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先生,你太爱学习了! 第62节
“不只是如此,”荀彧喝了一口桌上的水,润了润嗓子后向郭谊继续解释,“平日里会客交谈,往颍川所寄的家书,同时还会请友人将事迹传扬。”
“等到有了些许名气后,孟誉可著作、批注某些经学书册,再为流传,最好是有一支背景可靠,以往要入家学,娶妻是最方便,不过我女儿尚且年幼,还未到年岁。”
“荀氏之中,也暂无门第适合的适龄女子,孟誉可等名气稍涨,在兖、扬两州有不错的名气后,我再去为你寻此门第便是。”
“果然是这样运作……”郭谊低下头思索了片刻,颇有兴趣的道:“那如果真有才学,会不会在传言时给人安上一些别称之类的?”
“比如卧龙、凤雏这种称呼。”
荀彧眉头一皱,木然点头,“有的,但也需有真才实学,并且有大儒、名流认可此别称才行。”
“噢……懂了懂了。”
郭谊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那我就算了,兄长千万不要害我。”
“啊?”
荀彧顿时愣住了。
什么叫害你?
我和你说了这么多,倾力相助
了,如此走下去,你日后必成当世大儒!或可成一代名臣,名留青史。
你跟我说我害你?!
郭谊咂了咂嘴巴,道:“最近我在看关乎易学的书籍,是当初在汉滨的时候,一个老头送给我的。”
“周易之中有卦曰谦,乃是唯一吉祥之卦,其余皆是吉凶参半,这足以证明,君子当以谦为主,评价当予外人评述,而非自己奋力所求,求反而不得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堆出于岸,浪必摧之。”
“我可不去做这浪摧的。”
郭谊说完这一大段话,还是摆了摆手,并不以为然,但是荀彧却愣住了。
不光是郭谊说这一段颇为经典的话,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确是至理名言。
但真正让荀彧惊讶的还是郭谊提及了一个他较为熟悉的地名。
“汉滨一带?”荀彧认真的问道。
“对啊,那地方丧事多,我早年一直游荡于汉滨,为人写丧文,讨口饭吃,荀君要不要一观?”
荀彧:“不了,谢谢。”
汉滨,汉滨……
他沉吟片刻,又不甘心的抬头追问:“你说的那位老者,现还在吗?”
“早死了,他过世之前,还派人特意来告知我一声,给了我两个馒头。听说他死讯的时候,我还给他写了丧文……我一直放在贴身处。”
郭谊从怀中掏了出来,神情登时变得凝重,摊开之后,往事浮上心头。
那段日子,真是他绝处逢生的一段时光。
本以为要饿死在汉末,却不料遇到了这么个老者,爽朗有气度,博学且谦和,时常陪郭谊聊天,也教导些文武常理。
甚至还给了他不少书。
郭谊在初入曹营时,从那些书里刷出了大量的“体质”、“智力”、“气血”等能力提升,还得到了“急智”、“善学”这些稀有的能力,甚至还得到过“运气”,“气运”这种虚无缥缈的反馈奖励,当然只有少许。
郭谊至今未能发现和气运有关的表现。
不过,亏得那老头,在一开始就让他的思绪通达了很多,可以说即便是有【天道酬勤】这项能力的相助,那老头也是他第一个贵人。
所以此时再见到丧文,郭谊如何不动容?
“今有一狗,恩朋义友,你若不来,我已饿走——”
“卧槽,拿错了。”
郭谊暗暗咋舌,这些年我都是放了谁的丧文在怀里……坏了,纪念错了。
荀彧:“……”
你他娘的真的会写丧文?!
听你这丧文开头的意思,那狗怕不是你自己吃的……你是真的狗啊,你这个狗货。
“孟誉,那些书籍可否拿给我一观?”
荀彧懒得再听什么丧文,思绪回归到了郭谊所说的那些书籍上,如果真的是他,那么只需要看一眼书籍、批注、注解等,基本上便可分辨出来。
“有的,”郭谊点头,起身走到正堂
东角的一面书架,书架上层堆积的一沓粗制纸张捆缚的书籍,还有三捆竹简,郭谊一一拿下来放到了荀彧的面前。
到这等景况郭谊当然已经明白了,肯定是荀彧在找什么,送书的那老头,难道和颍川荀氏还有些关系?!
