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失败,我靠女儿躺成幕后大佬 第68节
"和尚也不推辞,提笔蘸墨,在纸上工工整整写下一个"佛"字。
陈长安扫了一眼,信口胡诌道:"大师,这字可不太妙啊。
您看——'佛'字拆开,左边是'人',右边是'弗','弗'即'不'也。
'人'加'不',岂不是说您所求之事'不可得'?况且这'弗'字形似绳索,怕是要有困厄缠身啊。
"他本以为这和尚会识相地叹口气离开,谁知对方竟眉头一皱,正色道:"施主此言差矣!"和尚指着字,振振有词:"'佛'者,觉者也。
左边'人',表众生;右边'弗',古语通'拂',意为拂去尘埃。
合起来,正是'拂去尘障,见性成佛'之意!此乃大吉之兆!"陈长安差点笑出声——这和尚看着木讷,竟是个较真的杠精?他故意拖长声调:"哦?可这'弗'字也有'止'的意思,'人'遇'止',岂不是说您要止步于此,难有进展?"和尚立刻反驳:"非也!'止'亦可解为'根基稳固','人'立'止'上,分明是'安住本心,修行精进'之象!"陈长安终于绷不住了,嗤笑一声:"行行行,大师说得对。
这钱我不收了,您请便吧。
"和尚却不依不饶:"施主既开卦摊,当以诚解字,岂能——""打住!"陈长安一摆手,"再争下去,怕是要吵到天黑。
您这'佛'字爱怎么解就怎么解,我这儿不伺候了。
"和尚深深看了他一眼,目光晦暗难明。
最终合十一礼,转身离去。
那灰扑扑的袈裟在人群中一晃,转眼就消失不见。
陈长安摇摇头,随手把写着"佛"字的黄纸揉成一团。
哪来的杠精疯和尚…………夕阳西沉,平安坊的商贩们陆续收摊。
陈长安慢悠悠地卷起测字幡,像往常一样与街坊们道别。
"阿鲤姑娘,明日见。
"他朝隔壁的杂货摊笑了笑。
阿鲤正低头整理那些古怪的小物件,闻言只是淡淡"嗯"了一声,连头都没抬。
陈长安也不在意,拎起布包往城外走去。
他对外宣称住在城外的小村落,实际上每日出城后,都会找个无人之处直接解散这具分身。
然而今天,刚走出城门不远,他便察觉到身后有人跟踪。
有意思。
他故意放慢脚步,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沿着溪边小路慢慢走着。
溪水潺潺,晚风微凉,林间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显得格外宁静。
忽然,他感觉背后一道无形的力量笼罩而来,像是一个看不见的圈,悄然套住了他。
紧接着,一阵强烈的困意袭来,仿佛有千斤重的眼皮要将他拖入黑暗。
就这?陈长安心中嗤笑。
这具分身虽只有归元境的修为,但他的神识可是圣境层次,这点小把戏连给他挠痒痒都不够。
他正要将这一点小小的困意震散,忽然心中一动。
转念一想——卖鱼的老陆、失踪的几家商户,莫非都是这么消失的?还真有可能!陈长安越想越觉得就是这么一回事。
干脆将计就计!他顺势摇晃两下,一头栽倒在地,甚至还故意发出几声微弱的鼾声,演得惟妙惟肖。
不多时,果然一个身影鬼鬼祟祟地靠近。
陈长安虽闭着眼,但神识早已将对方看得一清二楚——灰布袈裟,光溜溜的脑袋,正是白天那个跟他争辩"佛"字的杠精和尚!和尚警惕地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轻叹一声:"明明按我说的解字便可性命无忧,施主偏偏要和我争辩,反误了卿卿性命,可惜,可叹。
"他从腰间抽出一个灰扑扑的布袋,往陈长安身上一套,随后麻利地扎紧袋口,往肩上一扛,转身就往山林深处走去。
待和尚的身影彻底消失后,溪边的树后,一道纤细的身影缓缓走出。
阿鲤望着和尚离去的方向,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若有所思。
