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299节

码字不易,还请到起点支持正版,这个防盗章节将会在6:32更新为正确的章节内容,到时刷新即可,谢谢!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附和,就见户部尚书倪元璐出列,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军户当兵打仗,吃得就是这碗饭,原本就是其份内之事。如果战死,朝廷抚恤已经丰厚,只要监督其发放,何须另外再入这……纪念馆,还有免除劳役,见官不败呢?”

王承恩显然已经猜出了崇祯皇帝的心思,再加上宦官这个集团,对文官天然不会站同一战线,便立刻出言反对道:“那咱家问你,你们读书人读圣贤之道,精忠报国,为国死节,是不是就是该有之道?然而呢,不说别的,光是投靠建虏的又有多少?别的不说,就那洪承畴,怎么说?那些战死的将士,无论军职高低,可比那洪承畴更值得称颂否?”

倪元璐听得哑然,不过王承恩似乎说出了兴头,就继续对他喝道:“更甚者,表面忠君报国,实际贪污腐败,祸害百姓,此等官员之多,去年京师全部衙门停摆之事,倪大人该不会忘记了吧?而如有海瑞这般清官,只是做到了份内之事,难道就不额外表彰?军户战死疆场,也是做到了份内之事。万岁爷要表彰他们,不是一个道理?”

倪元璐一听这个话,不由得面露羞愧之色。

去年所有衙门的停摆,其实算是所有官员多多少少都有份。但是,你要说所有官员都是有心做不法之事,其实也不好这么说。主要是明末社会的那个风气就是这样了,你不参与,就被所有人排挤。也因此,像海瑞这样的,那真得是世所罕见!

可是,单单以份内之事来说的话,像海瑞那样才是正常的!可是,就只是这个份内之事,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的?用海瑞来做比较,那些战死的将士,就等同于海瑞这样,那要不要表彰,就是不言而喻了!

崇祯皇帝听得很满意,这个大伴,用得就是趁手,看到倪元璐已经哑口无言,他便开口说道:“大伴所言,甚合朕意,诸卿还有何话可说?”

如果海瑞在,他要反对,那是有底气的。可是,在场的人,都是有过污点的人,哪来的底气反对?

因此,文华殿内的这些人,最终都是同意了崇祯皇帝的要求。

这么一来,可以预见到,军户的地位必然会大副提高,甚至会影响到大明文贵武贱的事情。

或许在短时间内,文官依旧是压制武将的,但是,在民间,至少军户的地位会提高,战死将士的家属,更能得到一份如同功名一样的实惠。

崇祯皇帝趁着这个机会,又一次宣布道:“主动投敌,危害大明者,或为首作乱者,罪在不赦。除此之外,有立功表现,将功折罪的,可视功劳大小处置。刑部这边,当行文天下,早日结束战乱。”

刑部尚书听了,倒也没有意见,并出列领旨。

之后,崇祯皇帝便又和他这些最高级的官员商议,给出了宁远大捷的奖惩。

广宁中前所总兵黄色闻风而逃,丢中前所军民给建虏,性质恶劣,斩立决,传首九边,以儆效尤。

也是这个黄色倒霉,如果大明没有强军,需要依赖这些军头的话,他可能还不会死,只是戴罪立功。毕竟临阵脱逃的总兵,也不是他一个,明末这个时候,已经多了去了。

只是很可惜,崇祯皇帝努力经营出了强军,已经不需要依赖他们这些军痞,便开始按律严惩了。

京营参将李定国活捉伪清的和硕英亲王爱新觉罗阿济格有大功,封宁远伯,挂剿贼将军印,领剿贼总兵,调拨凤阳总督马士英麾下听命。

这又是一副马骨了,看看,袁时中封爵,如今李定国也封爵了,只要立下军功,朝廷都是一视同仁的。

崇祯皇帝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了,一如他对刘伟超所说的,李定国在原本历史上的表现,也是有加成的。要不然,这种破格提拔也未必会有。

吴三桂在宁远之战中奋勇杀敌,冲锋在前,同样升任总兵,不过调往东江镇。

这时候的东江镇,是名存实亡,不说重建,只是调任过去,也是一样。

听到这个旨意,所有人便都知道,崇祯皇帝是要重建东江镇了。

而如此一来,就需要水师配合了。

这不,崇祯皇帝便又封了山海关海防游击郑鸿逵,此次运送兵力成功拦截建虏有大功,改任登莱海军副将,在吴三桂麾下听令。

自从崇祯皇帝提出新的三军概念之后,这是第一次,正式命名了原有的水师为海军,郑鸿逵算是第一个海军的副将。

这个事情,如果突然提出来,肯定会让人诧异。但是,崇祯皇帝老早就提出了三军的概念,已经让底下人有这个心理预期了。如今改水师为海军,在他威望甚高的今日,倒也没人反对。

忠贞侯秦良玉,拦截建虏有大功,是此次宁远大捷的关键,封忠贞公,准其定居京师颐养天年!

