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第172节

  “校长,我这不是维护咱们高考的公平嘛,回头我要是出名了,人家再一查,张伟这小子是个关系户,走校长的关系进的清大,那我人设不就崩塌了!”

  “你高考750分,还两次,谁见过750分的关系户?真要还有750分的,有多少我要多少!”

  ……

  又是一年高考时,这已经是张伟第三次参加高考了。不过这一次,张伟考的是文科。

  当年文理分科的时候,张伟之所以选择理科,其实并不是因为他文科差,相反的他文科成绩还挺不错的,特别是地理和历史,努努力能考90分以上,就是政治差了点,刚过及格线。

  而理科方面,物化生这三门功课,张伟的成绩都不错,他的生物能考90多,物理化学也在80分以上,没有短板。也是因为生物成绩好,他才选择了生物工程这个天坑专业。

  这样的成绩,放在别的省份,稳妥妥学霸一枚,然而在高考地狱难度的山河四省,理综只拿250分,也就是二本水平,很难站上一本线。

  特别是最东边的那个省份,本科分数线未必是最高的,但高分段的考生却是最多的。

  这对于高分段考生极不友好,好学校好专业就那么几个,你分数考高了,反而竞争更加激烈,一个不小心就掉到调剂上了,去不成心仪的专业。

  反倒是成绩稍逊一些的考生,虽然学校差一些,但能够进入到好的专业学习。

  好学校的天坑专业,和普通的学校的王牌专业,张雪峰老师是怎么选的来着?

  走出考场,张伟照例又去了那家药店,又看到了那个卖药的阿姨。

  “阿姨,还记得我么?”

  “你是开塞露!”卖药的阿姨一眼就认出了张伟。

  “阿姨,你还是那么不会说话!”张伟无奈的叹了口气。

  阿姨则露出了激动的表情,仿佛是见到了儿时闺蜜,一惊一乍的说道:“你又便秘了?你又参加考高了?去年又没考上?”

  “可不是嘛,阿姨,我记得你去年说过,今年我要是还考的话,你送我开塞露!”

  “送!肯定送!就凭你都考了第三年了,阿姨也得送啊,哎,这可怜孩子!”

  阿姨嘟囔着,从柜台里拿出几瓶开塞露,放在张伟面前,然后犹豫了一下,又拿了一瓶鱼油,也放在了柜台上。

  “阿姨,这瓶是金色的,还是小胶囊,好像不是开塞露吧?”

  “小伙子,这瓶是鱼油,也是阿姨送你的,这个鱼油啊,可以补脑子。”

  “我看上去像不太聪明的样子么?”

  “你都考了三年了!还觉得自己聪明呐!”阿姨的嘴依旧很损,她接着道:“小伙子,要不听阿姨一句劝,别考了,去上个技校,学一门技术,也能养活自己。

  那广告里不是说了么,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学厨师面点师哪里好,就来新东方烹饪学校!”

  “阿姨,广告词背的这么熟,看来你是山东卫视的忠实观众。”

  张伟说着,拿起了那瓶鱼油看了看,然后开口道:“这瓶鱼油得挺贵的吧,多少钱,要不我还是把钱给你吧!”

  “不用给钱,都说送你了!”阿姨大气的说。

  “开门做生意,不能让你们做亏本买卖!我都白拿了开塞露了,鱼油得给钱。”

  “真用不着,反正这鱼油也快过期了,你拿去吃就是了!”

  “快过期了?”张伟看了看日期,6月18号过期,还有十天。

  “这阿姨,还真会送人情。”张伟心中吐槽道。

  阿姨则接着说道:“其实稍微过期点也没事,我家豆豆,吃的都是过期的鱼油。”

  “超过保质期的东西,最好还是别吃了,可能有害健康。”张伟开口劝道。

  “没事的,我家豆豆吃的一直都是过期鱼油,吃完以后不光不掉毛了,而且那毛还越来越亮了!”

  “掉毛?”

  “短毛狗,一般都掉毛,一年掉两次,一次掉六个月。吃了这款鱼油,好多了!”

