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 第53节
第62章 菜菜,捞捞
“天子哀愤,百姓丧恸。”
曹操似乎并未注意到种平的不对劲,自顾自继续说道。
“后郭汜与吕布相约,使吕布诈开城门,引郭汜入城,在城中肆意劫掠。”
“卫尉杨奇与之巷战,大败,长安羽林军无再战之力,降于郭汜。”
“中间如何,我也不甚清楚,”
“只知似乎是郭汜派出帐下谋士与张济密谈后,隔日陛下便下令封张济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钺;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假节钺,同秉朝政。”
“二人占据长安不过两日,李傕亦领兵至长安城下,张济出兵与之搦战,李傕败退至弘农,上表请降。”
“听闻张济本不欲收降李傕,而其侄张绣出面求情,张济念及曾在李傕麾下,因此上表‘请’陛下下令封李傕为骠骑将军、平阳侯,领兵屯弘农。”
曹操说完,端起案上的用米汁制成的酸浆,一口饮尽。
种平缓过神,微微垂眼。
根据自己上辈子做过的古文翻译进行对比。
张济和李傕二人的官职爵位似相互调换了,少了一个樊稠,也不曾听到对王方李蒙二人的交代。
最重要的是吕布,为何不曾听到他的任何消息?
看来这历史倒是在无关紧要的地方变得面目全非了啊……
种平收回思绪,他算是个很能调整自己情绪的人。
毕竟一个心智健全的正常人突然当了两三年的小婴儿,后面又直接上战场,眼睁睁看着血肉飞溅,火焰炙烤活人的情形……
不疯不抑郁,没有任何心理障碍那是不可能的。
想要神志清醒的处在这个时代,是会活不下去的。
种平想象着脑海中有一把匕首,生生将自己的情感割断,锯下来,再度清空所有思绪后,立马开始慌张,心底大吐白烂话。
本来智商就不高,只能凭借着对历史的了解去抱大腿到处混生活这样子。
现在历史都变成这鬼样子了,我岂不是要寄?
还是得赶紧想办法献策提高属性值,在这乱世好好苟命写书吧。
这样故意自己同自己插科打诨许久,那沉重到快令他窒息的情感才一点点暂且消退下去。
“伯衡,伯衡?”
曹操唤回种平思绪,种平面色还有些怔忡。
他愣愣看着曹操,看了好一会儿,方才慌忙低下头告罪:“平初闻噩耗,心神恍惚,失礼。”
“无碍!”曹操安抚般拍拍种平肩膀,然而他关注种平许久,又怎会不知他与王允的关系?
那般直白道出王允下场,未免有些试探之意在其中。
他虽心喜种平,却依旧想要试探对方品行。
若种平听完还能保持平静,曹操即便仍愿意用种平,却是不会再将他放入自己核心圈子中。
二人交集也就止步于此。
很明显,种平的呆滞僵硬满足了曹操的期望,此时安抚起种平,就更多了几分真心。
“不知我父如何?”
种平原先虽担忧种辑,但是想着有荀攸和王允相护,再如何种辑也不会出什么事,现在却又微微提起了心。
总归荀叔父还在,应该不会出什么大乱子吧……
可那是张济啊,万一他还记着当初被生擒的耻辱,刻意要为难老爹呢?
种平焦躁不安,甚至忍不住想要咬指甲。
“伯衡放心。”
“杀司徒之事实在引起太多非议,张济许是也想洗白些名声,对待朝中公卿大夫倒是还有规矩,不曾肆意妄为。”
“那就好……”种平微微松了口气,突然觉得有些冷。
这时他才发觉自己太过紧张,里衣被汗水打湿大半,紧紧贴在皮肤之上,风一吹,背上就起了一堆小疙瘩。
“太,呃……”种平开口便是“太守”,抬头却见到曹操挑起的眉头,赶紧将那半个“守”字咽下,改称“叔父”,“叔父,不知可有蔡中郎消息?”
种平已从曹操这一句话中,听出种辑和荀攸并没有受到什么危害,不由转而开始忧愁蔡邕的处境。
照理说蔡邕也是海内大儒,张济若真的顾及名声,就不会朝蔡邕下手,然而自己的老师,种平还不清楚对方的性格吗?
虽然吃了董卓这一亏,司徒还曾经想要将老师下狱处死……
但以老师那性子,张济要是敢把司徒的尸体放出来,老师他就真的敢去哭啊!
这一瞬间,种平突然和苏辙狠狠共情了。
长安要是没了我,自己老爹和老师没人捞,那是真的会死的!
……仿佛已经听到“儿砸/徒弟,菜菜,捞捞”的声音了。
不行,还是赶紧辅佐个主公打到长安,把老爹还有老师接到自己身边呆着比较安全!
