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514节

  李元稍稍停顿,思索了好一阵才肯定的回答:“《资治通鉴》不是正史,不能当史书读,窃以为,可以当做窥心之作。司马光将主要的笔墨,都花在了如何描绘人心,一件事情发生,动机何在,如何应对,当事人如何,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根据他的需要,进行创作。”

  承辉帝听了面露沉思之色,过了一会才问:“你觉得,这样写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李元摇头:“不知道!”

  回答的如此干脆,承辉帝真是没想到,下意识的判断,李元如此回答,就是本能的不愿意说谎。

  “嗯,回去好好想想这个问题,朕提醒你一点,司马光写这本书,并不是冲着王安石去的。”

  “是,多谢父皇指点迷津,儿臣记住了。”李元依旧恭敬。

  话说李亨回到京城,这一趟跑的急,骑马回来的,直奔奔着顺天府去了。

  找到办事的主事,问他事情处置的如何了。主事说了面见贾琏的经过后,李亨眼珠子乱转,跺脚道:“不管了,点上人马,去国子监抓人。”

  这个主事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事先进行过调查,做好了准备。李亨说要抓首犯,他立刻拿出一份名单来:“这些人都参与了组织行动。”

  李亨松了一口气:“你去,把人都抓回来,关起来再说。我回去沐浴更衣,跑一身的汗,累死了。”

  主事带队出门抓人,这些人都是监生,不会跑路,也不敢跑路。按图索骥,一抓一个准。

  同时李清的亲信也找到了国子监祭酒,见面后很干脆的对他道:“李相让在下转告祭酒,乞骸骨吧,还能留下一份体面。”

  祭酒沉默不语,面无表情,眼神空洞的缓缓坐下。亲信很耐心的站在对面,等待他的回答。

  “我有个条件!”良久之后,祭酒缓缓开口。亲信道:“请讲!”

  “我有个晚辈,……。”

  次日,消息传出,国子监祭酒上奏请乞骸骨,理由是年迈不能理事,有负陛下重托。

  你看,这就很体面了。皇帝看了奏折也很满意,不但很满意,还交代李清一句。

  “国子监今后的教育一定要抓紧了,每年大量的投入,却没出几个进士,哪里有脸自称国家最高教育学府?”

  李清听了一脸的尴尬,他分管礼部呢,国子监的现状是不是他造成的不说,他肯定要负责的。

  说的难听一点,你上任也有时间了,为何一直没有重视起来呢?非要出了问题,才引起重视么?

  事实上吧,别说古代了,就算是现代社会,也都是出了问题,才会引起重视。还得是大事,小事都最多一个电话提醒一句。

  上层有博弈,下层和上层之间,也一直在博弈。肉就这么多,你多吃一点,别人就少吃一点。至于搞新肉,那不归我管。我就吃现成的。

  李清告退之后,召集几个幕僚,说起了国子监的事情。

  该如何入手呢?

  其中一个幕僚叹息道:“事情不难办,国子监自有规矩,只要严格执行就好了。”

  李清听了更难受了,叹息道:“是啊,只要严格执行就能解决一大半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出现了新问题,如何解决?”

  什么是新问题呢?当然是这些年革新派和守旧派之间的激烈博弈。

  张庭恩在首辅的位置上,在人员的选用上,自然是倾向于革新派官员。守旧派属于不管世界如何变化,都不愿意改变现状。

  但现实很残酷,随着朝廷对内对外政策的变化,守旧派自然要被边缘换。

  李清不管是否愿意作为守旧派的代表,都会被动的成为守旧派的领袖。原因无他,没有别的人选了。除非李清放弃政治抱负。

  李清觉得自己就是大海里的一块木头,被海浪推着飘,随波逐流。他也是有政治理想的,奈何想要实现理想,就需要有人听他的号令。

  当初在与张庭恩的博弈时失去了先机,从此步步落后,如今落在了林如海身后,越想越难受。

  考虑到林如海不到五十的年龄,李清更加的无奈了。他比林如海大十岁啊,真是太草了。

  “先抓风纪吧,回头派几个人去国子监蹲着,从教喻到监生,一个都不放过。任何不愿意接受管束的,立刻退学。”

  李清果断的做出了决定,有的事情不能做,那是自毁根基,那就先做能做的事情。

  国子监的大动作,自然吸引了不少目光,不过更多的是吸引官员们的目光。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还是去工程学院外面看西洋景比较有趣。

  啥西洋景呢?自然是一群监生亲自上阵,给工程学院换一个新大门。

  没错,一干首犯被抓起来后,全都老实了。顺天府表示不为难他们,只要他们把门修好了就行。

  嗯,字面上的意思!不会干也不要紧,帮忙搬木料总是可以的,做点力气活,总比蹲大狱好吧?

