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第149节

  再看内容,则是介绍清大新研发的基因剪刀技术,不仅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更是生物科学的一大重要突破,就连美国的科研院所也没有研发出来,所以纷纷来清大购买技术。

  顾校长则接着介绍道:“除了这一篇之外,我还让宣传科写了好几篇稿子,到时候投到不同的媒体上,来一波媒体轰炸!”

  “校长,美国人来买基因剪刀技术,是真的?”张伟开口问。

  “当然是真的,你还以为我作假不成!已经有好几个TOP100的大学,要派人过来考察了,另外还有很多医学研究所,对基因剪刀技术感兴趣,就连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也要买基因剪刀技术。

  我已经吩咐人去准备接待工作了,到时候我打算再请几家电视媒体过来,最好能把央视请过来,让他们拍一下老外来买技术的样子。给全国人民看看,咱们中国的科研,也不是吃素的!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上《七点联播》呢!”

  顾校长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毕竟这么多年来,在技术上一直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向来都是买别的国家的技术,看别人的脸色。如今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回了,那可不得来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的没出息样子!

  “除了老外要买技术之外,还有多家国内的科研院所,也要买技术。现在已经卖出去好几家了!

  中国医学科学院那边,一直打算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地中海贫血症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基因修复,让他们恢复正常的血红蛋白表达。

  不过因为基因编辑技术太贵,所以研发进程受阻。现在有了基因剪刀,这项研究直接可以提上日程,说不定我们很快就能攻克地中海贫血疾病。

  还有岭南传染病研究所,听说这项技术以后,立刻就派人飞过来了。他们那边的蚊子比较多,常年传播登革热,特别是到了夏季,更是登革热的高发期。

  他们打算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蚊子的遗传基因,引发公蚊子不育,这样蚊子无法繁育后代,也就能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则两家都是已经买了技术了,还有一家也流露出了购买意向,不过需要我们派人过去接洽,我要找你就是这事情,我想让你亲自跑一趟!”

  “谁这么大面子,要买我们的技术,还得我们派人过去?”张伟笑着问。

  清大已经是国内最高级别的高校了,哪怕是中科院,都得给清大几分面子,更别说是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了。

  买清大技术,还敢让清大派人跑一趟的,还真没几个。

  顾校长则开口答道:“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袁老那里?老人家七十多岁了吧!那是得我们亲自跑一趟!”张伟点了点头。

  “根据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提供的信息,他们正在想办法增强水稻的耐旱性和抗病性,需要用到基因编辑技术。”

  “那行,我听从学校安排,就跑一趟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吧!”张伟点了点头。

  ……

  京城某份销量很大的报纸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标题:《美国斥巨资引进中国先进技术,中国科研伟大突破!》

  虽然并不是在头版头条,但这种标题必然会吸引到很多读者的眼球。

  那年头,中国跟美国买技术,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美国跟中国买技术,岂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那个年代的中国人,也不像现在这般有民族自信心,毕竟当时中国还是在生产衣服鞋袜和玩具,也是真的拿不出像样的工业产品。

  别说是汽车这种大件,哪怕是家用电器,品质也比较一般,只能说是凑活能用,性能和质量比起日本家电也有一定差距。

  更何况那个年代,还有《读者》、《意林》这些杂志,整天发表一些公知文,而纸媒体也会从上面摘抄。

  什么德国修的下水道;日本马桶水可以喝;美国总统打110救麻雀;老太太拿着200年前的存单,瑞士银行兑给他一百五十万,其中一百万还是奖金等等,全都是出自那里。

  这种舆论环境下,当时崇洋媚外的人可不在少数,甚至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但凡你说外国不好,那得一堆人喷你。

  所以当这篇美国来中国买技术的新闻一出现,立刻引起了很多关注,有人称赞,也有很多人质疑,毕竟在很多人看来,美国科技这么先进,怎么会来中国买技术?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

  天坛公园里,聚集了一群晨练的大爷大妈。

  一位大爷拿着新鲜的报纸,正看的出神。

  “老孙,看什么呢?”另一位大爷走了过来。

  “老朱,你不是天天说,中国科技落后么?你看这篇报道,人家美国人都跟咱们买技术呢!”孙大爷开口道。

  “我看看,中国创新力量受国际认可:美国购买关键技术专利?这篇报道,我前天就看过了!报纸上瞎说,你也信?

