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灵法师,召唤055什么鬼? 第31节
四等分毫无难度,一条直线一条垂线辅助,轻松搞定。
六等分也还行,过!
三等分相对麻烦一些,陈默同学埋头啃了一个多小时,总算从理论上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虚空实操,还需要更长时间的练习。
唯独五等分,把陈默卡了个死去活来。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解题解不出和玩游戏卡关一样,令人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陈默第一次晚上没去加班修炼,灯光下通宵奋笔疾书,草稿纸密密麻麻铺满了台案。
第二天清晨,当他顶着两只布满血丝的眼睛踏入学舍时,立刻引起了莫顿训导的高度关注,第一时间关切的来到陈默身边:“怎么了?是药剂用了有什么不舒服吗?”
“不是不是,是关于灵能分流的问题,我还有一些地方没弄明白。”
莫顿忍不住摇了摇头:“你啊,就是太急了,哪有这么快就想把一个刚学的技能搞明白的。”
“不要心急!要一步一步来。”
等到了今日的早课时间,莫顿清了清嗓子:“咳咳,今天呢,我们来复习一下基础法术中的一个传统高位技能,灵能分流!”
微光三组全体小卡拉:“???”
这课程还能这么临时改的吗?
鉴于这个基本技能全组的人都已经掌握,莫顿快速的重复了一下要点,就一反常态的提前进入了答疑环节。
“哪位同学有问题?”
话音刚落,学舍内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了位置已被特意调整到前排正中央的“罗伊”身上。
那目光里混杂着羡慕嫉妒恨、还有一些“果然如此”的不屑。
陈默硬着头皮站起来:“莫顿训导,我这里遇到了一个问题,在尝试使用灵能分流进行五线分流时,无法精准的定位分流点,花了好多时间依然没能有效的解决。”
“你太着急了!”莫顿微微皱眉,习惯性地敲了敲光滑的讲台,带着点训诫的口吻,“灵能分流的基本功是二线分流!你应该先把这个练熟……”
“莫顿训导,这个我已经完成了!”
“呵,完成和完成可不一样,没有千锤百炼,哪能做到真正的驾轻就熟。”
莫顿侧身让出讲台前方的空间,做了个手势,“来,你上来演示一下,我给你具体说说问题在哪。”
陈默走上前台。
第50章 分流献祭
接下来的几分钟,成为了微光三组学徒们毕生难忘的景象,也成了他们日后无数个场景中,和别人吹牛逼的最好谈资。
陈默的法术模型构建稳定而流畅,虽然其中似乎夹杂了某些不明所以的额外灵能通道,但整体时间上仍然远低于这些中低级学徒。
第一幕,经过短短几秒钟的定位,两道纤细凝练的灵能光束,精准的将主模型一分为四。
第二幕陈默选择了难度显著增加的六线,先后在主模型上增补了直线和圆弧等多道辅助线,最终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六线分流。
如果说前面莫顿还能勉强跟上,那么陈默对于三线分流的操作,他已经完全看不懂了,总之在那么一番眼花缭乱,错综复杂的划分之后,陈默精准的找到了四个点,将主模型一分为三。
用最严苛的角度去看,这个划分依然还有那么一点点偏差,但这是常年泡在法术模型中的莫顿才能感觉到的轻微差异,仅从肉眼上看,这已然是一个非常标准的三线分流。
现场出现了死一般的寂静。
莫顿的嘴巴张开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弧度,约莫可以直接塞进一只泰亚平原的巨行鸟蛋。
而其他微光三组的同学们,则缩在学舍的各个角落里,互相交换着惊恐又茫然的眼神。
亦或瑟瑟发抖!
陈默完全没意识到,他的这个操作有多么逆天。
事实情况是,即便是他的训导,这位阶位虽然不高但基本功无比扎实,号称“人型魔法刻录板”的莫顿法师,也仅仅是在二线分流和四线分流上操作纯熟。
对于奇数类分流,尤其是五以上的奇数类分流,绝大部分法师根本不会去练习,因为投入和产出严重不成正比。
火球既然能便捷的分成四路,不行再补一个火球就是了,为啥非要费老大劲去分五路呢,又不是传说中的五火球神教!