  这帮人哪里能干活呢?搬点材料都事故频发,砸了好几只脚。但顺天府还是不放过他们,就算坐轮椅,也要去现场给工匠们打下手,干不了活,没啥,递锤子钉子,还是能做的。就算跟着晒太阳,也别想花钱消灾。

  钱,头一次不好使了。

  也不是没有花钱的地方,边上卖西瓜的农夫不少历,多花点钱,还能吃上在井里凉了一上午的西瓜。

  此事,一时成为京城的笑谈。

  修好了大门,事情还没算完,这帮人回到国子监才知道,他们被退学了。

  他们还不敢闹,礼部来的几个整肃官,态度非常的坚决,惹出事情来,必须严厉处置,否则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当时边上就有几个壮汉虎视眈眈,只要敢闹,立刻拿下,扭送顺天府。

  这帮人是再也不愿意回去了,捏着鼻子认下处理结果。

  接着就是开始考试,国子监所有在校学生,全部都要参加。但凡有一门功课不合格,警告一次,三次不过,退学。

  很明显这次礼部是来真的,不来真的也不行了。李清被拖累的太惨了。

  三个月下来,国子监直接瘦身一半。好些人是主动提出拿一个结业证书走人的。

  结业证书,只能证明你学过,不证明你学好了。

  这玩意,拿去吏部都不带看你一眼的。

  李清的动作还没结束,下一步直接整顿全国的各级教育机构。

  派员前往全国各省,提出了一系列指标。

  李清这种专注于工作的态度,在承辉帝跟前上了一波大分,好几次被点名表扬了。

  方颂对此深表遗憾,国子监那帮孙子,跪的太丝滑了,不给机会啊。我的狼毫饥渴难耐了,没等我出手全跪了。

  嗯,方颂最想干的人其实是内阁大臣们,林如海不能碰,其他人咬起来毫无心理负担。

  承辉帝一直呆到中秋节过去了,才结束这次的避暑。

  如果不是贾琏一份奏折过来,承辉帝还不想回京呢,紫荆城看着气派,住着是真不舒服。

  贾琏的奏折说了啥事情呢?很简单,经过近两年的施工,从京城到天津的铁路修好了,正式通车的仪式,皇帝要不要参加,请示一下。

  当初天津通开滦煤矿的铁路,承辉帝就没参加,不是嫌路远,而是第一代蒸汽机车实在差点意思。当时就是本着拉煤去的。

  这次不一样了,在皇帝的鼎力支持之下,才有了这条铁路,必须要提前汇报,请示。

  “经过多次测试,第二代蒸汽机车达到了每个时辰匀速八十里。(时速二十公里)有此铁路,能大大的缓解京城过冬燃料运输的压力。京郊的一些私开煤矿,微臣建议朝廷强制关闭的好,一面破坏了风水。最主要的,还是事故太多。”

  贾琏说着又拐弯了,承辉帝听的好好的,发现不对劲了。

  “事故太多?朕怎么不知道?”承辉帝是真不知道,也没人告诉他啊。再说了,那些私人煤窑,哪个是良善之辈呢?

  贾琏自然是故意为之,叹息道:“陛下有所不知,好些煤窑现在都招不到人了,都得从关外买矿奴回来干活。即便如此,也不能让他们继续挖了,前些日子,就出现了地陷,就是挖煤所致。京郊风水关乎龙脉,不可不察。”

  别人这么说呢,承辉帝肯定怀疑,你狗日的是不是想给开滦煤矿的煤涨价?