“蔡中郎?”曹操回首望了眼荀彧,他有些不确定种平指的是不是蔡邕。
种平跟着蔡邕学经这事,其实知道的人不多。种平身为太史令,即便每日去蔡邕处,多数人也大都会以为,是为了讨论修史之事,而不会多想。
种平本人到底是穿越者,对古代师徒关系的理解也就停留在电视剧里,他还以为自己叫蔡邕一声“老师”,交上束脩,两个人就达成了师徒关系来着。
事实上,拜师的礼仪是很复杂的,尤其对于蔡邕这样的大儒,对这般大事,不重视是不可能的。
种平若真要拜师,据汉应劭《风俗通义》载:“孔子困于陈蔡间,七日不得食而弹琴于室,颜回释菜于其户外。”
就应该采用自秦以后逐渐成为制度的释菜礼。
《周礼·春官·乐师》载:“入学者,舍菜”。
《礼记·月令》则有言:“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
所以根据郑众的:“古者,士见于君,以雉为贽;见于师,以菜为贽。”
种平没有依照古制摆上水芹、菹菁,红枣和栗子这四样果蔬献到蔡邕面前,只是草草交了束脩,实在是极为失礼。
蔡邕却并未点出,他能看出种平是真心想要学习经学,这就够了。
种平毕竟是天子近臣,前途大好,蔡邕越是满意自己的这个关门弟子,便越不愿意自己拖累对方。
他哭董卓,自认为问心无愧。
可终究是毁了半生清名,难道就为这自己的“传承”,就要把个于他有恩,有着大好前途的年轻人拉下水吗?
蔡邕自认为自己做不到。
是以长安真知晓种平与蔡邕关系的,只有寥寥数人罢了。
而蔡邕也只在书信中同郑玄一人说过。
他话语之间自然难免有炫耀之意,同时也是希望,若有一天郑玄再度至长安讲学,可以收下种平这个好苗子,让他蔡学不至于断绝……
曹操有些疑惑,听种平语气,倒与蔡邕很是亲密,只是为何自己却不知晓这二人有何联系?
荀彧同样有些讶异,依着种平询问长安之人的顺序,种辑荀攸之后便是蔡邕,这般关切,在他看来都近似师徒了。
只是士族重名,亦为名所累。
哪怕种平当真有意拜蔡邕为师,那时王允荀攸二人也会极力劝阻,使其改换主意。
种平全然不在意曹操和荀彧所想,他坦然一笑,神色骄傲:“蔡中郎,吾师也!”
第63章 此真吾婿也
蔡邕身上那所谓的“污点”,对于种平而言,实在算不得什么。
若是说蔡邕是非不分,一味“圣母心”发作,同情董卓死的凄惨,从而选择一哭……
那即便是落得个流放三千里的罪责也算不得重。
这是从根子上坏了,同那些为战犯洗白的公知没有任何区别。
你会因为想要拿到保送名额,去舔这样一个公知吗?
种平的回答当然是否。
他又不是没有选择,长安之中研习经学的,从荀攸王允一直排到马日磾。
有一个算一个,只要种平开口,大多都会乐于收下他为弟子。
然而种平还是选择救下蔡邕,并跟从对方学习。
这当然不可能仅仅是种平学过《胡笳十八拍》之故。
毕竟若真要这般论起来,东汉的文学作品他也背过不少,难道还真的要左一手右一手把作者全救下来?
种平下定主意要为蔡邕说话,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马日磾求情时提到了蔡邕的密言七事:
其中“广开言路,使‘抱忠之臣展其狂直’,‘内知己政,外见民情’;考察治民的长史,‘以惠利为绩,日月为劳’,以政绩的优劣,定赏罚升黜”。
这两条一出来,种平就大概知晓蔡邕性格如何了。
“举孝廉,父别居。举秀才,不知书。”
汉代举孝廉开始的确起到了选拔人才,引导社会风向和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然而“举孝廉”的话语权最终还是掌控在士族手中,从本质上讲,其阶级性决定了这一制度定然是弊大于利。
到后面,举孝廉一方面催生出了许多畸形行为,“饰伪以邀誉,钓奇以惊俗”。
像什么父亲死后在墓道里守孝二十多年之类的……
为了博出名而不择手段,各种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
一方面权贵士族开始内定孝廉名额。
《后汉书》记载:“州郡牧守承顺风旨,辟召选举,释贤取愚”,“窃名伪服浸,以流竞,权门贵仕,请谒繁兴”。
等到延光四年,“令郡国守相视事未满岁者,一切得举孝廉吏。”
上一篇: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