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先生,你太爱学习了! 第130节
全大业,岂能节节败退!!”
“朕在下邳境地难道没有胜吗?!同样也击败过刘备、曹纯等人!但为何后来接连投降!”
“概因伱等心思不纯,不曾在境内为朕收服人心也!!为将、为谋者皆有二心,下岂能不惧!?”
袁术也是心里苦,说到这的时候剑尖都在颤抖,他之所以不敢派将军领兵出去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缘由。
若是在寿春城内,他还能让亲信大将督军,有异心者便可斩杀来震慑,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不会出现兵变。
假如是在野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估计战败之后会有大量的兵士投降,那就相当于把自己的兵马不断送给曹操。
曹操本来远征就不能全数兵马,粗略算来虽说号称十万,却也只有六七万而已,他拿什么攻下寿春城!?
“叫不叫!”
阎象在听见这又几声怒喝之后,直接将脖子朝着剑尖凑了上去,双眸已有绝望之色,冷笑道:“士可死,不畏也,奈何我自出山以来,主公不听一计,不从一言,乃是我之悲哀。”
“若当初不篡汉自立,且只管取江东之地,或许现在渡江而去丹阳、庐江的,便是主公了。”
“岂能便宜了那孙家的小子,若是出师则能亲身而行,纵马率军,也许刘繇之功也并非必须要孙策来取。”
“然命至此,非是他人之过,乃是我阎象愚昧无知,听信袁氏之声名壮大,是我之过也!!”
“眼光如此,愧于父母天子,愧于我毕生所学!!不如早死!”
阎象说到这,不管已经气得浑身发抖的袁术,双眸只有那剑尖,猛然脖子一硬,短促的轻喝了一声,朝着剑上撞去。
“啊!”
袁术感觉剑上一沉,赶紧丢了剑,方才阎象铿锵所言仿佛还在耳边,但此刻再看他,阎象脖子上有一道血痕,却没有划破太多,不至于无救。
故而袁术双眸一沉,将心思收回,对看呆的左右沉声喝道:“叉出去!”
“把这人给我叉出去!!打入牢狱,严加看管,不可令其寻死!!”
“喏!”
两旁甲士也是忠心之辈,此时拖曳了阎象出去,等他离去之后袁术也仿佛大汗淋漓,历经一场大战般的劳累,瘫坐在了大殿的阶梯上。
与人争吵,的确耗损自己的精力,几乎是将他的体力全数耗空,而阎象宁可死,也未曾叫自己一声陛下,依旧还是叫的主公。
想到这,袁术心中就莫名的难受。
“阎象,好像的确从始至终都没有同意过称帝之事,难道我真的一意孤行?”
袁术忽有此想,但是这时候,一切都已经完了,诏书已经宣告天下,已经无法再收回了,即便现在重新摘掉这帝位之名,也不能让曹操的兵马退去。
但自这一日起,慢慢的袁术境内开始出现了些许流言。
阎象入狱,文武收拢在城
内,惶恐不安。
而到了城中的百姓也觉得不对劲,时有自龙亢一带逃来的山民,本以为入寿春城可以保全性命于刀兵之下,但却没想到进城之后,连粮食供给都成问题。
城中囤积的粮草,首先供给给军中将士用作军粮以守城,于是饿殍逐渐变多,从而产生了疫病,城中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很是决绝,多是集中拉至城外焚烧,或者丢入挖好的壕沟之内掩埋到更深处。
而在城里来往的文武官吏,袁术麾下的许多重臣都是马车载步,而衣着光鲜,且城中大户多有肉糜而食,并不受多少影响。
如此,就传出了一些当初龙亢山民所听到的传言,说曹氏自两代之前,家族设立了内戒令,对内以节俭而做矩,不可奢靡浪费。
对外以慷慨为主,散财于所急者,如此急公好义,内戒奢靡,思高尚之风。
这些流言传出之后,开始快速蔓延,从龙亢山民之口,传到了原本寿春百姓的耳中,然后宛若涟漪一般,在十几日之内,就已是大半得知,其余人即便不知道,也不算远了,他们迟早会知道。
于是群情逐渐不对劲起来,认为两相比较之下,这位仲家天子的确不算是仁义之君。
“人家没有这么显赫的家世,但是对家族约束极多,而且还很严格,对外却十分慷慨!”
