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61节
陈光良看着拉链事业的腾飞,心情也不错的说道:“约翰那边,是否已经送去样品?”
约翰是专门提供驻日美军的军需品上任,拉链也是供应之一。
他需求的产量非常的大,但合和拉链也只有通过他,才能供应驻日美军的拉链。
王飞朝点点头,说道:“他看过样品,直接就下了订单。这些铝合金拉链很多都是他需要的,另外的则是拿来准备继续冲击日本手工拉链产业,彻底击垮日本拉链产业。”
合和拉链的成本,远低于日本手工拉链,但一开始合和拉链并没有在日本大赚特赚,只是保持着合理的利润,当然也算暴利。
很简单,就是准备先击垮日本手工拉链产业。
陈光良参观完生产后,问道:“目前合和拉链有什么样的问题?”
有管理层随即说道:“外汇的问题。我们的拉链大量出口日本,虽然有环球贸易的帮忙,但也开始收取日元.”
陈光良闻言,说道:“日元也不错!目前日元和美元锚定,1美元等于360日元,货币比较稳定。”
不仅稳定,而且还能升值,后期1美元只等于270日元差不多。
但陈光良突然想起,自己应该去东京投资地产,趁着日本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去圈地一番。
随即,他说道:“王经理,准备一下,最近组织大家去日本考察一下,我们要去日本寻找一家机械生产商,达成合作,生产自动拉链机器、自动冲米机等,甚至我们可以在日本建工厂毕竟像保持优势,我们仅仅是会进口自动排米机是不够的,而是要扩大优势.”
“好的”
说白了,他们就是从美国进口自动排米机,等日本拉链商反应过来,也会寻求贷款去进机器;甚至日本的银行业看到日本拉链产业的惨状,也会给予支持。
届时,合和拉链还有什么优势?
好在合和拉链一直网罗人才,在对自动冲米机、自动锁头机等上面,也有一定的研究;如果能在日本找一家机械厂合作,对方不仅感恩戴德,合和拉链也能进一步全产业发展。
另外,陈光良也打算派人去日本东京考察一下银座,陈氏家族准备在那里投资一些商业地盘。
伴随着合和拉链冲击着日本收购拉链市场,吉田忠雄的YKK拉链因为接不到订单,而轰然倒闭。
原本他想购买自动排米机器的,但因为凑不齐资金,且又没有人愿意合伙,所以根本无从谈起。
吉田忠雄看着手中的‘铝合金拉链’,忍不住悲凉从心中来。
铝合金拉链,他早在二战期间便已经研究出来,但不过是手工生产;而如今,香港的合和拉链已经掌握自动排米机生产铝合金拉链,价格也仅日本手工铜制拉链的二十分之一。
价格的悬殊,让日本数千拉链工人失业,引起行业的巨震。
“可恶,不过是进口了自动排米机,居然就将日本的拉链产业打垮。我们日本居然沦落到如此,难道真的就不能搬回局势了嘛?”
吉田忠雄不服输的想到。
他明白,香港拉链产业不是有多发达,仅仅是先利用自动排米机而已。
倘若他能买得起一台,哪怕是一台自动排米机,他都有信心战胜。
但事实上,此时的吉田忠雄,全部身家加起来,也就1000多美金,最近又在工人上亏损不少。
“我不能这样认输的!”
荃湾青山道。
年迈的刘鸿生,在两个儿子的陪同下,邀请陈光良参观他们家族的新厂址。
刘鸿生这个人,前世不是没有犹豫过,也一直对另外一方抱有戒心,这一世有陈光良这个好友作为榜样,他已经坚定了来港发展的。
前世1949年春前,在刘鸿生的默许和指使下,章华毛纺厂总经理程年彭和协理华尔康,卷走外汇和运出原料、成品等约值500万。中华码头、华东煤矿和沪市水泥厂,也卷走200万美金。
只不过后来,刘鸿生受感化回去了。
而这一世,刘鸿生是直接卷走这些财富(不是他一个人的,有很多股东,包括国民政府),并且准备在荃湾开设工厂。
“陈先生,我这次带了两个儿子来港,而我也打算在香港安定下来,身体有病,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刘鸿生伤感的说道。
一辈子为了国家工业发展,没想到最后关头当了缩头乌龟。
陈光良将手放在刘鸿生的肩膀上,说道:“老哥,我们做事要当断则断,不然反而受其乱。我们也不是在海外做白华,香港终究是我们华夏的,有一天也会回到祖国,那时候我们也回到了祖国。”
两人都是宁波人,且又是多年的好友,关系非比寻常。
当然如果不是刘鸿生主动找他,陈光良也不会建议他做出选择。
刘鸿生点点头,询问道:“那你觉得,如果对面打到粤省,会趁机收服香港嘛?”
