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549节

  不能说做错了

  若真的被逼到那个处境上,李言虽然聪明睿智,也没有选择,唯有发兵营救这一条路可走。在这种环境下,犹如猴子身处于荆棘从中,任伱再机灵狡猾也难以事事周全。

  李世民身为皇帝,面对整个朝堂的请征表,在承庆殿内暴跳如雷,可当着满朝文武,不也只能给自己找台阶,将大家的奏折一烧了事,不予追究。

  老大又怎么样,老大也不能和整个阶层的意志对着干,老大也不能得罪所有人。

  李恪和李泰这样的次子也无法置身事外,随随便便接了些差使的,就弄得灰头土脸的。

  李恪为了打井抗旱征粮的事情,得罪了满朝的权贵,被众人所唾弃;而李泰为了避开狭乡迁宽乡的事情,不得不让人砸了自己的腿,借着受伤躲在府里。

  两兄弟都替李世民背了不少黑锅。

  并省官员时,李世民最开始属意长孙无忌的,可长孙无忌深知这里面的历害,宁可得罪妹夫也要借口推辞了,并将侯君集推出来顶杠,侯君集得罪的人,都要算到东宫头上。

  最后李世民为什么选择李治,其中很大一部份原因就在于其他皇子们或多或少都被朝臣们记恨,而从头到尾都没有参和到这些事情中的李治,任何一方势力都没有得罪。

  他上位是最‘合乎人心的’。

  李世民晚年和康熙晚年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康熙是年轻时做的事情多了,那股子冲劲儿也没了,年老倦怠,又顾忌着自己十全老人的名声,不愿意再给自己‘完美’的帝王生涯再涂上不光彩的一笔。

  但自己留下的烂摊子又得收拾,所以才选了‘坚刚不可夺其志’的老四上位,就是为了利用他眼里不揉沙子的性格,来趟深水区,啃硬骨头的。

  胤禛后来的死得莫名其妙的,和那些被他得罪利益群体的反扑和报复是分不开的。

  而李世民经过贞观一朝二十年的努力,差不多把他能做的都做了,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该改革的弊政也都改了,情况和乾隆继位时差不多,江山已经十分牢固了。

  有了雍正时期的多项改革,康熙一朝积累下的弊政经过扭转,国库充盈。

  乾隆只要萧归朝随,就算往下顺,也能再撑个百八十年,好几代人。

  想到这里,李言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接李世民的位,其实就相当于弘历接胤禛的位置,而不是胤禛接玄烨位置。朝庭处在不同的情况,自然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不能死搬硬套,要灵活实际。

  即然是这样,那自己就绝不能大量得去得罪人,恶人,只能让别人来做。

  李世民好高鹜远、贪功心切.

  啊!不是

  李世民志存高远、文韬武略,绝不可能安份的,再加上昨天的彻夜长聊,接下来大唐的朝堂上肯定会掀起极大的波澜,原本的改革加上自己的分封制,短期内肯定无法平静。

  自己要是一直在东宫的位置上,指定会被他拿来顶杠的,除非自己暂时缺席?

  是啊

  想到这里,李言一阵激动,自己真是傻啊?

  一直只想到着政治旋涡里左右支拙的,可就算自己再聪明,也难抵一朝人啊?

  为什么不跳出旋涡,暂时先离开长安城?

  古人都说过,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内而亡,李世民还有十多年的执政时间,贞观刚刚才过了三四年,李言都有些等得不耐烦了,更别说还有那么长时间。

  让李恪李泰李佑他们在内部先卷着,和那些朝臣们勾心斗角,顺便被李世民利用,替李世民背黑锅,间接的帮自己打工,将内部的事情都给收拾妥当。

  而自己则放飞自我,可以在外围逍遥自在。

  那些任务也需要时间,小安康还在吃糖葫芦的年龄,离嫁人还需要好几年,胡人内迁口虽然迫在眉捷,只剩一两年了,可说到底,大唐的这些名臣们不是不知道内迁胡人的坏处。

  只是当时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

  自己能就这样的事情,用未来的危机和李世民发生冲突吗?

