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593节

  这次太子李琬看了奏本,怒不可遏,派内侍往县内,敦促县内尽快结案,不可使丑闻弥散。

  李琬之所以如此愤怒,并着急尽快结案,实在是因为从奏本里看到了一些女眷的名字和来历。

  所以这次也不走程序了,在内侍的监督下,在衙役们的帮助下,三十三个和尚集体羞愧的上吊“自杀”了。

  搜到的钱财,县里留下三万元作为奖励,其余的上交内帑,土地则划做县里的官田。

  和尚们集体去佛祖跟前伺候的消息还是传出去了,导致城内一些大户人家的孩子,不是暴毙就是落水而亡,这些孩子的母亲,也都思念孩子过度跟着去了。其中就有一些宗室以及外戚家里发生了类似的惨剧。

  李琬对外严令保守秘密,向承辉帝汇报的时候,一点都不敢隐瞒。

  内阁这边看到之后,也都无话可说,赶紧转呈御前。

  李元看完这份奏本后,都没心思跟内阁较劲了。京郊发生这样的丑闻,好在太子严厉处置后,下了最严格的封口令。

  一时间李元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内心的情绪,此前关于官员开银帕的案子,便放弃严惩,顺了内阁的心意。

  但是外戚争风吃醋的案子,更是怒气值叠加,直接批复案犯杀人偿命,不待秋后,斩立决。

  还有那个京郊的县令,李元很想给他踢的远远的,又担心内阁反对,便暂时忍下来。

  三连丑闻给李元的打击不小,偏偏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不是严刑峻法能彻底根除的问题。

  李元甚至都找不到原因,三个丑闻,各有各的不同,这些人哪来的如此胆子。

  因为实在想不通,李元陷入了苦闷之中,本来开开心心的避暑躲懒玩耍,现在也没心思玩耍了。每日里躲在书房内,心结难解。

  李元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太衰了,还是说自己的执政出问题了。

  好在新皇帝这个人不喜欢迁怒,有问题喜欢反思。所以下面的人没倒霉,只是日日脸色阴沉,行宫上下,气氛紧张。

  内阁这边倒是想劝慰一下皇帝,奈何李元根本不给机会,有事说事,没事滚蛋。

  加之此前内阁驳回了李元对于八个官员的惩处,矛盾还没缓和呢,林如海等人更是无从开口。

  过了半个月,贾琏来到张家口,了解下一步将火车修通到热河的计划。毕竟皇帝以后每年夏天都要过来,还是修通比较好一点。

  这个计划本来就有,只不过承辉帝走了,计划搁置,现在是重新捡起来。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漠北王李逆希望能修通到库伦的铁路,该计划在承辉帝时期就启动了,前期一直在勘探,修通到热河的铁路,下一步就能考虑修到库伦。最终能不能修,还要看经费,毕竟这条铁路可不是什么热门线路。贾琏担心就算上市集资,也很难凑齐经费。

  贾琏从张家口前往热河,计划是拜见了皇帝之后,住两天就走,回去还要继续盯着今年的大工程陇海铁路。还有后续的铁路计划,比如江南境内的一些支线,以前江南士绅不老实,不适合推动,现在老实了,可以开启了。

  其实贾琏最想修的是南方的铁路,实在是地形复杂,难以修建,只能先放弃干线贯通,先修一些好修能修的支线。将一些重要的水陆节点联系起来,对于地方经济发展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PS:看了一个日本左翼运动的纪录片,六十七年代的风云激荡,绞杀都不能使之衰亡,最终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烟消云散。不胜唏嘘啊!)

  贾琏来到热河,见到了内阁诸公,发现这边的气氛不对劲,所有人都情绪不高,眼神里带着一些不安。

  对此贾琏深感疑惑,暗道大热天老子在外面忙碌,从长安到连云港都跑了一个来回,人都晒黑了一个号色,你们在避暑山庄还愁眉苦脸?

  给谁看呢?欠你们的?

  不等贾琏吐槽,方颂赶紧把贾琏拉一边,低声解释了一番最近发生的事情。

  这三件事情贾琏听罢,也沉默不语,只不过别人觉得是意外三连的结果,贾琏却嗅到了一股熟悉的阴谋的味道。

  太巧合了,李元刚到热河,京城就丑闻三连。关键那个县令的名字,贾琏有印象,贾氏门生来的。

  这段时间一直在外面,之前与范平说好的,凡事不必报告,等回京再说。

  所以贾琏姑且相信,一切都是巧合。

  贾琏没着急去拜见李元,而是让方颂把三份奏报的细则都拿来,抓紧时间了解情况。

  前两件事情在贾琏看来,不算什么大事情,但是第三件事情,贾琏却看到了别人没看到,或者说看到了也装瞎子的地方。

  摊丁入亩推广搁置,导致税务压力被转移到富农中农一类的自耕农身上,这就是很大的问题了。更不要说土地兼并日益加剧。京城附近,权贵们已经从巧取豪夺,发展到生抢了。

  所以,摊丁入亩必须重新提上日程,优待士绅可以,但是必须严格执行对士绅的优待政策。

  贾琏看完之后,起身活动时才发现,不知何时胡敏站在门口,笑眯眯的看着他。

  贾琏立刻上前见礼:“见过胡公,贾琏有礼。胡公久等,恕罪恕罪。”

