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527节

  随着大量人口的流失,本地产业受到了剧烈的冲击,日子越来越难过的各藩之间的相互征伐渐渐的抬头。

  当内部矛盾无法平衡的时候,对外转移矛盾几乎就成为了必然。

  德川幕府把几个闹的比较凶的大名叫来开会,得到了一个统一的认知,那就是要封海了。

  不能任由周帝国的商品继续肆虐本土的产业了,否则大家都得去要饭。

  海禁其实一直存在,只不过因为周帝国的强势,幕府方面执行海禁并不坚决。

  一句话,得罪不起大周帝国,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来。

  现在内部的大名们团结起来,要求实施海禁,幕府将军德川就有点为难了。

  “周帝国的大兵压境,该如何应对呢?”一句话,德川幕府不愿意得罪大周。苦日子虽然难过,但德川将军的个人的日子还是舒坦的。

  一句话给下面的大名干沉默了,这会等于没开,散会之后,野心不大的大名便就此作罢,却有两家大名很是不服气。

  “如此没有担当的将军,不如反了,上洛吧!”回到藩属的长州藩毛利,召集下属开会。会上有人喊了起来。

  毛利看了看喊话的吉田,有点头疼的摇摇头:“再等等吧,看看其他大名的反应再说。”

  “大人,如今大周的商船连南洋大米都运来卖,本藩收的大米都卖不上价,下面的人心浮动,不能坐视不管啊。”

  毛利还是摇摇头:“无论如何,不要当出头鸟,可以组织人去隔壁弄点人回来,卖给周帝国的商人。”

  没人带头跟周帝国作对,仅仅靠一家大名,毛利真没那个胆子。

  为了搞钱,长州藩决定出去抢邻居,另外一家则采取了别的策略,当然也是出去抢,只不过萨摩藩的岛津家,一直去琉球抢。

  以前只是抢人抢粮食抢钱,现在萨摩藩决定再大胆一点,直接侵吞琉球。

  已经进入八月,承辉帝还是没回京城,甚至决定要在热河养着,过完中秋节再回来。

  贾琏的日子与以前差别不大,每日都有很多事情要忙。

  这一日研发厅那边收到两份请求,都是希望能在江南办一所工程学院。发出请求的分别是金陵知府和苏州知府,从公文中得知,当地的士绅都有这个愿望,愿意自费出钱出地方,只要研发厅解决师资力量即可。

  江南还真有点开风气之先河的意思,贾琏的实学教材,江南民间卖的就很不错,不过都是盗版,贾琏收不到办税。

  公文中详细的介绍了,最近几年江南各地多有私学用实学教材自学,主要是一些读书科举无望者。还有就是一些工商大户组织工匠学习。

  这玩意怎么说呢,不是说你自学能学会多深的,太吃天赋了,有老师教跟没老师教,能一样么?

  只能说,江南各地感受到了工业生产的压力后,自发的开始向这边靠拢了。

  不得不承认,长江两岸才是发展工业的最佳地点,怎么说呢,工业离不开大量的用水,还有廉价的运输。

  这两点长江三角洲地区可谓得天独厚,这地方真不缺水,自然灾害也不频繁,长江可谓黄金水道,苏松二府,水系四通八达。

  没有优异的自然条件,这地方凭什么自古工商业发达呢?别的不说,水运的成本跟陆地运输成本,能一样么?

  为什么大运河一直都受历朝历代的重视,原因很简单,水运的成本最低。

  东西走向的河流,可以说是上天赐予中华大地最宝贵的财富。不信你看看世界地图,这几乎就是独一份的地理条件。

  欧洲没有形成大一统,一定程度就是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缺乏东西走向的河流。当然了,欧洲还有其他的很多问题,比如说前期宗教势力的庞大,导致世俗社会的君权长期被压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拿破仑夺过皇冠自己戴上的举动,可谓是欧洲版的开一时风气先河。

  要办工程学院,贾琏自然拍手欢迎,这边正处置呢,打算派人实地考察一下,看看办学选址的事情。随即又想到两江那片地方,因为经济都不错,素来不是铁板一块的局面,贾琏也有点头疼。现代社会的江苏是个缝合怪,搞个联赛都能搞出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

  办学的事情,估计金陵和苏州都能打起来。

  这个事情的主导权,必须抓在手里。

  就在贾琏谋划如何让两地出钱办学的时候,鸿胪寺那边来人了。

  贾琏一看就知道出大事了,赶紧让鸿胪寺卿、少卿进来说话。

  “大人,琉球王子逃到京城求救。”

  贾琏一听这话就愣住了,现在的大周可不是大清,日本有这个胆子?