这就如同你练厨艺,别人一个土豆两刀四块完事,你非要削出一个完美的七剑下天山,你练这个的时间,够别人多学十几道大菜了。
至于用几何学理论去简化操作,那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在繁星大陆,教育是少数人的特权。即便是这些幸运儿,数算与几何这类学问,也绝非优先学习的对象。
只有到了升阶门槛的日冕以上法师,为了尝试构建更加复杂的法术模型来冲阶时,才会投入精力和时间进行更细致的学习研究。
对学徒和低阶法师而言?没条件,更没必要!多练就好,一个目不识丁的人,经过千百次的重复练习,也能在墙上刷出漂亮的空心字标语,熟能生巧就够了!
正因如此,陈默仅用一个晚上的练习,就掌握了三、四、六、八等分流操作,此刻还在锲而不舍地“纠缠”五线分流……这足以让在场的所有人,包括莫顿训导在内,都清晰地意识到一个残酷的事实:
这家伙,跟我们压根不在一个赛道上!
我们在跑步,虽说领先了几百米,但是身后这家伙追来时骑着马,还是特么带翅膀的银翼飞马。
莫顿果断决定结束这个话题。
“我……这方面,我也教不了你,不过,我不建议你在这上面投入太多的时间。”
“能做好四线分流就已经够用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硬实力的修炼上,抓紧时间让精神力和法力提升上来或许更好。”
“好的!谢谢训导!”陈默虚心受教,从善如流。
这一天剩下的课程,莫顿教得无精打采,组员学得心不在焉。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软绵绵的无力感。
而我们的陈默同学,一刻也没有为此焦虑,迅速回到了修炼,修炼,再修炼的正常轨道上。
莫顿训导赠送的药剂,经过卡托的亲身测试,恢复效果良好,无明显毒副作用,用卡托的话说:就是口味差了些,像掺了泥土的烂树根!
这种小缺陷完全不是问题,陈默日常的装备背包里,又新增了一样重要道具。
按莫顿的本意,这药剂是帮助陈默缓解长时间冥想带来的巨大精神负荷,减轻压力,让他能多休息一会儿。
但是在陈默看来,休息?什么休息!
原本每天需要五六个小时间歇性休息才能保证修炼,现在只要三个小时了,如果省下来的时间拿来休息,那这药不是白喝了?
当然是继续肝了!
加一场一个半小时的冥想,剩下的时间都拿来练灵能分流!
确认自己的四线分流技术已经足够熟练且稳定,不致引发什么意外之后,陈默稍作休整,斥巨资包下了一间单人技能练习室,再次启动了召唤祭坛。
四线分流,意味着原本需要一次性、长时间维持的臃肿召唤仪式,被巧妙地拆解成了四个独立、轻量化的微型魔法框架。这对陈默的意义极其重大——他终于摆脱了“守株待兔”式的漫长等待!蓝星那边什么时候“上货”,他只需要找个安静角落,随时可以“立等可取”!