  你动动脑子,咱们跟美国人买专利还差不多,美国的技术那么先进,怎么可能跟咱们中国买专利?除非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老朱,你还别不信,你看,上面有图片!这有好几个老外,正在签协议呢!”孙大爷指了指报纸。

  果然,报纸上有一张配图,是双方正在签协议,虽然报纸是黑白的,但还能看出来,签协议的有一方是老外。

  这可谓是有图有真相。

  朱大爷顿时呆在了当场,然后忍不住看了看天空。

  难道太阳真的从西边出来了!

第186章 你以为我是班门弄斧?其实我是墨子

  !

  清大的宣传部最近很忙。

  几乎每天都有欧美国家的科研院所,派人来考察基因剪刀项目,有些还直接签了购买协议,而每一次有老外来访,宣传部都要赶紧写出报道,然后投给各大新闻媒体。

  清大是国内最高学府,平时少不了来参观访问的外国学者,但老外跟老外也是不同的。

  柬埔寨老挝的是老外,日韩的是老外,英法的也是老外,美国的同样是老外,待遇能一样?

  最起码,拍出来的照片效果不一样!

  几个大鼻子的卷包白人老外,往那里一站,肯定比一堆小日子拍出来唬人,也更有牌面。

  宣传部办公室,刘主任望着手下发过来的文章,皱起了眉头。

  “小张啊,你过来一下,你的写的这篇文章,太平庸了,重点不够突出啊!你看这里,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代表团来我校访问,并洽谈采购基因剪刀技术,然后就开始介绍详细情况,这篇报道可不能这么写的。

  我们知道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很厉害,是世界排名前十的顶级大学,可老百姓未必知道啊!你得突出一下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有多牛逼,让读者知道,这么牛逼的学校,都得跟我们清大的买专利,这样才能衬托出我们的能耐。

  我记得爱因斯坦就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毕业的吧?就把这一点着重强调一下。老百姓肯定知道爱因斯坦是谁,也知道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母校来我们这里购买专利,得有这样的噱头,懂了么!”

  “主任,我马上去改!”手下开口说道。

  刘主任刚教育完手下,桌子上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喂,这里是宣传部。校长啊!您有什么指示?联系央视记者的事情啊,我已经联系过了,他们也愿意来采访,不过能不能上《七点联播》,这就不好说了!他们也要听从上级安排。

  不过这种事情,就算是上了《七点联播》,顶多也就是一条简讯,说两三句话就结束了。您说的是,就算是简讯,也很重要。您放心,我肯定会努力的争取!我一会儿就拿着材料,亲自去一趟央视。”

  ……

  金丝框眼镜正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纸。

  《爱因斯坦母校来华求购前沿专利》,这个新闻标题瞬间吸引了金丝框眼镜的目光。

  那可是爱因斯坦啊,在中国的舆论场上,是自带吸流量圣体的,放在现在那就是在国内很火的外国网红。

  当时的纸媒体,三天两头就有一篇爱因斯坦的故事,《读者》和《意林》每季度要不提一提爱因斯坦,都不好意思出版!

  什么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弱智,爱因斯坦中学整日逃学,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等等,各种故事多了去了。

  就连爱因斯坦的大脑切片体积看起来有些小,公知们都会一本正经的告诉你,这是爱因斯坦小时候的大脑切片!

