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娱:功夫之王 第760节
每年调动的资金高达数十亿美元,甚至催生出一批有实力的独立制片公司。
然后……他们就被好莱坞坑成了傻逼!
等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华尔街的投行、基金纷纷陷入危机。
为了自救,他们被迫将手中的电影股份以3-7折出售,好莱坞趁机大肆扫货,让华尔街狠狠地爆了一波金币。
……
作为基金的掌控者,杨叶也并没有只是凭着自己的一张脸,就到处要钱。
他设计了一套理论模型,开始到处兜售,声称可以预测出一部电影的成功几率。
在一次聚会上,杨叶高谈阔论,大致阐述了他的这套理论模型。
“基于一部影片的导演、主演、类型、发行日期等因素,以我深耕电影行业多年的经验,就可以大致预测电影投入市场后的成功几率……”
为了增强说服力,杨叶又拿出向桦胜的八大致胜要诀,添油加醋了一番,唬得那些投资人一愣一愣的。
由于杨叶在电影业战无不胜的经验,不少人开始相信,原来一部电影是否成功,是可以提前计算出来的。
其实,这玩意儿只能提供一个大致预测的思路,怎么可能算得准?
要是算得准,就不会有那些黑马了。
《第一滴血》的剧本在好莱坞流传了十多年都无人接手,等到拍成电影,史泰龙自己都觉得这踏马就是一部大烂片。
史泰龙打算花一笔钱把电影买下来销毁,因为丢不起这个人。
被电影公司拒绝后,他又建议把他的戏份尽量剪掉,然而电影一上映,大卖特卖,成了他职业生涯的代表作。
《英雄本色》也是,电影拍完,麦嘉说这算了吧,别上映了,观众不会喜欢的,上映的话还要搭一笔发行费,结果风靡亚洲,导演主演全部一波起飞。
电影票房这玩意儿非常玄学,怎么可能预测?
也只有杨叶这样的穿越者,才能知道哪部电影会成功。
但他不能直白的说出来,所以要搞出一套所谓的理论来遮掩,实际上就是装神弄鬼!
现场有人问杨叶:“今年即将上映的电影中,您最看好哪一部?”
1992年有很多精彩的续集电影即将上映,比如《蝙蝠侠归来》、《小鬼当家2》、《致命武器3》等等。
这些电影的前作都取得了非常高的票房,然而杨叶并没有预测这些电影,那样显不出本事。
杨叶回答道:“前段时间我去看望我的朋友惠特尼·休斯顿,她正在拍摄一部电影,叫做《保镖》。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保护过总统的保镖被聘请,前往保护一位当红的歌星。
这位保镖责任心强,公私分明,绝不和雇主发生感情,但他却被歌手的魅力征服,两人坠入爱河。
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我看了毛片,感觉拍的非常好,我甚至产生了要拍一个中国版的想法。
根据我的分析,我认为这部电影会成为今年的黑马,我预测它的票房至少在三亿美元以上,甚至有可能会成为票房冠军。
据我所知,这部电影会在圣诞前夕上映,大家拭目以待吧!”
杨叶无视那些来势汹汹的续集大作,公然预测一部半年后上映的电影会成为票房冠军,让许多人大感兴趣。
有人当场问道:“爵士阁下,您确认您说的这部《保镖》会成为今年的票房冠军吗?”
杨叶当然不会把话说死,他纠正道:“我是说这部电影会成为一匹黑马,我预测它的票房会在三亿美元以上,可能会成为票房冠军。这种事情当然不可能有一定的。”
那人强人所难地说道:“那么,你能预测一个更准确的数字吗?”
杨叶被人挑衅,当即问道:“请问阁下是?”
那人道:“我是华尔街的一名投资人,我叫瑞恩·卡瓦劳格。”
杨叶摇摇头,说道:“卡瓦劳格先生,我不是神,这只是基于我对这部电影的认知,以及我对市场的分析而得出的结果。
但我可以跟你打一个赌,我赌这部电影的票房会在三亿美元以上,如果达不到,我可以输给你一百万美元。”
瑞恩·卡瓦劳格不信杨叶看个了个毛片就能精准地预测票房,当即说道:“那好,如果票房超过了三亿美元,我也可以输给你一百万美元。”
杨叶和瑞恩·卡瓦劳格击掌为誓,现场的许多人做了见证,大家都饶有兴致地等待着结果。
如果杨叶赢了,那他对电影市场的精准预测能力,将使得他掌握的基金变得炙手可热。
在这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你能赚钱,你能给他们带来收入,你就是爷爷。
……
像《终结者3》这样的电影,对于杨叶来说,拍起来其实非常轻松。
很多看似十分危险的镜头,他根本就不用在场。
而有吴宇森把控全局,他只需要时不时盯一下,确保电影不跑偏就可以了。
这保证了他有大把的时间到处浪,除了游说美国的富人投资他的基金,还能抽出时间来陪女儿,陪中森明菜。
比如说电影开始后不久,TX开着疾驰的大吊车,将牢牢抓住吊臂尾端挂钩的T850甩进路边商店那场戏,非常的惊险刺激,是《终结者3》的名场面之一。
拍摄的时候,自然不可能真的把杨叶挂在吊车上撞房子,杨叶虽然也可以称之为“超人”,但他没有钢铁之躯。
那这场戏如何拍摄呢?
