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鬼话悬疑 > 逢凶化吉,从九龙夺嫡开始

逢凶化吉,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112节

  这时,书院之中有一位翩翩公子走出来,手持折扇笑道:

  “就是不知道是真善,还是伪善。”

  对于此人,众人皆很是了解,镇国公家的世公子,秦满贵。

  此人在书院的地位很高,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而且家底殷实,看的书极多,如今也是儒道七境,跟陈恪同境。

  对此,陈恪淡淡回复:“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在下只不过是说实话而已。”

  这些人本身才学足够,只不过看不惯自己托关系进书院的自己而已,所以才排挤自己,于情于理,自己有什么好怨恨他们的。

  “你敢骂我是小人?”

  秦满贵脸色难看,心底里莫名其妙有一股火气窜出来。

  刚刚看到陈恪的时候也是,老是看他很不爽,那副淡然神气让人火大,几乎伪善这句话立马就骂了出来。

  国子监祭酒制止了两人的争吵:“差不多得了,切勿胡闹。”

  另一边,又嘴唇微张。

  “若是真要吵,就去书院的问圣台上辩论。”

  所谓问圣台,乃是读书人之间辩论的地方,相对于武人的比武台,要文雅一些。

  不过也要惨一点,比武台即便是输,也就是伤的重。

  而读书人之间辩论输了,严重是真的会跌境的。

  秦满贵冷哼道:“我倒是敢,不知陈侍读可否应战?”

  陈恪看出了秦满贵身上有些不对劲,想了想道:“来吧。”

  “请祭酒大人出题。”

  国子监祭酒见真的两人上了问圣台,露出了无奈的表情,最终还是出了个题目。

  “敢问两位,何为国运。”

  秦满贵面露自信,出声回答:“王朝之气运,是为国运。”

  “国运昌盛,则一朝欣欣向荣,若国运衰败,则事倍功半,天灾人祸迭起。”

  国子监祭酒继续问道:“如何增强国运。”

  此话一出,在场学子无不好奇,低头沉思。

  “国运之提升,在于根基,行兵打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而一朝根基,应在百姓,百姓兴,则国兴,民富国盛,故可提升国运。”

  “此等国运,乃千千万万世。”

  秦满贵出声回答,让国子监祭酒连连点头,不少学子也是觉得极为有理。

  “世子的学说跟亚圣很像,‘民为贵,君为轻’,想必是读了不少圣人之言。”

  “那是自然!”秦满贵展开折扇,翩翩一笑道。

  正当众人夸赞之际,陈恪却是沉思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质问道:

  “敢问世子一句,您可知京城一斤米需要多少文钱吗?”

  声音响起,一时之间,书院所有人不由将目光看向陈恪。

  尤其是国子监祭酒。

  “不知。”

  秦公子看了一眼陈恪,他本想不回答,但看了看祭酒大人,还是淡淡回了一句。

  倒不是不想回答,而是真的不知道。

  “那你知一个肉包多少文吗?”

  陈恪继续问道。

  “不知。”

  秦满贵皱了皱眉,很想沉默不语,但还是给予回答。

  “那一匹麻布多少文,您总该知道吧?”

  陈恪笑问。

  这一次,秦满贵没有回答。

  陈恪轻轻一笑,微微摇头:“张口百姓,闭口百姓,却连百姓基本的食盐,穿衣,粗米都不知晓。”

  “又有什么脸皮将百姓挂在口中?”

  “世子不觉得可笑吗?”

  陈恪此言一出。

  这一番话说出,令整个书院彻底安静。

  尤其是国子监祭酒,浊目里更是露出惊讶意外之色。

  陈恪转过头,不再看他们,而是自顾自的说道:

  “圣人有言:‘凡利其事,必先知其事’,若张口闭口都是百姓,可连百姓基本的吃穿都不知情,这不就成了纸上谈兵之举?”

  “亚圣有说‘民为贵,君为轻’,但也说过,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心腹,君视臣为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真正的国运,乃是人,而非单纯的百姓。”

  “不管是君,是臣,是民,皆是国运的一部分,君民之心是理,君臣之心,就不是理了吗?”

  书院内。

  众人目光皆讶然,满座寂静。

  没有想到陈恪会提出一种“人为本”的假说,倒是从来都没有听过。

  他们好像明白,为何文圣会收此人为徒了。

  “陈侍读实乃人中之龙!”

