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34节

  同时还可以佯装出兵,甚至是派遣少量的精锐浑水摸鱼,趁火打劫。

  总而言之,可以尝试,因为几乎是没有成本的。

  反正大燕这牌子,现在也就这点作用了,过几年这国号还在不在,那都是未知数了。

  刘玄机当即就拍板了,决定给青州杨侃下诏书。

  首先是赦免杨氏众人的罪过,还有发还杨素的赠官。什么太师、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景武”.

  然后让杨侃继承楚国公的爵位,同时封他为征东大将军、都督青州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

  很大方,比起李元徽答应给杨邃的刺史加郡公,还高了一个级别。

  但这个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刘玄机给杨侃这些,就也就没想过杨侃能真正的效忠大燕,只不过是给你名分,让你去跟大唐李家拼命。

  属于是滥发官职,就是一个空名头,俸禄都不用发。

  但李元徽的刺史加郡公,那可就不一样了。这个代表着你杨邃能带着你们老杨家这些还活着的人,回老家弘农,并且大唐朝廷有你们的位置,你们杨家其他人也能出仕,这就等于是从颠沛流离的罪人,重新获得了世家身份。

  这意义是完全一不样的。

  四月份,来自河北的诏书送达至青州之后,杨家兄弟就要面临再次做决定了。

  开阳县衙的内堂,杨侃坐在位置上颇有些自嘲道:“我还是自视甚高了,还以为能够凭借青州之地,就能挑动李唐和北燕大战起来,而我杨氏吗,可以浑水摸鱼,如今看来,却是我想的太多了,不管是河北的刘玄机还是洛阳的李元徽,这两人的定力都颇为不俗,我们看起来是真的要做抉择了”

  杨邃叹气道:“这不是早就应该有所预料的吗?”

  杨侃笑道:“是啊,但人啊,总是喜欢把希望寄托在这些虚无缥缈的事上,大哥当年起兵反燕,不也是如此?”

  杨邃道:“不,不一样,当年慕容英已经开始对付我杨家了,就算大哥当年不起事,慕容英也不会放过杨家都是无可奈何罢了”

  杨侃闻言也叹了口气,闭口不言,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随后杨邃继续劝说道:“李源父子虽然手段狠辣,但也算是有容人之量,我们不妨就顺水推舟,归附大唐,日后自然有机会光大家门。”

  杨侃闻言,摇了摇头:“不,六哥,我们还是按照之前商量好的,分家吧,我看刘玄机未必就会输给李氏,李源诸子皆是人中豪杰,但他们若是争夺储位,其下场未必会比慕容家好,而刘玄机虽然出身微末,却有英雄之志,晋阳之战,其一人独抗李家兄弟三人,不落下风,而且燕廷还追复了阿耶的名位为杨家存续,六兄与我可选一边.”

  杨邃点了点头,随后又问道:“那你可能忘了大哥等人的仇,与刘玄机共事?”

  从天盛十一年开始,两人就带着族中年轻人和妇孺们四处求生,东躲西藏,最后投奔瓦岗,才有栖身之地。

  到如今,将近十年了。这十年之中,他们曾经想要推翻的那个大燕亡了。

  反而是最后截杀他们兄长杨巡的两个人,李元徽和刘玄机,一个是新建李唐的齐王,另一个是称雄河北,挟天子而自掌大权的大燕汉王。

  报仇这种事,很可能是没有机会的,但有些人,他就是注定安分不了的。

  杨侃笑道:“哈哈哈,这自然是不敢忘得,不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果十年报不了,那就是在等十年,勾践尚且能卧薪尝胆,侍奉吴王夫差,我杨侃为何不能效仿之?”

  “十一郎,若事不可为.”

