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4赶山狩猎

重回1984赶山狩猎 第46节

  没必要重活一生,反而和父亲搞得很不爽,他和父亲有理念分歧,但不是仇人,彼此其实骨子里,还是在乎对方。

  至于陈美娣,他现在人在屋檐下,暂时维持着表面关系,等房子建好后,立刻搬走,眼不见心不烦,就没有这么多事。

  傍晚的时候,父亲干活回来,进屋后一会出来,看到余秋堂正在院子里收拾豺,淡淡地提醒他以后进山要小心,到了秋季,山里的野物都要产仔,性情比较烈。

  对于父亲这种看似平淡,但实际是关心的表达模式,余秋堂已习以为常,便点头应下。

  再晚一些,八点多时,大门被敲响,开门一看原来是余秋山和三叔家的堂弟余秋原。

  “堂堂,我大伯在家嘛?”

  将两个堂兄弟迎进来,父亲本已歇下,里面的煤油灯已经吹灭,听余秋山来了,窑洞里又重新亮起来。

  窸窸窣窣一会,余得金拉开门走出院子,随手将窑洞门关上。

  “秋山啥时候回来的?”

  院子靠墙放着两只马扎,余得金自己坐下,余秋山则是蹲在他面前。

  余秋堂和余秋原靠墙站着。

  余秋原是个憨厚青年,身材矮小壮实,长得很像他母亲,浓眉大眼,脸盘子大的能盛下一桌满汉全席。

  他和余秋堂关系还行,但不如余秋江那般亲密,大概和余秋山差不多。

  说起来,除余秋江外,余家其他七位堂兄弟关系都还行,在这个兄弟为一粒米能闹翻天的年代,已算是相当难得。

  “你这么晚,啥事这么急?”

  余得金从上衣口袋里摸出半截烟卷,掐去断截上的空纸,余秋山急忙摸出火柴帮点着。

  “嗤!”

  火苗在黑暗里亮起,然后复又熄灭,最后只剩点点的殷红。

  “大伯,我呢,这次回老家,一来是为了看看你们,二来呢,是说说我奶的事。”

  余得金一愣,就着烟卷微弱的红光,看着朦朦胧胧的余秋山问道:“你奶病了?”

  “没,没病,她身体硬朗着哩,”余秋山急忙摇摇手,“就是她这几天一直闹着要回家,说是城里房子小,住着不习惯,就跟被关在牢里,咋都不得劲。”

  “城里是不舒服,早些日子我给你爸说,不行就把你奶送回来,你爸非说能行。”余得金听母亲身体没问题,身体才又放松下来。

  余秋堂在边上听着,感觉仿佛是在听很遥远的事。

  余秋堂的奶奶并不喜欢余秋堂。

  尽管他是余家的长孙。

  这个年代,家族氛围相当浓厚,长孙有很重要的意义。

  活着的时候,家谱要写头个,老人去世家祭要站在前列,要给老人扶灵,要给老人顶灰……

  同样,长孙在新一代事务处理上,也占有很权重的发言权。

  照理说,余秋堂应该受到老太太喜欢才是。

  可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余秋堂的母亲是二婚,来的时候还带着一个儿子,虽然和余得金没有血缘关系,却也叫余得金爹。

  这让老太太觉得非常不吉利。

  他不能容忍大儿子家第一个孩子竟然不是余家的后代,有段时间和余得金闹得很不开心。

  以至于,后来余秋堂生下来后,奶奶也对他爱理不理,完全没有对其他孙子那么好。

  也就比余秋江稍微好一些。

  孙子里最受宠的还是二叔家和三叔家的孩子。

  至于四叔余得火,当年在隔壁村干活,喜欢上人家村子一个寡妇,最后做了上门女婿,可把老太太气坏了。

  虽然四叔和四婶都挺好,对老太太也孝顺,但她依然还是不能接受,好不容易养大的孩子,就这么被卷走了,她心里很难接受。

  以至于,四叔家的孩子,因为没有姓余,她是压根不认为他们是自己的孙子孙女。

  奶奶年轻的时候挺能干,爷爷去世的早,兄弟姐妹们几乎是奶奶一个人养育成人。

  七十三岁那年,奶奶上厕所时不慎滑倒,摔伤了脊柱,从此彻底变为残疾人。

  要强的她开始不吃不喝,硬起想将自己饿死,免得影响孩子们,拖累大家。

  后来千方百计被劝好。

  大家经过商议,决定儿子们轮换着照顾母亲,每家住三个月,结束后换下一家。女儿就定期给母亲洗洗头什么的便好。

  这边的风俗就是姑娘嫁出去,便是别人家的人,原则上不需要管娘家事,以至于发展到后世,不仅彩礼高到惊人,而且四十年后,农村的人谈到嫁女儿,依然还在谈论女儿“卖”了多少钱。

