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恶演武,诸天除魔 第279节
楚天舒准备往前,翻到自己当初刚离开的那个月份看起。
但在翻报纸途中,他看到了一个震撼性的标题。
【叛将蔡山君,已被击毙!】
咔!
楚天舒瞳孔微缩,身边的白瓷茶杯,裂开一条细缝。
他抽出那张报纸往下细看,发现通篇并没有说到,蔡山君究竟被谁击毙。
只是说到,蔡山君领兵苦战数日,从大河上撤走的时候,许多兵士坠亡。
蔡山君肯定也已经落水而死。
楚天舒皱眉,往后又翻看几张。
【震惊!益州大都督击溃第三旅主力!】
嗯,这位益州大都督,还是叫蔡山君。
楚天舒仔细对比了一下日期,磨着牙,呵了一声。
这特么哪个混蛋起的标题?!
死了没几天就复活了是吧?!
他端起开裂的茶杯,把水一饮而尽,定心查阅起来。
一年多之前,京城里的老袁,公然祭天宣告,登基称帝。
益州的大都督,最先举起反袁大旗,北方军系立刻调动大军,要剿灭这场“叛乱”。
谁知道,巴蜀之地也举旗响应,与益州合流,统称护国军,跟袁家派出的大军斗了个旗鼓相当,难解难分。
海内海外,为之哗然。
各地都督看出端倪,要么阳奉阴违,要么按兵不动,有的更是也举起反袁反帝的旗号。
不过是三个多月的时间。
袁家皇帝惊怒之下,勾起旧疾,已然病重,不得不宣布废除年号,吊销帝制,以求缓和冲突。
如此一来,护国军算是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又深知北方军系依然实力浑厚,两边谈和罢战。
但是不久之后,老袁病逝,并没有留下一个足够压服所有骄兵悍将的接班人。
北方军系,登时显出乱象。
楚天舒现在所处的地方,是豫州,河内县。
这里还算是个比较幸运的地方。
因为目前,没有哪个军阀在这里驻军。
军阀之间的乱象,也还没有反复的折腾过这个小小的县城。
但是这里,距离镇嵩军的地盘不远。
镇嵩军最初起家,就是一群绿林刀客,说白了便是土匪。
他们的大帅刘雪亚,是个有几分眼力的人物。
最初他鼓动这群刀客,也打出反清旗号,等前清被推翻后,坐享其成,摇身一变,就成了将官。
袁氏声威最隆的时候,刘雪亚巴结的也很到位,得以壮大,占据了豫州西部。
就因地盘都在嵩山山脉附近,所以才有镇嵩军之称。
如今袁氏虽去,镇嵩军的元气却并没有多大损伤。
民间一直有流言,此人蠢蠢欲动,迟早要发兵,尝试占据豫州全境。
楚天舒大致浏览了诸多事件后,又翻出之前讲述护国军战事的报纸,细细查看。
报纸上印有蔡山君的照片。
这似乎是在战场上拍摄的,能够看到,他一条手臂上还裹着绷带,对着镜头,却是笑的。
三个多月的战事,听起来短暂,其实也不知道中间囊括了多少次战役,有哪些遭遇战,又有哪些奔袭作战。
光是报纸上有记录的。
益州军出战之后,就先帮刘焰旗拿下了巴蜀境内其余死硬分子,分三路兵力,前后在六个县作战。
其中一路兵力,正是蔡山君亲临战线。
待到跟北方军系碰撞时,蔡山君也是统筹之人,所调兵力,每一日内,都是在多处与敌开战。
刘焰旗与之配合默契,在山中奔袭挺进,多次起到奇兵之效。
但,如此战绩斐然,也无法掩盖他们当时兵力处于弱势,处处惊险的情况。
不只是一张报纸上,声称蔡山君已经被击毙。
算下来,就这三个月里,蔡山君“死”了四趟。
而刘焰旗,足足“死”了六趟。
那都是他们麾下死伤惨重,丢失阵地的时候。
还好,不久之后,他们又重新出现。
“不知道,马叔钟叔他们,有没有安分的待在讲武堂教书。”
楚天舒想起故人,“战事惨烈到这种程度,如果他们当时,也忍不住去参战了……”
他心中决定,先去一趟益州看看。
从豫州到益州,以他现在的实力,走一趟也花不了太长时间。
报馆老板注意到他已经看完报纸,笑着走了过来。
这人穿一身灰色长衫,戴着棕色边框的眼镜,看着四十岁左右,很有闲谈的兴致。
“先生是远道而来吧,对我们当地的报纸这么感兴趣,莫非是要在这里久住?”
