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441节
陈光良直接说道:“能不能接受,只有经过市场检验才知道。这是我关于中式快餐的一些建议和规划,你好好的阅读,同时你也应该好好的考察香港餐饮,综合来投资。”
这些计划,他花费半天时间就能搞定,所以不存在浪费时间。
更何况,事关小舅子的前途,他多少也愿意投如时间和精力。
严祖和期待的结果资料,当即认真阅读起来:
【一、成立大家乐快餐连锁企业,采取中西合壁,每家分店通常供应的食物品种要高达 100多种,市场定位要好。
二、各分店的食物大部分由中央食品加工厂供应,集中采购,然后送加工厂先期加工,并严格检查,再由车分送到各分店,原料、配料全搭配好,分店只负责最后的烹饪。这样,一方面能加强食物成本和质量的控制,另一方面,每家分店可省却不少厨房设备,减少烹制人手,从而大大减少开支。
三、大家乐要重视分店位置的选择,选址的原则是,商业区、购物区、写字楼和住宅区附近行人较多的交通要冲。
四、创业之初,大家乐要十分重视整体形象及食物的宣传,初具规模后,便开展一系列宣传攻势,频频在传媒曝光。大家乐赶在西式快餐大举登陆前拥有一个稳固的消费群体,其后开业的中式快餐店也只能望其项背。
五、大家乐要善于吸收西式快餐之长处,采用现代企业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例如,各连锁店的装修和设计、招牌都有统一标准,菜谱价目表、收银台、餐桌座应的摆放,厨房卫生条件及员工服饰服务等,引进借鉴西式快餐店的做法。】
严祖和结合自己的考察,说道:“姐夫的意思是,我们先在本岛开店,而且是建立中央厨房,多家门店的方式?”
陈光良说道:“中环旗舰店,湾仔和铜锣湾各一家分店,以白领和游客为主要客户群体,建立中央厨房,所以三家门店和中央厨房,要在第一年陆续完成。我会让长实集团和你合资,各占50%股权,你负责具体的经营!当然,你做地产也不影响。”
严祖和连忙说道:“我这点钱做地产小打小闹,我自然是想精力主要放在这个餐饮连锁上面。”
陈光良满意的说道:“嗯,做事就是要够专心。更何况,成立大家乐连锁餐饮后,以后一样有机会投资物业,例如趁低吸纳店铺、投资物业。当然,前提是要成功。”
“好的,多谢姐夫指点!”
陈光良笑着端起茶杯,说道:“作为一名企业家,不仅要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发展,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战略眼光。你好好做,争取做出一番事业来,让岳父重新刮目相看你!”
严智多就两个儿子,另外一个儿子严祖孝是徐青畹所出。
当然,陈光良对严祖孝也算照顾,其开工厂都有陈光良帮助,算是对徐青畹当年的帮助一个回报。
“嗯”
第439章 战后第一次银行挤提
很快,美的电器的负责人陶云,便来到美国仙童公司考察。
他是以‘需求客户’的身份考察,因为香港的收音机产业这几年出口大增,又是美国为主要的市场,所以陶云的前来,也引起诺伊斯的亲自接待。
考察一番后,陶云询问了晶体管的价格,只是听闻诺伊斯的报价后,他有些皱眉起来。
“这个价格,和日本的晶体管相比,没有太大的优势。”
诺伊斯尴尬的说道:“虽然价格略高,但美国是晶体管的发明者,产品质量和性能更优。”
如果晶体管能打入香港市场,也是不错的事情,毕竟香港收音机出口增速很快。
陶云自然不信诺伊斯的鬼话,他笑着说道:“诺伊斯先生,你们仙童的处境,我是知道的。仙童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提升而销售渠道狭窄的严峻问题,而晶体管虽然是美国发明的,但日本人却赚走70%的利润。”
此言一出,诺伊斯哑口无言,这个香港人居然如此了解行情。
他只能说道:“既然香港可以从日本进口晶体管,那陶先生为什么选择考察美国的晶体管产业?莫非,日本对于香港生产收音机已经产生不满,你们担心从日本拿不到货?”
有眼光!
