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521节
贾琏随即上奏一份,说明了此举的用意。
铁路局乃是营运为主的衙门,既然如此,那就该账目清楚,无论是朝廷的钱,还是民间的钱,总要交代清楚的。
其次就是人士问题,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该衙门今后的人员任用,都应该看专业。
最后就是利益分配的问题,根据股份,去除一应费用后,还要截留一部分作为技术进步研发费用,最后剩下的才分配。
这就是贾琏要立的规矩,铁路事务局是个国企,这个点必须立住。既然是企业,就不能像一般的衙门那样。
铁路事务局的管理,应该是内阁点对点的管理,尽量避免来自行政上的干扰。
同时出于沿途安全的考量,铁路要成立一支护路队,分布在铁路沿线。
最后一条,也就是最要紧的,那就是征地。铁路用地,一律按照朝廷军用的规格征地,任何阻挠征地的行为,视作叛乱。
这份奏折,就是贾琏立的规矩,开始就把问题拿出来说清楚,规矩搞清楚,不搞那种先干干看,然后弹性十足的方便进退。
承辉帝看完奏折后,丢给内阁,他是一言不发的,就看内阁如何应对了。
内阁能怎么办呢?前面的都好说,最后一条实在难以忍受,必须反对。
理由也很简单,你贾琏不能乱来啊,有了这个理由,谁知道你是征地啊,还是去夺人田产呢?
内阁让人给贾琏传话,那意思,最后一条去掉,这份奏折就能通过了,以后算是形成相关法规。
这就很给面子了,贾琏拿到回复,很不客气的回了一句话:“如此,恕贾琏不能从命!”
林如海都气炸了,派人去京城给贾琏揪到热河来,这大热天的跑一趟,差点没给贾琏干种树。
贾琏辛苦五天,马不停蹄的赶到热河,人累个半死,身上都酸臭了。
林如海见他如此,倒也没心情发火了,反倒担心回头黛玉找自己麻烦。
示意贾琏先下去休息,顺便梳洗更衣,事情明天再说。
次日,贾琏来到内阁,这边阵势还不小呢。内阁大臣都在,六部尚书也都在。
皇帝没来,但是派了裘世安来旁听。
林如海负责询问,指着最后一条问:“贾不器,你怎么保证最后一条不被人乱用?这是乱法,你懂不懂?”
贾琏面带微笑反问一句:“林相,诸位大人,贾某也请问各位,谁能保证铁路修建征地期间,下面的官绅为了多拿赔偿,不会煽动百姓闹事,阻扰铁路征地的正常进行?如果在场诸位有一个人愿意写一份保证书,贾某二话不说,立刻删除此条。”
一句话就把所有人给问住了,对啊,谁敢保证啊?京津路是怎么修起来的,大家都看见了。
现场直接沉默了,没人敢站出来反驳这句话。更别说写一份保证书了。
方颂直接反水:“不器所言极是,下面那些士绅,黑眼珠见不得白银子,肯定要多占多要。寻常的百姓,家里地也没个几亩,征地过程中遭遇的困难,主要来自地方上的官绅勾结。一个狮子大开口,一个不作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此,这铁路就没法修,除非满足他们的要求。”
在场都是从基层干起来的,怎么会不知道这个情况呢?
“再怎么说,也不能用作乱的罪名,太过分了。”李清也不反对了,只是反对量刑的罪名。
贾琏双手一摊:“那李相告诉我,该如何定罪?我先提醒李相,一旦确定了路线,规划好项目之后,首先就是募集资金,随即是人员调动,然后才是征地。工程一旦启动,那人力开销每天就不是一个小数字,所有人都等一两个钉子户,每日消耗的资金,算谁的?”
李清哑口无言,张嘴又说不出话来。
岳齐道:“不是有护路队么?”
贾琏听了微微一笑,反诘一句:“岳相确定可以在征地的过程中动用护路队的武力?那简单了!”
一句话给岳齐也干沉默了,现场官员好几个都笑出声来了。
这边定罪都不能接受,你还上武力解决问题,那不是适得其反么?这质询会开个屁啊!