  大家讨论时,也就没有将两个姐妹放在计划内。

  可计划归计划,等到具体执行时,才发现想法简单,做起来却相当困难。

  余秋堂大姑长期在西安定居,虽很想照顾母亲却鞭长莫及,想定期给点钱,又没有多少钱给,只能在一边愧疚,一边将压力放到其他人身上。

  儿子里最小的儿子英年早逝,老四又成了倒插门,母亲那么大的性子,打死都不会到老四家去住。

  那剩下的,就只有三个儿子。

  这三个儿子倒没啥问题,可老太太又看不上陈美娣,住在余得金家里,隔三差五就和陈美娣闹得不可开交。

  余得金家也惨遭淘汰。

第71章 实在豪横不起来

  算来算去,真正能安顿老太太的就只有老二余得木和老三余得水。

  余得木倒还好,家庭富裕,夫妻人心胸宽广,对老人照顾的好。

  余得水虽然孝顺,但妻子却是个母老虎,在家里基本没有地位,被妻子管得死死的。

  虽说妻子并不反对接婆婆过来住,可她和余得水隔三差五闹矛盾,老人住着也不开心。

  没办法,经老二余得木提议,既然是这样,那就让老太太一直住在他们家,也不用轮换,免得大家都难应付。

  至少他们家条件要比其他人都好点。

  其他人每个月象征给点养老钱便好。

  余得木的意思当然不是想着要兄弟们的钱,他也不缺这个,就纯属是让大家不要有心理负担,他觉得孝顺父母这种事,就是能者多劳。

  本事大点,就多照顾点,多付出点,没啥本事尽心就行。

  兄弟们虽然觉得老二付出太多,但想来自己也没啥办法,这不算最好,但已是最合适的解决办法,便只好接受。

  从此,关于老太太养老的事暂时告一段落。

  没想到这过了不到半年,老太太又开始闹腾,城里住的好好的,偏偏要回家住。

  余秋堂记得前辈子奶奶回来后,说是被三婶气的不行,又住在他家旧厨房,整日被陈美娣阴阳怪气,也是过得很难。

  他重生后,忘记了具体时间,还想着等自己搬出去后,奶奶刚好住进这个窑洞。反正奶奶也不待见他,他也没必要热脸去蹭冷屁股。

  不同于后世奶孙关系,每个孙子都是奶奶的宝贝疙瘩,这个时候的奶奶都有很多孙子,说是不喜欢哪个,那就是真不喜欢。没将你提着腿淹死在水缸里,都算你幸运。

  外面叔侄几人商讨事情时,里面陈美娣干咳好几次,众人都听到了,但余得金没有挑破,大家也就佯装没有听到。

  很简单的道理,陈美娣肯定不希望婆婆住在自家。好不容易将余秋堂这伙人分出家,又来个老太太,还需要自己照顾,她可没这份心。

  “那你爸咋个说法,他忙啥哩,这么大的事,自己不回来说,让伱一个娃娃回来能干啥?”余得金吐出一口浓烟,略带责怪地说。

  余秋山笑道:“我爸就是让我回来给你们说说,他是不想让我奶回来,可架不住老人家折腾,这不行的话,只能先回来放段时间,我们再接回去。”

  余得金点点头,“那也行,要回来就回来吧,就先……”

  话说到这里,突然想起家里暂时没有位置,顿时有些尴尬,想了想说:“要是回来,总能找到住的地方,农村环境不如城里,但住的宽敞,也舒心。你奶辛苦半辈子,根都在在黄土地里,住城里确实不得劲。”

  “就是这么说嘛,我爸的意思也是这个……”

  “大伯,我爸说了,我奶回来就先住我们家,我们家不是最近新盖了三间房嘛,原来的老窑就空出来了,虽然里面旧了点,但住着暖和。”余秋原在旁边插话。

  他说的没错,房子这东西,新建的没什么人气,里面还没有彻底干透,住着是要冷点。

  相反,住了很多年的窑洞,像是开了许久的车,反而磨合的不错,住着才舒服。

  余得金手里的烟圈已燃到屁股根上,他觉得手指有点微烫,加紧吸了口,烟蒂被扔到地上,看烟蒂即将被风吹走,又伸脚踩灭。

  “住你们家,你娘同意嘛?”他瓮声瓮气地问,自家兄弟家的生活,他清清楚楚,老三人没问题,可那个老婆啊,真不是盏省油的灯。

  要说人品也没什么问题,就是性格太暴躁,顿不顿和谁能杠上,要是把老娘放到老三家,吃饭喝水什么的肯定没问题,老三媳妇不会亏,但要说不受气,就很难保证。

  余秋原笑笑,“管她干嘛,我娘你还不知道,她就是个急性子,嘴上肯定会说点啥,但心底里还是愿意的。

  “那也好。”

  余得金点点头,心里觉得有点憋火,和晚辈这样谈话,他觉得很没面子,可他又偏偏豪横不起来,自己家里这点破事都没拾掇干净,他很难提出老娘归自己照顾的话。

  只能故意不揭开这茬话。

  先这样的揭过去,随后要是和老婆商量好了,再将老娘接过来呗,反正也不差一天两天。

  想到这里,就不得不思忖家里现在的居住环境,窑洞的位置确实不够。

  老大说是分家出去,几个月之内要搬走,但谈何容易,四个人起码要三间房,保守估计也需要一两千块,哪能赚得够。

  唉~

  黑暗里,他有一句没一句和两个侄子说着,心里却很纠结。

  “那就这样说吧,我们尽量让我奶还是住在我们家,毕竟城里做什么都方便,离医院也近。”

  余秋山不愧是受过教育的孩子,又长期住在城里,父母都是有文化的人,说话既有礼貌,又能兼顾听者的心情。

  余得金听在耳里,也没太觉得不快。

  “那行,就先这样,要是她真要回来,也不用过分拦着,你奶的脾气倔,她想做的事情,就必须要去做,你要是拦着,那心里不知憋多大火,反而对身体不好。”

  “我爸也这样说,”余秋山笑道,“大伯,你和我爸不愧是亲兄弟,这说话的语气几乎都相同。”

  余得金也笑了。

  这话说的,本来就是亲兄弟嘛,老二再有本事,也是自己的弟弟,回家吃饭,还是要坐在自己下手。

  要是只有一个凳子,自己坐着,他就得站着。

首节 上一节 46/2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升一级法强翻倍,你管这叫召唤?

下一篇:谁能救我出去,赏金十个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