陶云并不意外,他说道:“不错,有这样的担心,所以我代表香港电子产业,此次考察了英国和美国,力求做准备。”
诺伊斯笑道:“看来,你们更加的艰难,毕竟香港只是一个初级工业的集中地,受到不少限制。”
陶云并没有反驳,而是说道:“所以,我们这次来考察仙童,愿意提供给仙童一个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去香港开设晶体管工厂。我们香港时薪约为20美分,不到美国工人时薪的十分之一。而我们香港工人的效率,至少是美国的两倍.如果仙童能去香港开一家晶体管工厂,不仅可以解决你们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我们进口晶体管的问题。而且产品可以一部分运回美国,一部分在亚洲销售,非常的方便。”
诺伊斯大惊,忍不住说道:“香港真是这样?工人的效率是美国的两倍?时薪仅20美分?”
“千真万确”
一时间,诺伊斯仿佛豁然开朗,公司走出困境的办法当即解决。
接下来他对陶云客气起来,带着陶云考察了仙童的生产车间。
双方甚至进行了直接的合作,那就是由美的电器在香港为仙童物色一座工厂地址,稍后仙童便筹备组建生产线;待仙童在香港的工厂投入生产后,美的电器又可以从这家工厂拿到便宜的货源。
双赢!
而仙童实际上投入并不大,仅需要派出几名美国主管,在香港招募个几千工人,进行三班倒的生产,就可以年生产上亿枚晶体管。
鉴于长江工业集团在香港的地位,仙童还邀请美的电器担任‘开厂顾问’,支付一笔顾问费,最快的速度在香港建厂。
当然,以廉价且丰富劳动力为卖点的香港本身也不会承接复杂的前道工艺,主要生产流程就是仙童在美国生产晶圆,再运到香港进行封装和测试,最终一部分芯片运回美国,剩下的则直接在亚洲销售。
与此同时。
索尼的盛田昭夫,再次来到日本的产业部,游说日本对香港的晶体管出口,进行限制。
“部长,香港的收音机出口,增长速度实在太快了,对我们日本收音机的产业影响很大。我建议,尽快对香港进行晶体管的出口限制,保护本国收音机产业。”
日本政府为了扶持本国产业,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就连美国主子的专利,都是连哄带骗。
但在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确实是打算扶持日本,以在远东钳制苏联和华夏,所以这方面并不会加以制裁。
日本产业部部长,思索片刻后,说道:“据我所知,你们索尼在香港拥有工厂!”
盛田昭夫当即说道:“我们在香港开工厂,主要是避开英联邦对日本电子产品的限制,但我们已经在爱尔兰开设工厂,香港工厂的作用已经消失,准备马上退出。但香港的收音机产业,对大日本帝国影响非常大,他们从日本进口便宜的晶体管,组装自有的品牌,出口到美国、英国.而且他们有不少优势,例如发达的塑胶产业,可以生产收音机的外壳;采用皮革制作收音机套,也是香港明显的优势.如果不对香港加以限制,我们日本收音机产业将遭受巨大的影响。”
说到底,香港除了收音机的晶体管是进口的,其它零部件都是自己生产的;整体的成本,甚至低于日本不少,所以竞争力非常强劲。
1960年,香港收音机出口就已经破100万台,今年增长态势更加明显。
“好,我们产业部稍后会进行讨论!”“拜托”
盛田昭夫很重视这个问题,因为索尼自从在1957年开发了第一台全晶体管袖珍收音机,体积非常小,这是一项全球性的商业成功,改变了“一家一台收音机”的局面,进入了“一人一台”的个人消费电子时代。
但香港在1957年时,有美的电器生产的晶体管收音机,也开始带领香港收音机产业的发展。
社会上的一些人常会说这样的话:“银行还会没有钱?社会上的钱全聚拢到银行。”
银行的人常会以这样的话回敬:“那些钱哪是我们的!”
若是廖宝珊会怎么回答呢?