和尚扛着布袋,步履如飞,一路远离仙灵城,很快钻入山林深处。
不知走了多久,和尚来到一座荒山。
山腰处,一座破败的庙宇孤零零地立着,檐角断裂,墙皮剥落,显然早已荒废多年。
奇怪的是,庙内本应供奉神像的位置空空如也,只剩一个斑驳的石座,上面布满蛛网与灰尘。
只见和尚走到石座前,将布袋往地上一丢,随手从供桌上拿起一只破碗,仰头喝了一口碗中浑浊的水。
那水泛着诡异的暗绿色,在碗底沉淀着不明的渣滓,他却浑然不觉,甚至露出一丝满足的神色。
陈长安虽被装在袋中,但神识早已无声无息地扫过整座破庙——石座旁,一个中年男子瘫坐在地,面目呆滞,双眼无神,浑身气息微弱如游丝。
正是失踪多日的卖鱼老陆!而更令人心惊的是,老陆身旁还横七竖八地倒着几具干尸,皮肉枯槁,形如枯木,一副被抽干了精气的样子。
果然如此……陈长安心中冷笑。
那几个消失的商户,原来都折在了这破庙里。
只是不知这和尚究竟用了什么邪法,竟能将活人生生吸成干尸?和尚放下碗,擦了擦嘴角,阴恻恻地笑道:"今日倒是运气不错,又遇到一个。
"他走到布袋前,伸手就要解开——忽然,庙外传来一声极轻的"咔嚓"声,像是枯枝被踩断的动静。
和尚猛地回头,眼中闪过一丝警觉:"谁?!"无人应答。
只有山风穿过破窗,发出呜咽般的低鸣。
和尚皱了皱眉,似乎有些不安,但很快又冷笑一声,转身继续去解布袋。
……
第121章 妙华和尚
和尚解开布袋,见陈长安睁着眼睛,竟也不惊讶,反而和颜悦色道:"施主原来醒着啊。
"陈长安懒得理他,直接起身走到老陆面前,伸手搭在他腕上。
真元一探,顿时皱眉——老陆体内生机枯竭,竟是自然衰老之相,仿佛短短几日就走完了数十年的光阴。
"你是谁?"陈长安冷冷看向和尚,"你对他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和尚双手合十,宝相庄严:"贫僧法号妙华。
至于为何如此......"他语气慈悲,说出的内容却令人毛骨悚然,"这位施主对贫僧起了嗔念,恶语相向。
佛曰'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贫僧不过是助他消业罢了——让他提前经历衰老之苦,方能明白嗔怒之害。
"陈长安气笑了:"人家不过是拒绝给你吃的,就要落得这个下场?那我呢?我又怎么得罪你了?"妙华和尚叹息摇头:"施主欺骗了贫僧。
""我骗你什么了?""施主解字时,敢说不是信口胡诌?"妙华目光炯炯,"佛字明明寓意光明,施主却妄言凶兆。
妄语之罪,当受蒙昧之罚——贫僧打算让施主体会目不能视、耳不能闻之苦......"陈长安老脸一红,强辩道:"读书人的事,怎么能说是骗?测字解签本就是......"他忽然卡壳,自己都觉得这狡辩站不住脚。
和尚见状,嘴角浮现一丝胜券在握的笑意。
陈长安盯着妙华和尚,眼中寒意渐浓:"佛门讲究慈悲为怀,就算老陆骂了你,你骂回去便是,何至于夺他几十年寿元?"他又看向地上那几具干枯的尸体,冷声道:"那他们呢?又犯了什么罪过?"妙华和尚不慌不忙,甚至露出几分悲悯之色,缓步走到第一具干尸旁,指着道:"这位女施主,确实给了贫僧斋饭,却非要贫僧为她家祈福消灾,保她丈夫升官发财。
"他摇头叹息,"施舍本是无相布施,她却动了贪念,将斋饭当作交易。
佛曰'贪为苦本',贫僧不过是助她斩断贪欲罢了。
"陈长安听得眉头直跳——这歪理邪说竟还能自圆其说?和尚又踱到第二具干尸前,继续道:"这位施主见贫僧修行,非要拜我为师,日日纠缠,说什么'看破红尘'。
"他双手合十,面露怜悯,"可他自己连'我执'都未放下,不过是痴人说梦。
佛门讲'痴为轮回因',贫僧让他早登极乐,免去轮回之苦,岂非大慈悲?"陈长安:"......"这秃驴的歪理,竟一套一套的!他盯着和尚那张道貌岸然的脸,忽然觉得可笑又可悲。
