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550节

  “少了,至少一年!”罚奉的调子定下后,方颂也有态度了。

  潘季驯和岳齐不说话,林如海点点头:“那便下文训斥,罚奉一年。”

  综合处理结果形成文件,上呈御前。李元看完后没有任何意见,直接就同意了。

  至于王家被忽略的事情,李元还是很满意的。贾琏可以在奏折里指出王家存在的问题,那是因为他是钦差,不能欺瞒皇帝。但如何处置,那就是皇帝的事情了。内阁也看出了这一点,所以皇帝不提,他们也不提,君臣之间的一点默契。

  此事对于崔成而言,确实不算好事,后续的政治前途遭到了不大不小的打击。但这是很无奈的事情,谁给了你轻慢钦差的勇气?

  内阁这边走完流程,文件下发有司,贾钦差的所有行为开始走流程合法化。那些被杀的,被流放的人,都是朝廷的意志,不是贾琏个人的意志。

  以前有一句话,【身在公门好修行】,大家仔细体会一番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一个人在民间还是在体制内,言行其身有很大的区别。

  有的事情,在民间可以做,有的话,在民间可以说,但是身在体制内就不能说,也不能做。

  体制内做事天然的有朝廷背书,这叫师出有名。享受了这种便利的同时,身在朝廷的人,言行也受到了极大的约束。

  换句话说,踏入公门的那一天起,个人其实就带上了公门的枷锁。

  在古代,这个枷锁体现在个人的道德上。至于为何是道德呢,因为古代的官员权力过大,模糊地带很多,能约束官员的多数情况就是道德了。

  至于国法嘛,古代的官员天然掌握了国法的解释权。

  朝廷的公文下发到广州,贾琏看完后倒是一点都不意外,直接忽略掉王家,这应该是皇帝的意思。

  贾琏的目的也达到了,给了崔成一点不大不小的教训,彰显了他个人对两广的影响力。至于王家嘛,都不要等后续,这段时间贾琏的意志得到了执行,安南对外贸易遭到了沉重打击。王家的收入锐减,王家丢到的市场份额,被其他势力快速的分食。

  崔成接到内阁的处置公文后,直接称病不出,维持着最后一点颜面。

  尽管如此,从京城到地方都在邸报上看到了处理结果,知道了他与贾琏的关系不和睦,看到崔成今后能入阁的官员锐减。

  至于王家与贾琏的关系,明眼人都看出来,贾琏留了手,否则就不是单纯的打击王家的贸易。

  时间进入三伏天,贾琏懒得出门了,每日都躲在山脚下的薛家大宅避暑,整个两广的衙门,如同进入了慢镜头的状态,一切都松缓了下来。

  香菱和晴雯最近真是受累了,贾琏不喜欢陌生人近身伺候,俩丫鬟就得辛苦一点。日常要伺候,晚上还要伺候。

  这俩丫鬟年龄也不小了,说不着急也是假的。即便是看起来最不在意的晴雯,这段时间也很卖力气。

  一直等到立秋,澳门的葡萄牙人才算是撤离完毕,朝廷正式收回了澳门。

  吏部增补的官员陆续抵达,他们都很明智的选择了先拜见贾琏,随后才给崔成送一份礼物,总督大人生病了,不能看望,面子上要过得去。

  王家那边则通过薛家的渠道,多次给贾琏来信求饶,结果自然是一个字的回复都没等到。

  天气不那么热的时候,贾琏踏上了归途。

  在路上折腾了二十多天,抵达京城火车站,此处看到了前来迎接他的人,为首者方颂。

  一番寒暄之后,上了马车,车内只有二人时,方颂很直接的说话:“这趟动静闹的不小了,给李如水的腿都打折了一条。”

  两人也算是沆瀣一气的小团伙了,说话没太多顾忌。

  贾琏淡淡道:“这可不能怪我!”

  方颂忍不住笑道:“确实不能怪你!不过这仇算是结下了。”

  贾琏摇摇头:“无趣的很!”

  方颂道:“先帝走的急了点,给了李如水新的念想,否则哪来这么多的事。本来这一届到期,他就该下去。”

  贾琏无奈的摇摇头道:“这是他运气好!陛下初登大宝,求稳是对的。陛下已经成年了,切记指手画脚,以免孩视之嫌,后患无穷。”

  方颂听到此言,顿时坐直了身子,掏出手帕擦了擦头上吓出来的汗水道:“多谢提醒,我不如李贼多矣!”

  作为一个单位里的老人,威望高的老领导调走了,来了个年轻的新领导,如何看待那些倚老卖老的人呢?

