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重工,第一次创业! 第826节
“我要回去告诉我爸,我当兵的时候飙过坦克,飙到了80公里每小时!”
“坦克是可以飙车的!”
“炮手,你爬出去擦一下那个反光镜!”
“擦个屁,那么多土,我一开这舱门,那土得全部灌进来,按照咱们旅长的性子,你要是让土灌到这个坦克驾驶舱里,他能让你用舌头把这些地方全部舔干净。”
“旅长应该没有那么恶心吧?”
“比喻!比喻你懂吗!好好开车!”
“不是,2号车你们什么情况,你们怎么跑到我们右边了?”
“我们不跑没办法,3号车逼上来了!”
“3号车!”
“你问4号车!”
“问我干屁,你问5号车!”
伴随着耳机里嘈杂的声音,5辆原本是一条长龙排开的坦克,慢慢跑成了并排。
黄杰看到这一幕,面无表情的按下麦克风:
“如果坦克碰了,我拿你们的命来抵,好好跑!”
伴随着命令,5号车率先减速,拉开和前面几辆车的距离,接着就是另外几辆车。
当1号车又一次从激光测速仪面前跑过时,速度来到了81公里。
黄杰将目光收回,开始思考当陆军用上这样的坦克时,战争会是什么一个场面。
导弹部队用导弹开路,空军用战斗机在天空撕开裂口,伞兵空降,地面部队不做纠缠,直接长驱而入。
敌方指挥官接到消息,说进攻方有一个装甲旅,正在朝着平原上的重要据点前进,距离200公里。
预计需要8个小时。
这个据点的人收到消息,在不紧不慢地组织人员撤离,同时构建防御阵地。
但他们的阵地刚构建到一半,那些坦克炮就杵到他们脸上,对着他们疯狂开炮,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些人到死都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毕竟在正常前提下,一般坦克好一点的行进速度也就三四十公里每小时。
慢一点,二三十公里也有可能。
这才是真正的闪电战!
高速跑到第30圈,黄杰按下麦克风:
“停车,把坦克开回停车区,检查设备状态!”
他这边刚下完命令,耳机里就传来林易的声音:
“不用,直接跑,跑到没油没电为止。”
听出那声音是林易的,黄杰扭头看向不远处小米重工的工程师团队,林易混在工程师团队中间,正在给那些年轻的工程师传授经验。
似乎刚才那个指令,不是他下的。
指令起冲突,5辆坦克里的人都在等黄杰的进一步消息,等了几秒,他们开始慢慢减速,准备停车。
而黄杰的命令,也在这一刻抵达:“继续高速跑!”
给5辆坦克发完命令,黄杰转身走向林易,等林易空闲下来,他才说道:
“我有点担心履带和履带轮!”
“没事,我们带了换的,坏了换了就是!”林易很随意的摆手,转头走向另一个小组:
“五小组现在在接电,待会他们几个会在坦克边上守着充电,你们几个,就负责记录充电线路的情况。”
“尤其是发现温度过高,或者是冒烟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通知人断闸。”
“充换电是重中之重,搞好了,我们就是大哥,搞不好,我们就是菜逼。”
叮嘱完这个小组,他才转过身,对黄杰问道:
“怎么样,这坦克?”
王杰脸上已经收起了最开始的那一抹轻视,点点头:“速度是够了,就看能跑多久!”
“按照这个速度如果能跑四个小时,那就是胜利!并且能够把充换电的时间,压缩到30分钟内,那就是胜利。”
“如果接下来的火力测试中,炮火威力真的如同你们说的那样,那这就是一款完美的坦克。”
“至于防空……还有所谓的智能化,现在不太需要那个东西,或者说,现在可以预先研制,但没必要强行上,我们需要先优先保证战斗力,而不是保证所谓的科研先进性。”
听他这么一说,林易心中顿时有了底。
速度,只是这辆坦克最不起眼的一项。
火力,才是这辆坦克真正的杀手锏。
被黄杰吼过之后,5个坦克车组的人不再飙车,而是将速度保持在78公里每小时左右,开始悠闲的跑圈。
就是耳机里时不时还传来一声尖叫,让人听得头疼。
太阳西沉,在黄杰又一次喝骂后,环形场上疯狂跑动的坦克终于开始减速,而这里也传来了1号车驾驶员的汇报:
“油料即将告急,请求减速补充油量!”