  也正是因为有“爱因斯坦”这四个字,金丝框眼镜立刻便看起了报道内容。

  “怎么又是那个基因剪刀的专利!知道你这个专利卖的不错,可用不着来个买专利的,就发一遍报道吧!”金丝框眼镜一脸不屑的撇了撇嘴。

  最近几天,金丝框眼镜已经在报纸上看到过好几篇类似的报道了,内容都是某国外大学或者科研机构,来清大购买基因剪刀技术,顺便吹一波基因剪刀技术有多厉害,是多么伟大的科研突破。

  每每看到相关新闻,金丝框眼镜心中总会生起一缕恼怒的情绪,他会想起当时要求署名却被拒绝的事情,虽然他已经成功报复了张伟,但最终他连一个署名都没有拿到,不能说是两败俱伤,也是啥好处没捞着。

  现如今,当他看到本可以分到一杯羹的研究成果,竟然屡创佳绩,连欧美发达国家的老外都说好,心中自然非常不爽。

  “不就是卖个专利么,至于这样么?还天天登报宣传,这是想出名想疯了!生怕全国人民不知道你们搞出了科研成果么!”金丝框眼镜不屑的撇了撇嘴。

  不得不说,金丝框眼镜的嗅觉不怎么灵敏,此时他还以为报纸上的连篇霸道,是清大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顺便在媒体上邀邀功,制造一些舆论影响力。

  他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盘棋,就是冲着他来的。

  ……

  此时的张伟,已经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汇报的材料已经准备好了,投影仪也将PPT投射到了正前方的幕布上,张伟站在讲台上,目光扫向台下,会场内已经坐了不少人,但幕布正前方的几个最佳观看位,却依旧空着。

  终于,一群大约七八个人,簇拥着一位老者,走进了会场。

  这是一位饱经风霜却依旧精神矍铄的老者。他的面容刻着岁月的痕迹,深深的皱纹像是农田里一道道沟壑。他的眼神坚毅而深邃,透着一股执着。一头花白的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理,显得格外精神。身材不高,但身姿挺拔,总是给人一种坚毅不屈的印象!

  见到这位老者到场,会场内所有人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

  “他竟然来听我的汇报了!这一趟还真没白来!”张伟不由得心潮澎湃起来。

  张伟立刻抖擞精神,准备大干一场。

  “人都到齐了,张伟老师,咱们开始吧!”

  张伟点了点头,然后清了清嗓子,便开始做起了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我的学术汇报。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一种全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基因剪刀!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张伟,来自清华大学生物科学系。基因剪刀这项新技术,便是我率领团队研发出来的,并且已经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相信在场的很多领导和专家,都已经看过我的粗浅之作了!”

  张伟自我介绍完毕后,现场几乎所有人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们本以为讲台上看起来只有二十岁的小伙子,是个主持人,却没想到竟然是今天的主讲人。

  “看起来好年轻啊!感觉比我带的学生年纪小,有二十岁出头?”

  “他就是研究出新基因编辑技术的人?这怎么可能?年纪也太小了吧?毛都没长齐呢!”

  “我本以为能研发出基因剪刀这种技术的,最年轻也得是四十多岁,怎么是个二十岁的孩子?”

  “我看过那篇论文,第一作者的确是叫张伟,看来这项成果应该就是他做出来的。而且我觉得清大应该不至于骗人吧!”

  “肯定是清大少年班培养的呢!那些十五六岁就读完大学了,二十岁都做了好几年科研了。”

  “这么年轻就能做出世界领先的成果,不愧是清大啊,果然是天才汇聚!”

  众人低声讨论着,也忍不住低声叹了一句:“这么年轻,真是后生可畏啊!”

  讲台上,张伟已经开始介绍起了基因剪刀技术。

  这些研究杂交水稻的科学家,全都有生物学的工地,基因剪刀技术对他们而言并不难理解,所以张伟简单的介绍了几页PPT,大家便对基因剪刀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然而对于张伟来说,光是介绍基因剪刀技术还不够,他还要讲一下,基因剪刀技术在杂交水稻中的应用。

  只见张伟按下电子激光笔,PPT进入了下一页。

  “接下来,我要着重说一下,基因剪刀技术对于杂交水稻的研发,能起到哪些重要的作用!”

  “咦?”

  “嗯?”

  “呵呵!”

首节 上一节 149/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玩刺激游戏,让杨蜜离婚了

下一篇: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