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19节
“殿下放心。”
李元徽见状,放心离去。
赵大本质上,算是新归附势力,而黎阳聚拢的败兵两万余人,李孝察所部五千人,加上赵大目前的本部的七千余人,总兵力也超过了三万人。
兵力上,足以跟朝歌形成掎角之势,抵御魏军。且外将和败兵,也杜绝了此前那些乱七八糟的幺蛾子。
还有李家宗室坐镇,黎阳是不用担心了。
至于朝歌方面,是他的老底子江淮军。比起耐心和防御战,无疑是天下间最有经验的部队。
甚至可能都没有之一。
燕军连续进攻十几次,损兵千余人,领兵的将领田弘嗣见状,只能退去。
刘玄机亲自率军赶至,遥望朝歌方向,看到唐军依靠太行山脉的陵川安营立寨,防御工事修筑的极为妥当,几乎是无懈可击。
不由的两声感叹道:“唐军虽败,李氏未可轻也。”
随后引军退还邺城。
在邺城投降之后,刘玄机命令进城的部队要严守军纪,侵扰百姓者立斩。
严明的军纪,往往是占领者最好的瓦解抵抗的手段。邺城人虽然还有大批在怀念赵家兄弟的恩德,却终究不会为此去抵抗燕军。
随后,刘玄机更是接受了赵大队伍北上的万余降兵,除了选拔其中健者,充任自己的亲军之外,还仍旧让他们剩余的人手镇守邺城。
在迅速完成了邺城的接收工作之后,刘玄机也收到了上党的求救文书。
目前上党正在遭受唐军的强攻,其中以大唐右骁卫大将军李思行为主将,统率将近五万兵力分别进攻长子和屯留。
同时,晋阳的拓跋浚也响应军令,拍出了万余骑兵参战。
娄代文率五千余兵马驻守在长子,张世武率五千人驻守屯留,两人面对唐军的强攻,也是勉强支应,但因为准备还算充分,一时半会还能守住。
但面对唐军的优势兵力,两人也只能在全力抵抗的同时,跟刘玄机求救。
而冀州这边,刘玄机在收到告急文书之后,留下数万兵马驻守邺城,亲率十万大军通过滏口陉奔赴上党。
唐军这边收到消息之后,李思行召集众将商议,无论是李药师还是朱德裕、慕容三藏,全都建议退兵。
“我军攻城十数日,不能克,现在士卒疲敝,而燕军得胜之师,士气旺盛,此时与之战,殊为不利。此时正该缓缓而退,河东表里山河,多陵川谷地,可多设伏兵,若燕军追击,则必能破之。”
李药师从士气和敌我,地形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建议。
立即就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同。唐军于是拔营,烧毁攻城器械,缓缓像轵关方向退去。
待刘玄机赶到上党之后,唐军已经追兵百余里,左右皆欲追之,但听了斥候回报之后,刘玄机却断然拒绝。
“我军亦疲,不可久战。”
随后眼神望向西面,心中暗道,长安也该有些反应了吧?
第333章 文学馆
刘玄机的书信,是让俘虏带回唐营的,并且是言明刘将军写给大唐皇帝李源的亲笔信。
这种情况,唐军的各级将领也不敢自启,于是派人送到了长安。
信上的内容,看起来很谦恭。
刘玄机先是以晚辈的身份,问候李源身体健康,随后又谈到当年在长安洛阳跟李家的交情,并言明我不是故意跟李家为敌,只不过是为了匡扶大燕云云。
一番客套话之后,真章来了。
刘玄机在信上直接就写道,我听说大唐的天下,都是您的儿子打的,而您没有什么功绩,我想这都是外人不知道内情,瞎说的。您的几个儿子,所建立的功业,一定是在您的领导下完成的,外人说您坐享其成,一定是不知道其中内情,如果这次是您亲自带兵来邺城,我现在恐怕已经被您生擒了
这要是李四看了信,绝对竖个拇指哥,阴阳大师。
李源看完了这封信,直接哈哈哈大笑,是气笑的。
不过他倒是没有在盛怒之下做什么不智的决定,这点定力还是有的。
但他却已经下了决心,刘玄机这个后生晚辈,他要亲自解决。
此前裴继就跟他进言过,几个皇子的权势过大,威望太高,建议他削减几個皇子的权力。
李源虽然也听进去了,但却没有打算立即行动。因为天下目前还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这时候想要削权,势必引发内部动荡。
而刘玄机说的话虽然难听,但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天下各方势力提起李唐来,首先肯定是要说李二、李三、李四这兄弟三个。
李源虽然自觉能够控制局面,但到底有些话不足为外人道。
权力这个东西,他还不想放的太早。一来是他身体康健,二来是他怕交了权,真就像袁相士说的一样。
所以即便知道老二是最适合的统率人选,他还是把老四派了上去。
如果老四这次打赢了邺城之战,那威望可就跟老二差不多了,到时候他就可以示意一些人出来支持老四,让老二老四争夺,再让老三在中间弥合,不至于争的太过。
但邺城之战输了,虽然跟老四关系不大,但他跟关中豪族以及元从系矛盾却是种下了。
这对李元徽也是能够接受的。
上位者,怕的就是下面铁板一块。现在大部分的关中豪族已经开始准备支持老二了,这点李源是能看出来的。
比如韦氏就将族中一个前朝的做过贵妃的女子嫁给了李二,作为侧妃。
同时,秦王府还建立了文学馆,网罗关中才俊为幕僚。其中就有京兆杜氏的子弟。
种种迹象都表明,在成为事实上嫡长子之后,李二郎凭借威望和功绩,已经取得了关陇大族和关中军队的支持。
这样的情况下,李源就更不敢随随便便把太子之位交给老二了。更不能让他再立什么盖世之功。他怕自己被架空。
所以河北这块硬骨头,李源觉得自己可以亲自去啃。虽然大燕已经事实上亡国了,但名义上刘玄机打的还是大燕的旗号。
如果是颍川之战,算是大唐的奠基之战,那么收复河北,就是定鼎之战。
时间已经来到了金秋十月,秦王府之中,一众幕僚正跟李二议事。
刘玄机那封信,被李源派人送过来了。
李二看过之后,靠在椅子上连连摇头,叹气道“刘玄机这封信之后,陛下是绝对不会再让我挂帅征讨河北了。”
长史房乔道:“这刘玄机应当知晓长安之情况,所以才设下此分化之计,这样一来,陛下也必然会加深对殿下的忌惮。”
房乔是齐郡人,其父是齐地著名的儒者,通涉《五经》,富有辩才。
而他本人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之风。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十八岁时举进士,得以受官。
李二入关中之后,房乔从长安往渭北投靠,任记室参军,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李二幕府收罗人才。
大唐建国之后,李二被封为秦王,房乔被任命为长史,算是他手下的首席谋士。
李二听到房乔的言语之后,更是苦笑不已,“想不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父子兄弟之间,何至于此啊?”
