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82节

  而对于陈光良经营航运来说,他更希望利用‘航运周期’来赚取更大的利润,利用实力雄厚来快速发展起来,而不是希望靠‘压榨’。

  环球航运的船员综合素质,远超香港本土华资企业,待遇自然也是最好的。

  当然,海员的待遇,也只是本土最好的企业,毕竟也要综合考虑全球的竞争力,环球航运不可能给出超过日本海员的待遇,仅是做到本土最好的待遇。

  而海员的晋升渠道,才是低级海员该考虑的事情。

  夜晚,将军澳的荣昌重工业的码头,一艘小型动力船只正在装货。

  霍英栋亲自在码头上,和荣昌重工的负责人交谈。

  “齐经理,这橡胶你们还多嘛?”

  说来也是巧,前段时间,荣昌重工的人找到他,说将军澳码头有铁桶、汽油、钢卷、橡胶等物资出售,如有需要,可夜晚来购买和运输。

  这让霍英栋大喜,这些物资可是妥妥的赚钱,他只需要运输至奥门或内地,就能赚一笔。

  齐经理笑道:“霍先生,我只管卖给你东西,什么时候不卖了,我们就会通知你。我们也不管你把货物卖到哪里去,只管收钱卖货。”

  霍英栋恍然,人家是不想牵涉进来,连忙说道:“这是自然,是我多言了!”

  此时的橡胶,是急需的物资。

  从新加坡买进橡胶,通过马六甲海峡运到香港,再用渔船在夜间转运到澳门,每次航行能赚取三倍的利润。

  当然,新加坡那边有美国的监视,橡胶反而很难运输至香港。那边的橡胶价格由于管制,反而没有涨价。

  只要你有船只,有本事从新加坡走私橡胶,那就是发大财。

  从新加坡,运输至香港,橡胶的价格就已经翻了一倍多。

  反倒是香港运输至奥门,能赚两三成已经不错,毕竟航线段,一晚几个来回,能做的人也很大。

  霍氏船队为了抵御海洋中的潜在威胁,开发了一套独特的“三船联防“体系。这套体系的核心在于三艘船只各司其职:侦察船配备了高倍望远镜负责预警,货船加装了防护钢板确保安全,而护航船上则部署了专业的安保人员。这种分工明确的防御机制,使得整个船队能够有效应对海上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情况。

  霍英栋为自己有一个好货源庆幸不已!

  “咦,有船过来了!”

  齐经理笑道:“无妨,是同行,也是运输的。”

  不一会,就看见杨小虎亲自乘船,来到码头。

  澳门那批货物,他已经转手卖出去,结清大哥的2000万货款,他还赚了200万港币。

  看似他赚得不多,实际上他本身就是一个‘代办’,拿16%的利润佣金,已经很不错了。

  事实上,奥门的那批物资,成本价是800万,现在市价至少是2400万;不过他按照大哥的指示,给对方打了个九折,摸去一些零头,对方顿时非常感激他。

  杨小虎明白,他现在就是替大哥,接触对方,但是又不能暴露大哥的存在。

  “齐经理,这位是?”

  “霍英栋先生”

  “在下杨小虎”

  “杨先生”

  大家简单的打过招呼,然后各司其职,并不结盟,也不多交流,毕竟这事各凭本事,人多反而不好。

  更何况霍英栋看得出来,杨小虎和这个齐经理更熟悉,他隐隐约约觉得杨小虎这个上·海人不简单!

  维港塑胶厂。

  上/海人盛颂声找到自家的老板李家成,高兴的说道:“老板,陈光良先生旗下的一家华泰玩具厂,对整个塑胶行业发出通知,凡是原材料遇到困难的工厂,可联络华泰,他们可进行帮助。市场上已经涨到450克3港币的塑胶颗粒,华泰可打八折限量供应。”

  原来,自从禁运后,香港的塑胶颗粒来源就被美国掐断,再加上一些商贩囤积,让塑胶颗粒从原来的450克1.5港币的价格,足足涨了一倍。

  计算如此,香港的塑胶原材料也是供应紧张。

  李家成高兴的说道:“真的,这太好了,陈光良先生不愧是华商领袖,我们得赶紧联络。”

  他其实心里明白,华泰玩具厂敢这样放出消息,那手中的塑胶颗粒自然是非常多,基本可能是提前购入的。

  如今以2.4港币每450克出售,既有钱赚,又笼络了人心,大家都会感恩戴德。

  他也了解华泰玩具厂,这家工厂也并不大,主要生产塑胶玩具为主,走的是中高档线路。

  而维港塑胶厂则主要生产塑胶桶、塑胶盆、塑胶凳等一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属于低档产品,行业竞争激烈。

  没办法,听说华泰塑胶厂的塑胶机械,都是二战后新研发的产品,属于新型机械;而维港塑胶厂的机械,都是二战期间生产的,属于美国淘汰下来的产品。

  “嗯”

  李家成又说道:“你也是沪市人,和我一起去联络。”

  “没问题”

  两个人很快来到华泰塑胶厂,这里的总经理对大家很客气,首先就是登记。

  有多少塑胶机器,有多少工人,产品每月销售的数量,大概需要每月多少原材料登记得很详细,是为了预防一些囤积的商人,也趁机来浑水摸鱼。

  程序没有任何问题,全港的十几家塑胶厂也纷纷登记在册,甚至大家希望以此为契机,成立香港塑胶公会。

  李家成领完塑胶颗粒,也由衷的佩服——香港陈光良家族的作风。

  一旁的盛颂声,对于陈光良异常佩服,他说道:“塑胶行业只算是小行业,我听说香港最大的纺织工厂——新丰纺织,对待一些一些有困难的纺织企业,也是提供便宜的棉花。”

  李家成点点头,说道:“这样说起来,陈先生莫非提前有准备?”

