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第155节

  “全美最大?未必吧!”张伟呵呵一笑。

  现在已经是网络时代了,你以为亚马逊是摆设么?

  更何况站在你面前的,可是亚马逊的高级顾问呢!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第191章 二次变身

  在张伟看来,以《饥渴游戏》的作品质量,要个10%的版税并不过分。

  但考虑到自己在美国的确是个新人作家,而且本身也不是美国人,张伟能够接受稍微降低一些,他的底线是8%。

  所以当加兰特开出5%的价码时,张伟是打算讨价还价的,你说5%,我就说我在中国能拿15%,然后你提一点,我降一点,最终应该能在9%左右达成交易。

  却没想到这个加兰特吃定了自己,咬死5%的价码不肯松口。

  对于张伟而言,这样的价码,就有些侮辱人了。

  更何这部小说在全美可是有冲过3000万的销量,这么算起来哪怕是第一册,效率肯定也是超过1000万册的,相差1%的版税,那就是大几十万美刀,真要是按照5%的版税计算,几百万美刀可就没了。

  就冲着这几百万美金的差价,张伟也不能妥协。

  主语加兰特为什么咬死5%的价码,一点儿都不肯让,张伟仔细琢磨一番,倒也能分析的透彻。

  第一个原因肯定是店大欺客,学乐集团这种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出版业巨头,又是上市集团,肯定不缺图书资源,跟他们合作的作家一抓一大把,所以压根就不会在乎一个新人作家。

  其次就是张伟中国人的身份,在美国肯定是减分项,比较起二三代华裔移民,还要低一个档次。

  就族裔而言,美国的图书市场,最偏爱的是犹太裔作家,然后是意大利裔作家,英国人跟美国人是一个待遇的,墨西哥裔和华裔作家则是处于相对底层。

  至于非洲裔作家,那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专注于写黑人文学,内容主要都是非洲裔在美国的生活经历。他们写别的类型,也没有人看。

  一个中国人,跑到美国来出版英文小说,即便作品的质量很不错,可先天的减分项,也让加兰特不肯让步。

  第三点或许是像加兰特所说的那样,其他出版商也不可能给出更高的价格,所以加兰特有恃无恐。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因为加兰特不愿意破坏出版业的规矩,或者说不愿意为了张伟,去破坏美国出版业的规矩。

  在学乐集团眼中,张伟这种级别的作家,就只配拿最低的5%,如果给他更高的价码,那么以后其他的新人作者,也会提出同样的要求,到时候整个集团的运营成本都会提升。

  所以加兰特宁愿放走《饥渴小说》这部优秀的作品,也不愿意加钱。

  这跟开发商不愿意给钉子户更多的赔偿是一个道理,开发商搞一个项目,都是用亿作为单位计算的,可能差那百八十万?

  他们担心的这钱给了钉子户,其他拆迁户也要比照办理,到时候就不是百八十万能解决的事情了。

  张伟拿回了自己的稿子,离开了学乐集团。

  他也并不担心学乐集团会剽窃《饥渴游戏》,一来是学乐集团这种老牌出版商不至于做这种事情,二来也是因为张伟提前做好了防盗措施。

  文学作品的防剽窃其实很容易,只需要将自己的书稿放在信封里,寄回给自己,但收到以后不要打开。

  一旦出现了版权纠纷,便可以当做是证据。等到了法庭上,再将信封打开,核对里面的内容,只要邮戳时间更早,就能证明你才是该作品的原始作者。

  返回了普林斯顿后,张伟从包里找出了一张名片,是去年跟亚马逊签顾问合同时,对方留下来的联系方式。

  这当然不可能是贝索斯的联系方式,张伟估摸着,这应该是亚马逊某个公关部门或者联络部门的电话,专门为亚马逊的关系户解决问题的。

  于是张伟拨通了上面的电话号码。

  “你好,这里是亚马逊,请问有什么能帮到您的么?”一个甜美的女声响起,听起来就是个年轻妹子。

  “你好,我叫张伟,我是亚马逊的顾问。”张伟自我介绍道。

  “先生,我需要核对一下你的身份,请问你的名字该如何拼写?”

  “z-h-a-n-g-w-e-i!”张伟说出了名字的拼写。

  “哦,你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的张先生么,非常高兴能为您服务,请问有什么能帮到伱的?”