  胡敏笑道:“贾阁老客气了,咱家也没等多久。陛下让咱家来请贾阁老,您看是不是现在过去?”

  “您客气,贾琏这就过去。”

  胡敏领着贾琏去见李元,见面时给贾琏吓一跳,怎么李元的脸色如此难看。

  李元见了贾琏,显得有点迫不及待的,上前要拉他的手,贾琏后退两步见礼,李元这才顿住。

  赐座之后,贾琏坐下。李元立刻道:“京中三丑闻,先生想必已经知晓,朕心中不解,这些人为何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滋事?这是巧合呢,还是朕哪里做的不好,导致连续发生丑闻。”

  贾琏听了略作沉思才道:“陛下不必自责,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他们为犯错付出代价,这就足够了。世上的人千奇百怪,长相不一样,想法也都不一样。微臣以为,先帝行宽仁,个别人心不免失了敬畏,赶上陛下来热河避暑,个案集中爆发,才由此巧合。说起来,三个案子,无论哪一个,都有可能随时被发现,早一点晚一点的事情。与陛下何干哉?”

  李元听了这下心里舒服多了,郁结散了一些,终究还是忍不住道:“骄奢淫欲,道德滑坡,不可不防啊!”

  贾琏听了正色道:“陛下,微臣以为,这些都是小事,该惩处便惩处就是。倒是暗藏期间的两件大事情,倒是值得陛下关注。”

  李元听了也立刻表情严肃,起身抱手:“还请先生教我。”

  贾琏起身回礼,重新落座后,沉声道:“先帝在河南试点摊丁入亩,刚有点效果,接二连三的出意外,事情就此耽搁了。微臣以为,必须重新提起来,继续先帝的政策。其二,京中权贵多有横行不法者,不可坐视放任,否则必为大害。”

  李元听了连连点头:“朕派巡视组巡视全国,不料眼皮子底下的事情毫无所知。可见,京官之携带,不如昔日先生执掌五城兵马司时多矣。”

  贾琏道:“陛下过誉,昔日微臣能严格执法,全赖先帝在背后撑腰。如今陛下秉政,亦可如此。有陛下撑腰,做臣子的不怕得罪人,陛下再精选干臣负责,展开严打,最多三个月,即可见效。”

  李元不提摊丁入亩,贾琏也不逼问,这种事情还是要等皇帝想通了,感觉到迫切了,才会自发的去行动。

  相比之下,京城连续丑闻,治安败坏,才是李元最迫切的问题。

  “朕拟派方相回京,协助太子,展开严打,卿以为可否。”李元带着点试探的语气。

  贾琏道:“不彻查权贵兼并等不法行为,效果不显,难以长久。”

  李元陷入了沉默,贾琏也不催促,本来就不归他管的事情,贾琏着急也没用。

  更何况,贾琏已经察觉到,李元对于自己有那么一点点的猜忌之心了。

  这个很正常,皇帝哪有不猜忌臣子的,官越大,越猜忌。

第667章 还怎么活?

  内阁办公室一片安静,办事的小吏走路都放轻了脚步,生怕惊动了办公室内的阁臣们。

  四位阁臣在屋内安静的坐着,人手一杯茶,也不说话,就干坐着发呆。

  “半个时辰了!”岳齐幽幽的低声说话,打破了沉寂。

  “这才到哪,一般都是一个时辰起步。”李清的话里透着一股子酸味。

  方颂噗嗤一声笑了,真的是没忍住。

  林如海咳嗽一声道:“少说怪话,陛下召见,自然是有要紧事商议,谈的久点很正常。”

