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64节
闵乃大:“钱主任,要是我一年之内搞出了50万次的计算机,你们买不买?”
钱学森:“买!当然买!要是有50万次,那空气动力实验室可是如虎添翼,我不但会让空气动力实验室买一台,而且我个人也保证一年之后发射一枚导弹以示庆祝。”
“我是说合同!合同!签个意向合同我才放心!”
……
闵、钱互撂狠话,立下军令状之后,闵乃大转身就去求援了。
“李局长,章外长。”
闵乃大找到了李强和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
李强:“闵乃大,你这回要搞的事情动静可不小。”
闵乃大:“卡劳腾堡工业大学,我在那里呆了整整八年,基本上全电气系的教师教授还有博士生我都认识。战后这所大学大半的人留在民德,跟他们说我在中国建立了一个研究实验室,他们会动心的,因为在这里可以做他们本职的特长工作。”
章汉夫:“一定要从德国引进人才,苏联没有吗?”
闵乃大:“苏联或许有,但我很不熟悉。我熟悉的是德国,卡劳腾堡工业大学,那里有一整个高频电路研究实验室,包括电子元器件的、高频模拟电路的,他们全都搞过,有一些研究可能在现在都不算落后。高频实验室的人我记得有十几个,如果能请到五六个人过来,北京所就可以开始搞高频数字电路实验室。”
李强:“好办法,你既然夸口要一年之内搞出50万次的计算机来,提高运算频率是最直接的方法,当然晶体管运算电路的规模估计也要扩大。”
章汉夫:“既然李局长和闵主任你们都觉得这是有必要的,我就让驻民德的大使馆联系联系吧。”
李强:“除了要人,其他还有什么要求吗?”
闵乃大:“TD-5晶体管的极限工作频率是1兆赫兹,TD-6晶体管真的能达到5兆赫兹吗?真的能在10个月以后量产吗?”
李强:“TD-5就不是我直接研发的了,是实验室的那帮小伙子,你也知道的。TD-6也是实验室独立完成研发的,他们说能达到5~10兆赫兹,能在1955年5月量产。如果你十分关心TD-6的研发和设计性能,就直接去隔壁的实验室盯他们好了。”
……
闵乃大走了外交部的渠道引进外援。
钱学森也撂了狠话,一年之内要制造出一枚导弹来并且放出去。
这……
对了,一年前钱学森就组织了一个小组研制探空火箭的。
现在探空火箭咋样啦?
——马上就要发射了。
T-1探空火箭,全长10米,第一级固体助推器,直径0.5米;第二级硝酸-苯胺液体燃料发动机,直径0.45米,载荷110公斤,理论计算的最大飞行高度是70公里。
第一级固体助推器包括发动机、壳体和推进剂药柱都由大连制造,沈阳、上海还分包了部分零件,组装厂在天津。
固体推进剂还真就是用的“喀秋莎”火箭弹的推进剂,只是发动机、喷口得新设计。
在钱学森看来,探空火箭这个东西,本身重在锻炼设计队伍,现在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火箭本身——本身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所以下一阶段工作,就该是设计弹道导弹了。
早在54年的上半年,钱学森就组织了一个大型火箭(弹道导弹)小组不停地在规划一些大家伙。
聂荣臻去考察,看了钱学森现在正在做的大家伙:
不得了,设计小组的办公室里,黑板上直接就画了半个地球,一边写着“中国”,另一边写着“美国”“纽约”,然后地球上空一条弧线,从中国直达美国。
钱学森表示,10到15年之内把这玩意儿做出来。
聂荣臻大为震惊,但表示这好像技术跨度有点大。聂帅提出一个建议:要不先做个技术难度低一点的?
聂帅在黑板一角画了个小地图,地图的一侧是中国大陆,另一侧是台湾岛,然后聂帅用粉笔在大陆和台湾岛之间画了一条箭头线。
钱学森就全明白了。
“军方要求的是一种近程弹道导弹,以打过台湾海峡、覆盖台湾全境为目标,因此它的设计射程是……400到600公里。”
钱学森给他的小组分配任务。
“导弹不比探空火箭。探空火箭每一样仪器只有几公斤、十几公斤重,110公斤的载荷能装好几种实验仪器了。导弹呢,……现在咱们只能往里面装填炸药,和德国的V-2一样。我仔细地问过,军方希望这种导弹的弹头有300公斤以上,最好是能达到500公斤。”
王希季:“我们要是有V-2或者P-1做参照就好了。”
钱学森:“有没有参照关系不大。其实,没有参照借鉴的产品,对你们小组来说,可能更好。”
第四十八章,沈阳之辩
进入1954年的下半年,无论是抓导弹火箭的钱学森还是电子工业的研究所、实验室,都感觉到现在能够动用的制造业比两三年前多了。
建国已是五周年,一五计划进行到了第三年。苏联援建的91个重点工程完成投产的不多(毕竟重点工程,工期不长可能就不算重点了),但是那200个“非重点”援建工程已陆续7有投入使用。
北京计算机所/北电集团旗下包括北京的1家无线电厂、3家电子厂、零件厂以及一个在建的苏联援建大型项目774厂,但由于闵乃大给自己挖了个“50万”大坑,现在必须得在全国范围内挑选“超大型计算机”的零件生产厂商。
挖坑是自己挖的。闵乃大和钱学森通电话,钱学森说“你们搞个五万次的计算机怎么样”,闵乃大认为钱学森是在开玩笑,不太尊重计算机科研人员,于是给5万的数字加了个零打回去,以便让钱学森知道刚才“5万”的数字太狮子大开口了。
没想到的是钱学森真的不介意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50万次/秒……
自己挖的坑那只好自己填了。
“天津无线电二厂吗?”