  “我写了一本小说,我知道亚马逊有出版部门,我想通过亚马逊的出版部门进行出版。”

  “我们亚马逊是有出版部门,也很乐意为你提供帮助,不过还请你详细说明一下情况。”

  “我要出版的是一部科幻青春题材的长篇小说,我可以接受自费出版,但希望在渠道方面,亚马逊能够给我一些优待。”

  “好的,我已经记下来,张先生,请你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并且保持电话畅通,亚马逊出版社会尽快联系你的。”

  ……

  傍晚时分,施教授回到了家中。

  “听你嫂子说,你今天又去纽约了?”施教授开口问。

  “看你这两天挺忙的,这事就没给你汇报。我写了本小说,打算出版的,所以去纽约找出版社了。”张伟回答道。

  “你还写小说?”施教授一脸诧异,随后马上道:“你别误会,我不是质疑你的能力,我的意思是,你平时还有时间写小说?”

  搞科研是很忙的,特别是项目进入到关键阶段的时候,很多科研工作者都是没日没夜的泡在实验室里,吃住都在实验室解决,回家的时间都没有。

  按说这种劳动强度,怎么可能还有时间写小说?

  更何况张伟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做做出了核苷修饰和基因剪刀这两个世界顶级科研成果。

  在施教授看来,张伟肯定得24小时泡在实验室里,除了吃喝睡觉上厕所,其他时间都在试验台前,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几个月的时间能做出两项世界顶级的科研成果,这就已经够夸张了,如果不是真真切切看过《科学》上的论文,施教授都不敢相信。

  可做研究期间,张伟机竟然还夹杂着在写小说,这就是真的过分了!

  张伟则笑着答道:“时间就像是乳沟,挤挤总会有的。”

  “你别蒙我!我做了快二十年科研了,多少也有点成绩,在这一行也算是见多识广了。我见过挤乳沟的,还真没见过能挤出时间来的!”

  “师兄,没看出来,你还挺闷骚的,做科研的时候还注意女同事有没有挤乳沟!”张伟坏笑着说。

  “别跟我扯东扯西,我跟你聊正经事呢!”

  “好吧,我承认,这本小说是我以前写的。”张伟只好撒了个谎。

  “这还差不多,我琢磨着现在的你也不可能有时间写小说。”施教授点了点头,接着道:“那出版社找的怎么样?找到了?”施教授接着问。

  “我找了学乐集团。”

  “学乐集团?那可是全美最顶级的出版商了。他们答应给你出版了?”

  “答应是答应了,但给的版税太低了,只有5%,所以我拒绝了。”

  “5%是有些低,不过据我了解,在美国的出版市场上,华裔作家也是经常被压价,更别说你是中国人呢。所以大部分的华裔都不会写小说的,他们写的都是社科或者经济类的书籍。而且只要噱头足够,也都能大卖。”

  “就比如章家敦的那本《中国即将崩溃》,我听说在美国可是畅销书。他写完这本书以后,有很多节目都邀请他做嘉宾呢!”张伟不屑的说。

  施教授则一脸担忧的道:“那本书,我听说过,前两年的确挺火的。经济学方面我不懂,不过的确有很多人,都有类似的观点。”

  章家敦的那本《中国即将崩溃》,是2001年出版的,当时中国刚刚加入到WTO,面临着很多机遇和风险。

  当时也的确有很多声音,认为中国无法面对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外国的商品会冲击中国市场,让中国大部分的企业倒闭,从而使得中国经济全面崩溃。

  这种声音不仅仅在国外盛传,在国内也有很多所谓的经济学家认可这种观点,看衰中国企业,认为中国企业竞争不过外国企业。

  章家敦的《中国即将崩溃》正是迎合了这种观点,等于是说到了很多美国人心坎里。

  对于很多美国人而言,咱先不管书里面说的有没有道理,就凭你说的这话我爱听,符合我的心理预期,我就愿意花钱支持你一下。

  而且“崩溃”这个词用的也极好。

  西方唱衰中国的经济,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在此之前,诸如《经济学人》、《华盛顿邮报》等常年反华媒体,在当时用的都是“硬着陆”这个词来唱衰中国经济。

  “硬着陆”这个词哪有“崩溃”显得惊悚,哪有“崩溃”显得有震撼性,特别是放在书名里,“崩溃”这个词噱头十足,肯定对卖书有帮助。

  也是从这本书开始,西方唱衰中国的行为,正式被命名为“中国崩溃论”。

  而结果大家也都知道,西方年年唱衰,中国年年增长,所谓的“崩溃”时间,也从2005年,不断的后延,渐渐的就成了翻日历,过一年就延后一年呗!