“不知真假,这个世道还能有这样的人吗?”
“有自然是有,但也许也是夸大了,俺没见过这种明吏了。”
“是真的,我亲眼见过,在龙亢时候看过曹氏的大公子,穿着朴素,还穿草鞋,人也亲和,沿途给百姓施粥,那种样子装不出来,他一定是仁厚的年轻人。”
“这样的家风,不是自小养成是出不来的,我听说那位许都的司空,一直都很节俭,很多衣服都是穿好几年,又缝缝补补的穿,省去布料救济他人。”
“诶,老乡哪里人?听口音不是扬州的?”
“噢,俺就是龙亢山民,到北方去做过商贩,所以稍稍知晓点情形。”
数日之内,在不断反复传扬之下,袁术终于也听到了这些传言,在后宫气得手脚冰凉,且难以平息怒火。
到此时他才确信,寿春城里面已经混进了曹操的奸细、暗探,这些人定是混入了百姓堆中,一并入城,为的是散布流言来离间其声名。
“恶心人。”
袁术知道之后,并不惧怕,因为民众的情绪已经不再需要这一番流言再来加重恶化了。
他早就明白,自己与百姓之间毫无信任可言,只能用严苛的制度来压制,这些贱民就宛若稻草一样,朕救了他们的性命,让他们在乱世能得存活,现在却丝毫不曾尊敬朕,还要来反朕!
如此流言,也无法动摇我心。
在袁术看来,这些被百官说成不得不防的流言,并不能打动他的决议,死守之策依旧没有
更改。
甚至有两人曾经站出来说过,请袁术体谅如今的局势,从朝中拿出粮食来发放给百姓,哪怕是做做样子,发一日之粮,也能够宛如雪中送出的炭火一样,暖一暖他们的心窝。
说不定就可以把流言全部平息下去。
但是袁术拒绝了。
将军中的军粮始终牢牢把持,不能分出给百姓分毫,并且下令在百姓之中强征兵勇以守城,共同抵抗曹军。
每户籍之中需抽一人,上至五旬,下至垂髫,若无得征皆不可放过。
于是城内哀嚎,哭喊震天,却又无可奈何,短短数日之内以屠刀相逼,得兵勇在城上驻守多达七万人之多。
已然疯狂也!
……
十二月,曹操在收到郭谊的书信之后,在与荀攸、郭嘉商议数次之后,决定快速将兵马推进及寿春城下,形成攻城之势。
但寿春城内果然以百姓为盾,取义兵与乡勇之中,用来守城,让自己精锐在后督军,如有缺口再上。
几次攻城虽云梯之上斩敌较多,但都是体格孱弱的新丁,却怎么都攻不上去。
一连三四日,皆是如此,曹操逐渐焦急不已,几次命令强攻,都被击退下来,袁术挖掘的护城壕沟之内满是陈腐尸首,已经快要填满了。
但为了躲避箭矢,还是得硬着头皮上,甚至已经有人有掘土的办法,准备从墙根下挖掘一条通道进去。
但城深石坚,不已挖掘,而城墙高厚,上兵马太多,垂下滚水石块以砸,也无法决意挖去,曹操在后方的瞭望台上得见此景,心知已经再难攻伐,如果再有几日久攻不下,军心必然动摇。
到时候,也就只好撤军回阳泉,然后再做打算了,又或者,可以先取合肥,占郡各处,仅留这一座寿春。
如此也算痛击叛贼逆党,可以让其余有贼心之人掂量一番了。
却在这个时候,传来了哨骑通报的消息,探哨自瞭望台下方奔上木梯,然后上得楼台来禀报道:“主公,接军报,大公子、关将军已到了北城,驻军于城外。”
“孟誉呢!让他把他的义大力砲搬来!”曹操猛然回头,眉头紧皱,略有不满的看着哨骑,“为何不见孟誉!据他约定时日,已经三日了!还不见起军身影!莫非是要临战抗命乎!莫非是大话不成!不敢来见!?”