  张伟看了看自己手中那瓶鱼油,敢情阿姨给撒了波狗粮!

第205章 舆论战开始

  《科学》杂志社,张伟的论文直接被送到了主编唐纳德-肯尼迪的手上。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望着这个课题,唐纳德-肯尼迪的表情瞬间凝重起来。

  他本身就是顶尖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以他的学术水平,仅仅是看到这个词组,便已经猜到了张伟这一次做出了什么科研成果。

  “难道说,他用某种诱导的手段,将某种其他的细胞做成了干细胞?这样的话,岂不是可以绕过胚胎干细胞的医学伦理问题!”

  唐纳德-肯尼迪立刻开始翻看论文,很快就将整篇论文看完。

  “真的如我所料,他使用了成纤维体细胞,诱导出了干细胞。既然成纤维体细胞可以,那其他细胞是不是也可以?”

  想到这里,唐纳德-肯尼迪倒吸了一口冷气,他已经完全意识到,这项科研成果的伟大之处。

  张伟在实验中,使用的是成纤维体细胞,而如果继续研究下去的话,肯定可以使用别的细胞来诱导出干细胞。

  试想一下,我可以用血液细胞、表皮细胞,诱导出干细胞,然后进行实验,而干细胞是可以生成各种的组织细胞的,那也就意味着,血液细胞、表皮细胞,也能够生成各种组织细胞。

  比如你某个器官出现了问题,那么只需要抽你一点血,然后诱导成干细胞,再生成你需要的组织器官,直接替换上去。这本来就是你的基因生成的,毫无排斥反应!

  而且这是可以生成任何器官的干细胞,连神经系统都能生成。不夸张的说,如果你不怕丢掉全部记忆的话,都能给你换一个新的!

  当然搞出IPS细胞距离换还远得很,这对医学而言,简直是史诗级别的成就!

  诸如发现了新的治疗方法,发明了新的检查设备,攻克了某项疑难杂症,在这项成就面前,都只能算是小儿科。

  “这个张伟,前不久才发明了基因剪刀,这又做出了IPS细胞,他真的是人类么?难道张伟代表的是一个科研团队或者研究所?不对,全世界的科研团队和研究所加起来,都没这么快吧!”

  唐纳德-肯尼迪长叹一口气,这种级别的科研成果,一旦发表出去,肯定又会引起整个科学界的轰动!

  ……

  西北大学,斯塔普教授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帕金森和阿斯海默症的研究,而他们最新的研究方向,就是神经元疗法。如果能够替代患者受损的神经元细胞,那么就有希望攻克这两项疾病。

  然而如何培养出神经元细胞的替代品,却成了斯塔普团队的最大难点。从科学角度上,他们可以使用胚胎干细胞,去培养神经元细胞。但是从医学伦理的角度上,却不能这么做。

  此时的斯塔普教授,捧着最新一期的《科学》期刊,真的是如获至宝!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而且这篇论文里已经讲到,可以分化出小鼠神经细胞!也就是说,我需要的神经元细胞,也是能分化出来的!”

  想到这里,斯塔普教授的双手,忍不住颤抖起来,有了这个IPS细胞,他的研究终于可以继续下去了。

  ……

  英国剑桥大学,一直致力于渐冻症研究的约翰逊教授,也正捧着最新一期的《科学》,看了一遍又一遍。

  特别是那张小鼠神经组织出现荧光的照片,更是被他用放大镜,仔细的观摩。

  “渐冻症的临床表现就是神经元会不断的退化,有了这个IPS细胞,可以生成神经元细胞,替换或者对原来的神经元进行再生。

  也可以直接分化出神经祖细胞,利用神经胶质细胞衍生的神经营养分子进行转导,从而使神经元不再退化,逐渐恢复其功能!”

  一瞬之间,约翰逊教授觉得,自己设想中的两个治疗渐冻症的方案,全都可以实施了!