  贾琏这么说,那就一定不是什么私心所致。真有私心,也不会惦记煤矿,直接在工程款里做手脚不容易的多么。直接从研发厅的账户上拨款,也不是什么难事。

  “嗯,朕知道了。”承辉帝点点头,没有立刻表态。

  “那通车仪式剪裁的事情?”贾琏也没纠缠不放,回到正题。

  “后天是良辰吉日,朕让钦天监的人看过了,就后天上午吧。”承辉帝答应了下来,他也想亲眼看看,蒸汽机车是什么样子。

  实际上贾琏在蒸汽机车的数据上做了手脚,真实的数据,新机车经过改良后,动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拉着十节车厢,跑个时速三十公里,那是一点都不带吃力的。少报一点,还有进步空间嘛。

  对于蒸汽机车,贾琏一直强调,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对现有的技术进步,不能满足,还要不断的追求更好。

第582章 通车仪式

  黄道吉日,剪彩仪式。

  承辉帝也是头一回,觉得好新鲜,用剪刀剪断红绸带,亲手将大红花挂在车头上。

  现场观礼人群里头,一大堆二品以上大员,簇拥着皇帝在站台上走了一段,看看整个火车的样子。

  沿途有士兵站岗,皇帝经过时,啪的一个立正持枪礼,铿锵有力的喊:“敬礼!”

  第一次承辉帝愣了一下,随即满意的点点头,看着一路上肃立的士兵,回头道:“这个好!令朕遥想当年在军中之时。”

  岳齐脸色有点难看,还是笑着接过话:“此皆神机镇精锐也!”心里默默吐槽,这支军队没圣旨他也调不动,贾琏只需要提前向皇帝汇报一句,就能调动这支军队。

  承辉帝当然知道是神机营的老底子,而且也知道,今日的安保由神机镇负责。

  回到站台中央,贾琏正在陪各位外国公使谈话,承辉帝过来时众人赶紧停下,迎上几步。

  承辉帝对贾琏道:“开始吧!”

  贾琏坚持把西洋公使叫来,自然是有他的用意,西洋人就吃这一套。你得告诉他,这里的人你们惹不起,他们才老实。

  相比之下,毛子就比较奇葩,破破烂烂的屋子,你敢去踹门,里头能冲出几十个大汉揍你一顿。

  贾琏的心目中,毛子一旦不敢南下觊觎中亚,就一定会继续往西,跟欧洲各国死磕。某种意义上来说,毛子是现在欧洲唯一能威胁大周的国家,必须要呵阻毛子的军事冒险。关键不在中亚的西宁王,而在于朝廷这边能不能展现出足够的威慑力。

  沙俄使者弗拉基米尔眼珠子一直不老实,他一直在看士兵手里的装备。这不看不要紧,越看越眼红,恨不得拿过来拆开欣赏一下。

  相比之下,其他各国公使要好多了,看时会多看几眼,但不会盯着看。

  能调来做守卫的人马装备的自然是最新式的步枪,外形上的明显不同,自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后装栓动机构对于他们来说,完全就是陌生的玩意。目前装备新式步枪的只有神机镇,其他部队还在用燧发枪,南洋新军都比他们强,能装备火帽枪。真不是贾琏偏心,实在是户部不舍得钱,兵部也没有紧迫感。

  欧洲在没有解决机器拉膛线的工艺之前,只能继续用滑膛枪。后装步枪在刚出现那会,欧洲各国的将令还看不上的,其中以英俄两国为甚。

  俄国人也是被英法联手胖揍一顿之后,才认识到线膛枪的威力。

  沙俄这个国家怎么说呢,因为地理条件实在不适合农业生产,每搁一段时间,国家发展出现停滞了,就会对外发动战争。这个国家的内部矛盾难以根治,只能通过对外战争来转移矛盾。说句不客气的话,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西方各国都是弟弟。不信请看西方各国领先的时期,无一不是通过对外掠夺快速发展的时期。没有经历过大一统,没有经历过治乱循环,有了核弹之后,治国经验不行,注定衰落。

  东升西落是大势所趋,不仅仅是盛极必衰的体现,更多的是治理水平。

  不是说欧美没有高人,有,但注定不为西方所容。罗斯福这么牛逼的人物,在美国的官方评价并不高,甚至故意贬低了。

  如同人类不感谢罗辑一样,美国人不感谢罗斯福。甚至刻意的淡忘。

  实际上此刻弗拉基米尔不但眼红新式步枪,同时也在瑟瑟发抖,不是惊喜,是惊吓。

  尤其是机车发出尖锐的鸣叫,缓缓启动,喷云吐雾,逐渐加速的过程,更是让弗拉基米尔为之胆寒。

首节 上一节 514/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