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23节

  但意外还是来了,一向身体健康,骁勇善战的秦王,在出征之前,突然得了疟疾。

  这就让大唐方面对战事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得了疟疾的秦王留守关中养病。

  晋王作为主将,率领十万大军进攻上党。齐王还是依旧率领他的江淮劲旅攻打冀州牵制北燕的兵力。

  而李源也依旧是前往洛阳坐镇。

  收到诏书李元徽,立即从洛阳动身,前往河阳前线开始调动部队,整军备战,一改常态作出一副要主动北上进攻的架势。

  而北燕方面,刘玄机也早就得知了军情,从幽州蓟县.准确的应该说是蓟都,赶到了冀州的邺城。

  双方在偃旗息鼓半年有余之后,再度吹响了进兵的号角。

第339章 北向以争锋

  刘玄机自然也有自己的情报来源,他是清楚唐军的两路部署。

  而北燕方面作出的应对,却是有些让人意料之外,车骑大将军韦孝矩被启用了。

  作为北燕皇帝慕容鞅这个傀儡的亲信,韦孝矩居然被真的授予了兵马,还让他镇守战略要地上党。

  而这次唐军的主攻方向,就是上党。

  刘玄机对上党的安排是,韦孝矩领兵三千驻守壶关,清河崔氏出身的将领崔存惠率四千人驻守长子,心腹张世武率军三千驻守屯留。

  整个上党最核心的三处,刘玄机一共布置了精兵万人,以及足够的粮草和军械,并且直言几个月内可能都不会有援兵。

  而刘玄机本人虽然赶到了邺城,但他只带了万余兵马,加上邺城之前留守的两万人,起了也不过三万兵马。

  李元徽率军北上,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复了荡阴,随后知道燕军虚实的唐军继续北上,兵临邺城。

  双方在情报工作上,都是有些心得,下了不少功夫。

  李元徽不知道刘玄机在打什么注意,但眼下既然唐军在冀州战场形成兵力优势,那就必须得打出气势来,给上党方面减轻下压力。

  而晋王李玄庆率军从河东渡河,随后率大军直驱上党,走的就是当年秦军长平之战的进军路线。

  上党地区地势高峻,犹如一个堡垒,俯视河北、中原。其中长子、壶关等重镇,皆易守难攻。

  从此处东下太行进入河北的通道主要是浊漳河等河流穿切的河谷低地,重要关隘有太行第四陉,也就是滏口陉。南下河内有天井关,秦汉时期称太行道。

  河北持太行上为其西部屏障,南部的冀州聚在上党盆地的俯视之下。

  另一個时空之中,王猛伐燕,就是先破壶关,平上党,长驱入邺。

  北魏尔朱荣之晋阳出兵镇压葛荣,同样走的时候滏口陉,在邺城外击破葛荣。

  而北周攻北汽,先破平阳,继克晋阳,然后自滏口东下太行,破齐都邺城。

  不论时局如何变动,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但有一样东西的变化总是非常缓慢的。

  那就是地理。

  绝大多数的经验都是可以借鉴的,极少数因为地理变化而没办法抄前人作业。

  比如被地震震没了的天池大泽,就让蜀汉运粮的路变得异常艰辛,这就是影响国运的事。

  但总体来说,太行一带的地势从有记载开始,到现在是没有太多的变化的。所以战略上,也没有太多让后来人发挥的空间,占据关中的政权,统一天下的道路都是有迹可循的,只要把作业抄明白,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因此,对上党唐军是势在必得的。

  但燕军对上党的防务布置,还是让唐军吃足了苦头。

  李三郎用兵风格,跟他的两个兄弟都不太一样。

  李二的风格可以用,其疾如风,侵略如火这两个字来形容。骑兵长途奔袭,以及利用优势机动兵力对敌人进行精准的打击。当然,该稳重的时候,他也是能够稳得住的。

  至于李四,那就是其徐如林,不动如山。李四最擅长的事情,就是熬。每次用兵几乎都是在长期对峙之中,寻找胜机。而每次作战他甚至都没有发生过缺粮断草的情况。后勤总是能够足额供应,安营扎寨总是非常妥当,很难发现漏洞。

  至于李三,大概就是难知如阴,动如雷震。他用兵很诡道。善于用诈术欺骗对手。

  渭北之战他就是用计吸引宇文涉出兵,结果就是损兵折将,士气此后一蹶不振。

  但这次作战,对于李三的风格来说,就谈不上友好。因为攻城战,几乎是没有奇谋妙计可以施展的空间。

  只能利用优势兵力,大造攻城器械,用最直接的法子去攻城。

  李三郎把重点放在壶关,因为壶关拿下了,长子和屯留两城也就是瓮中之鳖,无根之木,早晚要被困死。同时还能进攻上党的核心地区潞县。

  饶是如此,李三还是命令左卫将军王翊,右卫将军段雄分别率军万人,监控屯留、长子。

  而自率大军强攻壶关。

  燕军方面,驻守在壶关的也算是李三的比较熟悉的老相识了,韦孝矩。

  没人知道为什么韦孝矩会被启用,明明他是傀儡皇帝的亲信。

  但刘玄机就是用他了,还让他驻守在极为重要的壶关。

  虽然兵力不多,只有三千,但这代表的信任却是非常重的。

  因为壶关本来就是险关要隘,只要粮食足够,很难被正面攻破。

  李三郎围攻壶关一月有余,始终不能破关。

  同样,李四郎也在邺城之下对峙了一个多月。

  东西两路军,皆是没有得到什么收获。

  人在洛阳的李源却有些坐不住了,甚至是李三和李四也意识道有些不对。

  “燕军在上党应该也就是万余人,邺城有数万人,清河、平原方向也都是坚壁不战,固守城池,那燕军主力何在?”