第588章 开窗理论
紧张的压抑的气氛,因这段小插曲而轻松了一些。
原则上贾琏是喜欢遵纪守法的,从法律上解决问题才是根子。
问题是,很多时候遵纪守法不解决问题啊!基层的士绅们,有无数的方法逃避法律的制裁。
这还是古代的范畴呢,换到现代,还有孙某人那么离奇的案子呢。
掌握权力的人,利用权力脱罪,从来都不是啥新鲜事,古代有,现代有,一直都有。
“无论如何,抗拒征地定罪作乱,不可取,不接受!”林如海果断的开口,不给贾琏狡辩的机会。
众人总算是感受到了林首辅的担当,直接给否定了!
林如海进一步解释:“此例一开,遗祸无穷!不器能做到自律,其他人可做不到。届时该法注定要被滥用。”
道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贾琏能不懂么?既然明白,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呢?
还是鲁迅的开窗理论,凡事不能上来就亮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人的恶意。
“如此一来,工程进度上卑职不能保证。单单一个征地,可能就拖上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贾琏必须把困难说的严重一点。
林如海不吃这一套,很直接的反驳:“少来这一套,你身为朝廷重臣,下面的士绅拿什么来跟你斗?一个县的士绅,拿什么来跟铁路事务局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斗?你们有的是办法达到目标。”
贾琏没说话,而是扭头看裘世安,这老太监笑眯眯的开口:“此事,圣人不管,诸公商量着来。”
贾琏一张脸上笑容全无,黑着脸环视诸公:“各位大人,对于贾某的报告,还有不同意见,现在说吧,别回头算后账。”
众人内心顿时一阵轻松,贾琏妥协了,太不容易了,终于逼着他低头了一次。刚才他看裘世安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悬着。
毕竟皇帝是可以不讲理的!
“护路队的事情,一定要有么?沿途的安全不能交给地方衙门么?”岳齐起身问一句。
贾琏依旧黑着脸,看着忍耐到极限了,在做最后的克制:“一条铁路,长达数千里,各县之间互不统属,如果在两个县甚至两个省的交界处,出了问题该找谁?地方衙门的人办事效率能保证么?如果因为地方衙门的拖延导致铁路耽误的运营损失,亏的算谁头上?算你的么?岳相!”
岳齐也只是最后挣扎一下,没有结果就闭嘴坐下了。
这时候众人都识趣的不提问题了,贾琏已经快爆炸了。
真要给人得罪死了,就贾琏那个脾性,能折腾你一辈子。
现场沉默了大约五分钟之后,林如海才道:“既然再无异议,铁路事务局提交的铁路安全法以及运营制度,正式通过。”
尽管很多人都觉得,这事情不太对劲,但已经没人敢这个时候反对了。
其实大家更关心的还是那个公示,这个太恶心了。
结果质询会才开个头,事情就走到结束了。没有谁会众人的利益,将贾琏这么一个注定要进内阁的大臣得罪到死。
“既然如此,那贾琏就告辞了,京城一堆事情等着处理,我可没有各位大人如此轻松。”贾琏冷冷的抱手离开,也没人开口挽留他、
等贾琏走了,户部尚书才幽幽道;“公示一事不妥,各位以为如何?”
这次李清直接怼他:“刚才你怎么不说?马后炮!”
