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32节

  李源来说,治民理政还是挺有一套的,在保证各地足够驻防军队和机动部队之外,基本上是全部投入到了农业生产之中。

  整个朝堂和各级官府为了春耕,也是忙的是不亦乐乎。

  而李二受伤的消息传到洛阳之后,李元徽其实也没太当回事,毕竟二哥那也是常年弓马的人,摔一下还能摔个怎么样?那可是有天大的福报李二凤啊。

  人在洛阳的李元徽,北面得盯着河北的刘玄机,去年虽然晋阳之战输了但燕军损失并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甚至战损都未必高过唐军。

  洛阳北面就是河内,河内再往北就是河北,并且黄河下游沿线能渡河的地方多了,李元徽在洛阳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抵御北燕。

  其次,就是青州方向,目前杨家是蠢蠢欲动,在徐州跟唐军打了好几仗了。

  但李元徽觉得,如果杨侃再度出击的话,可能性最高地点还是中原。

  至于别的徐州,应该是掩人耳目,打徐州有什么用呢?难不成还想南下去投奔江东?

第361章 诱饵

  武德三年,四月。

  徐州,琅琊郡。

  三万余青州军与将近四万唐军对峙数月,去年被李源在荥阳之战杀的大败的杨侃又重整旗鼓,进攻大唐治下徐州的东海,双方在东海琅琊一带交战了数次,互有胜负。

  徐州的唐军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徐州刺史裴敏之所领的万余兵马,归徐州刺史部所统领,前身就是大燕的徐州镇戎军,训练有素,堪称精锐。

  另外一部分则是右威卫的卫府军两万五千人,归属右威卫将军刘元庆、陈瑱两人统率。

  其中刘元庆统率的十二个折冲府,是跟他起事的义军底子,而陈瑱的辖下的十三个折冲府,则是以徐州籍的江淮军为主。

  当年都督徐州军事的谯王慕容安国被慕容英火速拿下之后,有数千徐州兵被调往江淮,也是李元徽麾下加入最早的一批成建制队伍,余下的都是征收的新兵,因此陈瑱也算是嫡系。

  去年驻扎在徐州三万余唐军,除了年初跟青州军打了一战,还失利了。后面因为北方战事激烈,徐州唐军一直都按照李元徽的命令,固守东海沿线,没有擅自出兵。

  而在武德三年二月之后,去年被李源打的溃不成军的杨氏众人,又组织起了大军进犯徐州。

  本来唐军是不想跟青州军打的,因为现阶段需要休养生息,积蓄粮草,准备后面的战事。

  对于青州的战略,李元徽跟李源还有两个兄长,在晋阳的时候探讨过,在确保北面战略安全的情况,最好一次性发大军一口吃掉。决不能形成战略僵持。

  青州本来在地形上,比较容易用兵,实力比起北燕来也弱了许多。

  即便是攻下了晋阳,大唐也没有能力在短期灭掉北燕,所以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而青州杨是可以在大唐出兵的北伐的时候,在侧翼威胁中原的安全。

  所以,父子四人在商议之后达成了一致意见,先收青州。

  而青州方面,杨氏众人也是有这个心里准备的。

  杨侃是铁了心的不投唐,但杨家却还有其他人,持有不同看法。并且人心向背,青州人也不想继续跟大唐打,眼下杨氏还能控得住场,但时间一长呢?局势会有什么变化?去年趁火打劫败了就已经有很多人不满了。

  于是,一封书信也就送到了东海。

  当裴敏之收到杨邃的信之后,就派人将刘元庆和陈瑱请来。

  “杨邃想要献出青州?杨侃不同意?这什么意思?杨家内讧了?”

  刘元庆看了信之后,有些摸不到头脑,以他的现在的水平能认清这个信上的字就已经不容易了。

  陈瑱倒是若有所思的问到:“裴公,您老的意思是,这其中有诈?”

