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独裁者

抗战独裁者 第312节

  一个小队的士兵,端着自己的武器,迅速的展开了冲锋。

  反坦克炮射击了起来,炮弹很快的将阵地炸毁。

  十二挺重机枪,更是不住的扫射着,压制阵地上面的火力。

  强大的火力网,让战士们根本就无法抬头。

  “妈的,欺负我们重机枪少啊。”连长怒骂了一句,竟然点燃了一根香烟。

  “三百米了。”一旁的观察员,迅速的通报日军的距离。

  战士们得到通报,迅速检查自己的武器。

  “让狙击手射击。”连长迅速下达了命令。

  各班的班长,迅速的叫喊了起来。

  随着班长的命令,狙击手们,迅速的开始射击了起来。

  日本人的重机枪射手,虽然分散躲避炮兵的打击,但是却给狙击射手一个很好的射击方位。

  随着毛瑟步枪的声音,各班的狙击手,开始对准了自己的目标,展开了狙杀。

  远处日军的重机枪射手,不知死活的扫射着阵地。

  但是突然一瞬间,十二个射手,全部倒在了机枪上面。

  “八嘎,是支那狙击手,迅速撤出步枪射击范围。”中队长大声的呼喊着。

  随着中队长的命令,所有的重机枪,开始后退了。

  但是在这个时候,高地上面的炮兵营,开始发威了。

  十门75MM山炮,迅速调整自己的射击角度,一发发的炮弹,落在反坦克炮的四周。

  日军的火炮,被死死的压制住了,就连撤退的重机枪,也一时间无法展开火力打击。

  中队长趴在战壕里面,举着望远镜查看自己进攻的小队,脸上露出了笑容。

  因为小队还没有遭遇任何的打击,仍然在前进之中。

  突然,就在中队长还在微笑的时候,阵地上面的各个火力点,迅速的射击起来。

  九挺轻机枪,构筑无数道交叉火力网,进攻的日军官兵,如同割麦子的倒在了地上。

  更让日军官兵无法接受的,阵地上面的两挺重机枪,发出镇人心弦的撕布声,强大的火力网,不断的扫着日军官兵。

  一个日军军曹,整个人被重机枪的子弹撕碎,身体分成了两端。

  这是一场屠杀,中国部队对日军的屠杀。

  “八嘎,重机枪掩护,全部冲锋。”中队长看着火炮仍然射击着自己的阵地,大声喊道。

  自己挥舞着军刀,第一个跑了出去。

  日本人固执的战术,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出来,他们总以为,只要在人数上面保持优势,冲到阵地上面,就可以利用刺刀解决战斗。但是他们似乎已经忘记,各国的军事,都在不断的发展,大炮加刺刀的战术,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战场。

  一百多人的部队,端着刺刀,在中队长的带领下,怒吼着朝着高地冲了过去。

  这些日本人发挥出武士道的精神,但是他们面对的,却是中国部队的九挺轻机枪,两挺重机枪,还有几十支的突击步枪。

  一个个的日军倒在了子弹之中,后面的十二挺重机枪,在也发挥不出任何的作用了,迫击炮的炮弹,异常的准确,狠狠的砸在重机枪上面,将射手全部的炸死。

  远处,阵地上面。

  战士们欢呼了起来,一个营的部队,已经成功的攻取了第一道阵地,配合着侧翼的友军部队,再次对日军下一道阵地进行攻击。

  高地上面的火炮,不断的射击着,配合着步兵的进攻。

  在中国部队的强大火力面前,日本人是无法抵抗的,但是固执的武士道精神,让他们仍然在坚守。

  钢铁可以摧毁任何人类的文明,在这里,只有子弹和炮弹在穿梭,没有任何的人类文明,中日双方的血战,再次的展开了,只不过这一次,中国部队扮演着强者的角色,日本人在扮演弱者。

  夺取高地的三个中队,已经不复存在了,六门残破的反坦克炮,被战士们收集了起来,十二挺重机枪里面,能够继续使用的,只有四挺,而一百多人的日军官兵,死在了这片不属于他们的土地之上。

第220章 继续还是放弃

  “师团长,十一联队诀别电文。”参谋长拿着一份电文,缓慢的走了过来。

  在师团部里面的失野音三郎,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整个人瘫坐在地上,目光顿时间失去了精神。

  十一联队的诀别电文,就意味着他们即将全部被歼灭,一旦十一联队被全歼,以两个联队的兵力,怎么可能阻挡住中国部队前进的步伐,那么等待二十六师团的命运,就是再次被全歼。

  “不不,我们不能在被支那部队全歼,二十六师团已经成为帝国陆军的耻辱,我们绝对不能够在让支那部队全歼,命令部队,迅速收缩防线,同时给司令官阁下发电,请求战术指导。”失野音三郎突然站了起来,红着眼睛,大声的叫喊着。

  “嗨,师团长阁下。”参谋长敬礼,朝着外面走了出去。

  县城里面的人员,迅速做着最坏的准备。

  炮兵联队的三十六门火炮,迅速的分散隐蔽,做好了战斗准备。

  整个密云县城里面,日军开始变得慌乱了起来。

  得到消息的百姓们,却变现出复杂的一面,他们不敢相信,又十分的欣喜。

  没有人愿意活在日本人的统治之下,只是生活的无奈,让他们不得不苟延残喘着。

  所有坚固的房屋,都被日本人征用,临时当作工事。
首节 上一节 312/8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最风流

下一篇:大唐第一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