在1号车汇报后,另外几辆车也陆续汇报。
黄杰没有第一时间回应,而是低头看向手中的数据表和手表。
手表上显示时间,已经是下午5点34分。
测试开始的时间,是早上8点。
在这几个小时里,5公里一圈的跑道,这5辆坦克跑了整整150圈。
也就是整整750公里!
他一双眉头紧皱,目光在手表和数据表上来回扫荡,手表是他自己的,他老婆买的,花了3000多块钱,只有在重要场合的时候才会戴出来看一下。
不可能出错。
而且中午还干了一顿饭,按照肠胃反应的时间来看,时间不会出错。
然后手中的数据表。
这是自己亲自记录的,坦克过一次,记一个数字,过一次记一个数字。
更不可能出现错误。
这5辆坦克,在满油满电的前提下,以平均7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在平原上跑了750公里,没有出现履带损坏,没有出现机械故障。
哈哈!
不科学!
为什么?
这一刻,黄杰感觉到了自己的认知受到了挑战,他很想问一句,是不是自己在草原上呆久了,那些搞科研的,闷声干大事,干出了不得了的东西。
这怎么可能?
就下面机械化营那些坦克,按照一般的行军速度,跑400公里都得进行一次检修,这居然能以70多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跑750公里,而且全程没加油,没充电。
离谱,太离谱了!
750公里,7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在战场上可以直接插到别人老巢了!
他把测试标准往怀里一塞,转头就跑向停车区。
他必须看看,这看起来非常一般的坦克,到底有什么花样。
等他跑到停车区,小米重工的工程师已经先他一步,开始了对坦克的检查。
同时开始充电。
检查的主要是履带和履带轮,毕竟长途长时间行军,这两个东西是最容易损耗的。
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工程师们先用卡尺,一尺寸将履带和履带轮摩擦的位置量了一遍,将数据记录好,这才拿来超声波设备,对履带和履带轮内部进行探伤测试。
在他们填写数据时,黄杰探过去看了一眼,这两个东西确实存在磨损,但磨损还在接受范围内,所以评价是可以继续使用,没有问题。
检查完腿,他们又开始检查其他部位。
“我们的外壳涂层上面,要不要加一层材料,降低泥土在坦克上面的附着性?”
“没必要,那提成本了!”
“坦克炮管容易进灰,有没有办法处理?”
“这不是极端情况,没有哪家会没闲的没事儿,把坦克放到环形跑道上跑,吃前面自己跑的灰尘,让后勤部门做一套炮管清理设备就行。”
“炮管清理设备?”
“长杆猪毛刷,听懂了吗?”
“这下听懂了!”
听了一会儿这些工程师的话,黄杰走向一旁的充电桩,观察上面的充电数据。
和他想象的一样。
900多伏,功率240千瓦的超充,听起来很厉害,如果想要充满其他电池,应该要不了太多时间。
但是,在2000多千瓦时容量的电池面前,这根超级充电桩,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输液管一样。
在充电,但是充得并不快。
全部充满,预计需要3~4个小时。
在充电桩面前逗留10来分钟,黄杰又顺着线路,慢慢往前走,往变压器方向走。
走出几步,他就蹲下身,用手试一下线路的温度,看到守在线路旁边的工程师,还会从他们口中问到详细的测试数据。
去逛了一圈回来,发现检查工作已经结束,他拿着测试项目表,慢悠悠来到林易身边:
“林所长,检查结果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