“我是北电的,想问询一下采购事宜。你们厂也生产小型电容是吧?我想问你们各系列的产品,电容的最大容许频率都能达到多少?”
“有没有兆赫兹级或者更高的,比如,5到10兆赫?”
“没有啊,好了,知道了,谢谢。”
“上海无线电一厂吗?你们厂现在有没有在开发兆赫兹级的小型电容?”
“现在没有啊,好知道了,我过会儿再来问一次。”
“沈阳电子仪器厂吗?嗯,你们……你们厂子投产了吗?”
“投产了?那太好了,你们厂的产品里面,有没有兆赫兹级的小型电容?具体来说,我们要5到10兆赫兹下能长时间正常工作的电容。”
“什么?产品说明书还没编制完毕?那就是有可能开发出一个高频产品系列喽?”
“如果能够做到,那我们会有一个长期的订货合同,你们月供货万个以上。要我们去个人,在沈阳现场商量?”
北京计算机所按照国家计委统计出来的工厂列表,挨个打电话去问,看看哪个厂能生产超大型计算机所用的元器件。
能生产电容的工厂大概有十几家吧。其中包括2家苏联原件的电子仪器元件厂,其余的还有天津、上海、南京的无线电仪器厂。这些厂大多在民国时就已存在,建国后恢复、整顿、改良过,贡献了现在国内电子元件80%的产量。
打了一圈电话,只有沈阳电子仪器厂没有给完全否定的回复。
沈阳电子仪器厂是1954年6月投产的,到现在还不到4个月。这个厂销售科的接待员说,他手头没有产品列表,他是个销售科的干部,也不懂什么是高频电容。但是,你们北京的同志如果想要什么很特殊的电子零件,不妨亲自来沈阳跑一趟,说不定沈阳真能把这玩意给做出来。
——因为工厂是苏联援建的,因为刚刚投产,苏联前来支援的工程师、研究员都还没走,所以,沈阳电子仪器厂等于是现在“暂时”还拥有厂属设计机构。等明年苏联专家回国了,厂属设计室就没了,估计得过一段时间本土的工厂设计团队才能跟上。
闵乃大赶紧把工艺设计组的王传英派去沈阳。零件如果立足于国内产品那是再好不过,从苏联从东德进口元件不是说进口不到,而是苏联的工厂从提出需求到响应耗时极长,而且无法加速。国内嘛,就可以甩着钞票让他们加速。
“……就这样,这样,这样,解决了。一个电容,如果我们以它的理想结构来判断,电容其实是没有高频低频之分的,如果说一个电容承受不了高频,那不是电容本身的问题,而是实际上由于各个厂家制作电容的工艺以及介质的不同,所以在不同频率就会产生不同的损耗,在极高频率时,电容的损耗大到使其无法使用,于是就被认为失效了。”
来华援助的苏联电子专家阿列克谢·米兰丘克总工程师竟然只用一个上午就想出了5~10兆赫兹电容的解决方案,这让王传英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米兰丘克:“不用谢我。那就这么说好了,频率特性,如这张表上的要求;还有Q值表,也符合要求;工作温度,-30摄氏度到+150摄氏度;最高工作电压50V、250V两档;损耗tgδ是0.0005~0.008。”
王传英:“是的。然后,你们应该在7个月后也就是1955年5月拿出试生产产品,9个月后批量供货。”
“那当然,而且我们还会尽量提前。钱的事情真的是非常……非常迫切。”
说话的不是米兰丘克,而是沈电仪的副厂长兼销售主任韩力。
王传英:“我们不会催促你们提前,我们这边的产品有一个时间表,并不打算提前,我们关心的是产品品质。”
米兰丘克:“达瓦里希王,你们中国的工厂,我真是……难以评价。你们居然忍心看着一家国营的重点工厂为没有订单发愁。”
王传英:“啊?是吗?我不知道耶。你们厂不是有空军和海军的供货吗?”