  诸多学子发自内心感慨。

  秦满贵听完之后,心头一热。

  心头上,“怒发冲冠”四个儒家真言,才算彻底消失。

  然而,在盛京书院一行结束之后。

  陈恪向吏部以及内阁递交了奏折,请求辞去翰林院侍读一职,希望重新回到文渊阁,担任校书郎一职。

  对此,王和甫则表示十分遗憾。

  他刚刚胜任次辅,正是用人之际。

  不过也尊重他的决定。

  (本章完)

第111章 第二尊分身问世,晋升乙字高手(白天加更)

  告别了齐行砚之后。

  陆鸣渊在大殿不禁沉思。

  岳父大人这是在告诉自己在冷宫之中,要保持一颗安稳的心态吗?

  所谓棋待诏的意思是,即使他已经退隐,可依旧在观摩天下局势,所以他面临冠军侯难题的时候才能及时出现。

  岳父已经这般厉害了,那南周的那位国师又有多大的本事?

  现如今,无论是齐行砚还是冠军侯,都算是夺嫡之争的避战者,不站队,低调行事,反而不知从何时起,自己这已经成了避风港和养老院了?

  前有大皇子宫变,后有三皇子兵变,不管三皇子罪责如何,都已经跟自己一样,丧失了夺嫡之权,同时内阁做出了调整和规定,已经没有任何一位皇子在坐稳东宫之前能够掌权,为的就是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眼下最有希望胜出的人,应该是八皇子才对。

  哪怕是二皇子陆光景也无法与其比肩。

  两位圣人的支持已经说明了一切,他才是众望所归。

  兵家圣人地位虽不及儒庙之中的儒家圣人,可总归是圣人。

  中古时代,诸子百家,百花齐放,届时的文庙还是欣欣向荣之相,伴随岁月更迭,天底下第二位儒家圣人——宗圣诞生,他上承仁圣先师,主张教化民众,唯贤是举,下创“天人感应”“天命一统”等多种学说,让多个王朝独尊儒术,将儒学一家发扬光大,彻底坐稳了文庙,自此更名儒庙。

  陆鸣渊认为,按照接下来的剧本,应该是三年之内,父皇驾崩,然后内阁举贤上位,陆云卿继承大统。

  如果是八弟登基,继承大统,这个结果他可以接受,并不反感。

  陆云卿自幼清谦温和,善诗书礼义,上位以后估计也是主张文治,以儒治世,这未尝不可,反正至少是一个明君,比大皇子二皇子这样的家伙好多了,唯一可惜的是,他身上缺少了顶尖道门和西天佛教的支持。

  大炎向来的传统并不死板,提倡举贤,或许也是为何历代帝王都上位坎坷的原因,哪怕是永安帝,当初也绝非长子,而是老三,在诸多皇子里也不起眼,而且是在宫中大疫中存活,运气极好,侥幸不死才登基的。

  天色渐晚,陆鸣渊参悟了一会儿观想图后。

  杨映婵便按时来到了冷宫读书。

  “嫂嫂,你可算是来了。”

  陆鸣渊看到嫂嫂来了,脸上满是笑容。

  “嗯,既然答应了小叔,臣妾便不会食言。”

  杨映婵轻点螓首,弯腰将裙摆捋平,却无意勾勒出饱满圆润的臀部和大腿,然后坐在椅子上,拿起桌上的一本武学。

  “今天读的是,大罗般若拳,乃是小灵隐寺的上乘武学。”

  油灯昏黄的光线下,杨映婵一边读着书,陆鸣渊却是悠闲的闭眼躺在床上休憩。她时不时目光打量着陆鸣渊,这个被外界一直不好看的六皇子。

  陆鸣渊她并非没有见过,只不过那时候还小,没有什么印象,自己从未料到过,有那么一天,自己会成为对方的书侍。

  书侍一般都是大户人家里面的书童,负责读书、磨砚、铺纸的一类仆人。

  不过对方的身体确实跟之前不太一样,健硕了不少,并非是三皇子那种肌肉堆积的大块感,而是恰好手臂,肩膀每一个部分都十分饱满有肉,侧脸棱角分明,鼻梁高挺,眉宇带有几分贵气,皮肤皙白却不细嫩,有一股清朗的感觉。

  杨映婵居然有一种错觉,陆鸣渊为何越长越俊了?

  但是,很快这一幕就被侧头扫来的陆鸣渊发现,杨映婵忽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脸蛋滚烫,连忙垂头,眼神全部注意力放在书本上。

首节 上一节 112/4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谁家好人怪谈里用桃木剑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