  内阁的现状就是如此,承辉帝威望很高,内阁其实被压制的很惨。承辉帝这一走呢,内阁颇有头上一座山被搬走的感觉。

  李元登基至今,内阁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延续了承辉帝时的做法,那就是皇帝放权了,内阁大臣们直接处置后再汇报。

  如果承辉帝在,这么做是没问题的。原因很简单,承辉帝如果对处置结果不满,指出之后内阁大臣是不会反驳的。

  现在新君李元的威望不足,出于求稳的心态,基本上内阁处理的结果,李元都是直接批准的。

  偶尔有不同意见,方颂都只是耐心的告诉皇帝为何如此处置,想必之下李清都是只要皇帝提出质疑,立刻更改。

  得到贾琏的提醒后,方颂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了。好在时间还有,足够挽回的。

  郑伯克段于鄢,每个读书人都读过的文章,但是深刻领会并用运用的人很少。

  道理是相通的,但人是复杂的,也是很容易飘的。

  思索了一番后,方颂才道:“林相乃首辅,无论如何,都能再坐一届,时间到了或外放或退休,没有啥可担心的。”

  承辉帝登基后,从制度上限制了首辅的任期,杜绝了方白衣那种只要愿意就能终身制的首辅出现。所以,林如海反而是最安全的。

  这个时候的内阁,方颂与李清是最危险的。所以两人才斗的最凶。

  “明年任期到了!”贾琏意味深长的看着方颂,暗示他最后的机会不能错过了。

  什么机会呢,自然是新君登基带来的成为首辅的机会。想成为首辅,就必须趁着明年的机会,顶掉李清。

  “难怪不器对崔成动手了,我说呢,本来就不是多大的事情。”方颂恍然大悟。

  贾琏依旧是摇头:“非也非也,是崔成先动的手,一把年纪了,耐心却不够,活该他被阻击。”

  方颂若有所悟道:“如此说来,李贼也着急了。”

  “岳齐乃武将,天资不足,潘季驯年龄大了,方兄是唯一的威胁,你说着急不着急?”贾琏笑着点一句!

  现状是很明显的,只要李清抗五年的时间屹立不倒,身体还能坚持,林如海下去就是他接任。局势如此清晰,打掉方颂这个唯一的威胁,才能做到高枕无忧。换成谁都知道该怎么做。

  “今日主动提出来接不器,实在是明智之举。”方颂庆幸不已。

  进宫面君时,内阁诸公皆在,李元听了贾琏详细的回报后,很是欣慰道:“收回澳门,朕敢言不负父皇矣!”

  方颂抢先出列道:“陛下,先帝英明神武,陛下矣不遑多让,此之谓天命在周。臣为陛下贺!”

  林如海站在那都被闪了一下,下意识的看一眼后,才不紧不慢的跟着出列:“昔日葡萄牙人窃据澳门,今陛下收回,当祭太庙。”

  一时间贾琏这个主谋都没表现机会,默默的站在一旁!给老丈人让出舞台!

  其他内阁大臣自然是赶紧跟上,这个时候不跟上那不是傻么。

  李元自然是顺水推舟,接受了内阁大臣们的道贺,决定了要去祭拜太庙的事情。

  内阁诸公退下,李元留下贾琏单独对话。

  “臣为陛下贺!”贾琏私下再来一句,李元颇为意外道:“卿是不是晚了一点?”

  贾琏道:“内阁诸公所贺与臣何干?”

  李元听了又是一愣,低头思索一会才抬头笑着摇摇头,没有说话,脸上多了三分自矜。脑海里浮现的是此前内阁诸公争先恐后的道贺!

  所以,贾琏所贺,与内阁诸公不是一回事。

第620章 明显的改变

  奥斯曼帝国使团在京城耗了两个月,易卜拉欣与穆罕穆德经历了从开始的充满信心到现在的基本绝望的心路历程。

  一直到他们听说贾琏回京了,这才重振信心!并且立刻准备了一份厚礼,按照中国人的习俗,递上一份拜帖。

  被留在宫里的贾琏,面对李元充满了野心的眼神,暗暗的提高了警惕性。

  “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使团,在京两个月有余,朕观尔等似乎并不着急,每日三五成群的出门闲逛。欧洲军事考察团送回来的报告称,此国战力不佳,几十年来累为沙俄所败。西宁王传回消息,过去半年缓冲区内交火不断局势紧张。朕担心与土耳其结盟,激怒沙俄招致反扑。届时,西宁王求助,朝廷若助之,山高路远耗费巨大,若不助之,恐为沙俄所趁。此事,还请先生分析一二。”

  对外事务李元向贾琏请教已经养成路径依赖了,别人不是不说,而是说不清楚。李元也算看出来了,朝廷大员们的心思全在内部。新君登基之后,对内的改变余地很小,难有作为。想要做出点成绩来,只能是对外。有了这个基本的判断,李元的施政方针基本明确了。

  贾琏听懂了李元的意图,沉思一番组织措辞后,缓缓开口:“陛下不以臣鲁钝而垂询,臣自当尽心竭力,为陛下提供决策的参考信息。请陛下赐图!”李元立刻示意胡敏把地图取来,在墙上挂好展开。

  贾琏站在地图前,指着地图道:“陛下请看,奥斯曼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历史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鼎盛时期,曾十三次围攻维也纳,逼近西欧。整个欧洲联合起来,最终遏制该国的扩张,随着欧洲开启大航海时代,从海外掠夺了巨量的财富后,才有能力击退该国。获得短暂的胜利后,欧洲各国快速的进入了内讧,西班牙、荷兰、英国陆续成为海上霸主。恰逢沙俄崛起向西拓展,沙俄以东罗马继承者自居,其沙皇词义为凯撒,即古罗马皇帝之一。由此可见沙俄野心勃勃,实乃大敌。”