  章家敦也被中国网友戏称为“章局座”,成了战略忽悠局的重要干部之一。

  但此时还只是2005年,中国的经济还没有用事实打脸西方,所以当张伟一脸不屑的说起章局座时,施教授并没有像张伟这般自信,反倒是有些担忧,生怕中国经济真的会像书里面说的崩溃掉。

  张伟马上开口劝道:“施教授,那个章家敦就是个骗子,你就放宽心好了,中国的经济,只会越来越好!别看咱们现在的经济总量只排在世界第六,但我觉得以现在的发展势头,五年之后我们肯定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

  “但愿如此吧!”施教授长叹一口气,接着道:“还是说说你那本小说吧?还打算出版么?我也认识几个出版商,规模虽然不如学乐集团,但出版小说还是没有问题的。”

  “谢谢师兄。刚才我已经联系了另外一家出版商,要是他们那边也不行的话,再麻烦师兄。”张伟开口道。

  “那行,需要我就直接说,不用跟我客气。”施教授话音一转,接着道:“另外还有一件事,后天我要出差,去一趟新墨西哥州,你有没有兴趣一起去?”

  “是学术研讨会么?”

  “差不多吧。是圣达菲研究所成立二十周年的庆祝会,也算是学术研讨会。”

  “圣达菲研究所是什么?”

  “是一家独立的非盈利性研究机构,位于新墨西哥州的圣达菲市。这个研究机构是由默里·盖尔曼教授和其他几位科学家共同创办的,这位盖尔曼教授是196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就是那个夸克之父。

  在美国,这种独立研究机构有很多,大都是都是盈利性质的。非盈利性的,还能存在二十年,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这个圣达菲研究所,无论是名气,还是口碑,都是很不错的。

  这个研究所的科学家,虽然也有少数是常驻学者,但大多数都是兼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时间的话就从事圣达菲研究项目,平时的话还是要在原本的单位里上班的。”施教授介绍道。

  “他们的创始人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那主要应该是研究物理学的吧?”张伟又问道。

  “不光是物理学,像是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社会学、金融,甚至文学、音乐、绘画等,也在他们的研究范围之内。他们的主要研究方向,其实是复杂适应性系统的跨学科研究。”

  张伟愣了几秒,然后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师兄,什么是复杂适应性系统的跨学科研究?”

  这次轮到施教授愣神了,他迟疑了几秒,才开口问道:“你真不懂?”

  “真不懂!”张伟诚恳的点了点头。

  施教授有些诧异,心中暗道我这个天才的师弟,怎么连这么基础的知识都不懂。

  但他开始耐着性子解释道:“复杂适应性系统的跨学科研究是指对具有适应能力的复杂系统进行的多学科融合的研究。

  这类系统通常由多个适应性主体组成,这些主体能够与环境及其他主体进行交互作用,并通过学习和适应来不断优化自身的行为和策略。”

  张伟还是一脸懵逼,仿佛越听越迷糊。

  施教授也察觉到张伟没听懂,只好接着解释道:

  “就比如城市交通吧,就会涉及到多个科学领域的研究。在道路上,像是行人、自行车、私家车、公共汽车,每一个都是不同的主体,每一个主体对于城市交通都有不同的需求。

  而为了研究城市交通,需要用到交通工程学来设计道路和信号灯、需要用到社会学来了解驾驶者和行人的行为模式、需要用到心理学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需要用到环境科学来评估噪音污染、需要用到经济学来计算公共交通回报,需要通过法律学来制定交通法规。

  所以想要做好一个城市的交通运行机制,就必须去研究多种的学科,而且还要城市交通中的每一个主体,以及每一个主体的相互关联。这个圣达菲研究所,做的就是类似的工作。”

  “我明白了!这么说来,这个圣达菲研究所,什么类型的研究都有的大杂烩?那不跟大学差不多了?”

首节 上一节 155/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玩刺激游戏,让杨蜜离婚了

下一篇: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