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 第178节
老皇帝一向厉行节俭,无论是在家事上还是国事上。
除了必要的花销,譬如九边重镇的军费开支,北方的战事,东南沿海的海防等,朱元璋并不会随意的增加军费上的开支,他最忌讳的就是穷兵黩武,好大喜功。
洪武大帝,虽名洪武,但是在用兵上却是非常谨慎。
老皇帝生怕子孙后代狂妄,轻浮,率意用兵,从而招惹祸害,特地将自己的谨慎对外用兵之国策写入了《皇明祖训》之中。
而如今,朱雄英一上来,就要追加兵部二百万两预算,打造五十艘大战船,这不是狂妄轻浮,又是什么?
这臭小子哪哪都好,就是思维跳脱,有些好大喜功。
“大孙!”
朱元璋缓缓开口:“你刚刚也说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很对,今年已经亏空了一百多万,你明年还要追加兵部两百万来造大船,你这钱从哪里来?如果朝廷财政亏空的情况得不到解决,是不是给百姓加征赋税?”
“大孙,国难当,家也难当,国和家是一个道理。”
“当家无非是节流,开源两途。过去一年的收支差一百万就能达到平衡了,明年咱们再紧一紧,收支就能达到平衡,等朝廷的财政健康了,咱们再考虑造船的事情,岂不是更好?”
朱元璋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娓娓道来。
一众大臣听得也是纷纷点头,还得是老皇帝来得稳重,皇太孙虽然天才,但很多时候太异想天开了。
不想,朱雄英却是坚持道:“皇爷爷,孙臣并不这么认为。”
“咱大明水师,天下第一,但是自大明立国以后,便重陆战而轻水战,去年一年的军费多数用在北边的防务上,由于增加了兵力和开支,剩下的就是东南沿海的防务,但真正用到大明水师建设上的费用很少。”
“咱大明的水师无论从哪方面而言,都是非常强大的,咱大明不应该放弃这一方面的优势。”
“所以孙臣以为,无论是从建设水师,不断壮大咱大明水师优势的角度,还是从海防,甚至应付未来的水战而言,追加水师的经费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明水师,它的前身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两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师,曾经打败了元朝水师和张士诚、陈友谅这个强大的对手。
作为朱元璋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主力战队之一,巢湖水师有一千多艘大小战舰。
可惜中国古代军事向来重陆战轻水战。
在成立大明朝之后,朱元璋在水师方面的开支便急剧减少了,最要把资源用到了对付北方草原的
但是大明的水师并没有没落,大明水师依旧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水师。
如果按照历史的轨迹,在朱棣登基以后,作为好大喜功的皇帝,朱棣便在原有水师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师。
到了最鼎盛的1420年,明王朝拥有三千八百艘船,其中一千三百五十艘巡船,一千三百五十艘战船,以及驻扎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四百艘大船和四百艘运粮漕船。
其中二百五十艘是远洋宝船。
此外还拥有大量护洋巡江的警戒执法船和传令船。
威名远扬的郑和船队实际上只是强大的明帝国海军的一支海上机动舰队而已,其总规模相当于十个西班牙无敌舰队。
从元末朱元璋渡江战役和鄱阳湖水战开始,到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立国近三百年,明朝水师却未曾遭遇一败。
可惜随着大明的衰落,加上北方草原民族的威胁,他们不得不将本已给予得不多的水师资源挪用到了陆战上,最可耻的是短视的皇帝们大量挪用水师饷银,1425年停止海上远征所节省的经费被用来赏赐皇帝的家属,1436年,战舰制造被大大削减,经费被用来修造皇帝的坟墓。
造成大明水师没落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便是思想。
这个时代,讲究的是地缘政治,一个国家以地界为标准,缺乏海权观,缺乏对海洋战略价值的重视。
这其中就包括朱元璋和朱棣。
朱棣大力发展水师,不过是想向四方蛮夷宣传他的恩威,并没有真正想着海洋战略价值。
说到有海洋战略眼光的,这个时代就只有一个人。
那便是如今还在北平燕王府的马三保,也就是郑和。
郑和舰队的部分成员拥有海上探险精神,为此他们曾深入前人从未涉足的海域,他们实际上是进入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第一批航海家,然而他们悲惨的出身注定他们的努力是失败的,这些中国古代罕见的航海家都是备受歧视的宦官,他们的成功只能加重主流社会对航海的敌视。
就在郑和他们千辛万苦,远在海外之际,朝廷的官僚们却在劝说上位的朱棣放弃海外扩张的企图,他们的理由是,外面的世界太大了,它让我们感到恐惧。
不久郑和便被招回,舰队在海港中烂掉,它的航海资料被兵部销毁,停止建造远洋舰船,严禁海外私人贸易,将近在咫尺的制海权拱手让与他人。
海权观念的缺失造成了国防战略中的大陆军主义,从而使水师得不到足够的资源,从此大明的水师开始走向衰退。
原本可以称霸世界的大明水师,却因为种种因素,最终落得惨淡收场。
大明朝廷对于海权意识的缺失,造成了明朝海外利益的自动放弃,这一切加在一起,造成一个可悲的结局,当西欧为了建立海军不惜像威尼斯银行家借贷时,明朝兵部职方司郎中刘大夏却将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历经郑和船队数十年舍生忘死才得到的航海资料销毁,而且受到明朝所有官员的称赞。
可悲,可叹,可惜!