寄给家里的信早就写好了,临发出前又仔仔细细看了一回,字斟句酌的改了几个措辞,添上了几句这两天又涌上心头的絮叨。
然后是检查已经打包好的寄回家的物品。
包裹在最下层的,是取自山藤小队的魔法徽章。
此前因为魔法知识的匮乏,陈默对于魔法道具有一种强烈的敬畏心,小金毛身上的魔法装备不敢拿,怕有什么追踪印记,手中的其他魔法物品也不敢往蓝星发送,生怕给家里带来什么意外。
直到从莫顿这里相对完整的接触了魔法基础知识,他才开始尝试向老家递送这些魔法道具。
除了魔法道具,物料里面最有价值的,是从莫顿导师那里弄来的几种魔法材料和药剂。
接下来是一大叠存储卡——里面塞满了这段时间他在繁星大陆采集的所有环境数据、摄录影像,以及配套的、密密麻麻写满字的日常记录和学习笔记手稿。
陈默在训导那里事无巨细,把每一点最细微的修炼体悟都记录的详详细细,可不仅仅是认真而已,更重要的就是为了给老家把这些技术和心得送回去。
看着还有一点点传输余量,而这段时间一直没法外出采购,陈默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将一些从修炼室的角落里薅来的泥土和碎石小心的放了上去,总算将这次分流式召唤祭坛的传送空间,塞得满满当当。
确认单人练习室的门禁已牢牢锁死,陈默再次输入了那段冗长繁复、承载着星辰轨迹的空间坐标。
嗡……
微弱的空间波动闪过。分流之后仅四分之一的祭坛传送量,成功为遥远的蓝星捎去了一份来自异世界的,重量约为一点八公斤的新“礼包”。
嗯,还没有一次月壤采集来的多……
密集的蜂鸣警报,再一次在长乐宫,慈航工程处特别战备办公室内骤然拉响。
第51章 设计任务书
对于东夏【慈航工程处】来说,当前阶段他们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守候那跨越未知维度的,【游子】的回音。
当看到屏幕上跳出数据流的一瞬间,林向东代处长先是一喜,继而心里一紧。
欣喜的是【游子】终于有了联络,距离上一次献祭已经过去了四十多个日夜,按照之前游子的说法,哪怕是第一次使用了刺激性药剂,恢复期也没有这么长。
对于他们这些始终守候在这里的人来说,超出的每一天,都是如坐针毡,倍感煎熬。
林向东只能期望是游子太忙,被某些事耽搁了,千万千万不要是出了什么意外。
如今新一轮的传送信号抵达,总算是让慈航的这几位工作人员心里松了下来。
而随之而来的担心,源自于屏幕上显示的传输重量。
上次传送结束后,慈航工程处对机密仓进行了扩建和改造,一个高精度的地磅被放置在了信标下方,当传输重量显示出来时,林向东心提到了半空。
不会是游子受了什么伤,或者遇到了什么万分紧急的情况,急需增援吧。
他甚至顾不上严格执行消毒程序,抓起一个面罩扣在脸上,便一头撞开了机密仓沉重的隔离门。
万幸,虚惊一场。
平日严苛的应急处置演练此刻发挥了作用。整个慈航工程处如同精密的齿轮组瞬间飞速转动,将指令传输到每一个端点。
平安讯息以最高优先级飞向两位东夏领袖的案头,跨界物资分配向各核心研究所,物料调配指令有序调整,各项工作任务被有条不紊地拆解、分配、传达。
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解析,那些源于异界、与现实物理法则格格不入的“离奇需求”,乃至“游子”自身可能都未曾明晰的深层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世界技术人员能理解、能执行的具体技术项目,并分配给合适的单位。
很快,东夏军工东方工业集团麾下的航空光电研究所,负责光电视觉系统的工程师许彦峰,就接到一个来自军方的特级加密文件。
送文件来的是一名年轻的校官,在签署完相关的保密协议之后,对方将设计任务书递给了这位总工程师。
“你们这是瞎搞!”许彦峰只匆匆扫了几页,就把文件放回了桌面。
“小同志,我不知道你的上级是哪里来的,但他肯定一点都不懂技术。”
“外行指导内行,莫名其妙!”
“平视显示器,核心参数是什么?视场角、虚像距离、亮度对比度、分辨率刷新率、延迟时间、眼盒范围、阳光负载安装位置……等等这些参数呢?没有参数,你们不是在开玩笑吗?”
“应用场景呢?匹配平台呢?需求指标呢?啥都没有!就让我闭着眼睛设计?这不是瞎搞是什么?”
许彦峰所说的平视显示器,也被称为HUD,是最早应用在战机上的一种投影显示技术,让驾驶员可以无需低头观察仪表盘,就能将重要参数投影在驾驶员正前方的视线范围内。
上一篇:大道死而我不死,灵气枯竭我长青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