这些人或许确实有贪念、有痴心,但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这和尚分明是借着佛理之名,行邪魔之事!"照你这么说,"陈长安冷笑,"我解字胡说八道,算是'妄语';老陆骂你,算是'嗔怒';这些人贪的贪、痴的痴——合着天下人都有罪,就你一个干干净净?"妙华和尚微微一笑:"施主果然有慧根。
"陈长安:"......"妙华和尚双手合十,脸上浮现出慈悲与无奈交织的神情:"施主误会了,贫僧并非一开始就施以惩戒,而是给了他们自赎的机会。
"陈长安扫了眼奄奄一息的老陆和那几具干尸,讥讽道:"哦?那他们是不是还得谢谢你?""那倒不必。
"妙华和尚摇头,语气平和得仿佛在谈论今日的天气。
他缓步走到那具因贪念而死的女尸旁,轻声道:"这位女施主,贫僧让她在家人性命与自己之间选择。
她明明已经选了保全家人,却还苦苦哀求贫僧宽恕。
"他叹息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怜悯:"《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她既已做出选择,却又执着于两全,此乃贪中之贪。
佛说'贪为五毒之首',让她在极乐中解脱,反而是慈悲。
"陈长安听得眉头直皱——这和尚竟能将歪理说得如此冠冕堂皇!妙华又走到第二具干尸前:"这位痴心向佛的施主,贫僧让他自断双手,斩断尘缘,便可入门修行。
他却退缩了。
"和尚摇头,"《维摩诘经》有言:'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他连双手都放不下,又如何放下我执?这般痴愚,只会让他在轮回中沉沦更久。
贫僧送他往生,实则是助他解脱。
"最后,他来到老陆身旁,枯瘦的手指轻轻拂过老陆满是皱纹的脸:"至于这位施主......贫僧为平息他的嗔怒,以莲火焚他,告诉他若能忍受一炷香不出一声,便放他离去。
若惨叫一声,便减寿一年。
"妙华的眼神忽然变得深邃:"《大智度论》说:'嗔恚之害,能破诸善法'。
他若能忍得一时之怒,本可全身而退。
可惜......"和尚遗憾地摇头,"他连喊了三十七声。
"陈长安听得心头火起——这和尚设下的所谓"自赎",根本就是必死之局!"好一个'自赎'!"陈长安冷笑,"你让他们选的,哪一条不是死路?"妙华和尚却依旧平静:"生死本是虚妄。
贫僧不过是让他们明白,一念之差,便是苦海无边。
"陈长安笑了:"那我呢?你是不是也给我准备了一个自赎的机会?"妙华和尚微微颔首,脸上竟浮现出一丝赞赏:"施主果然一点就通,比这些庸人强了无数倍。
"他双手合十,语气平和,却透着不容拒绝的意味:"既然施主骗我,是想以学识欺我,我们不妨便比一比。
"陈长安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哦?那我倒要听听,你准备怎么个比法?"妙华和尚双手合十,宝相庄严:"《维摩诘经》有云:'以智慧剑,破烦恼贼'。
施主既以妄语欺我,便是种下愚痴之因。
今日这场辩难,便是要斩断这愚痴之根。
"他缓步走向庙堂中央,袈裟无风自动:"佛门讲求以正见破邪见。
若施主能问倒贫僧,说明施主确有真才实学,先前妄语不过是权巧方便。
若贫僧侥幸胜出……"和尚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地上的干尸。
上一篇:一人之下,从修成遮天法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