报馆老板说道,“我们河内这几年,看着是过得还行,但要我说,未必算得上宜居。”
“先生如果还没有在这里置办产业的话,倒不如去大汉军府的地盘上看看。”
楚天舒一笑,道:“哦,那边很好吗?”
“那当然了!”
报馆老板说道,“巴蜀古来就有天府之称,益州也是物产丰饶,景色秀丽……”
楚天舒微笑道:“是吗?可益州巴蜀,都是多山之处,深山老林的,什么毒虫鼠蚁都有,那里的气候,绝无我们这里养人吧。”
报馆老板道:“然而,他们军心强盛,治政严明,你看当今天下,没有哪一路兵马,敢轻易捋他们的虎须。”
“像我们这儿,没有强大的兵力庇佑,指不定哪天,就被哪儿的兵马给祸害了。”
楚天舒斟酌道:“那江东呢?只说气候与兵力,江东也都不错。你刚才所言,都并非是大汉军府独有的优点啊。”
报馆老板一噎,道:“唉,鄙人也只是随口一说,看来是思虑不周,受教了。”
楚天舒心情不错的起身,拍了拍他肩膀,认真道:“其实你眼光挺好的,可以坚持下去。”
“不过,你身上应该有点小毛病吧,以后别吃太多油腻的东西,要吃肉,也可以以鸡为主。”
“再会。”
楚天舒说罢,提剑便要离开。
报馆外走进来一个戴着礼帽、提着藤箱的人影。
照面的刹那,楚天舒讶异的止步。
居然是个熟人。
第223章 原典
这报馆里面,虽然摆了一座大半人高的西洋钟。
但所用的窗户,还是老式的木格纱窗,把窗户向外掀起后,用一根竹竿撑住。
窗台上的两样盆栽,如今花开得正好。
在阳光下,更显得叶绿花淡,似有清香。
拎着藤箱进来的人,抓下礼帽,按在胸口,露出一张年轻的面孔,目光惊喜的看向楚天舒。
“霍先生。”
报馆的老板走过来,见状惊讶道,“你们认识?”
霍明笑道:“这位可是救过我命的楚大夫。”
“一别虽久,楚大夫风采依旧。”
霍明,当初是蔡山君的贴身护卫。
虽是军中人士,但他当时是从讲武堂学校出来的,身上甚至还有几分稚气,与楚天舒年龄最是相仿。
如今看来,他气质变得成熟不少,左边额角处,还多出一块红斑。
楚天舒也露出笑容:“你跟这老板相熟?”
“半年前,我带人去办一件事情,回程时,路过这里,在墙角看见半张旧报纸,上面的标题颇为惊人。”
霍明笑道,“有个小战士见了,当场一脚就踩进这报馆。”
“我跟进来看看,不料,一来二去,却把老板发展成了我们的朋友。”
说话间,霍明走到桌边,放下藤箱,立刻来抓楚天舒的手腕。
“这么久了,楚大夫你一点音讯都没有,今天要是没有什么急事的话,我们一定要好好聚一聚。”
楚天舒顺着他的力道,坐回桌子对面,正好还是自己之前的座位。
“我原本就要回益州去看看老朋友的,这不是刚好碰见你了吗?”
“对了,老朋友。”
霍明也坐下来,“钟老师当初腿上被打中一枪,不过已经养好了,马老师帮着做过些侦察任务,没受过伤。”
上一篇:大婚当天去照顾师弟,我走你哭啥
下一篇:从五禽拳开始肉身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