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第148节

  学术会议显然是专业知识需求最高的论坛。

  也是因为这是科学家云集的学术会议,所以当会议结束后,基因剪刀的大名,便传遍全美。

  即便是顶尖科学家,也不可能始终盯着三大期刊,不错过任何一篇文章。

  但如果有同僚告诉你,这一期的《科学》上,有一个很逆天的科研成果,那你肯定会去看一下的。

  这就好比周杰伦发了新专辑,你大概是没有功夫听完一整张专辑,但如果你的朋友告诉你,哪首歌非常好听,你肯定会去专门听一下。

  基因剪刀技术,便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原本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的,但经过业内的科学家口口相传,很快就引起了学界的轰动。

  不仅仅是研究生物科学的,那些研究化学的,研究医学的,也都关注起了这项技术。毕竟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实在是太广泛了。

  除了研究数学、物理和天文的,其他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多少都要跟基因编辑技术沾点边,只要沾边就会去关注这项技术。

  ……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实验室负责人朱棣文正在听取科研人员的汇报。

  朱棣文是物理学家,分子生物学不是他的专业领域,所以他只能从科研人员口中去了解基因编辑技术。

  “我听明白了,先不说这个基因剪刀技术能给分子生物学带来多大的革命,单说这项技术本身,也能对我们项目带来巨大的好处?”朱棣文开口问道。

  “是颠覆性的好处!”那位科学家接着说道:“光是成本的降低,每年就可以节约上千万美金!现在我们用的锌指核酸酶,实在是太贵了!”

  “这项技术,我们能研发出来么?”朱棣文接着问。

  “肯定能,原理方面我们都已经搞懂了,无非就是给我们一些时间,多做几次实验。但是我刚刚查过,中国的清华大学,已经注册了这项技术的专利。即便我们做出同样的技术,也是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这人开口道。

  “已经注册专利了?那可就不好办了!我们需要想办法,绕过专利才行。”朱棣文眉头皱起。

  “呃,其实我们还有另外一种办法。”科研人员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我们可以直接从清华大学购买专利使用权!”

  “你的意思是,我们跟中国人买专利?”朱棣文脸上露出了荒唐的表情。

  在朱棣文的字典里,美国的科研水平从来都是世界第一,别人有的技术,美国人有,别人没有的技术,美国人也有!

  只有别人跟美国买专利,怎么可能出现美国跟别国买专利?

  更何况还是跟中国买专利,那可是贫穷落后的中国啊,还没吃几天饱饭吧!我大漂亮国竟然要跟中国买专利?

  他清华大学算老几啊!世界排名二百开外。我堂堂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美国三大实验室之一,汇聚了全世界科研的精华,竟然要找清华大学买专利!

  就像是比尔-盖茨跟金牌讲师借钱,丢不起那个人呐!

  这要是传出去,面子往哪搁?

  “我们真的没有办法,通过自主研发,绕过中国人的专利么?”朱棣文再次确认道。

  “基因剪刀的技术才刚刚公布,很多技术细节,我们都还不知道,短时间内不可能绕过专利。如果我们把专利买回来,研究透彻以后,或许可以在其基础上,绕过专利,研发出新技术。”

  “说白了还是得买专利!”朱棣文顿时如同泄了气的皮球。

  自尊心告诉他,伟大的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可不能从中国购买专利。

  但残酷的现实却是,你不买专利,就没办法使用最新的基因剪刀技术。实验进度会因此而拖后腿也就罢了,关键是要多花一千多万美金的实验成本!

  “真没想到啊,我们还有被中国人技术卡脖子的一天!”朱棣文一脸无奈的叹了口气,开口说道:“去联系清华大学吧,跟他们谈一谈购买专利的事情!”

  ……

  大清早,顾校长来到办公室,屁股还没坐热,桌子上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喂,校长,我是马成龙啊!有好消息要跟您汇报!您现在方便么?方便的话我就过去!”

  对方是清大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马教授。

  “先说说是什么事!”顾校长开口道。

  “昨天夜里,我收到了好几封美国发来的邮件,都是要买基因剪刀专利的!你猜其中有谁?”

  “直接说,别卖关子了。”

  “有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加州的那个?造原子弹的那个?”顾校长连忙问。

  “对,就是他们!除此之外,还有好几所世界TOP100的大学!”

  “真的?美国人找我们中国人买专利!劳伦斯伯克利找我们清大买专利!这要是传出去,我能吹一辈子!”顾校长瞬间扬眉吐气起来。

第185章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出版社的会客室,陈建飞亲自给张伟端了一杯茶,然后递上了烟。

  “谢谢,我不不抽烟,有害健康,还花钱。”张伟摆手拒绝道。

  “当作家的不抽烟,可不多见啊!你看鲁迅,好多形象都是叼着烟的。”陈建飞笑着收回了香烟。

  “所以他老人家死于肺病啊!”张伟接着说道:“我是搞科研的,要是抽烟,弄的一身烟味,恐怕连实验室都进不去呢!”

  “呵呵,您不抽,那我也不抽了。”陈建飞将烟盒放在一边,然后拿出了《仨体》的书稿,接着说道:

  “张伟老师,您的那本《仨体》,我已经看完了,而且连着看了三遍!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感触!这绝对是我近十年来看过的最优秀的作品!”