  首辅大人的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声嘶力竭的呐喊:我才是首辅。

  自李元登基以来,诸位阁臣与皇帝单独奏对的机会不是没有,往往时间都不长,最多一刻钟就结束。

  什么感觉呢,两边不在一个调子上。或者说,李元对于内阁大臣们表现出来的暮气,不是特别的耐心。

  总而言之,皇帝觉得阁臣们太保守了。

  此刻呢,李元又觉得,贾琏太激进了。当然贾琏的激进,不是任何事情都激进。多数情况下,贾琏也是偏保守的。

  李元认为贾琏在此刻的激进,无非是此前遇刺的后遗症。

  入阁之前的贾琏与入阁之后的贾琏,在李元看来差别不大。贾琏更愿意出差,做一点实际的事情,而不是呆在办公室里。

  李元不认为贾琏能力有问题,不是能力问题,那就是行事风格的问题。毕竟是出了名的实干派。

  同为内阁大臣,贾琏做的事情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绩,内阁大臣则是以务虚为主。

  不愿意呆在办公室内,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林如海这个首辅。翁婿之间关系不和谐,这也不是啥秘密了。

  贾琏与李元的对话,出现了短暂的中断。对于贾琏提出的观点,李元有担心是很正常的。

  能够继承大统是一地步,坐稳了是第二步,如何行使权力是第三步。

  无论是哪一步,李元都需要有人支持,权力的体现是说话有人愿意听从。说话没人听,无法执行,空有帝位的皇帝历史上有例子。

  李元很清楚那帮宗室和外戚们都做了点啥,处理分量不重的个别人物,或者说不是一条心的人,那都不是问题。

  剩下的那些人,别管能力如何,他们都是最支持李元做皇帝的人,这些人叫基本盘。

  轻易的针对他们,会造成一个不好的舆论环境,必将导致文官系统对这一类人发起疯狂的攻击。

  说到底,李元的威望还没有彻底的建立起来,从内阁驳回他对八个文官的处置就能看出来。不是自己人,自然无法一条心。

  这不是是非的问题,这是屁股的问题。

  “朕也有难处,先生还请体谅。”李元为难的低声解释,主要是心里很清楚,此事贾琏并无私心。

  “陛下,底层庶民乃国家的根基所在,肩负着朝廷所有的负担。陛下作为九五之尊,有的事情没看见,那就算了。有的事情既然暴露出来了,陛下就该坚决的站在庶民的一边,给天下官员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这次的寺庙投献案,和尚能做到投献土地五万亩,盖因权贵们宁敬鬼神一类虚无缥缈的东西求一个心安,也不愿意体恤庶民分毫。京畿之地尚且如此,天下官员会怎么看,怎么想?基层士绅又会如何?朝廷权力自上而下,上面是一粒米,落到基层一定会放大十倍甚至百倍。陛下若对官员的道德有任何期待,还不如期待老天爷风调雨顺。”

  贾琏很有节奏,不紧不慢的说完一番话之后,没有再继续的意思。

  言尽于此吧。

  贾琏并无说教之意,李元能听的出来,无非就是实话实说。

  “朕登基以来,多次驳回先生所倡,先生可有记恨之处?”李元冒出这么一句话,多少有点诛心了。

  “陛下有问,臣不能不答。实话实说,先帝驳回臣的建议更多。为人臣者,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凡事不过尽力而为罢了。是非功过,后人评说。琏所求者,既然到这世上走一遭,尽量给后人留下一些有用的痕迹。”贾琏的回答看似很坦诚,实则前后的心态不一。

  前者不免有点虚伪,后者则是心声。

  皇帝怎么理解,贾琏不在乎。真的不在乎了,贾琏现在就想着,还有那么多事情等着去做,哪有时间在这浪费口舌。

  内心说一句不客气的话,贾某人对得起李家天下了。

  李元被这个回答干沉默了,是啊,父皇那会先生也很激进,在郧阳分地那会,弹劾的奏折都能淹死人。当时李元都觉得,贾琏回来后一定被清算。济宁之变,贾琏出战,同样也分了不少“无主之地”,甚至还摊上了不对圣人后裔见死不救的骂名。所有这些事情,没有影响承辉帝对贾琏的信任,而贾琏也用忠诚回报了承辉帝的信任,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

  现在看看,不过是驳回了一次建议,就担心贾琏心怀怨怼,似乎李元对贾琏的信任,不如先帝多矣。

  “朕失言了!”李元还是很果断的人,立刻表达了歉意。

  贾琏听了正色道:“陛下,千万要记住,您是天子,事情可以做,话不能说。刚才的话,就当微臣没听到,以后陛下切记不可对臣子如是言。”

  李元听了心头陡然一凛,立刻明白了贾琏这番话的意思,正色起身抱手躬身:“谨受教!”

  贾琏连忙起身让开,不受此礼:“陛下万万不可!”

  皇帝要树立威信,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乱说话。尤其是面对臣子时,威望不足的皇帝,更不可轻易认错。行动上可以改,话不能说。

首节 上一节 593/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