  裴敏之摇了摇头:“不,杨邃很可能是认真的。他可能是真想归附大唐。”

  陈瑱闻言点了点头,他是能够理解这种想法的,大唐占据了大半个天下,是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想要归附大唐,再合理不过,毕竟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家族势力来说,趋利避害都是本性。

  杨氏众人虽然落草为寇许久了,在杨巡失败之后就加入了瓦岗军,但其实杨氏作为关中士族的底色还是没变的。

  关系网还在,人脉也还在,如果是以青州归降大唐,也肯定会得到优厚的待遇。

  毕竟大唐李家父子,都是一等一的大方宽厚。

  但杨侃不想归降,他同样能理解,毕竟有仇怨,这个无可厚非。

  而杨邃投递书信的内容,除了表达自己愿意献出青州意外,就是再说杨侃不肯配合。

  但对于具体什么时候归附,也没有说明。

  而裴敏之是明白杨邃意思,跟他们三个无论谈什么,都未必作数,人家就算要投降,也是跟能够做主的人谈这些。

  把信送过来,不过是让你们帮忙传话罢了。

  在明白这点之后,几人虽然无奈,但也明白这个道理。青州出兵了,他们要负责抵御。

  但要是想出兵青州,或者跟杨邃谈条件,还是要请示洛阳方面的陕东道大行台、都督关东诸州军事的齐王李元徽。

  除此之外,潼关以东还没人能够做这个主。

  而在琅琊东海的两军对峙前线,这种情况让李元徽一直以为,杨侃的目标可能还是兖州。

  毕竟一直在徐州打转转,也没什么意义。徐州方面还有重兵,兖州方面相对徐州来说,已经算是防务空虚了,只有万余人马驻守。

  等到徐州刺史裴敏之的来信到了之后,李元徽才琢磨出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来。

  齐王府司马李青莲在看过信件之后,提出了一点想法。

  青州方面,应该是“内讧”,就是想要两边下注,杨邃带一部分人投靠大唐,杨侃带一部分或是投北燕,或是投东魏,应该就是可能。

  或者干脆分成三个部分,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青州的局势就摆在那,在两大势力的窥视之下,没有割据一方的条件,更没有进取天下的实力。

  青州不同于关中,河东亦或是陇右和蜀中,这些地方因为出色的地里条件,是很容易就形成割据势力,进而参与到争夺天下的角逐之中。

  青州虽然北有大河,西有泰山、鲁山、沂山、蒙山,但却不足以成为对抗强敌的天险,所以即便有富庶之地,有良田和渔盐之利,还是很难作为根基去正争夺天下。

  于是在李青莲提醒之后,李元徽也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并且亲笔写了一份回信,随后命人送完徐州,让他们负责传递给杨邃。

  信中内容无非也就是封官许愿,加上攻心和劝降,开除了自己的条件。

  给杨邃一个郡公,和一州刺史。

  杨家其他人愿意过来的,也是愿意给他们授予都督一级的官职,并且还说去年被俘的那两个杨家人,现在都好吃好喝招待着呢.

  属于是一边拉拢,一边敲打。

  对待还没投降归附的这些外部势力,不光是的用高官厚禄这种待遇去吸引对方,还得用实力来敲打对方,告诉对方不要跳,你就算不投降,我花点时间中照样能收拾你。

  也面对方心存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狮子大开口。

  琅琊郡治开阳城内,杨邃将信看过之后,又把信递给了一旁的杨侃。

  杨邃有些忧心忡忡的道:“李四郎不是等闲之辈,应该是看得出我们的谋算,依我看不如归附大唐算了,杨巡兄长相比也不愿意看到我们为此事纠结把.”

  杨侃十分坚定道:“六哥你也不用劝我了,我意已决,你以青州出降,必能保我家门不堕。而北燕去年在晋阳之战虽然失利,但主力未曾受损,现在得知青州要出降,刘玄机能忍得住不插一手?”

第362章 权臣

  名称已经从蓟县改为蓟都,但城还是那个城。

  并没有因为叫“都”,这城就真的能够跟长安洛阳比比大小高低。

  虽然去年在晋阳之战输给了大唐,但整个北燕军队的士气,并且没有收到太大影响,并且牢牢把控着河北通往并州晋阳一线的通道——井陉。

  井陉在手,燕军就可以随时出兵,继续跟唐军争夺晋阳。

  同时,上党郡依然还处在燕军的控制下,所以因为突厥袭击背后才退军的燕军上下,其实也都多少有些不服气。

  军中上下如今最长说的一句话就是:“要不是突厥人偷袭,这晋阳就是咱们的了.”