  “哈哈哈,那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杨邃不在规劝,杨侃的选择称不上错,只是两人以后要各自带着族人背道而驰了。

第365章 越公儿郎

  战略定力是一种很宝贵的东西,但这个稀缺的品质,弱者用不上,强者才有资格谈。

  李唐和北燕两大势力的目光都放在青州上,双方其实都明白,过去几年无岁不战,两边家底都空了,所以短时间内如果进行大规模的出兵,都是会对治下郡县的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的,所以双方都比较克制。

  都是采取了类似的方式,希望青州能够为自己所用。

  随后,杨氏众人也真的作出了选择。

  五月,琅琊郡治开阳,杨邃“设计”想要擒获杨侃,没有成功,然后一路“追杀”,杨侃和几个族人旧部率万余“残部”,跑回了齐郡,并正式接受了大燕的诏书任命,率济南、乐安、齐、北海、东莱五郡归附。成为征东大将军、都督青州诸军事、楚国公、使持节。

  而杨邃也正式宣告,归附大唐,率领杨氏众人献出琅琊、泰山、任城、鲁、东平、济北六郡之地,以及数万兵马。

  远在洛阳的李元徽闻言,立即向洛阳方面请命,请求李源授予杨邃官职、爵位。

  平白得了六郡之地,李源很高兴,立即同意了李元徽的请求,封杨邃为越国公,刑部侍郎。杨素的孙子杨伯俊为弘农郡公,任城太守,另有两人为将军,六人为都督,仍旧率领旧部,归属洛阳方面指挥调配。

  越国公这个封号,是前朝最初封给杨素的爵位,给杨邃这个封号,无疑是李源在表示大唐接受你们杨家,从新回到关陇士族的大家庭里来。

  这其中李源的考量也很多,首先杨家目前在关陇豪门内部已经影响力很少,弘农杨氏目前显赫的是另一支,但杨家名望和门第都足够高,且没了旧日的根基,正好可以为李源所用。

  而杨氏因为缺乏根基,也只能靠近皇帝。

  而李元徽这边,在接到了李源的诏书之后,立即乘船顺着大河直下,亲自赶往东郡,在濮阳跟姐夫柴荣见面,商讨如何接收新归附的六郡,包括布置防务,以及安排地方官员。

  其中东平、泰山、任城、济北、鲁郡全都是兖州治下,姐夫柴荣目前是兖州都督,对目前兖州的情况也是比较了解,所以还是要跟他商量一下。

  同时,李元徽还让杨邃带着杨氏众人前往东郡见面,配合接受工作。

  濮阳渡口,右领军卫大将军、谯国公、都督兖州军事、使持节柴荣,与兖州刺史、卢国公郑俨,东郡太守窦准,以及杨邃杨伯俊为首的杨氏众人,全都在恭候齐王的大驾。

  终于,大河上一支船队浮现眼前,越来越近之后,渐渐能看到五牙大舰楼船上的旗号。

  “陕东道大行台”“都督关东诸州诸军事”“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太尉”“河南尹”“齐王”

  李元徽身穿玄色圆领袍,头戴玉冠,披着大红披风,站在船楼之上,身后站着几位护军和幕僚。

  看着码头上的众人,李元徽笑道:“走,会一会兖州诸公和越公家的儿郎。”

  这里说的越公,肯定不是指的杨邃,因为诏书在李元徽带过来的,还没宣读。指的是那位在前朝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杨素。

  无论是治兵大战,还是处理政务,杨素都是一流的好手。还是罕见的精通水战、骑战等多种战法的复合型指挥官。

  走下大船,柴荣带着一众人等见礼,“见过齐王。”

  李元徽笑道:“各位不必多礼.”

  随后,命人宣读诏书,主要是给杨家人的。

  杨邃和杨伯俊伏地而拜,接受任命,叩谢恩典。

  随后,李元徽又看到濮阳城外列好队的士卒,军容严整,队列整齐,一问才得知是杨氏众人带过来兵马,李元徽称赞道:“颇有越公旧日之风。”

  杨伯俊道:“多谢齐王夸赞。”

  入城之后,进入到了柴荣的都督府节堂内议事,李元徽高坐主位,柴荣和郑俨分列左右上首,其余众人按照官职大小分列。

  杨邃则先拿出两本手札,上呈给李元徽。第一本上面将归附的六郡之地,目前各郡的户籍,府库钱粮,田亩数目,州郡的镇守兵马,各郡县目前的长官以及其籍贯出身一一列举。

  第二本则是杨氏众人所统率的军队人数,各部所拥有的军械,铠甲,箭矢,归谁统属,将领籍贯出身以及履历。

  将这两样东西交给出来,也算是代表着杨氏众人诚心归附大唐。

  李元徽展开一看,然后点点头道:“越国公有心了。”

  杨邃拱手道:“我等族人颠沛流离十载,如今蒙大唐皇帝陛下不弃,可以回到乡梓,不胜感激,若有所命,无敢不从。”