布景小组花了两周的时间,在拍摄场地搭建了一座两层高的商场。
这座商场是特别设计的,确保吊臂撞击的时候,可以穿过建筑物。
拍摄的时候,替身演员驾驶140吨重的吊车,沿着商场疾驰而去,吊臂的钩子上挂着杨叶的替身道具,狠狠地把房子撞烂。
为了让房子倒塌,还得用炸药去炸,而为了制造出更加壮观的视觉效果,特效部门还在商场内部放置了一些烟花。
最后,紫气公司将替身道具换成杨叶的电子模型,电子模型都是前期对着杨叶扫描好的。
剪辑的时候,配合前期拍摄的杨叶的面部特写,就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几乎没人能够分辨出哪些是CG画面。
杨叶的团队经过多年的磨合,搞这些事情已经非常成熟,非常高效了。
杨叶只需要告诉团队,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剩下的事情大家就会自行搞定。
当然,如果遇到技术性的难题,杨叶也会亲自出马。
吴宇森作为导演,对此十分羡慕,这样牛逼的团队,正是他梦寐以求的。
只可惜,这支团队是杨叶一手打造出来的,只听命于杨叶,他吴宇森只用一下体验卡。
在吴宇森使用体验卡的时候,杨叶却被美国电影协会MPA请了去……
第624章 还得薅一部
美国电影协会,简称MPAA,它主导了美国电影的分级制度,代表着好莱坞的利益。
它的成员由八大公司的主席和总裁共同担任。
在杨叶生活的那个时空,联美和米高梅先后被收购,八大变成了六大。
后来福克斯被迪士尼收购,但MPAA又接纳了奈飞为新成员,组成了新六大。
MPAA每年都有会议,但杨叶从来没有参加过,一般都是谢伊或者阿佳妮出席。
接到邀请后,杨叶让吴宇森调整了一下档期,自己前往MPAA的总部开会。
前往MPAA的途中,杨叶问谢伊:“MPAA请我去干什么?”
谢伊道:“我们想进入中国市场,你是中国人,这件事大家需要听听你的意见。”
杨叶点点头:“原来如此!”
1979年中美建交后,好莱坞电影得以重返中国大陆。
从那年开始,中影公司每年都会采用买断的方式引进一些海外电影。
但用于进口影片的经费严格控制在100万美元左右,进口数量也控制在30部。
也就是说,平均每部进口影片大约只能以3万美元的低价引进。
这么点钱能买到个屁,所以好莱坞就把几十年前的老电影扔到中国上映,蚊子腿也是肉嘛。
中影公司引进的第一部影片是《罗马假日》,那踏马是一部五十年代的电影,还是黑白片,但中国观众还是被奥黛丽·赫本迷得神魂颠倒。
而在北美比较热门的《星球大战》、《超人》等电影,虽然已经上映了十年,但还是比较难买到。
后来,好莱坞又以“友情赞助”的方式,以五万美元的低价,将《超人》的放映权卖给了中国。
《超人》上映后,在中国内地掀起观影热潮。
但是,这样买断的方式,好莱坞显然是不能满足的,他们希望能够真正的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在原时空,好莱坞和中国大陆属于是一拍即合。
因为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急剧滑坡,年度票房从1990年的20几亿将滑落到1993年的不足10亿。
当时录像厅横行天下,观众宁可进录像厅看劣质录像带上的港片,也不愿意进影院去看国产电影。
为了解决电影市场崩盘的难题,大陆开始学习海外的先进经验。
当时的香港导演协会的会长吴思远,向广播电影电视部的田聪明部长提出了票房分账制度的建议。
一般认为中国第一部份账大片是好莱坞的《亡命天涯》,但实际上是思远影业跟北影厂合拍的《黄飞鸿3:狮王争霸》。
从1994年开始,中影公司和好莱坞达成协议,每年进口10部好莱坞电影,以票房分账的形式放映,当时的分账比例是10%。
1995年引进的《真实的谎言》成为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让观众明白,什么叫做“大片”,施瓦辛格也成为中国观众的第一代偶像式英雄。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将分账电影的数量增加到20部,分账比例是13%,协议有效期为10年。
……
在这个时空,由于杨叶的乱入,由于他所做的特殊贡献,中影已经在1986年取消统购统销,改为分账制度。
中国大陆每年向香港引进二十部电影,其中十个名额给白杨影业,十个名额给银都机构。
杨叶早早拿到了中国大陆电影市场的入场券,每年都会在内地创造近十亿人民币的票房成绩。
而内地的八大电影制片厂日子也比原时空好过不少。
这使得中国大陆的电影市场不仅没有像原时空那样疯狂滑落,反而顶着录像厅的影响,略有增长。
1991年,内地电影市场增加到了28亿人民币的规模。
这点钱对于好莱坞来说虽然并不多,但亮眼的增长速度还是吸引了好莱坞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