  这也同样成了不少将领的时常挂在嘴边说的话,每每谈起去年的战事,都会提及。

  而如今蓟都的朝堂上,刘玄机担任丞相、汉王、太尉、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权独揽。

  而他的幕府之中,也吸引了不少人才,如邢鸾、卢柔、李元忠、王思政等。

  多是出身大族的士人,只有涿郡老乡,同族出身的刘道和算是出身寒微。

  其中刘道和跟刘玄机一趟,都是齐悼惠王刘肥的后人,自幼喜欢读书,博览多通。原本是薛师雄都督府里的主簿,也是当初力挺刘玄机上位的人之一,如今则是骠骑大将军府的长史,兼任尚书左丞。

  刘玄机率军夺取晋阳虽然功亏一篑,但刘道和留守涿郡使大军粮饷不匮,各种政务都处理的井井有条,刘玄机时常称赞他是“萧何”。

  从汉朝以后,能被比作萧何的,那都是非常顶级的人才。并且也能看得出刘道和在刘玄机这里的地位。

  虽然不是幕僚之中最高的,但一定是最受信任的。

  而卢柔,虽然是范阳卢氏出身,但却是跟着皇帝慕容鞅从洛阳北奔过来的,善于谋划,跟王思政一样,都被刘玄机给要过来,充入幕府之中,委以重任。

  至于傀儡皇帝慕容鞅,如今身边只剩下两个心腹,一个是侍中梁崇礼,另一个是被封为监门将军,并参与谋杀段义弘娄居士的陆顺。

  此外跟他北上的一众军队,除了留下几百作为护卫,其余的全部北被打散编入军中。

  刘玄机对慕容鞅的提防还是很严密的,很少去宫中见皇帝,每次去见皇帝也都得带着大批护卫,并且命人提前做好防卫清场工作。

  毕竟这位皇帝是个很能惹事的,娄居士和段义弘这种国之良将说被杀就被杀了,刘玄机觉得自己这个权臣,想要活的久一点,那就得小心一些。

  毕竟,同样的例子还有李家大郎,哪个是厚道人啊

  看着宫中廊道两边排列的铁甲武士,都是他麾下的亲军,负责宿卫的将来刘芝泉,是他的从子,也就是侄子,冲他抱拳示意,那意思是宫中现在都安全。

  刘玄机放心的入宫,一路进入大殿,冲着皇帝一拱手就算是见过礼了。虽然还没有加剑履上殿这四件套,但让一个大权独揽的权臣给一个傀儡皇帝跪下磕头,那是不是有点倒反天罡了?

  不上去殴帝三拳,在骂两句“狗脚朕”,那就已经很给面子。

  皇帝也习惯了,笑道:“刘丞相不必多礼。”

  刘玄机点了点头,“陛下,听说您前段时间给车骑大将军写信了?”

  慕容鞅一听,脸色一变,“丞相,这.朕的确是给表兄写了封家书,但只是叙叙亲情而已,绝无其他的”

  刘玄机点点头道:“陛下不必紧张,臣都明白,车骑大将军已经将信送过来了,臣都看过了,陛下不必多虑,臣就是随口一说.对了陛下,您北巡已久,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如今为贼所据,太后皇后和诸位皇子皆陷于贼人之手,我以为您应该再立一位皇后.”

  慕容鞅闻言,“这事,不急吧朕还是想”

  “陛下。”

  “罢了,都由丞相做主吧。”

  慕容鞅无奈说道。

  刘玄机点点头,又随口说了几句闲话,听着像商量,其实是告知,随后告辞离去。

  见到那个穿着紫色官袍的雄伟背影离去之后,慕容鞅才松了一口气。

  刘玄机带给他的压迫感非常强烈,七八年前,慕容英亲征青州的齐郡太守慕容选叛军,刘玄机独驱千贼的壮举,他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但当时他可就在军中,并且指导这事肯定是做不得假的。

  在加上刘玄机虽然出身寒微,但身居高位之后,却气度威严,很容易就让人望而生畏。

首节 上一节 232/2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