朱雄英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再一次重演,他要利用大明水师的强大,打造一个真正日月不落的大明王朝!
此时的朱元璋当然不会知道朱雄英心中的想法,他看着自己这个执着的大孙,尽力平静心态,道:“大孙,你这是在为攻打倭国做准备,咱说得对吗?”
经过差不多一年的相处,朱元璋基本上摸清了他大孙的性子,他大孙想法和做事有时候虽然出人意表,但是绝对不会无的放矢,他做的每一个决定,也都是经过考量的,并不会想一出是一出。
可以这么说,他大孙心性之成熟,更在当年的太子之上。
之前倭国的事情,他大孙就曾对他提及过,说是倭国境内有大量的金银矿石,这让他也是心动,但是他并没有真正的要去落实,或者说他觉得时机未到。
而朱雄英并不否认,眼中闪过一丝狠辣,点头道:“孙臣尝观史书,按照史书记载,倭国乃是秦始皇帝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前往寻仙未果,自二次出海后再未回归,便在瀛洲繁衍生息,从而形成今日的倭国。”
“所以溯本求源,倭国,实乃我神州后裔!”
“如今倭国国内战火连天,民不聊生,导致倭寇横行,甚至侵犯到了我大明的边界,为拯救我神州后裔于水火,并平定东南沿海倭寇,孙臣以为,咱大明作为天朝上国,有责任也有义务,替咱们的附属国,替咱们的神州后裔,平息战火,彰显我大明天威!”
一番话落下,殿中群臣面面相觑。
好家伙,这太孙殿下连打仗的理由都想好了,而且还说得这般大义凛然……
(本章完)
第147章 王者之气!
拯救神州同胞于水火?
朱元璋听了朱雄英的话,不禁哑然失笑。
臭小子,当初你可不是这么跟咱说的,当初跟咱说,倭国有大量的金矿银矿,大明出兵拿下它,绝对是有赚无亏。
现在好了,变成去拯救人家了。
不过朱元璋对于倭国,确实是没什么好印象,特别是当初派去的使臣被杀,让他大动肝火,差点就要出兵平了倭国。
最后在刘伯温等人的劝阻下,朱元璋这才作罢。
如今他的大孙,又开始策划吞并倭国的事情,这让朱元璋有些犹豫起来。
不过朱元璋终归是杀伐果断之人,很快他就不犹豫了,因为他知道,就算这一次他阻止了他大孙,以他大孙的性格,在以后,也一定会再兴讨伐倭国之事。
与其在自己死了以后啥都看不见,还不如趁自己还活着的时候,放手让他大孙去做,这样就算出了差错,至少还有他来兜底。
想到这里, 朱元璋开口道:“大明水师, 是咱一手带出来的,为咱大明立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些年,咱确实是忽略了一些, 咱大孙说的不错, 咱不能让大明水师失去往日的风采,确实是应该给他们追加预算了!”
朱元璋这话语一出, 殿下众臣,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刘三吾站了出来。
“皇上还请三思啊!臣记得, 皇上曾说过, 国家用兵,犹如大夫用药,有病就需开药治病, 无病那便不需开药,若是无病用药,反倒要吃出病来,治国如治病,天下不太平,便需要大军来勘定混乱, 但天下太平了, 只需整修甲兵,备用国防即可!若无故兴兵, 正如大夫乱开瞑眩之药,强迫无病之人服之,虽然不至造成身体残疾或送命, 但足以大伤元气!”