  停顿一下,看看李元的反应,发现他非常的专注,贾琏才好继续。毕竟这可是皇帝,只要坐上大位,掌控欲都很强。别管他嘴上如何说,心里怎么想的无人可知。揣摩上意这种事情,能不干最好别干,最好是眼下这样,一点一点的引导。见效慢,胜在稳妥。

  “奥斯曼帝国最重要的城市为伊斯坦布尔,以前叫君士坦丁堡,此乃东罗马帝国的象征,沙俄必取之而后快之地,俄土之间因为此地的缘故,至少要再打三十年。眼下西欧各列强,正在集中精力扑灭法兰西共和国,暂时顾不上奥斯曼。欧洲各国素无信义可言,所谓合约不过是用来撕碎的。奥斯曼帝国在群狼环伺之下,严重的缺乏安全感。故而寻求东方,谋求合作强国。”

  贾琏再听再看,李元小本本都拿上了,继续道:“从长远看,因为欧洲各国不善文治,各国的战略都是通过向外扩张来缓和国内矛盾。欧洲王室之间相互联姻,又互为对手,经常为了利益大打出手。眼下法国废除帝制,为欧洲各国所不容。一旦法国战败,欧洲恢复平静,各国必定将目光转向外部,继续其海外殖民的掠夺战略。因此,我国与西欧列强,必定会出现海外利益之争,一旦矛盾激化,必定爆发冲突。”

  这次就不是信里那样的泛泛而谈了,基本上讲的很清楚了。李元再傻都明白了,除非放弃对外扩张和殖民政策,否则必定爆发冲突。

  “朕明白了,结合卿此前所言,援助奥斯曼的战略是为了拖延欧洲国家向外扩张的脚步。”

  “陛下圣明,一语中的。当下的时间窗口期不会太长,最多二十年,法兰西一国之力,终将落败。从国家层面战略的角度看,充分利用这一时间窗口,强化奥斯曼的军事力量,消耗欧洲列强。与此同时,我国加快移民速度,加快消化南洋各地的脚步,充分利用马六甲海峡的地利进行防御,同时派出商队向印度各地提供军事帮助,使英国人陷入泥沼之中。如果一切顺利,我国外部将获得一百年的太平期。”

  李元不禁抚掌赞叹:“先生高见!朕知道该怎么做了。”

  贾琏谦虚道:“微臣不过是花了点时间在外部信息的掌握之上,陛下通过微臣掌握的信息进行决策,此乃本朝制度罢了。”

  最后一句给李元听的沉默了,一手在前,一手背着,眼神茫然的看着地图,心思却早飞远了。

  此刻李元的内心极其不平静,主要是被贾琏最后一句话给刺激到了。

  本朝制度,说起来简单,朝廷里的这些臣子们,又有几个认真的在制度的框架内做事呢?

  自登基以来,内阁在绝大多数政务上,都是先处理后再上报,无法处理的则是让李元来盖章后再执行。

  如果不是贾琏连续的几次动作,李元这个皇帝真的没有太多享受权利带来的快感。

  好一阵李元才低头,看见贾琏肃立一旁,心头更是微微一动,任何时候先生都是如此,不会因为朕是皇子还是皇帝而改变。

  嗯,其实是有改变的,只是李元没察觉到。或者说,内阁这帮人在惯性之下,干了很多让李元不满的事情,皇帝没有感受到足够的尊重。

  “先生说了外部,内部呢?不想说说么?”李元似笑非笑的问一句。

  “陛下,国内政务微臣只能做好本分,上面有令,坚决执行,不好对朝政指手画脚。如此,既不尊重陛下与阁老们,也不利于和光同尘。”

  和光同尘四个字给李元干沉默了,多少烂事都被这四个字掩盖过去了。

  “先生知朕,朕信先生!朕等着先生入阁的那一日。”李元发现贾琏真的不愿意对现有内阁提意见,只能拉着贾琏手,先打一番感情牌。

  贾琏的演技超群,瞬间眼珠子泛红,低头躬身抱手:“微臣愿效武侯之事!”

  “好,好,好!如此,朕将奥斯曼合作事宜,交付先生之手。”李元现在唯一能放心的大臣,也就是贾琏一人了。

  “微臣领命,只是内阁李相处……。”贾琏话说一半,李元便道:“爱卿放心,朕自有安排。朕给卿十日假期,十日之后再论。”

  “多谢陛下厚恩,微臣告退!”

  目送贾琏离开,李元想起此前的情景,不禁暗暗自得的对胡敏道:“胡伴伴,朕得贾琏之心也!”

  “奴婢恭贺圣人,从此高枕无忧!”胡敏是懂李元的,知道他一直担心的就是皇位得而复失,现在获得了贾琏的效忠,那是真稳了。

  最最关键的,贾琏这个人对于权利没有太大的野心,他是个做事的大臣。嗯,这是两代皇帝统一的认知。

首节 上一节 550/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