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第140节

  “等一下,你写上篇论文的时候,不就去考科目一了么?伱该不会是逗我的吧?”孟鹤鸣开口问。

  “上次没考过。”张伟一脸不好意思的说。

  “能写高水平论文,考不过科目一?”

  “别提了,考了三遍,运气不好,每次都差一分过。孟主任,你在交警那边有熟人么?要不给我走走后门?”

  “要不我自费给你二百块,等你下回考试的时候找个黄牛?”孟鹤鸣冷哼一声,开口教育道:“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驾照这东西,还是得正经八百考过的。”

  “明白,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嘛!”张伟说着指了指论文:“孟主任,要不您先看看我这篇论文?”

  “行!你先坐着等会儿,要喝茶自己倒,不用跟我客气。”孟鹤鸣说着,低头看起了论文。

  论文标题是《A Programmable Dual-RNA-Guided DNA Endonuclease in Adaptive Bacterial Immunity》,简单明了,一看就知道这篇论文介绍的是哪方面的内容。

  第一遍看完,这论文写的真好!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用词准确,单就质量而言,也是难得一见的高水平论文。

  “这才几个月的功夫,张伟这小子,论文写作能力提高了不少啊!上次那篇核苷修饰的论文,写的可不如这一篇。”

  孟鹤鸣继续看第二遍,这一次他才开始仔细的阅读和分析论文的内容。

  上一次张伟来找孟鹤鸣要经费的时候,已经阐述过基因剪刀的原理,所以当孟鹤鸣看到论文时,并不像上次那样的感到震惊,他反倒可以心平气和的去分析论文的内容。

  论文最开始描述了CRISPR-Cas9的工作原理等内容,孟鹤鸣都已经了解过,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新意。

  真正吸引到的他的,是后面将CRISPR RNA融合到向导RNA的思路,也就是将基因剪刀为人类所用的构思。

  “天才!真是天才想法!既然无法控制Cas9这种蛋白,那就控制生成这种蛋白的RNA片段,然后让RNA生成蛋白,以达到切割基因片段的目的!张伟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竟然能想到这种办法!”

  孟鹤鸣倒吸一口冷气。作为国内的顶级学者,孟鹤鸣也是搞了一辈子的科研,他深知一个科研项目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

  就基因剪刀这个项目而言,项目的核心不是基因剪刀的原理,也不是找到CRISPR-Cas9这种可以切断基因的蛋白,而是该如何使用基因剪刀。

  在这个项目当中,其他研究都可以算是先期的探索,只有基因剪刀的应用方法,才能算是真正的研究成果,只要做不出来这个成果,基因剪刀这个项目就算是废的。

  以孟鹤鸣对分子生物学的理解,想要找到基因剪刀的应用方法,需要不知道多少次的实验,反复推翻多少次方案,经历无数次的失败,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

  而张伟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找到了基因剪刀的应用方法!

  很显然,这不是一次次失败实验后得到的成果,因为短的时间里,不可能进行多次的实验。

  唯一的解释就是,张伟自己想到的!

  他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脑力,想出了使用基因剪刀的方法!

  搞科研,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也需要耐心细致的实验,更需要长年累月的经验,但归根结底,科研还是要看脑力的。

  你跟爱因斯坦的差距,不是他比你更会背诵牛顿三大定律,也不是他的光压实验做的比你更好,更不是他计算时引用的方程式比你更先进,而是爱因斯坦的脑子,能想到相对论,而你那可怜的小脑瓜,却想不到。

  这就是天才与普通人的区别,天才能够想到的事情,普通人想不到!

  此时孟鹤鸣,望着张伟的这篇论文,就有一种普通人仰视天才的感觉!

  张伟论文里所介绍的使用基因剪刀的办法,对于普通学者而言,或许经历过几百次的实验失败,也能摸索出来。

  但是对于天才而言,不需要这几百次的实验,只需要脑子灵光一现,便能找到通往终点的那条道路。

  “天才,这就是真正的天才,不,是百年难得一遇的超级天才!当年的爱因斯坦,也不过如此了吧!”