米兰丘克:“只相当于工厂产能的40%,这是电容。电阻更差,只有33%。”
韩力:“而且国营厂之间也是走订货合同,其实啊,就相当于一个长效供货合同而已,而且也没多长,一个五年计划一签。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才有我们销售科存在的必要吧。喂,王副主任,你从北京来的,你有没有内线消息?咱们国营大厂会一直采用这种模式吗?就什么……计划-市场二重制度?能持续多少年?”
王传英尴尬地笑道:“韩厂长,这我也不知道,又不是从北京出来的人都知道内线。但是啊,我觉得中央上次说的,15年过渡时期总路线,这个年头是只会多不会少的。”
韩力:“那也行,我这个位置还能继续做15年。”
米兰丘克:“15年之后你们总算可以进入全计划指令体制了,也算是个不错的消息。”
韩力反驳:“那可不一定是不错的消息,米兰丘克师傅。”
米兰丘克:“我正在学汉语,你们有一句话叫做吃了上顿没下顿,如果我们还不知道明天的面包在哪里才能获取,所有的人都会心神不定,工厂也不安稳。”
韩力:“那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面包在哪里,但是面包一定存在。中国那么多的电子电气类的生产厂,总会需要电容电阻电感,怎么会没有面包呢?啊,如果一个工厂饿死了,那不是因为没有市场,而是我这样的销售部门工作不得力,本来就在地上的面包,我们就是不去把它捡起来。”
米兰丘克:“达瓦里希,你是个很厉害的推销员,可加上今天我们谈判的结果,工厂的电容产能也只是利用到了75%,这还是八个月以后才会发生的事。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工厂的产能达到或者接近100%?这只需国家计划委员会一个指令,就可以让你们在一个五年计划之内,工厂的生产力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韩力:“可生产出来的电容给谁使用?总不可能有40%交给空军海军了,其他全堆在我们的厂房里吧?”
“这也是国家计委负责规划的事!只要一切交给国家计划委员会,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都能去到他该去的地方。”
两人辩论到这儿,王传英忍不住插嘴了:“米兰丘克总工,如果这样,我就难受了。你想想看,正因为今天你们为我们定制了5兆赫兹电容,所以我才向你们厂订货。如果没有这种销售、推销和采购的机制,我们也不会买那些100KHz、200KHz的电容,因为这根本无法满足我们正在做的项目的需求。于是呢,你们如果闷头生产那些低频电容,还是只会积压在工厂里,而更可怕的是,我们的项目因为找不到高频电容,而停摆了。”
米兰丘克:“额……可能会有暂时的延期现象吧,但最终国家计划委员会会注意到你们的需求,并向适当的工厂发送修改生产的指令的。”
王传英:“如果我们要在九个月后就要拿到批量生产的成品零件,以便在一年之后就造出来我们项目中的产品呢?”
米兰丘克:“如果是苏联的国家计委,一定会考虑到这些情况,不会要求你们必须在一年之后制造出来这个产品的。国家计委清楚地知道你们的产品所需的上游产品是高频电容,于是国家计委会根据高频电容投产的时间,来给你们制定一个合理的整台产品的交付时间表。”
王传英、韩力:“……”
米兰丘克:“而且,达瓦里希王,或许作为工厂一方我不该说这话,你们要求定制化设计的电容,并且要求交付的速度比较快,实际上我们供应你们的电容是涨价了。在苏联,无论如何都是不允许坐地涨价的。”
王传英:“涨价又怎么样,我们乐意。”
米兰丘克:“……”
……
在沈阳的辩论只是个小插曲。王传英代闵主任完成了任务,而且基本上完成得很顺利,连出差来回,只用了4天就回到北京复命。
“闵主任,我想起一件事,”王传英说,“咱们的这台,嗯,超大型计算机,该起一个名字了。”
闵乃大:“我现在忙着想整体方案呢,名字不着急起吧。”
王传英:“主任,我觉得呢,这种超大型计算机不只是钱主任的实验室能用上啊,还有好几个地方都是潜在用户呢。不说别的,我这次去的沈阳,他们不是有个沈飞吗,沈飞也有一个飞机的设计研究所。如果空气动力学的研究离不开超大型计算机,那我觉得,沈飞肯定也得来上一台。因此,咱们这次的名字,是不是应该起得响亮一点?”
王传英说的是北京所第一代真空管计算机叫“璞玉”,第二代的晶体管计算机叫做“浑金”,浑金璞玉都是很自谦的说法。如果名字拽一点炫酷一点,或许对打响名号有好处。
闵乃大:“响亮一点?响亮一点?咱们有必要这么显摆吗?好吧好像确实是有必要。”
王传英:“对啊。”
“这,这个,就这样把,先把它叫‘神威’吧,神威一号。”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