
不过转念一想,有这老六也挺好,最起码有人替他担这个显眼包了。
第375章 不避风雪
到了约好了射猎的那天,突然下起了大雪。
年仅十四岁的左备身府中郎将柴哲威,早起看见外面的雪都有点打哆嗦,跟母亲平阳公主吃早饭的时候,嘴里还念叨着:“阿娘,这天下了大雪,射猎是不是就不用去了?外公和舅舅们应该也不会出门了吧.”
平阳公主闻言,瞥了他一眼道:“少说废话,快吃你的饭,弓马我都叫人备好了,一会儿跟我出门。”
柴哲威有些气短道:“阿娘,这都下大雪了,还去射猎啊?这马都跑不动啊,大雪也没什么猎物可”
“嗯?还让我再说一遍?”
在柴家,不管是大唐立国前还是立国以后,那当家的都是平阳公主,柴荣忙于军务,两个儿子更是她一手带大的。因此柴哲威对李大娘子也是颇为畏惧,只有四岁的柴令武一边吃着东西,一边看着母亲和兄长,更是不敢出声。
相同的一幕,还发生在宫中的麟德殿,赵王李承安和兄弟河南王李承泽,也都因为天下了大雪,并没有想要出门的意思,但却母亲昭德太子妃郑氏给撵出了宫门,“你们的叔父都是名震天下的英雄人物,作战的时候从来都亲冒矢石,你们两个还准备让长辈来催吗?”
李承泽却小声道:“那不是打仗嘛,这跟打猎有什么关系.”
虽然嘟囔着,但还是不敢忤逆母亲,心里想着不过也就是去一趟,祖父年纪大了,叔父们也是长居高位,这等雪天,还射什么猎。
于是带着准备好的弓矢,在一圈护卫的拥簇下,李承安跟李承泽出了宫,奔着城城南的启夏门去了。
但等到这两人带着护卫出了门之后,当即有些惊愕。
启夏门外,三位王叔和姑姑平阳公主在城门外的亭里站着说话,而他们的队伍整齐的列于城外,各打着旗号仪仗。
两人急忙上前,给几位长辈见礼。毕竟作为晚辈的磨磨蹭蹭,还让长辈先到了等着,这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李二今年不过二十有六,跟两个兄弟其实年纪都相差不大,但三人看着都极为沉稳,完全不像是未及而立之人该有的气度。
李四一如既往温和,宽慰两人道:“承泽和承安不必太在意,都是一家人”
李三也道:“你们来的也不算晚,这不,有的人还没来呢”
两人顿时无语了,没来的?这是说皇祖父吗?这三叔.
倒是李二开口道:“我们年少时候,跟你父亲出门行猎,不管什么天气,都是风雨无阻,各带一队人马,就跟打仗一样,按照军法行事,你们连打猎都怕冷,难道日后还能指望你们上战场?”
两人闻言,全都拱手道:“是叔父,谨受教。”
平阳公主则打了个圆场道:“行了二郎,等他们能上战场的时候,天下也该安定了.”
“这個未必.”李四接了一句话。
平阳公主眼神直接瞪过去,李四直接笑了笑,也不再说了。
又过了一会功夫,李源的车驾终于赶来了,还带着楚王李智积,魏王李孝正。
原本约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算上这两人,但李源带上他们两个,也是有自己的考量。
楚王李智积比较低调,跟几个兄长的关系虽然不算是太亲近,但也不算差。至于李孝正李元徽是不知道老头子怎么想的,难不成还要来个一笑泯恩仇?
关键是,也没什么仇啊,更没什么嗯,也就是相互看不顺眼罢了,这绑在一块就能看顺眼了?
怎么可能。
跟几个儿子打过招呼之后,队伍开始发出奔向蓝田,是在蓝田骊山脚下的猎场。距长安也有上百里,自然是不能早出晚归的,因此除了诸王之外,随驾的大臣和护卫的兵马也有不少,禁军包括仪仗和随侍的护卫,多达万人。
随行的宰相裴弘德还被特别赐下殊荣,跟皇帝同乘一撵。
“裴公近来身体如何啊?”李源笑呵呵的问到伸手烤火的刚从外面上车的裴弘德。
“有劳陛下挂心,还算康健。”裴弘德也笑着回道。
“这就好,裴公是大唐的肱骨,朝中诸事多赖裴公。”
“陛下言重了,陛下身为至尊,诸事自可乾纲独断,我等也不过就是略尽绵薄之力,做些庶务罢了。”
“裴公,朕近来颇有些忧虑,正好今日借着出行,想要问计于裴公,还请裴公不吝赐教。”
“陛下有所问,臣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是赐教之说,臣是万万不敢当啊.”