  下一秒,孟鹤鸣的表情突然显得失落起来。

  “我们清大生物系何德何能,竟然能有张伟这种天才学者!就我们清大生物系的水平,怎么能配得上这种天才!”

  这就好比你登佣了诸葛亮,心里面当然是美滋滋。

  然而你却是严白虎,要地盘没地盘,要兵力没兵力,要名气没名气,自己的属性还稀烂,你配拥有诸葛亮吗?

  周围诸侯就算是为了抢诸葛亮,也得把你给灭了!

  孟鹤鸣轻叹一口气,然后耐着性子,继续看论文,后面就是实验验证环节。

  “实验数据都保留了吧?”孟鹤鸣开口问。

  “这您放心,已经做过重复试验了,而且还录了像。”张伟回答道。

  “能重复试验,还有录像证据,那就没有问题了。”孟鹤鸣点了点头,继续看余下的内容。

  最后两段,分别讨论基因剪刀技术在基因编辑和基因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以及总结出基因剪刀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这论文写的好啊,张伟,你这些论文的水平,比几个月前可以是有大进步啊!”孟鹤鸣开口评价道。

  “可能是这篇论文发挥的比较好吧,说不定下篇论文发挥的不好,水平又降回去了!”张伟笑着说道。

  张伟也知道,即便是在三大期刊上,能把论文写到这种质量,也是不常见的。自己也不可能总能抄到这种高质量的论文,说不定下一次遇到个论文写的一般的诺奖得主,论文质量又下去了。

  孟鹤鸣则接着说道:“我现在就跟顾校长汇报,你那边也尽快的将实验资料整理一下。”

  “是要迎接国药集团和那三个院士来验收基因剪刀的成果么?我要不要做个PPT当汇报材料?”张伟开口问。

  “PPT先不用急着做,人家院士也不是每天都有时间来我们这里的。让你准备实验资料,是为了知识产权中心申请专利!”

  孟鹤鸣话音顿了顿,接着道:“这可是一种全新的基因编辑技术,我琢磨着这个专利,肯定会比较好卖!说不定你下半辈子的生活费,都有着落了!”

  ……

  食堂里,埋头干饭的刘师兄又看到了苏教授。

  “苏教授,您找我有事?”刘师兄接着道:“您也知道,我们的那个项目,都签了保密协议了,我不能透露项目内容。”

  苏教授则拿出一个纸条,递给了刘师兄,同时开口说道:“昨天的时候,我跟西安交大的领导通了个电话,把你的情况说了一下。我的面子,对方多少还是要给一些的,等你回到老家,可以直接联系这位领导,这是他的联系方式。”

  苏教授将纸条折起,推到了刘师兄面前。

  刘师兄的内心挣扎了大半分钟,最终还是拿起了纸条,小心翼翼的收进了口袋里,然后才开口说道:

  “我们这个项目,实验部分已经完成了,按张伟所说,项目进展的非常成功。接下来就是写论文了。最近这两年,我没有去实验室,也没有见到张伟,估计他正在埋头写论文吧!按照正常进度的话,估摸着最快也得一个月,论文才能写出来。”

  “最快一个月?”苏教授露出了轻蔑的表情。

  “这毕竟是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一个月的时间是有些短,不过张伟的脑子特别灵光,说不定一个月,真的能拿出初稿来。”

  刘师兄还以为自己说一个月,时间太短了,苏教授不相信。

  “我说小刘,你这个样子就没意思了!”苏教授不满的道。

  刘师兄愣了愣,露出了不明所以的表情。苏教授则继续说道:“张伟的论文,昨天下午就已经到了顾校长那里了,然后知识产权中心的人就过去了。估计现在已经开始准备材料,去申请专利了吧!”

