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581节
于是才有了贾琏的这份奏折,因为这是摆在他面前最难的也必须要啃下来的硬骨头。
贾琏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很有耐心的等待,毕竟现在他还没有入阁,只需要不停的向外部发送信号。
内阁这边将奏本送入宫内,李元看完奏本,再看票拟,最后将视线集中在林如海的小票上。
李元取来纸张,提笔写下一段话,江南商业补税数千万,为补收商税,钦差大军入江南方达成,可见问题之严重性。然则专设商税机构,必将与地方府、县生间隙,矛盾滋生,如何是好。故而或专设独立税收机构,又或暂不改变,只做税法。卿等再议,朕盼复。
皇帝的回复送回内阁,林如海看完后,传阅各位阁臣。
众阁臣看完后,深刻的体会到新君与先帝做事风格的不同。
承辉帝时期,很少这种直接表达意见的做法,都是通过暗示,将内阁推到前台。
李元则更愿意主动表达想法,要求内阁配合执行。
两种风格好坏不提,单单就效率而言,无疑李元的效率更高,不用阁臣们去猜。
这份李元的回复态度明确,要不直接设一个税务局,要不就不设,没必要搞个商税局出来,那样无疑会导致新旧部门之间的矛盾。如果不能做到直接设一个独立的税务局,那就先改税法。过去的税法,肯定是不合时宜了。
这一次内阁的意见很快达成了统一,专设独立税务局一事急不得,应暂缓。税法修改之事,可待贾琏回京参与修订。
理由也很简单,贾琏最了解一线的情况。
意见上呈御前,李元虽然有点不满,但还是立刻回复,可!
内阁上下松了一口气,暂时转移视线,盯上了贾琏补上的江南商税。并且同时提出,是否针对京津、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也搞一次工商税收行动。这一次不用像贾琏这样大张旗鼓,由内阁发文下发,要求各省自行执行即可,毕竟贾琏在江南打了个样出来了。
内阁把意见转达给皇帝后,得到的回复也很明确,暂缓!
都是聪明人,很自然的领会了皇帝的意思,可以搞,但不着急,等贾琏回来再说,他最了解情况。
轰动全国的江南税案落幕了,贾琏起身回京。
此次江南税案,收回多少税不提,单单说苏松两地的官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对于全国官吏而言,起到了明显的震慑作用。
官员们再次清楚的认识,只要皇帝有决心,把贾琏派出去,对于地方官场而言就是阎王爷。
贾琏是不杀官员,但是罢免了一批,流放了一批。每一个官员的后面,可能就是一个家族,甚至是两个家族的兴衰。
这次税案的详细报告,经由邸报传送全国,对于大周的吏治,起到了一个示范作用。
至少说明了一点,对于朝廷的政令,最好乖乖的执行。苏州和松江这两个地方的官员,就是在作死。
都把眼睛盯着苏州的林氏,以为贾琏不会奈何林氏,届时大家也有话说。
不料贾琏上来就流放了林氏的族长,随后派兵把林氏所有重要人物都给软禁了,大军甚至包围了林氏,摆出了稍有异动即灭族的态势。
吓人,太吓人了。
官绅勾结,试图借势首辅林如海的江南三司苏松知府下面各县令,都为自己的“聪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贾琏对江南官员下辣手,客观上达到了整顿吏治的效果。
官员们虽然照贪不误,短时间内肯定是要收敛一下的,避风头。
贾琏先乘专列返回,至京城火车站下车时,发现内阁大臣李清已经等在这里。
李清是主动要求来接贾琏的,不是想着修正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也没有修正的余地了,而是想着先接触一下,公事上提前沟通。
尽管双方是对立方,但是为了朝廷的大局,凡事也可以实现沟通,建立默契。
以前的很多矛盾,就是因为没有默契,或者说有一方破坏了“规则”,才导致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发的紧张。
这次江南税案,要说损失,内阁诸公一个都跑不掉,全都有损失。
即便是岳齐这个分管兵部的内阁大臣,在最后时刻也捏着鼻子,拿下了江南总兵。
当然这笔账算不到贾琏头上,而是熊方伙同江南巡抚,联名上奏,秋后算账的结果。
罪名那可太多了,吃空饷都是最轻的,大规模走私以及诸多血案才是重头戏。
这事情贾琏没掺和,如果这点事情都要贾琏掺和,熊方可以退休回家了。
谢过李清来接后,两人上车,马车内就两个人的时候,李清很直接的表示:“今后有事,你我可提前沟通一二。”
对此贾琏并不反对,甚至是欢迎的。毕竟能渠道很多不确定性。
“尽管此番争端的起因不在贾某,李相的建议还是好的,可以接受的。”
毕竟双方都很强大,谁都搞不死对方的时候,那就需要增加沟通,避免误判,减少摩擦。
至乾清宫,李元和内阁诸公皆在,贾琏上前一一见礼后,李元赐座后,将近期与内阁沟通商议的结果说了。
说完问贾琏:“税法修正可以慢慢来,全国性的商税补交,先生以为可行否,若可行,该如何执行?”
李元还是很担心贾琏因为提议新设独立税务局事宜被搁置,心生不满而不愿意卖力的。为此,措辞很讲究,当着阁臣的面直呼先生。
对此贾琏看的很清楚,所以起身表示不敢当众受先生的称呼。
李元从善如流,当众改了回贾卿,再问全国补税的事情。
第654章 行与不行
贾琏面对皇帝的询问,转头先看看四周的内阁大臣们。
林如海上前解释了经过后,贾琏才明白,稍作思索道:“此事可行,所惧者基层酷吏借机敛财。诸公可有对应之道?”