  李言到现在都没想到阻止胡人内迁的办法,可自己若是去了草原,那就不一样了,凭着自己的才能,和网罗的一个时代的名臣武将们,不怕不能在草原上打出一片天下。

  到时候釜底抽薪,将胡人困在草原上,不就没有内迁的事情了,这个任务也等于被自己完成了。

  都说打江山容易,治江山难,其实打江山也不容易,只是相对于治理还是更容易一些。

  毕竟打江山只要能杀人、搞破坏、攻城掠地就行了,而治理江山都是些精细活,在和自己人周旋,很难施展开来。

  那些世家大族和势力集团也不完全是祸害,他们即是帮助统治者维护天下的必要力量,又是江山长久延绵的心腹之患。

  别说李世民了,就算是李言,也是很难大刀阔釜的下手整理的。

  虽然系统把自己丢在了贞观初期,可自己却是可以选择跳出这个安逸的环境,去到北方动乱之地,替李世民营造一个和平的内部治理环境,从容料理内部的隐患。

  而依自己的能耐,在李世民要传位之前,自己完全可以将北方甚至西北地区都给搅得稀啪烂。

  李言知道,就算在一千五百年后的工业化时代。西部和北部地区也都是采用区域自己治理的方式在管辖着,归根结底,不是地域太远,而是文化不相统属。

  由其是西域地区,小国林立,有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和管理方式。

  所谓不破不立,只要能维持,人们就不会想着改变。

  除非能有一股强横的力量,将旧有的格局和模式全部打破,才能为接下来的分封制和汉化做好铺垫。

  大唐的农耕文化属性决定了,他永远不可能扮演这股角色。

  这样的话,就要从外部寻找力量了,而北方大漠侵略性十足却又江河日下的突厥,是最适合背这个黑锅的。到时候,搅动祸害天下的是突厥,而收拾局面、再造乾坤的是大唐。

  李世民在内好好治理好内政,而自己在外,创造条件将这些莽荒之地都给纳入大唐的统治范围。

  父子两人携手并行,用直辖加分封的模式替代未来切实可行的直辖加自治模式,以内制外,一主一次,中央辖地方,就可以形成后世的秋叶海棠的局面。

  格局一被打开,李言顿时感到胸中有一团烈火在熊熊燃烧。

  自己以前活着实在是太憋屈了,明明是一条龙,却硬生生被挤成了一条小泥鳅,与这些一千五百年前的土著们在这方寸之地争一时之得失,太不符合自己穿越者的逼格了。

  自己要补上打江山的那一课,去领会一下大草原的辽阔与苍茫。

  横刀立马,驰骋天下!

  让李世民和朝堂的诸公们看看,自己不是任人摆布,等着吃现成的,只能做一个安安份份的守门之犬,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样可以做开疆拓土、挥斥方酋的开国之君。

  在众人关切的目光下,李言终于拿定了主意,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压制住躁动的心,毅然将手一揖,脸色凝重的说道:“父皇,温室里的花朵固然鲜艳,却经不起风吹雨打。”

  “儿臣是太子,以后也要像父皇一样,替大唐的百姓们摭风挡雨,若是连自己都经不起风浪,又如何撑得起江山社稷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儿臣即然接过了储君的身份,就要有能挑起大梁的担当,这次前去会盟,不但是一次国事,而且对儿臣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历练和成长机会,还望父皇允准!”

  李言话一出口,房玄龄和魏征都是眼放异彩,一脸的欣赏和赞叹,这样的太子,才是大邦储君该有的样子。

第779章 请旨

  2024-07-13

  岑文本瞳孔一缩,眼神诧异,心里更是忌惮了,刚刚自己将太子推到火炉上架起来,是摸准了太子的性格,一方面是想让皇上和其他大臣们看看太子软弱没有担挡的一面;

  最后再将这个差使推到太子头上,将太子送出长安城,一旦脱离了皇上和长孙家族的庇护,那变数就多了,就算蜀王魏王不出手,这么难的差使,太子自己也会露出屁股的。

  一个仁厚懦弱的太子不可怕,可这样的太子也知道培养自己,那早晚有一天能成长起来,胜过蜀王。

  这更坚定了岑文本心中,此次借机除去太子的想法.