李源虽然在言语上非常尊重,但裴弘德的姿态依旧放的很低,言语之中就让李源感到这个人真是很识时务。
李源点了一下头,随后组织了一下语言问到:“裴公,你觉得齐王如何?”
裴弘德闻言有些发愣,齐王如何,难道是想要立齐王为嗣?不应该啊,即便是秦王有疾在身,也该是晋王啊,齐王虽然也是嫡子,但毕竟长幼有序,且齐王目前在长安的几乎没什么根基,朝堂上的大臣也多是支持秦王和晋王的多,甚至齐王本人都曾经表态过支持秦王做太子.
能力和出身都没得挑,但却明显不适合作为太子的人选。
想到这里,裴弘德就明白了,李源这不是要立齐王当太子,而是要削权啊。
“齐王行事稳重,善于谋划,有知人识人之能,又善于聚拢人心,得人死力,臣以为可以委齐王以大任,令其督关东诸州征伐北燕,若其力有不逮,则陛下可亲率大军出河东,亲临晋阳坐镇,命诸王各出太行之陉,以居高临下之势,则河北可定,天下可安。”
李源听着这番谋划,立即赞道:“裴公智略过人,果然周全。”
裴弘德的这个方略,李源是很喜欢的。
说是委齐王以大任,不过是就让齐王带着关东的诸军正面硬钢河北,而李源带着关中军队养精蓄锐即可。
“若其力有不逮.”这话的意思就是让齐王跟北燕拼消耗,最好打的两败俱伤,随后李源带着关中军队就能平掉北燕,扫除这个天下间最大的敌对势力,一统天下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样一来,经过消耗,齐王的在关东诸州的势力也将大幅度削弱,李源也不用再担心齐王拥兵自重的问题。
而这个谋划也算是阳谋,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下诏让齐王出兵,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关中出兵的时机需要把控好。
最好是在齐王军队跟北燕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下场。
而一旦能够成功的坐收这个渔翁之利,李源都不敢想自己的威望会高到一个何种程度。
这个方略,简直就是为他和大唐目前的处境,量身定做的啊。
第376章 底层逻辑
让齐王率军在前面消耗,跟北燕拼个筋疲力尽,两败俱伤。再出动关中军队去收割。
这个主意简直是出在李源的心里了。
李四所代表的江淮集团,目前跟大唐朝堂的主要势力,也就是关陇大族,是泾渭分明的。
即便李四本人是关中人,是陇西李氏,大唐皇帝的嫡子。
但他的根基却是在两淮。
其手下的军队,虽然有部分出自关陇的将领,但大多都是中原、江淮、青兖等地。
出主意的宰相裴弘德,出身闻喜裴氏,虽然是河东大族,但实际上早就成了关陇一员。
诸如柳氏、薛氏也全都是如此。
所以站在裴弘德的角度讲,他所在的利益集团是不会愿意看到齐王上位的。
现在整个陕县以东,又都在齐王的控制下,长此以往,定然是会形成以齐王为首,包括中原、江淮、青徐等地的世族豪强所形成的利益集团。如果让齐王坐上那个位置,那么大唐势必会把重心向东便宜。
而在朝堂宰相的角度看,一個实力雄厚的藩王,同样不利于朝局稳定。
所以不管于公于私,裴弘德的立场都是一样的,不希望看到齐王势力太大影响朝堂,同时也不希望他能成功的夺嫡坐上那个位置。
不过齐王李元徽还是李源的嫡子,备受信重,你让他直接出手削藩,比较难。
因为这样会造成内讧,洛阳那边的也不是什么善茬,在这种天下还未一统,还有强敌在外的情况下,内斗一定要注意尺度。
而这种光明正大的阳谋,反而是比较适合当今局势的。
所以李源觉得裴弘德所献之的方略,恰到好处。
这样一来,让内忧和外患同时解决,而他坐收名望,大唐也能完成天下一统。
同时,他也不会跟老四产生过大的矛盾,而造成父子对立。
虽然想要削老四的势力,但李源可是从没想过对这个儿子不利,包括秦王也是如此。
毕竟为了大唐日后考量,不管谁当皇帝,一个拥兵十万,雄踞一方的齐王都是他们需要面对的大难题。
除非那个人是齐王自己。
但若是齐王上位,关中的大族,也就是大唐最根本的股东们又肯定不会同意。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