  盛颂声笑道:“这有什么难的,陈先生一向很有远见。”

  “厉害”

  领到便宜的塑胶颗粒,维港塑胶的困难也轻一些,李家成此时对陈光良的佩服,也越来越深,他很想了解一下这位商界前辈以前的事情。

  盛颂声作为沪市人,很早就听说很多,自然是最好的传播者。

第384章 神经战

  新的一年来临(1951)。

  元旦节这一天,陈光良带着家人在浅水湾的别墅度假,七个子女除两个在美国留学以外,都陪同在身边。

  除了两房的长子,陈光良对其他孩子没有太大的紧迫感,所以剩下的五个孩子都准备在港读书至18岁,再去美国留学。

  陈光良有时候得意的不是他赚了多少钱,而是他的七个子女都是典型的帅哥靓女,不是什么歪瓜裂枣来着。智商上面,也遗传了他的基因,属于有才华的类型。

  总体来说,七个儿女都是他的骄傲。

  所以有时候他不乱搞男女关系,也是有希望和子女打好关系,有较多的陪伴时间,这样家族才能兴旺。

  “爸,我想大哥、二哥了!”

  惟一的女儿陈乐怡,来到陈光良身边撒娇起来。

  今年也已经13岁,已经长的亭亭玉立,正儿八经的大家闺秀、名门之后,这样的女孩子,更应该在香港接受教育至18岁,再去美国留学。

  陈光良侧过头,宠溺的说道:“你每年都各自你母亲去美国,都会见到他们,怎么会想念呢?”

  蒋梅英每年暑假,都会去美国一个月时间,她会带着女儿一起去,拓展视野。反倒陈文骅,不会带到身边,跟着大娘和哥哥弟弟一起生活一段时间。

  陈乐怡抬起头,说道:“要是我们一家人不分开就好了”

  “傻丫头”陈光良说道:“真正的一家人,是不需要无时无刻在一起,而是彼此的心连在一起。有人欺负我们陈家,那所有陈家的人就只有一个声音,哪怕是大家在天南海北。”

  摩根家族,是后世所有家族的典范,其团结性最为出名。

  陈乐怡握住小拳头,说道:“我一定和哥哥弟弟们一起战斗!”

  好似真有人会欺负陈家似的,陈乐怡也燃起战斗的意志!

  “哈哈,当然是哥哥弟弟们保护你这个小公主才对。”

  “才不用呢!我不会让你小瞧的!”

  话虽如此,作为陈光良的唯一女儿,从小就深得宠爱,陈光聪宠,严人美也宠,亲妈蒋梅英也宠,哥哥们更是宠,弟弟长大后还是宠。

  陈光良甚至已经立下规定,陈乐怡将来将和哥哥、弟弟一视同仁,获得二房的财富。

  他只管自己的子女这一代,至于第三代,他不会干涉;他的女儿,肯定是要宠爱的。

  当然,陈乐怡肯定也得自己努力,像她哥哥陈文锦、弟弟陈文骅,陈光良肯定是支持他们创业的,打下多大的财富,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虽然陈光良在背后操作;所以陈乐怡分到的财富,只是他母亲手中的证券、物业,若想有事业,也只有自己去创造,作为父亲的当然也会支持,但主要还是需要自己有能力。

  “好啦,谁敢小瞧我们家的乐怡呢!”

  严人美笑着将陈乐怡牵在自己手里,一改对儿子们的严厉。

  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心情别提有多高兴。

  事实上,严人美、蒋梅英两个女主很明白一个道理——两房真正能团结,是陈光良的个人魅力影响,她们的丈夫身上,总是有一种能影响人的魅力,哪怕平常她们和子女相处更多,但子女们更崇拜父亲。

  不全是幕墙的心态。

  不一会,陈光聪、杨秀英夫妇,带着三个子女也来到浅水湾的别墅,每逢节日,他们都会来聚会,只不过是不过夜而已。

  “文博明年也要留学了,我想了想,也去美国留学吧!英国除了文科,没有什么能比得上美国,更何况那边兄弟多,也能照顾。”

  对于侄子,陈光良也当做儿子培养,将来也加入环球集团做事,毕竟他父亲在环球集团的股权不少。如果自行创业,陈光良也给予支持,甚至是建议。

  不过话说来,他还有两个侄女,将来陈光聪分家产,事业(股权)肯定归儿子,但现金、股票、物业方面的,陈光聪这一房也会分给两个侄女不少。

  管不了第三代,但第二代还是要公正一点,毕竟家里有的是钱。

  陈光聪笑道:“嗯,听哥的!”

  陈光良说道:“文博他的主意呢?”

  陈光聪回道:“他听家里的安排”

  短短的一句话,似乎也印证这个家族在大事上,都是听陈光良的,子女也习以为常。

  “行,哪里留学都是理论的最后修行,出来工作,便是实际的修行。”

  陈光聪好奇的问道:“哥,你就这么想他们加入家族企业,我觉得你比我年轻不少呢!”

  似乎大哥一直对这些子女侄子女,很是期盼大学毕业,加入家族企业的那一天。

  陈光良意味深长的拍拍弟弟肩膀,说道:“有原子弹,和用不用原子弹,是两个概念。我希望能做他们的靠山,我又何尝不是把他们作为我的靠山。哪怕是你,不也是我的靠山么!”

  陈光聪认真的说道:“实际上,我们是家族的团结,大家紧密的团结在哥这里。”

  陈光良点点头,没有反驳!

  他想到一个兄弟团结的事情,前世陈曾熙死后,并没有直接交班给儿子,而是交给弟弟陈曾焘;而陈曾焘稳定企业几年后,再交给侄子。

首节 上一节 382/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下一篇:恋综:直播下头男,都选我干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