  李世民想了想,现在太子的能耐和出色只有自己才知道,其他人是不会把太子当成太子的威胁。

  当然,除了自己那几个成年的儿子。

  太子说的也有道理,天资再好的人,若是一直保护着不加励炼,不经风霜,最后也有可能废掉的。

  自古以来,天命在身的人,自有上天护佑,李世民自己就多次从必死的战场上活了下来,所以他更相信天命所归,自己的太子若有天命,那他这辈子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会是曲折充满坎坷的。

  这才是上天对于一个明君圣主该有的配置和待遇,无论是秦始皇还是自己,不都是这样一路荆棘走过来的吗?

  苦难铸就辉煌!

  这话是一点儿也不错,李世民现御敌治国理政的智慧都是那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历炼出来的,所以他更知道,那些对手和磨难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转头看看眉头紧蹙的长孙无忌,最后沉思良久,默默点了点头:“太子在武德九年,就勇于担当,亲自赴罗艺军营为质,为朝庭分化瓦解敌人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时,以弱冠之年,又要为大唐担当重要使命。”

  “是以,朕决定,若是太子此行顺利来往则罢,若是太子有所闪失,太子妃已有孕在身,若诞下男婴,朕即刻立为皇太孙,以继太子的储君之位。”

  说完,看着殿内的几位重臣,神情严肃的问道:“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唔.

  几位众臣面面相觑,大家一时之间,都没想到李世民会有这种提议,都在飞速的思量着得失。

  魏征似有不虞之情,房玄龄则是不置可否,岑文本是明显的不赞同,心里一沉。

  不过碍于太子还在场,而且马上就要冒险前去北方,一时不好说。

  长孙无忌则是大喜的说道:“陛下的意见甚是妥当,若如此,则太子此行必然安全,臣完全赞同。”

  随后张玄素也是附议:“臣也赞同.”

  想到李世民还年轻,这样的想法也只是为了避免在太子出行期间,其他皇子起了不诡的心思,借刀杀人。

  于是房玄龄也拱了拱手:“皇上英明,老臣也无异议。”

  见大多数臣子们都是赞同,魏征也点头同意。

  最后大家的目光都看着岑文本,由其是长孙无忌更是一脸的质疑,岑文本只好硬着头皮道:“臣也赞同皇上的意见。”

  虽是如此,岑文本想的却是,夜长梦多,太了妃也只是刚刚有孕,还不知道能不能顺利生产,就是生下来也未必是男是女,就是最后生个男丁也未必会被立为太孙。

  就算被立为太孙,离真正成长起来,还得十多年。

  而这么多年,在蜀王,魏王,还有其他的王爷们围攻之下,能不能撑到皇上传位那一天,还不好说呢?

  此时最要紧的是安抚好太子,将其送去北边,然后借突厥人之手,将之除去,蜀王真正的障碍还是太子,而非那个还没出生的娃娃。

  “即然这样,那就这么定了,由太子前去与突利会盟。”

  见此事确定了下来,李世民下了决断:“玄素,朕派你前往朔州前线,提前与突利接洽,安排好会盟之事。”

  两方结盟,事关重大,涉及到的细节都是千头万绪,需要提前商议,最后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言,只是在双方谈好条件,敲定一切后,出面走个形势,表达个态度,具体细节肯定是不用自己去谈的。

  “文本,你去拟旨,朕即位这么久,还没到过东都,朕决定派太子,替朕前往东都视察,然后再去一趟晋阳,顺利替朕巡视一下北方诸镇,慰问一下边地的将士们。”

  “太子与盟突利,关乎两边的安全,此次借着出巡,秘密前去,切勿泄露消息,以免对太子和突利等人不利。”

  “是,皇上!”张玄素与岑文本连忙应了下来。

  李世民安排完后,说道:“即然这样,伱们就先去吧,朕还有一些事项要交待太子。”

  “是,皇上,臣等告退。”

  诸臣退去,殿内剩下了李世民父子两人。

首节 上一节 549/6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从大食堂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