他显然不会说“存户的钱就是我的”,但他的实际行为,却有这样的嫌疑。
千万不可以为廖宝珊想攫为己有,他仅仅是挪用。他格守信用存取自由,从未发生过不兑付存户取款的事。
凡商业银行都要挪用存款,以钱生钱——贷款给他人,然后连本带息收回。
廖宝珊的挪用,是先挪为己用,别的银行是间接投资,他是直接投资——自己贷给自己用,大炒物业。
廖宝珊的发迹,离不开投机,战后的几年炒房炒金,遂成暴富。投机一词,在内地多带贬意,在香港却是个中性词,无褒无贬,凡法例不禁之事,皆可放胆去做。
银行家素以稳健保守著称。
而已是银行家的廖宝珊原本就尝过投机的甜头,执业银行,初衷不改。人们总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若失败,就说他过于冒险;若成功,就赞其有开拓精神。
6月份,市井坊间突然传出廖宝珊曾贩卖毒品,并将被递解出境的消息,一些报纸也刊载这些传言。
6月14日,星期三。
一大早,一批“神经过敏”的存户涌向廖创兴银行,仓促提款,把账号上的钱一卷而空。
廖宝珊听后愕然,仿佛刀剐放血。
如此豪提,兴建24层大厦的计划将毁于一旦。
廖宝珊派员到各分行解释:称本行经营良好,资金雄厚云云,以期安稳存户。
既然资金雄厚,那就提吧——又有一批存户急匆匆、惊惶惶赶来廖创兴提款。
第一天流失存户资金300万港元,还不算多。
这对廖宝珊打击已是够大了,他彻夜未眠,泪洒枕席。
这一夜,谣言四起,于港九不胫而走,称:廖宝珊把存户款项攫为己有,炒地炒房,大发横财,廖宝珊早已把存户帐号掏空,他已无钱兑付存户,自认倒楣;廖宝珊早知挤提在即,已把资金席卷一空逃到国外去。
因此,真正的挤提风潮发生在第二天。
廖创兴中环德辅道西总行、湾仔轩尼诗道分行、九龙弥敦道分行、旺角分行、太子道分行、深水埗分行尚未开门,已是人声鼎沸千头攒动,等候提款的队伍如长龙横卧街头。
银行职员被这情景吓坏了,一面按往常程序开办存取业务——哪还有人存款。
廖创兴的押钞车在各分行间穿梭奔驰,出纳员加快了点钞速度,哪里应付得了络绎不断的挤提大军。
升斗小民皆流露出惊慌焦的之色,生怕提不到款,数年的血汗钱在瞬间化为泡沫。有人泣泪跺脚,咒骂廖宝珊坑害他们,更有人露宿街头,等次晨提款。
据各分行注销的帐号统计,3天内,挤提存户多达2万人,流失存款总额3000万港元。
这3000万港元,一部分是廖创兴的流动资金,一部分是潮汕同乡借给他的,数额甚微,无异杯水车薪,大部分是廖宝珊以物业“缩水抵押”向他人借的。摆在廖宝珊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宣告破产,接受清盘;二是割肉护行,来日东山再起。
廖宝珊向其他银行求援,他们或以种种理由婉拒,或以交董事局研究拖延。
“你们见死不救见死不救”廖宝珊愤怒而绝望地吼叫,然后抱头涕泪。
商场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同业可能会是朋友,更可能是敌人。
陈光良曾直言不讳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我们是不会资助有损我们利益的竞争对手的。”
在陈光良之前之后,持这种观点的银行家,何止平安银行一家。
廖创兴受灾,其他银行隔岸观火,甚至幸灾乐祸,说廖氏自作自受。
他们确有几分冷酷,但又不是空穴来风。
香港政府没有完备的银行法,更不会制定官方利率,香港民间的银行公会倒是制定了同业利率,要求各会员行共同遵守避免恶性竞争。
廖创兴原本就是把银号的一套照搬进银行,对同业公会的条例置若罔闻,创立“高息小额存款”。
以汇丰、渣打、平安为首的银行对廖创兴十分不满,又无可奈何。
现在廖创兴遭到挤提,各银行难免不会袖手傍观。
挤提风潮沸扬了3日之后,警方处长针对廖宝珊已潜逃的谣传,发表一项声明:
“市面出现一项谣言,指有某知名银行家被警方侦查,且已被通知离境云。查实此项谣言,乃毫无根据。”
这项声明对减缓挤提起了一定的作用。
廖宝珊仍在港证明他尚能应付局面。
不过仍有许多小存户不放心,不将存款提进腰包,誓不罢休。
汇丰、渣打是银行公会常务会员行,还是兼容准中央银行权利与义务的大商业银行。两行发表联合声明支持廖创兴银行,声称可透支3000万应付挤提。
挤提风潮慢慢平息,摇摇欲坠的廖创兴免于“执笠”。
上一篇: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下一篇:恋综:直播下头男,都选我干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