  “仔细说说。”

  鸿胪寺卿抓紧时间汇报:“具体情况不清楚,人还在松江呢,快船送来的信上简单了说了说,人正在往京城送,大概意思,日本一个大名这些年陆续派人袭扰琉球,抓走了不少青年男女,今年更过分了,直接派兵控制了琉球王。琉球王子借助大周海商的帮助逃了出来。”

  贾琏沉吟一番才问:“倭奴区区四岛之地,竟敢捋大周虎须?此事,此前可有征召,鸿胪寺方面,问过倭奴藩使没有?”

  鸿胪寺卿道:“为恐泄密,暂时没问过。”

  贾琏淡淡道:“不必担心泄密,遇事不要慌慌张张的,先问清楚!幕府方面,一直比较恭顺,也许是下面的大名自作主张。”

  官做大了,贾琏的威仪日盛,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说的鸿胪寺卿和少卿头上冒汗了。

  “卑职这就回去问问清楚。”两人来的急,走的也急。

  贾琏将负责工程学院的官员叫来,询问他关于办学的可行事宜。

  这边表示有难度,因为老师不够啊。现在的老师,很多都是优秀毕业生直接上岗,真正的大牛,基本都不搞教学了,都在搞研究。

  为啥大牛都在搞研究,因为来钱快啊。

  奖金不说,产品落地之后,分红太诱人了。

  贾琏授意派人去江南实地考察一番,看看金陵和苏州的诚意,再决定办学地址的事情。

第594章 标杆

  鸿胪寺这边有常驻的藩使,鸿胪寺卿回去后,立刻把人给叫来,当面责问。

  这使者也是无妄之灾,听了连忙喊冤,表示完全不知情。

  一番沟通后,鸿胪寺把人给打发了,回头再向贾琏汇报。

  贾琏对此也没有立刻表态,听完之后才道:“派个人去江户,当面问一下幕府的将军,近期倭国是否有大名要针对大周。嗯,顺便提醒一下对方,下面的大名可能会打出【尊王攘周】的旗号。”

  鸿胪寺卿听的一头雾水:“大人,尊的哪个王?”

  贾琏不满的瞪了一眼鸿胪寺卿道:“你这官怎么做的?个人的业务就这水平?倭国的政体居然不了解?回去先补补课再来说话。”

  鸿胪寺卿被说的羞臊不已,以袖掩面,告退而去。

  说实话,大周人素来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周围的小国其实不关心,就算有藩属来了,也没多少心思了解人家内部的情况。

  这位寺卿多少有点不称职,贾琏也没动换人的念头,只要服从就行了,这本就是个清水衙门。

  也就是现在,换成以前,每个月的经费都要去户部求告一番,才能延期下发。贾琏分管之后,户部那边立刻老实了,不但按时拨款,还比以前要多一成。朝廷里的官衙,那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别看是六部九卿之一,鸿胪寺还真不被看的起。

  人在社会上也一样,你但凡好说话一点,有些人就会蹬鼻子上脸。

  贾琏在朝廷里属于谁都不敢惹的那种,战绩彪炳的过份。这种人,他不欺负别人就不错了。

  实际上贾琏也没想过欺负人,只不过有人不识趣,非要触霉头,自然要给够教训,让他记忆深刻一点就不敢招惹你了。

  日常在衙门内,贾琏总是一张脸没啥表情,不是要刻意保持威严,而是刻意的不远不近的保持距离。作为上司,只要能保证下属的利益就够了。

  反倒是那些底层的走吏小官,贾琏的态度很好,不摆上司的架子。

  其实这些都是学问,越是层次高的人,面对底层人,态度越是谦和。一个人对待底层的态度如何,决定了他个人的高度。

  如果一个人做了个小官,对下属盛气凌人的,时间长了,人憎狗厌的,能有多大成就呢?