  “陈主编,你谬赞了,如果你觉得合适的话,那这本书,我就在你们这里出版了?”张伟开口道。

  “没问题,我们十分欢迎啊。至于版税方面的话,还按照原来那样,15%,您觉得合适的话,我们马上就可以签约。”陈建飞开口道。

  15%是业内顶级的版税比例了,给出这个数字,陈建飞也算是有诚意,于是张伟也没有贪心,他直接点了点头:“这一点我没有意见。”

  “那好,我立刻安排版权部的人把合同给你拿过来。”

  “稍等一下,版税的话,我没有问题,但是还有一件事,我希望你们出版社能够帮忙。”

  “需要我们做什么,张伟老师尽管说,只要我们能做到的,一定不会推辞。”

  “这一本《仨体》,我打算在国外出英文版,国外出版书籍,我没有什么途径,所以希望你们出版社,可以帮忙联系一下外国的出版社。”

  “我们跟国外的很多出版社,都有业务往来,有些还有合作关系,去国外出版的话,我们倒是可以帮你联系出版社,不过得先将作品翻译成为外文才行。这种文学作品的翻译,往往比较严谨,得找专业人士,费用可能要高一些。”

  “翻译方面,伱不用担心,我已经翻译好了,绝对不比专业人士差。”张伟信心满满的说道。

  未来《三体》小说在多个国家出版,也被翻译成了三十多个语种。对于张伟而言,几个小时的寿命就能换一套外文的三体,根本就没必要去花钱再找翻译。

  见到张伟如此自信,陈建飞也不好再说什么,他只能点头答应下来。

  随后陈建飞接着问道:“张伟老师,你写的这个《仨体》,只写到仨体人已经在来地球的路上了,应该还有后续故事吧?”

  “后面的确还有故事,我正在写。”张伟点了点头。

  “已经开始写了?那就好。我昨天可是彻夜未眠,一直在期待后续故事呢!”陈建飞话音顿了顿,接着道:“张伟老师,您看要是合适的话,咱们把后续的出版协议也签了?”

  “陈主编,你可真够精明的,这是要我签卖身契啊!”

  “张伟老师,这个后续出版协议,不让你白签。我们可以签个保底嘛!比如《仨体》第二部,我们保底印刷一定的数量,这样你也就有个保底的收入。”

  “保底之外的出版量,也还有版税分成吧?”

  “那是当然了!我们又不是周扒皮,签的也不是卖身契,肯定不能让作家吃亏啊!”

  张伟想了想,开口说道:“其实我对《仨体》的后续销量很有信心,我觉得这个系列在国内至少能卖到五百万册。”

  “五百万册?这我们可不敢签!”陈建飞摇了摇头。

  五百万册,张伟还是说保守了,按照后世的统计,大刘的《三体》销量可是超过了3000万册。

  “知道你们也不敢签五百万册,你们能签多少?”张伟接着问。

  “五十万册,我们还是能签的。”陈建飞开口说道。

  在当时,五十万册已经是很可观的数字了。

  举个例子,2005年亮剑电视剧大火,也带动了《亮剑》小说,而《亮剑》的小说截止2006年,多次再版也才印了不到四十万册。

  《亮剑》有多火,看网络小说的应该都有所了解,这都播出快二十年了,还能养活着起点的军事频道呢!

  就火成这样,在当年也卖不到四十万册。所以陈建飞开出的这五十万册的保底,也算是颇有诚意。

  当然陈建飞说五十万册,也是有讲价空间的,谈判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一开始就报出底价!他说五十万册,就是等着张伟开价,然后双方再讨价还价。

  然而张伟却点了点头:“行,你说五十万册,那就五十万册吧!”

  “这就答应了?不讲讲价的么?”陈建飞微微一愣。

  下一秒,陈建飞突然觉得,自己开出五十万册的价码,是不是太高了?好像有点亏啊!

  张伟则继续说道:“保底这个事情呢,我就不给你降价了,但是另外一件事,你们可得帮帮忙。”

  “果然没有那么简单!”陈建飞心中暗道,然后开口问道:“张伟老师,你还需要我们做什么?”

  “如果《仨体》销量好的话,能不能帮我运作一下银河奖?主要是我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人脉,当然走动关系的花费,我可以承担。”张伟开口道。

  银河奖设立于1985年,是中国科幻小说最高奖项,获奖作品也代表着代表着中国科幻创作的最高水平,相比起后来的星云奖、引力奖等,也更有牌面的。

  陈建飞皱着眉头想了想,开口说道:“银河奖的主办方是《科幻世界》杂志,很多获奖的作品,也都是在《科幻世界》上发表的文章。”

  “不能运作?”张伟开口问。

  “不是不能运作,是不容易运作。虽然《科幻世界》上发表的作品会优先推荐,但真正到了评选的时候,评委还是要从作品的学术水平、影响力和专业性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从而确保获奖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创新性。”

  “只要评委公正客观,我反倒是有信心的。”张伟开口道。

  ……

  离开了出版社,张伟掏出了手机,上面是叶浩天发来的短信,说收到一封美国寄来的信,寄信人是普林斯顿大学。

  张伟知道,这肯定是施教授寄来的邀请函,给张伟办签证用的。

  此前张伟已经办过一次美国签证了,只要在美国没有犯罪记录,再次办理美国签证,应该是直接秒过。

  “要不我就不回琴海了,直接飞京城,先把签证办下来。”

  想到这里,张伟直接打电话订了飞京城的机票。

  返回清大后,张伟第一时间去了顾校长那里,打算跟他汇报一下,申请美国签证的事情。

  见到张伟走进办公室,顾校长一脸惊喜的说道:“张伟,还真是够巧的,我正打算给你打电话呢,你就来了?”

  “校长,您找我有事?”张伟开口问。

  “给你看看这个,是咱们学校宣传部写的稿子,正打算给各大媒体登报呢!”顾校长说着,点开了电脑上的一篇稿件。

  主标题是,美国斥巨资引进中国先进技术,中国科研伟大突破!

  副标题则是,美国多所顶级科研院所,向清大求购基因剪刀技术。

首节 上一节 148/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玩刺激游戏,让杨蜜离婚了

下一篇: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