“如今朝廷财政问题刚刚得到缓解,尚且还亏空一百多万, 明年就要给水师追加二百万的预算, 是否操之过急了?臣以为, 好钢应该用到刀刃上, 这部分银子用作赈灾备用金,岂不更为妥当?”
刘三吾洋洋洒洒说了一大段, 并拿出了朱元璋曾经说过的话来举证,而朱元璋并没有给出回应,而是看向朱雄英。
意思很明显,谁提出谁举证。
朱雄英依旧是一脸淡定, 道:“皇上所言, 自然极为有理, 但孤想问,天下真的太平了吗?”
刘三吾微微一怔, 只听朱雄英继续说道:“北方边患自然不用孤多说,而东南沿海, 常年遭受倭寇的侵扰,百姓们苦不堪言,如今虽说齐王剿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就像你刚刚说的, 国家用兵如大夫开药,如今国家开的药, 算是在表面上治好了倭寇的问题, 但真的根除了吗?”
“一旦齐王撤军, 用不了多久, 那些倭寇便会卷土重来, 朝廷就需要再开一次药,或设立卫所,或重新出兵,出了钱,出了力,但依旧不能根除,它就像一个暗疮,如果你不把它除掉,他就永远是你身体的隐患,时不时让你难受一下,甚至有可能危害到你的健康!”
“一旦咱大明的海防废弛,他们就会像廯疾一样,不断侵蚀着我大明的沿海地区,军民之死, 军需之费, 不可胜纪, 长期以往, 倭乱更会引起了百姓们群体性恐慌,给大明的长治久安带来严重隐患,这样的后果,谁能承担?”
朱雄英的话音落下,一向能言善辩的刘三吾沉默。
因为朱雄英说的就是历史上发生的事实。
如今国力强盛,政治清明,军事力量强大,倭寇尚未能构成什么威胁,但在不久的将来,倭寇便对大明造成极大的破坏。
明英宗正统以后,明朝政治日趋腐败,贪污贿赂之风盛行。
随着明朝政治的腐败,皇族、勋贵和官僚地主对财富的掠夺日益严重。明中叶起,朝政日趋腐败,明朝军事由强盛退为衰弱,海防废弛,御僻力量遭到严重破坏。随着土地兼并的恶性发展,军屯田遭到侵吞,卫所军丁被豪强势家占役。军士不堪虐待纷纷逃亡。军队缺员严重,战斗素质极差,器械俞败,粮草不济,便利了倭寇的侵略活动。
由于政治日趋腐败,加以政策上的失误,海防设施失去应有的功能。卫所形同虚设,不堪一击。在海岛设以据险伺敌的水寨,均因将士惮于过海,自海岛移置海岸,原来的水寨被海寇据为巢穴。在漳、泉沿海的卫所,军粮不足,船只坏损,兵士短缺等现象极为严重。
明中后期,北元察哈尔部东迁后,与明朝在辽东地区长期反复厮杀,损失惨重,残元势力频频南下,明廷被迫调遣精锐之师固守京师和长城一带,结果捉襟见肘,海防更加废弛,以致倭寇大举侵犯东南,一直持续到了戚继光的出现。
在这段时间里,倭患使沿海地区城镇衰败,所过之处,村市荡为邱墟,庐室为之一空,大明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到莫大的损失。
朱雄英肃容道:“用兵如用药,那么孤便用一记猛药,将倭寇这个顽疾彻底祛除!如此,才能让咱大明的后世子孙免受战乱之苦!”
“诸位臣工,孤的话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朱雄英中气十足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殿内沉默了一会,点开始有人站出来。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一时之间,各部堂大员纷纷站了出来,弓身作揖,以示赞同。
朱元璋不动声色的看着,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他倒不是因为朱雄英想要策划打倭寇这件事情,而是因为朱雄英身上闪耀出了王者之气。
这一点,在故太子朱标的身上就没有很好的体现,朱标虽然宽厚仁慈,但同时也造成了他过于在意臣子们的说法。
这也是朱元璋唯一诟病朱标的地方。
这个时候,刘三吾也不知该说什么好,以儒家的思想,当然是怀柔远人,但这涉及到国家的军事,而且刚刚朱雄英说的话他也无法反驳,所以他也不好再反对什么。
他更关心的是,银子的问题。
刘三吾拱手道:“殿下,那这二百万军费预算,从何而来?总不能增加百姓们的赋税吧?”
朱雄英笑了笑:“孤自然有办法!”
(本章完)
第148章 朱元璋大惊!
上一篇:大秦:刚一统就加入五军之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