  还有一个就是对身边的人,那是一定要足够好,因为这些人掌握了你的一举一动,对于个人而言,这是核心机密。

  不要小看天下英雄,别人能通过你的日常生活习惯,大概分析出一个人的具体情况。现在社会,这都是一门学科了。

  贾琏从不敢小看古人,人家的智商一点都不低,差的不过是见识。尤其是儒家文化圈,其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官员,察言观色的高手多了。

  贾琏能到现在依旧如鱼得水,不是他比别人厉害多少,胜在别人不了解他,见识上也不如他。

  但是这种见识上的优势,随着时间渐渐的消失。

  弄清楚尊王的概念后,鸿胪寺卿赶紧再来汇报,选派一个合适的官员前往日本。

  贾琏也没为难他,毕竟现阶段的大周官员都差不多。主观上没有了解国外的意愿,一句话,皆蛮夷也。

  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傲慢。

  举个典型的例子,欧洲各国现在都啥样子了,他们的国民大多数骨子里还沉浸在三十年前。

  这种现象不是一天形成的,从十九世纪人种论诞生起,一点一点的形成的认知障碍,想改变是很难的。

  几百年来,白人社会高贵的理念,深入整个世界的人心,唯独我中华大地不吃这一套。这是文化底蕴的优势!

  当然了,也不乏所谓的殖人、高华、跪族,这类人哪都有。

  现在的大周,就是天朝上国,一点毛病都没有。别说周围的国家,即便是欧美的列强,对上大周也要小心翼翼。

  从欧美各国的高层认知看,就是这样。沙俄就因为没有妥当的处理好对周关系,遭到了周帝国的背刺。

  第六次俄土战争,双方都没能取得实质性的胜利,就是因为周帝国插了一手。

  现在最担心被背刺的是英国,因为印度太近了,再者就是现在欧洲的情况,使得英国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印度。

  琉球王子是半个月后来到京城的,见了承辉帝跪地不起,嚎啕大哭。

  这小国相当于一个县,人口也就十几万,对上萨摩藩,居然没有反抗之力。

  小国归小国,总归是藩属之一,大周要顾及颜面,必须出手救助。

  不过这个琉球王子,倒是颇有意思,得到承辉帝的亲口承诺的救助后,跪地不起道:“琉球上下愿为大周一县!不如此难有长治久安。”

  这一下搞的承辉帝愣住了,下意识的看看贾琏。

  贾琏只好出面道:“此事不急,待驱逐倭奴,救出琉球王,惩戒不臣之后再观其心意。”

  说实话呢,承辉帝有点嫌弃琉球那个破地方,真是啥好东西都不产,种地也没多少耕地,十几万人搞不好就是个负担。

  到时候,琉球王退位了,总要给个爵位,在京城呆着,又得花钱养着,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很多地方之所以一直是羁縻统治,不是说皇帝不想开疆拓土,实在是无利可图,拿下来就是个负担。

  贾琏当然知道皇帝的心思,自然要出面替他挡一下。私下是怎么想的,又是另说了。

  果然,琉球王子退下后,承辉帝给贾琏留下了问话:“开国之初,琉球便有内附之意,众臣反对,太祖从之。今旧事重提,卿意如何?”

  贾琏听明白了,笑着点点头;“此一时,彼一时,昔日纳琉球,必成负担。而今我朝有海国之志,琉球、大员、如海上锁链,绝不可落入他人之手。”第一岛链的概念,承辉帝是不懂的,贾琏也没法解释清楚。只能这么解释。

  承辉帝听了半懂不懂的,疑问道:“朕观舆图,所谓北美在海外万里,难不成还能飞渡大洋夺去琉球不成?”

  贾琏耐心解释:“臣下之意,琉球不大不小,可以为标杆。”

  这次承辉帝明白了:“哦,你说的锁,那是对朝廷官员说的,对朕与内阁,则是标杆之说。确实如此,诚心向我者,可为国民。南洋各地土著有了榜样,自然心存希望,甘心顺服。”

  贾琏……,“陛下天纵之资,微臣虽有此意,却不能说的如此清楚明白。”

  承辉帝被捧的很是开心,笑着指了指贾琏道:“你啊,哄朕开心的。听说即便是面对林相,内阁开会时你也不给面子,以后注意。”

首节 上一节 527/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