就这样,第一家正式的国企法案出台了,当然古代不叫国企,叫官营。
现实是有了这个开头,今后所有官营的企业,都会被人按照这个法案来执行的。
法案内容以邸报形式发布天下,立刻引起了全国各地的报纸转载。
民间对于这个法案的出台,倒是大多数持赞成态度。因法案由铁路而生,故而又称《铁路法》。
铁路事务局本质上还是一家国企,所以在办事效率上还是很高的,夏天还没过的,通过邸报和民间报纸,发出了一次面向社会的股票购买的相关细则。首先,因为要买股票的人太多,采取抽签摇号的形式,凡要购买股票的人,都可以到铁路局的运营大厅先买认购券。认购券上有号码,可以参与摇号,摇中者可采购第一批退出的股票,不中者进入下一期摇号。
认购券每张十个银元,可购买同等价格的股票。认购券采取限购形式,每人只允许购买十张认购券。铁路局第一期将在京城、金陵、广州三个城市出售认购券,请购买者准备好相关的身份证明,身份证明作弊者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铁路局的第一期公告发出之后,天下震动,再次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往往是这样的:【我大山东不配买股票?】【我中原大地,泱泱千年地缘,竟不能上榜,悲乎!】
反正没被选中的省市都跳出来唱悲歌,但没人关心这些无聊的呻吟。
有钱人更多的是提前出动,去三个城市等着第一期股票认购券的发售。
一时之间,三个城市外地人口云集,到处都有人找关系弄身份证明。京城这边的百姓,买股票没钱也不要紧,卖身份证明就能挣一笔小钱。
嗯,不知道哪个大聪明带头的,京城百姓办身份证明。一时间,顺天府下的各县衙门,排队的人如长龙,都是办身份证明的。
那么带头这么干的大聪明是谁呢?猜猜看啊!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自然是贾琏出点子,实施的人是贾蓉和倪二。
他们出一块银元的“高价”,从市民手里买身份证明后,囤积在手里等待涨价。这俩先动手,囤积了几万份身份证明,把热度炒起来后,他们就停手了,等着涨价卖出去,小挣一笔即可。
内阁方面,林如海“发现”此事后,立刻开会,要求顺天府必须利用好这个机会,重新整理京城的黄册,基本摸清楚京城以及顺天府下属的人口情况。这也算一次不那么正式的人口普查了。
承辉帝得知此事后,也都啧啧称奇,对林如海道:“不器脑子是好,这种点子都能想的到。朕多次想重新整理黄册,上下反对意见很大。摊丁入亩之后,情况略有转还不够。”
林如海道:“民间隐户甚多,慢慢来吧。查出一点算一点。”
古代就是这样,想要搞人口普查,除非开国时的皇帝借着均田的机会搞一下,以后就没机会了。
你就别说古代了,现代还有黑户呢。多少而已。
只能说,农耕时代的隐户,确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人没有户口,就没有路引,没有路引,就无法离开家乡谋生。
工业化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劳动力,而作为劳动力的个体,议价能力非常低下的问题,现代社会都没法解决。
作为贾琏,他真是只能看大局了,不能跟现代那个东大比。那可是一个先有血与火残酷的武装斗争,再经历过一场社-会-革-命才打下的基础。
都说人口红利,没有素质的人口,哪来的红利?
当然了,贾琏所处的时代,不存在这个问题,毕竟一工嘛,有手有脚就能进厂做牛马。
很多无奈呢,贾琏也无可奈何,他能做的只有先发展,有问题交给后人解决,后人解决不了总爆发了,那就来一场李自成咯。
作为一个世俗国家,真不缺这点底气,不然就满清折腾成那个B样的国家,怎么翻身的?
几年前文明底蕴这个东西,真是世界独一份。没经历过世俗化的国家,工业化可能性几乎为零。
(PS:卢克文有个视频在B站,讲伊朗的,说到革-命,我评论了一句,这种信仰政权怎么可能有社-会-革-命,没土壤的!)
认购券的事情,算是给京城百姓增加一点收入,反正这钱在穷人手里,肯定是要花出去的。
钱在有钱人手里,反而很难花出去。因为他们是少数群体,再怎么花钱,也很难影响到社会的基本盘。
所以呢,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了,这就是重症初期的表现。
这事情闹的很热闹,一直到八月初,铁路局才推出了第一期股票的认购券,针对的是京辽铁路,即京城至辽阳。
铁路局与各银行合作,在各柜台发售认购券,获得资金存入账户。银行自然热情配合,这种好事巴不得多来几次。
各家银行为了争夺这个大客户,差点都打起来了。后来还是铁路局出面摆平,大家都有份。
说到经济发展,对于银行带来的好处,从外面看并不显眼,对于京城而言,变化最大的还是城外。
东面从通州到京城这一段,南面从长辛店到京城这一段,冒出了很多新的建筑和社区。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