  洛阳宫城之内,李源负手而立,站在一张巨大的舆图前,愁眉不展。

  眼下的局势对于大唐来说,绝称不上好。时间已经来到了七月,正是炎炎夏日,燥热的天气让人心烦意乱。

  “难道是晋阳?”

  李源小声念叨着,心里涌起一种不好的预感。

  而这时,人在上党正在围攻壶关的李三郎却收到了晋阳发来的求救书信。

  二十万燕军兵临城下,拓跋浚告急求救。

  坐在大帐内的李三郎一把摆在了桌案上,直接将桌案给拍零碎了。

  “好算计啊刘玄机”

  李三郎站起身来,大帐之内众人也是鸦雀无声。一旦刘玄机攻下了晋阳,挥师南下,而上党地区的长子、壶关久攻部下,这对唐军来说形势就有些危险了。

  徐懋功立即建言道:“晋王殿下,现在应该立即退往河东,以防腹背受敌。”

  晋王参军崔孝同也建言道:“殿下,我军在上党已经快两月了,现在还无法攻破壶关,长子和屯留也还有数千燕军,若燕军先一步拿下晋阳,我军就无法退回河东了,而太行道险峻,路不好走,若有追兵在后,十万大军想要去往河内也是凶险至极。”

  众人几乎异口同声,全都是奉劝李三郎,放弃攻占上党,转而退往河东或者河内。

  但李三郎却一言不发,转过头来盯着原本悬挂自己身后的并州舆图,双目直勾勾的盯着并州最为核心的“晋阳”的位置上。

  脑海之中却浮现一个问题,若是二哥在此,会如何行事呢?

  退兵?

  还是反其道而行之?

  刘玄机既然敢打晋阳,是觉得我会退兵?

  那我李三郎,还偏偏就要凑这个热闹。

第340章 快刀

  晋阳是太原盆地的重心,也是整个河东地区的重心,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晋阳的西侧是吕梁山的层峦叠嶂,而吕梁山外侧更有黄河环绕,外地从这个方向入侵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东面是太行山,有井陉关连通河北中部,道路却极为险峻,从幽冀二州仰攻也是殊为不易。

  而在其他方面,也都又重镇作为屏蔽。

  北面有忻、代、雁门,西南有平阳和蒲州,外有龙门、蒲津渡,东南则是上党,外围则是滏口、天井关。

  四面皆有屏护,而晋阳城的选址上又地势形胜,依山临水,攻之不易。

  智伯攻赵,赵襄子躲避在晋阳,智氏引汾水灌城,不能破城。

  另一时空里赵大攻打北汉,三次强攻晋阳,采取了多种措施,也包括引水灌城,都不能破城。

  所以,晋阳作为太原郡的核心,经营好这里,就能坐制河东地区,进而控制北方形势。

  按照原本的轨迹,这里本该是李家的龙兴之地。甚至在李家之前,尔朱荣、高欢两人也都把晋阳作为大本营,其战略价值非比寻常。

  刘玄机在得知李家准备出兵上党之后,就定了夺取晋阳的计划。

  这也得益于拓跋氏内讧,拓跋天保等于是带着代郡投靠了北燕政权。

  这也让刘玄机可以从直接越过代地和雁门等险要,直接进攻晋阳。

  而北燕在上党和邺城的布置任务就是坚守不出,拖住唐军的步伐。给主力争取时间。

  邺城是重镇,因此刘玄机原本由两万人驻守的情况下,又亲自带过去一万人马,而他本人则轻骑北返,带着大军从飞狐口绕道代地,从北面进军晋阳。

  李玄机和李元徽兄弟两人被关隘坚城所阻,但留刘玄机却长驱直入,直接横扫晋阳以北。

  拓跋浚眼见北燕大军势大,无奈只能向大唐求援,毕竟他也接受了大唐的封号,名义上是唐臣。

  晋阳城上,拓跋浚看着南面,对援军是望眼欲穿,城外的燕军给了他很大的压力。当初分费尽心机得到了父亲的位置以及晋阳的实际控制权,曾经他觉得自己也有机会问一问鼎之轻重,但现在.活着就好。

  晋阳城外,燕军北营,数万兵马聚集在一处,显得极为热闹。

  刘玄机按剑久久站立在一个小土丘上,遥望着晋阳附近燕军各处营垒的布置,以及靠近晋阳城各处的施工。

  不断有路过的队伍,军纪整肃的行军队列,脚步声十分整齐,特别是汉王正在一旁观望的时候。

  整个晋阳外围成了一個大工地,在进攻晋阳之前,刘玄机就命人考察了晋阳城周围地形水脉,并制作了两份图。有一份是预备进入夏季水涨季节后,引汾水淹城池的路线工事设计图;另一份是把晋阳城的护城河的河道改建,然后放干河水便于攻城……

  而一切的前提是要围死这座城,不能让城内拓跋浚反攻,燕军才能明目张胆地进行土木工程。

  而拓跋浚也数次组织队伍出城逆战,希望阻扰燕军修筑工事,挖掘坑道,以及打造攻城器械。

  却都没有达成目的,燕军在施工队伍之外,始终保持着大量的精兵戒备。如今城中守军更是士气大消,无法出城作战。

  “拜见汉王。”

首节 上一节 223/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