  “什么?论文已经写完了?这不可能!我们实验做完,还不到一周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里,怎么能写成一篇论文!”刘师兄一脸惊讶的说。

  “你是真不知道?”苏教授觉得,刘师兄的反应很真实,不像是在撒谎。

  “我连论文的影子都没见到呢!如果张伟真的写了论文,怎么也得先给我们看一看吧,我们可是项目组的成员,而且实验都是我们做的!”刘师兄接着说道。

  “你真没看过论文?”苏教授也吃了一惊。

  “真的有论文了?”刘师兄反问道。

  “知识产权中心那边传来的消息,确实有论文,随时可以发表,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去准备申请专利。”苏教授点了点头,又问道:“你真不知道论文的事?”

  按说论文写出来,肯定是要给项目组的成员过过目的,大家一起查漏补缺,讨论一下论文里有哪些内容需要修改。

  像张伟这种,写完论文直接就交上去,完全不给成员看了,苏教授也是第一次遇到。

  下一秒,苏教授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对面升起,刘师兄的脸上已经写满了怒意。

  “糟糕,我好像捅了马蜂窝了!”

  苏教授心中一紧,赶紧找补道:“小刘,你别生气,张伟还年轻,以前没做过项目,可能不知道这里面的规矩。”

  “就算再不知道规矩,可论文总得给我们看一眼吧!实验都是我们做的,实验报告也是我们写的,我们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还真把我们当工具人了!不行,我得去找张伟讨个说法!”

  刘师兄愤愤不平的站起身来。

第178章 听说你要帮我该论文?

  刘师兄把其他几个实验员叫到了一起。

  “我刚收到消息,基因剪刀的论文已经写完了,而且都开始找审稿人了。”刘师兄一脸严肃的说道。

  “写完了?这还不到一个星期吧?刘师兄,你肯定是在开玩笑!一个星期的时间,连论文框架都完不成,别说是写论文了!”

  “这种事情,你觉得我会开玩笑么!知识产权中心的人都已经开始去申请专利了。”刘师兄冷哼一声。

  “不可能这么快吧!写一篇论文,最快也得一个月,难不成张伟还有另外一个专门写论文的团队?”

  “你想什么呢?要是有的话,我们早就听说了,还能瞒得住?”

  “那就是张伟一个人写的?这也不对啊!没有我们帮着完善,他一个人能写完论文?”

  “是啊,就算是他真的写完了论文,也得先拿给我们看一下啊,我们都经历了整个实验的过程,不经过我们把关修改,肯定有很多错误,这论文能发出去?”

  “但现实就是,这篇论文,我们一眼都没有看过,张伟便发出去了!”刘师兄冷着脸,用愤怒的语气说道。

  “他怎么能这样!我们也都是为项目做过贡献的,要发表论文,怎么能不征求一下我们的意见?”

  “论文初稿写完,要在整个项目组进行讨论,这不是必须的过程么?”

  众人说着,目光纷纷望向了刘倩。

  “刘倩,之前那个核苷修饰的项目,你就在张伟的组里,当时他发论文之前,有没有让你看过?”立刻有人开口问道。

  “没有。”刘倩摇了摇头。

  “也没给你们看过?那你们就这么算了?”

  “我们以前都在实验室里打杂,那是第一次做项目,也不知道论文写完了,还得给我们看。”刘倩弱弱的说道。

  “你们说,张伟该不会也不知道,论文写完了要先在项目组内讨论一下吧?”

  “他都发了《科学》了,怎么可能不知道?我看他就是看不起我们!”刘师兄语气愈加不满。

  “就算他是项目负责人,我们都只是实验员,可最起码的尊重应该有吧!”

  “把张伟叫来,必须得让他给个说法!”

  “对,叫张伟来,当面对质!”

  众人开始义愤填膺起来。

  特别是那三位博士,跟导师做了那么多年的项目,即便是他们导师,也是会拿着论文来跟他们讨论,甚至还会让他们负责论文部分内容。绝不会像张伟这样,一声不吭的就把论文给发了。

  这也太看不起人了吧!

  清大的学霸们,各个都是天之骄子,人中龙凤,脾气还是有的。

  越是有本事的人,对于“尊重”这东西,越是有需求的。

首节 上一节 140/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玩刺激游戏,让杨蜜离婚了

下一篇: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