曹操最怕这时候郭谊掉链子。
所谓攻城军器倒是无妨,但是郭谊当时却是用此来夸下海口主张进攻,如果他来不了,那么便会被人诟病贻误军机,且谎报军情!
那么,久攻不下的罪责只能他来背,曹操虽然也主张进攻,但却爱莫能助。
必须要有一人来责罚,那时候就只能降职郭谊来服众,以示他人了。
“中郎将,未曾寻到。”这哨骑支吾其词,不敢抬头看曹操。
恰好在此时,又有人纵马而来,高声呼喊着:“中郎将到了,依言在日落时分赶到!”
“让他速速来汇合!”曹操不满的大喊,接着立刻从高楼上下来,远处看到了尘沙摇旗,知道果然快到了,此路难行,恐怕半个时辰可到军中。
他朝着城门上远望了一眼,见其上人数已久众多,城门紧闭,高大厚实又有铁石浇筑,基本上难以撞破,心里煎熬。
沉声对哨骑怒道:“快去催促郭孟誉!加速赶来!将他那义大力砲给我搬到这来!快去!快!”
“喏!”
哨骑不敢怠慢,上马飞骑而去,绕行后方小道而走,直奔郭谊军马身影。
只恨没能再生四肢腿,狂奔去寻。
此刻城门上箭矢飞射,曹操的投石车因城上马面太厚,城墙太高而无法动摇。
正是命堆不下,器无奇效的时候,三军将会更为疲惫,他眯了眯眼,心里没来由的感到一丝危机。
暗暗叹道:“今次若再不可下,恐怕真要拖延至明年了。”
“如此当是损兵折将,未得大功,不胜即为败也,实则耗损不可平呀……”
两方皆是耗损,但曹操更是心疼自己的家底,连袁术都跨不过去,还谈什么袁绍。
第126章 刀在手,跟俺走!杀袁术,抢高
楼!
曹军死命攻城,城上将士同样也是用命死守,可双方的情绪也都宛若被吞噬一般,相互侵蚀着,将军们自然都知晓,此战一旦谁的士气先行倒塌,谁就会陷入颓势。
如此也就可以决出胜负。
此刻,张勋和纪灵两人雄壮的身躯也都出现在城墙上,本该是袁术亲自来此。
以振奋将士之心,不过袁术说自己天子身份不能随意出现,所以在后宫等待战事消息。
两人眼见战事稳固,曹军久攻不下,已经略微有些安心,北门也有驻军两万余人镇守,可以随时补充城墙两侧,又建有高塔下箭雨,准备足量的箭矢可激射,根本难不倒他们。
是以,两人也稍稍有些安心了起来。
在看喊杀震天的曹军,张勋也是面色复杂的朗声道:“今日之战,许是有人命相堆!如此看来应该是不会被攻破了。”
“曹军连日攻城!军士疲乏!已经是最后一夜了,等待入夜时,应该就会退啦!”
两人对视一眼,都松了口气。
在曹军进攻之前,谁也不敢夸下海口能守住寿春城,但现在的局势已经表明,只要肯去不断依靠休战时候的间隙,将已经耗损的城池、门洞修补,曹军的气势也只会越来越弱。
但在他们两人转身准备去两侧查看战况的时候,远处忽然飞起了两个巨大的黑色巨石。
此物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这巨物在短暂的上升之后,迅速从视线中放大,然后微微一矮,轰然砸在了城墙上,这时候曹军也逐渐后撤,不再如此攀爬城墙。
咚咚!
上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