蓟辽总督堵胤锡,需要继续坐镇关宁,加封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

其他人的赏赐,也分别都有,不过以上述这些人为最。

金钱赏赐的,都通过银行发放到个人账户,由其家属或本人领取。

除此之外,对于宁远大捷的处理,还有以下内容:

第一,俘虏调拨铁道司辖下,主要用于修筑通州到山海关的铁路。

第二,缴获的一万多匹战马,分一半到蓟州长城沿线,加强这边的防御力量。

第三,孔有德戴罪立功,归入东江镇吴三桂麾下听用。

第四,伪清和硕英亲王爱新觉罗阿济格,判剐刑,由投降之建虏图尔格行刑,并准其戴罪立功,前往草原说服蒙古部族来归。

第五,整编宁远的官兵,汰弱留强,淘汰下来的转为民户,分当地屯田为用。

这些屯田中,有相当大部分,是原本已经归于那些投降了建虏的将领名下,比如祖大寿等人。朝廷给于没收,成为整编关宁军的资产。

第六,由关宁军负责,经营觉华岛,以为海军基地之一。

这些旨意,一条条颁布下去,李定国觐见谢恩。

虽然说,因为有袁时中的例子,李定国其实对于自己的封爵,有那么一丝预期。但是,真得封赏下来,他还是非常高兴的。

作为一名武将,封侯拜爵,这是最高的荣誉和追求了。更甚者,他还是造反出身被招安的。

因此,他对崇祯皇帝也就格外地感激,有那种被人重视,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崇祯皇帝看着激动的李定国,其实也是有感慨的,不过他倒是还好,只是让李定国平身之后,便对他说道:“卿可知朕安排卿重归于马士英麾下的用意否?”

李定国一听,顿时就一愣。因为他感觉到,崇祯皇帝肯定是另有用意,而不是说像上次一样,再去招募旧部的那种。

果然,崇祯皇帝没等他回答,就对他说道:“流贼现在大部已窜入江西,威胁南京。因此,朕会传旨马士英领兵入南京。不过他最主要的目的,也不是剿贼,而是整顿南京!”

顿了顿之后,他便严肃地继续说道:“南京乃是江南的重心,此次江南整顿地方,最终是否如愿,最为重要的,便是看这南京之行。卿和南京那边的勋贵官员都无瓜葛,又是新封爵位,乃是朕之亲信。有些事情,卿可帮着马士英去做,按律行事,不要有顾虑,懂朕的意思么?”

凤阳府那边的整顿地方,李定国是参与并且感受过的。因此,崇祯皇帝说整顿南京,他大概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便立刻回奏道:“陛下放心,末将只遵皇命!”

他对那些南京的文官武将,还有那么多的勋贵,都不会有好感,想要拉拢他,那是做梦!

崇祯皇帝也是看重他的这点,因此调他再回南方。当然,也能让那些流贼知道,他李定国为朝廷效力,如今已经是封爵了的!

在商量了一番之后,崇祯皇帝就调李定国所部南下,并且带去了给马士英的密旨。至于明面上,自然也有圣旨的,已经先一步传旨江南了。

为加强南京防务,马士英领麾下精锐军队进驻南京,和南京留守太监一起,掌管军政大权,以剿流贼。

而原南京守备,最大的勋贵,徐达的后代,防贼不力,被撤职闲居。

随着这军队调动,本来还留在宁远的秦良玉,在十二月初也到京师觐见谢恩。

对于崇祯皇帝封她为公爵,秦良玉其实是非常意外的。

大明朝本来封爵就难,哪怕崇祯皇帝慷慨了不少,可是,至今为止,封为公爵的,也就她一个人而已。

以一个女儿身,却得封公爵,哪怕功高盖世

更不用说,秦良玉觉得自己的功劳,其实有限,以朝廷的谋略,哪怕此次拦截建虏的是其他人,相信也是没有问题的。

442 暗潮涌动

可是,让他们正面硬杠皇帝的科学,他们是不敢的。

想来想去,最终,孔胤植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科学不是和儒学截然不同么?那如今那些寒窗苦读儒学多年,就盼着得到功名的人,肯定也会担心科学冲击儒学。

既然如此,那私底下让他们去闹事,闹一闹,让皇帝知道,儒学地位不可动摇,岂不是就可以了?