李元听了不语,转而看向各位阁臣,李清分管户部,上前对答:“不器此言,未免杞人忧天。”
贾琏看看李清道:“昔日王安石行变法时,司马光等人阻拦,王安石也是这么想的。”
不加赋而国用充足!这是王安石说的,司马光怎么反驳的呢?
田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从变法的结果看,司马光说对了。下面的官员不管是为了政绩也好,为了利益也罢,强制所有人接受所谓的新法。
这样做首先是省事,一刀切嘛。其次是个人真的有利可图。至于百姓是否需要贷款,不在官老爷的考虑范围之内。
至于下面的小吏,在执行的过程中,更是花样百出,逼的无数百姓破产。
现在内阁提出效仿江南补税案,全国范围内搞补税。上面一道政令下去,执行的过程中呢?
平时没有借口,官员们都要巧立名目的收钱,现在有了借口,自然是要大收特收,不亦乐乎。
贾琏的回怼,给李清干沉默了,他也是读过史书的,知道王安石变法是个啥情况。所有法条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执行的过程中呢?
贾琏没有反对的意思,而是提醒各位阁老们,要把问题的复杂性考虑进去。
“不器于江南做成了,别人做不成么?”岳齐有点不爽,直接的反问一句。
贾琏不以为意的笑了笑:“下官所为,上有钦命,下有各级官员配合,还有军方鼎力支持。执行过程中,针对的也是大工商户,并不曾伤小民之利。贾某能使官吏不敢妄为害民,害则必惩之。岳相只知道贾某做成了,却不知为何能做成。”
【我能不知道么?你在江南杀了多少人,下面的官吏士绅,吓都吓死了,哪里敢心存侥幸?】
知道归知道,岳齐不敢说出来。
李元对于全国补税的事情,本来还是很期待的,现在贾琏这么一说,李元不免露出失望之色。
再看岳齐嘴巴闭上,其他人也闭口不言,李元不禁问道:“非先生不可么?”
贾琏立刻躬身回答:“非也,凡事先明法理,再论执行。假定基层官员不可信,则可设明暗两路监察。发现官吏害民,及时处置,以安百姓。再设一处供百姓鸣冤,查遗补缺,此事可成也。”
这些道理内阁大臣们不懂么?懂的!他们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怎么不知道下面官员的底细呢?
懂,为何又不说呢?那就见仁见智了!
李元若有所思,扭头看看内阁诸公道;“诸卿以为如何?”
方颂立刻道:“不器所言,大善!”
潘季驯也道:“可行!”
李清与岳齐不语。
林如海道:“不器所言,确实周详,可试行之。不如先在两广试行,厘清标准后,推广全国。”
李元这才点点头道:“今国用充足,本不该生事。然当今世界,大争之世,我国不进则退,一旦落后必为西夷所辱。国家税赋,用于道路、桥梁、修河、常平诸事,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朕观先生所言,钱若不用,则为死物。”
贾琏接过话道:“陛下,纳税乃国民应尽的义务,朝廷为百姓提供了安居乐业的环境,百姓则有义务纳税。道理是一定要讲清楚的,该纳的税一文都不能少,不该纳的税,一文也不该多收。能否做到不去说,应该朝此方向努力。儒家讲天下大同讲了两年前,一直也没实现过,但因此就不讲了么?还是要讲的,并以此鞭策国家上下,一起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个人如何不去说了,但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长远的目标。
儒家把个人道德水平的调度起的很高,这个事情做错了么?
如果真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儒家思想延续了两千年,其感召力远胜其他学说。你别管儒家抄了多少其他思想的内容,现实就是感召力无敌。
历史上每逢国家危难,儒家的感召力就会爆发,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
即便是清朝那么残酷的统治,依旧无法抹杀儒家高道德的感召力,在民族危亡之际,烂了一百多年的中华大地,照样能爬起来,重回巅峰。
西方国家不是没有出现过大帝国,但结果都是一旦烂了,就彻底消亡了,不复存在了。民族韧性和感召力太差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俄罗斯都比欧美强。
“先生在外辛苦,且回家休息吧。”李元问明白之后,不再留贾琏,而是给他放假回家休息。
待贾琏去后,李元才对内阁诸公道:“以贾卿之法,先在两广试行,督察院在明,龙禁尉在案,专设小民涉诉之所,督察院不可轻慢。”
从江南一地,一次性的补税数千万元,李元尝到了甜头,自然不肯放弃。
林如海等人也无法反驳,毕竟工商税的问题,不是今天存在的,是一直存在的。朝廷以此为理由,大义名分上是没问题的。
当然也要分时候,像明末那种情况,根本就做不到。
如今国家处在盛世,处在绝对强势的地位,事情办起来还真就不那么难。
所以说,盛世求变,就是这个道理。
盛世的时候,国家高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问题,一旦稍有停滞,就必须抓住机会进行调整。
这个道理其实现实中就能看到,企业做大了就会出现大企业病,不就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太多的问题,在某个阶段必须调整么?
不求一次调整就能根治某个问题,但只要一直坚持随时调整,最大限度的保证某些问题不会发作,变成大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同样有很多问题是没有及时调整,导致暴雷的。即便如此,也比大面积的问题一起暴雷要好。
矛盾一旦集中爆发,那是要动摇企业根基的。
现在的周帝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调整期,所以贾琏才要抓住机会,尽量的解决一些过去忽略的问题。
别以为绕路走就没问题,不存在的,只要企业不断的扩张和发展,就一定会衍生出新问题。
后续的事情暂时与贾琏无关了。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