陈光良坚定的说道:“不会,美国已经制定马歇尔计划,这个计划旨在针对苏联如果新的华夏想脱离苏联掌控,且和西方保持通络,香港是一个窗口。”
刘鸿生感叹道:“我纠结无数个夜晚的事情,被你几句话就想通了。好,以后我们刘家就在香港扎根了,毛纺厂是我们投资的第一个产业,当然,也该和国民政府划清界限,独立建厂了!”
他对国民政府也是非常反感了,毕竟章华毛纺厂的股份,很多都是国民政府趁机夺得的(也是自己财政困难的问题)。
“香港开毛纺厂,未必没有前途,但前期肯定是有些艰辛。原材料问题,后续也能和内地有贸易,前途还是有的。”
刘鸿生心中大定,他佩服陈光良,这个朋友做生意就没有亏过。
他又主动问道:“那航运贸易呢?”
一个事业有些不够,刘鸿生还想为几个儿子多打下一些财富。
陈光良说道:“航运贸易业可以,例如绕开国民政府,去和解放区做生意。以后若是美国封锁,更是可以和祖国做贸易。我们虽然来香港,但毕竟也心系国家不是。”
“对”
随后,刘鸿生让两个儿子好好跟‘陈叔叔’学习,两个儿子自然也是信服不已。
实际上,陈光良还没有人家大,差不多是同龄的。
刘鸿生举家迁往香港,实际上他还有一个儿子在另外一个队伍,恐怕以后有些麻烦了。
而陈光良的另外一个好友方椒伯,最近也秘密和他相见,打探一些消息。对于这种主动上门的,陈光良也是起到提醒的作用。
第364章 宁波商会
时间匆匆,转眼到了1948年8月。
19日,总司令以总/统名义正式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明令在全国取销法币,实行金圆券币制。
其要旨有四点:“一、自即日起,以金圆为本位币,十足准备发行金圆券,限期收兑已发行之法币及东北流通券。二、限期收兑人民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逾期任何人不得持有。三、限期登记管理本国人民存放国外之外汇资产,违者予以制裁。四、整理财政,并加强管制经济,以稳定物价、平衡国家总预算及国际收支。”
“狼来了”
陈光良放下报纸,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就这个金圆券,不知道洗劫了多少的民间财富。
当然了,大家都一样,只是方式不一样而已。
话虽然如此说,陈光良还是叫来香港平安银行的‘四巨头’——叶熙明、郭德明、张树年、李鸿生四人。
“你们通知沪市平安银行的夏高翔,让他主动上交平安银行(沪市)在内的外汇和黄金,以保证平安。”
“好的”
郭德明担忧的说道:“就怕国民政府不认可,毕竟沪市一直在传,我们平安银行很赚钱。”
平安银行(华夏)应该有100万美金的外汇,另加20万美金的黄金。
但正如沪市在传的消息一样,平安银行这几年确实也在内地赚了很多钱,陈光良当初是把新丰纺织、香格里拉酒店的股权卖给平安银行,实际上就是用储户的资金购入的,这些资产一直为平安银行产生利润,并第一时间兑换成外汇和黄金。
与此同时,沪市平安银行也参与了一些投资,例如利用储户的资金投资外汇和黄金、股票等等。
赚的是多,但一直也在将资金抽到香港,陆续也有上百万美金的样子,比香港平安银行都赚,毕竟投机利润高、内地市场更大等原因。
而沪市平安银行现在的外汇和黄金,隶属储户,而非银行资产,所以就没有抽调。
叶熙明随即说道:“不认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反正只有那么多钱!”