荀彧翻看了几本,猛然抬头起来,盯着郭谊看了好一会儿。
过了许久之后,才叹了口气,开口道:“唉,孟誉,我原本以为你真的是一介白身,还想要以此推及你的名望,来让你闻达于士人之家。”
这是一种结交,也是爱才。
荀彧这人,本身就爱才,但若是此才能够对家族有利,对大汉有利,那便是双全之想。
说到这,他欣慰的笑了起来,“原来早有定数,你并非白身。”
郭谊顿时疑惑不解,“荀君何意?”
“这些书,三十三本经学著作、四卷周易注,虽未署名,可我如何能认不出自家叔父的字迹?”
“此乃是家叔荀爽所写,字慈明。当年遁于汉滨一代,数年之久,朝堂屡次征辟而不受,只为办学。”
“他将这些未注名的书籍交由给你,而注名的著作,都在我荀氏所藏,孟誉若是不信,可随我去族中一观。”
郭谊讶然无语,嘴唇微张而说不出话来。
老头,你他娘的不早说,我能少走好几年弯路……
“荀君所言非虚?当真如此?”
“不错!我绝不会认错,也不会私自蒙骗,事实如此,便是如此,”荀彧对郭谊做了个拱手的姿势,鞠躬而下,已变得颇有礼仪,起身后又真挚的看着他,“你是我荀氏八龙之幼,慈明无双的唯一弟子。”
荀爽,字慈明。
时在颍川才干出众,八岁则熟读经学典策,遍熟家学,十二岁得人评价“已可为人师”,一生致力于作著办学,对官途并无贪恋。
曾于王允除董卓,但在举事前就已经病逝。
想来,死之前密令自己的贴身之人,将消息还要来告知郭谊。
试问普通人如何能跨越千里来传话。
这是将他当做弟子了。
“我叔父,一生没有收过门生,只是教授、点拨、解惑,但传书籍典策,除却他留给荀氏的学问之外,剩余的都在你这里。”
“孟誉,你也不必怀疑了,自能确信。”
郭谊当即愣住,然后急切道:“不,我的意思是,如果荀君确定的话,是不是该将老头留给荀氏的书籍,给我抄录一份放着。”
荀彧:“……”
“孟誉,不该如此称呼,那是你的老师,按照礼制,你需叫我一声兄长。”荀彧纠正了郭谊对自家叔父的称呼,但是说完又觉得不对劲。
叔父生平最为注重礼仪,若是他自己都不曾有过纠正,那说明就是放任郭谊这么叫,甚至还……挺和谐的?
这些年,他在汉滨与郭谊相交,想来也是挺快乐的。
“那不是,”郭谊忽然坐正了些,挪动了一下自己的下身,腰板都慢慢挺直了,表情也淡然了起来,“我和老头是忘年交,同辈。”
“我们两个甚至,差点就结拜了。”
荀彧:“……”
你跟我在这加辈呢!?
“孟誉,你这就……胡诌了。”
两人忽然就大眼瞪小眼了起来。
瞪了一会,气氛逐渐变得放肆,郭谊叹了口气,“罢了,这关系,于我而言也是一份暖意,沉甸甸的,我自己知道就好。”
“以后对外,就说我是他弟子吧。”
荀彧嘴角猛然抽搐了一下,聊了一夜,发现郭谊看自己的眼神,居然多了一点……奇怪的色彩。
好像是长辈对晚辈的慈爱?
完了,真给他加上了。
开更啦开更啦!今日两万走起,求数据资瓷!!
第74章 这一月,整个兖州磕疯了!
“当真?!”
深夜。
曹操刚从宴席上回来,揉了揉微昏的脑袋,眼神迷离的看着荀彧。
今日在席上,和那淮汝一带的豪雄许定、许褚兄弟喝了不少酒,还以为现在是做梦。
“千真万确,我已看过书籍。”
“其实,叔父的确也在家书中提过,在汉滨时,过了些快活日子,当时只以为他在汉滨寻到了什么红颜。”
是啊,正常人谁这么形容快活?
曹操脸色逐渐精彩,表情变得鲜活起来,从塌上起身不断走动,这做梦也梦不到这么离奇。
孟誉还是荀爽的唯一门生?!
这传出去,天下士人岂能不惊?荀氏同样也会大受此名带来的便利,已故的荀慈明声名又可达到何等地步。
他教出来的弟子,几乎以一己之力安置兖州,又仁攻徐州,甚至还可率众抵抗蝗灾。
虽偶尔也行离经叛道之事,但郭谊的计策里,大部分理念和荀爽平日办学都是十分契合的。
关键,他还好学。
荀彧平静的补上了一句,“孟誉勤学甚笃,且学有所获极快,天资非常高,和家叔小时简直一模一样。”
上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