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他们是连这个间接的法子都不敢去做的。

毕竟从北宋以来,孔家就是尊族,别人宦海浮沉,可能需要勾心斗角,一个不留神,就会被踢出官场,甚至丢掉性命;但是,孔家不用,安安稳稳地当他的衍圣公,享受荣华富贵!

也就是改朝换代的时候,出个面,上个《表文》而已。

他们需要做的,就仅此而已了。

当然,此时的孔胤植并不知道,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的话,建虏刚入主中原时,他不但上了《初进表文》,肉麻地奉承建虏。

那个时候,对孔家可以说恩重如山的朱明还在,并且江南还到处都是抵抗建虏的时候,却表达孔家愿意归诚建虏的意愿,说什么“万国仰维新之治;乾纲中正,九重弘更始之仁,率土归程,普天称庆。恭惟皇帝陛下,承天御极,以德绥民,瞻圣学之崇隆,趋跄恐后;仰皇猷之赫濯,景慕弥深……“

如果说只是这的话,孔胤植也就和孔家历史上其他当家人差不多。事后他们也向外辩解,这是保存儒学,不得不如此。

然而,孔胤植在次年的时候,建虏又颁布剃发令,这孔胤植就又率领族众率先剃发,并向建虏上奏了《剃头奏折》。

《孝经·开宗明义章》中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是儒家十三经中的话,孔胤植却当这是放屁了。

诚然,古代一样是有剃头匠,是有修理头发的需求。但是,剃发成金钱鼠尾,并且还要易服,完全变成蛮夷的模样,这就完全是背弃祖宗,等于是认蛮夷为父了。

这种事情,只要是儒家熏陶出来的,哪怕是没读过书的,都是不能忍的。也因此,原本对建虏并不怎么抗拒,认为只是改朝换代而已的江南,立刻掀起了风起云涌,轰轰烈烈的抗清运动。

但是,作为孔子后人,儒家文化代表的孔家,当代衍圣公孔胤植却立刻响应这剃发易服令,不得不说,这绝对是个讽刺,也无法再用保存儒家文化来当借口了!

等到了后世,倭寇入侵华夏大地的时候,孔家再次上演了侍贼为父的“光荣”传统。

总而言之,其实就一句话:孔家压根就没资格代表儒学!

孔家在意的,只是自家的荣华富贵而已!

也唯有他们的荣华富贵遇到了威胁,他们才会对外有各种没有下限的举动。

这个位面上,虽然没有建虏入主中原,但是,却有科学之道,被他们孔家解读为冲击儒学地位,从而会让他们的荣华富贵遭遇威胁,便下定了决心要搞事,不让科学之道顺利推广。

这个事情,崇祯皇帝自然还是不知道的。

孔家自己也不敢直接上书,去和崇祯皇帝沟通,而是私下派人,去怂恿那些寒窗苦读的读书人,特别是那些年纪大,转型已经不容易的。一场读书人的风波,在寒风中开始了酝酿!

………………

与此同时,南京魏国公府大堂内,坐着一大群明朝勋贵,一个个面色严峻,群情激愤地在谈论着什么,很是热闹的样子。

主位上坐着当今的魏国公徐弘基,身体不是很好,没怎么发言,大都是其他人在说话。

就见他扫视大堂内的这些人,有刚被撤了南京守备的忻城伯赵之龙,他的世子徐允爵,以及保国公张国弼,隆平侯张拱日,临淮侯李祖述,怀宁侯孙维城,灵壁侯汤国祚,安远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爵,定远侯邓文囿,项城伯常应俊,大兴伯邹存义,宁晋伯刘允极,南和伯方一元,东宁伯焦梦熊,安城伯张国才,洛中伯黄九鼎,成安伯郭祚永等。

此时的徐宏基,绝对不会知道,在他死后,他儿子继承魏国公之位后,连同在座的这些大明勋贵,全都投降了南下的建虏。

当然了,就算他没有死,估计也是差不多。本身来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

就眼下来说,他们凑在一起,这么热闹地讨论着的,就不是振兴武备,而是为了他们自家的利益。

“马士英那货来南京,绝对是挂羊头卖狗肉,说什么剿贼,我呸!”

“可不是,在凤阳府那边,还有其他几个府,只要被他给占了的地方,都是在干什么事儿!”

“手握强军不主动出击,就是养寇自重,本侯要上本弹劾!”

“弹劾有个鸟用,你没看到孙传庭不也是这么干的?这背后是什么,还不清楚么?”

“那位到底是要干什么?拿我们开刀,不愧对先皇么?”

“就是,当年我们祖宗流血流汗,才给我们挣下了这份家业,容易么?”

“其实我就和你们说吧,当初他抄家成国公的时候,就已经露出端倪了!我才不信,成国公脑子坏了会造反?”

首节 上一节 299/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隋唐:开局遭李娘子逃亲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