  约翰逊顿时喜笑颜开,他站起身来,拿着论文便向门外跑去,甚至还忍不住的一蹦一跳的,像个开心的孩子。

  “这样的好消息,必须要告诉他!”

  约翰逊一路小跑,冲进了一间办公室,此时的他已经跑的满头大汗了,但还是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冲里面喊道:

  “斯蒂芬,好消息,有人做出了胚胎干细胞的替代品,你的渐冻症有救了!”

  办公室里,一个瘦弱的男子正坐在轮椅上,歪着脑袋盯着电脑屏幕,他的身体因为渐冻症的原因,已经无法动弹,甚至连鼠标都无法使用,只能用过手指,以及一个特殊的设备,来操作电脑页面。

  这个瘦弱的男子,便是斯蒂芬-威廉-霍金!

  霍金在1985年进行肺炎手术时,就已经失去了说话的能力,所以此时他只能用语音合成器,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约翰逊教授赶紧将论文的事情,以及渐冻症的治疗方案,全都叙述了一遍,担心霍金听不懂,还把论文拿到霍金面前,同时进行详细的讲解。

  霍金虽然不能说话,但当他听完约翰逊的讲解后,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多年的渐冻症,已经让他只剩下三根手指能动,在疾病无情摧残下,他如同被困在无形的牢笼中,身体逐渐失去了自由。此时的他,即便是每一次动一动手指,都像是在与命运抗争。

  绝望吗?肯定绝望。这种绝望不是短暂的沮丧,而是深入骨髓的痛苦。这种痛苦让他觉得,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

  但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的内心中始终燃烧着一股顽强的火焰,那是对健康的渴望,对生命的执着!

  哪怕是去找爱波斯坦,也不过是在用那微不足道的行动力,维护那最后的尊严。(狗头)

  而这篇论文的出现,无疑是让他感受到,在绝望的深渊中痛苦挣扎了许久后,终于迎来了一丝曙光!

  霍金操作着语音合成器,发出了一个单词:“作者……”

  约翰逊教授瞬间瞬间明白过来,或许是询问这篇论文的作者是谁。

  “这个作者名叫张伟,是一名中国科学家,在此之前,他已经发表过两个重量级的科研成果……”约翰逊教授开口介绍起来。

  霍金则眨了眨眼睛,在心中默默的重复了几遍这个名字。

  他要将这个给他带来希望的人,刻在自己心中。

  ……

  张伟有关IPS细胞的论文出现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期刊上。

  正如唐纳德-肯尼迪所预料的那样,这篇论文立刻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

  有太多的研究项目,都需要用到胚胎干细胞,但因为医学伦理制约,只能另寻他法。

  如今竟然有了胚胎干细胞的替代品,也就意味着终于不用再担心医学伦理问题,那些曾经被制约的研究,现在都可以继续下去了。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等于是原来住的道路,突然间开通了,而道路的终点则是名誉和金钱!

  ……

  在报纸作为主流媒体的时代,全国发行量排行第一的报纸,很肯定想不是谁。

  不是鼎鼎大名的《人民日报》,也不是《环球时报》,更不是诸如《扬子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地方报刊,而是《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之所以销量高,这主要是因为这是当时仅有的能够合法直接刊载外电的报纸。在《参考消息》上,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和新闻评论,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国人了解外国时间诶的唯一窗口。

  《参考消息》的读者,也是男性高学历人群为主,青中年男性大概占了读者的六成,而且超过一半的读者都接受过大学教育,另外还有四分之一是高中生。

  在网络媒体兴起之前,《参考消息》也是真的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驻了记者,每天传回国内的新闻资讯,更是海量。

  因此新闻的筛选,就成了编辑部的重要工作之一。

  这日,王主编坐在电脑前,望着各个版块的负责人呈送上来的新闻资讯,正在做最后的筛选工作。

  前几个版面,第一版头条新闻、第二版新闻评述、第三版时事、第四版世界经济,以及第五版军事体育,内容全都已经定稿了,余下的部分,相对不那么重要。

首节 上一节 172/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玩刺激游戏,让杨蜜离婚了

下一篇: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