“殿下此时不可操之过急,河北富庶,土地肥沃,且燕赵之地,多豪杰俊才,刘玄机有英雄之志,能得人心,即便是陛下亲征,也未必能收复河北,到时候定然还会启用殿下为帅,若能攻取河北,则立储之事,顺理成章。”
说出这番话的人是记室参军杜克明,京兆豪门杜氏子弟。祖父做过大燕的尚书,其父做过刺史,算是名门望族。在李源率军进入长安之后,被房乔极力推荐给李二,并称他“聪明识达,王佐之才。”
房乔也附和道:“此言是正理,殿下此时不可过于急躁,正该韬光养晦,天下未定,陛下早晚要启用殿下。”
李二闻言点了点头,“二位先生所言有理”
这时候,王府参军苏旭却出言道:“可齐王那边,若是整肃全军之后,北上建功,那陛下可就真不会再用秦王殿下为帅了。”
李二闻言只是皱了皱眉,却没有立即出言反驳。
倒是同为参军的薛元敬笑道:“齐王新败,且用兵大略,较之秦王殿下差之远矣,齐王能胜刘玄机?”
说到这,薛元敬摇了摇头,一脸的难以置信,以及对同僚杞人忧天的观感。
军资祭酒薛收道:“我听说齐王参军李青莲曾经在陛下面前,将齐王比作诸葛武侯,陛下甚为喜悦,但邺城之战,观齐王行事,却颇似诸葛武侯的那位冤家对头啊.”
所有人都明白薛收这番话是什么意思了。
诸葛武侯第四次北伐,张颌进攻祁山,结果蜀军设伏,死于木门道。
《魏略》中说,是司马懿驱使。
虽然形势上不可同日而语,但行事上却有相似之处。
这话一说完,众人的脸色也都有些凝重。因为这次邺城之败,受损的只有关中军队,齐王麾下则在援兵配合下拿下了河东。
而最关键的是,左右骁卫这帮骄兵悍将,还都是主动要去送死
连指责都指责不了。
看不出一点用计的痕迹,而越是这样,越让秦王府的一众智谋之士忌惮。
李二也终于叹气道:“邺城之败四郎虽有坐视之举,但刘文惠轻敌才是主因,且若不是四郎及时出手挽救败局,现在大河以北,都不是我大唐所有了揣测之话,日后还是少说一些。”
第334章 煮酒论英雄
“揣测之话,日后还是少说一些。”
众人听了李二的话之后,全都默然。毕竟秦王和两个兄弟关系,就目前来说还算是非常亲厚。
并且目前这种情况,两个兄弟都没有透露出要跟秦王争夺储君之位的意思,这时候秦王府就必须表现出对晋王和齐王友善。
三兄弟都是嫡子,都有大功,且背后都有大量的支持者。都是有资格有实力下场竞争的。
目前或是因为顾全大局,或是因为兄弟情分,没有对外展露出这方面的苗头。而秦王府就必须作出容人之量,表现出亲厚友善。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这次邺城之战有李二的旧部战死被俘,但秦王府还是没有对齐王借机发难。
第一个原因是李二觉得,老四那日跟他说的,是真的。但这些话,他却没跟幕僚们吐露过。毕竟有些事,还是不足为外人道。
第二个原因就是老四这次做的,就算是皇帝都没法苛责太多。撇的干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实力雄厚,想要追究都难。
眼下在河内跟燕军对峙的,大部分都是齐王的嫡系军队,这时候想要把齐王的主帅换了,他万一直接带着人回江淮呢?
那黄河以北可就真是落入敌手了。
就算不带着人走,那谁又能使唤动江淮的十万大军?
李元徽跟两個兄长最大的区别就是,他的地盘来自前朝任命,军队更是他一手拉起来的,将领是他提拔的。
这其中没有李源提供的资源。反而是在江淮一直帮关中分担了不少压力。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