陈光良摆摆手,说道:“无妨,有什么麻烦都能解决,我在内地还是有一些关系的。更何况,我们拿出主动的态度,便是最好的保护自己。”
不仅仅如此,夏高翔等内地平安银行的高层,已经将家人安排在香港;更何况,总司令也不会将他得罪死,避免陈光良直接倒向另外一边,他毕竟曾是华商领袖。
至于香港,陈光良根本不惧国民政府,他和港府已经建立好的关系,在港的特务也不会冒险得罪他。
最后,陈光良说道:“这次上交外汇和黄金后,平安银行继续在内地经营,直到国民政府彻底失败前。金圆券的贬值速度,不会低于法币,所以让他们自行处理吧!”
“好的,我们会派人秘密回沪,亲自传达你的指示。”
夏高翔领导的平安银行团队,依旧在为他创造财富,不仅仅有纺织和酒店的经营业务,而且还有汇兑业务。
其中汇兑业务也是比较不错的收益,很多富商急着变卖资产、兑换货币,平安银行以极低的价格进行交易,帮助富商出逃。而平安银行自然也有很多手段,将这些不良资产兑换成外汇、黄金等,然后再出逃香港。
更何况,这些富豪来到香港后,资金迅速存入平安银行的账户上,让香港平安银行从今年开始,存款极速增加,早已经超过东亚银行。
‘沪市粮商’朱广生带着一家九口人,抵达香港的码头。
长子朱绍勇警惕四周,并说道:“父亲,要不要找个饭店住下来,再慢慢租房子。”
只见朱广生拿出一份沪市的《东方日报》,得意的说道:“我早就有准备,你们看这报纸上的广告。”
朱邵勇伸头一看,惊讶的说道:“咦,长江地产的招租广告,是陈叔叔的那个长江地产嘛?难道他的长江地产在香港也有不少物业。”
朱广生说道:“不管那么多了,先去这个长江地产的门市部。”
随后,一家人叫了人力车夫,没走几步路就来到尖沙咀的‘长江地产’门市。
虽然被人力车夫宰了一笔,但朱广生并没有介意,因为长江地产门市部的职员,一听他们是沪市来的,便热情起来。
“原来是朱老板,我们的房子遍布香港各地,有港岛半山的洋房,一层100平方米,租金每月400港币,顶手费每月1.5万港币.湾仔铜锣湾.北角九龙油尖旺的地区的一层100平米,租金在180港币,顶手费6000还有分割屋,几家人住一层,我就不给你介绍了。”
朱广生暗暗咂舌,嘴上说道:“这顶手费怎么如此贵,特别是这个半山区的?”
职员耐心的说道:“这已经是很便宜的,因为我们长江地产的物业多,所以市场已经很优惠,不信你可以去市场打听一下,要是我们收的贵,随时可以退您。其实也是最近一年多,来港的人越来越多.”
朱广生马上说道:“我相信陈先生,毕竟我认识他很多年了!”
职员一听,倒也没有完全放在心上,毕竟认识老板的人太多。
不过,他还是认真的建议道:“朱老板,我看您的财力应该不错,应该主要考虑半山区,哪里住的都是香港有名有权的人物,治安各方面都优。”
朱广生看着一家九口,咬咬牙的说道:“就住半山区”
职员的服务很好,也很真诚,给出的建议也非常合理。
朱广生经营那么多年,此次来香港,也是通过平安银行转移了20万美金,再加上随身携带的一些,价值差不多也有2万美金的财物。
很快,职员安排人手,护送朱广生一家前往半山区的西摩道。
而朱广生一家九口,直到看到房子,顿时都纷纷觉得钱花得很值。
世道如此乱,能找到一个安全的容身之地,又其实金钱可以衡量的。
“父亲,你真要去找陈先生,我记得你们好多年没有联络了?”朱邵勇好期的问道。
上一篇: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下一篇:恋综:直播下头男,都选我干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