  李元徽道:“越国公客气,陛下也在长安,翘首以待各位,不过在此之前,我和柴大将军,要接收六郡另外我听说弘农郡公骁勇善战,有名将之风,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还请诸位助我一臂之力啊。”

  “齐王言重了,我等必然尽心竭力,已报陛下和殿下的恩德。”

  杨邃的表态很是上道,没有任何推诿,他知道大唐这边给的待遇已经比起说的要好了。

  虽然李元徽给他的承诺是一州刺史,但侍郎的官职已经和刺史同级别了,并且在中枢,更有利家族重新融入权力中心。

  并且还给了他一个国公的爵位,最为关键的是,大唐方面还是准备继续用杨氏的族人领兵。

  这也就是最少短期内,没有卸磨杀驴的打算。

  因此,在接下来商议六郡人士安排,以及各部军队调动换防等事情上,杨邃表现的极为配合,所给出的建议也极为恰当,极有条理,以至于李元徽都觉得这人真是个人才啊。

  现在的齐王府可谓是人才济济,堪称万人敌的好汉就有七八条,那是李二看了都眼馋的猛将团。

  幕僚之中李青莲和李药师长于军事战略,李百室、独孤颍则是综合性的顶级内政人才,特别独孤颍还是文武全才。

  即便麾下有这么多的人才,李元徽还是觉得这个杨邃人才难得,也就足见其成色了。

  难怪能给翟让这种莽夫出谋划策,都能让他据有两州之地。

  不过,杨邃的能力固然出众,李元徽还是没有太多拉拢他的想法。

  因为这人是李源看中的,给了他高官厚禄,应该是要让他上长安去给自己出力的。

  跟老爷子也没什么好争的,也争不过。

  说起来也巧,李元徽齐王府的人才库,肯定超过李三的晋王府,但却比不过李二的秦王府。

  而差距,却不是输在武将上。

  是文臣策士。

  秦王府的十八学士,那才是真正让李元徽眼馋不已的人才团队。这十八学士本身的能力不谈,他们发散开来人脉关系,那可是很庞大的一股力量。

第366章 交心

  在仔细翻阅杨邃送过来的统计,李元徽发现所献六郡的府库,存粮和钱帛居然存量颇丰,称得上府库充盈。

  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六郡府库充盈,李元徽就不用担心这些郡县的百姓生计问题,缺粮可以赈济,不缺的话可以免税赋。

  并且往六郡加派驻兵,也不用自带干粮了。

  目前陕东道行台说控制的区域,是整个天下的中心地区,以大面积的平原为主,人烟稠密。

  同时也是四战之地,天下间没有归附的势力,在杨氏分别归附大唐和北燕之后,也就剩下三个。

  江东东魏,荆州西魏,河北北燕。

  而李元徽坐镇洛阳,要对抗东魏和北燕两大势力,而他治下的江州也跟西魏接壤。

  军力上,有五个卫府军,包括南豫州、北豫州、兖州、、徐州、江州、扬州、以及司州算是七州之地。

  半个大唐都在他的直接控制下,这要不是亲儿子,父子兄弟关系又非常好,感情深厚,李源都不放心把这么大的地盘和这么多数量的军队交给他。

  但是没办法,朝堂放在关中,链接陇右、凉州、益州、荆州包括北地上郡等地,李源肯定要亲自坐镇,而诸子之中,老二老三打仗都没的说,但要说除了打仗之外,治理地方都不如老四来的沉稳。

  其实最初他是想让老三去洛阳经略,控制北豫州和兖州、洛阳以及荆州北部地区,而老四还是在江淮,节制南豫州、徐州、扬州、江州等地,压制江东的东魏,并且为老三在北面的作战提供好后勤支持。

  谁知道老三不按套路出牌,尽出幺蛾子,只能让老四顶上。

  结果老四这干的还不错,除了邺城之败,就没什么可以挑剔的了。后面晋阳鏖战,李四也是及时驰援,立下大功,这就不好在随便换人了。手下握着半个大唐呢,李源得给面子。

  这个面子不是给齐王李元徽,而是给他手下的十几万大军。

  最重要的是,大唐虽大,但还没一统天下呢,这时候要是连儿子也信不过,那就甭谈什么争天下了。

首节 上一节 234/2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