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警之索马里

红警之索马里 第408节

  所以,要了解一个国家未来战略,最好不要听那个国家说什么。美国人会告诉你许许多多它的国家战略构想,而所有这些战略构想的背后,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维护美国在这个世界上的霸权地位。那么,美国人极力要维护它的霸权又是为了什么?答案只有一个:为了延续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国家生存方式。因此,了解美国国家战略的最好办法,不是听美国人自己说什么,而是要了解美国的生存方式。

  美国人在过去40年里,找到了一种在他们看来是最好的,也最便捷的国家生存方式,那就是用金融手段从全球向美国转移财富。美国人发现自己可以不用生产其他的产品,只生产一样东西就可以致富,就可以过得比世上所有人都好,这个方式就是印刷美元。美国人可以用生产美元来过好日子,就此意义上说,美国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就是金融生存。

  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懂得,为什么在过去的四十几年里,美国把它所谓的垃圾产业、夕阳产业纷纷转移到其他国家,转移到新兴国家包括中华,而让它70%的就业人口从事金融和金融服务业。

  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美国完成了一个制造业大国向金融业大国的转型,它已经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存及生活方式。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了解美国的国家战略。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包括中华在内,你的战略一定是围绕你的生存方式展开。按西方的说法,中华目前的生存方式就是世界加工厂。要做世界加工厂你就需要获得资源,获得能源,然后生产出产品。你的国家战略也要围绕这一切展开。而美国人不是这样,美国人只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生存,美国在过去四十几年里逐渐完善了自己的一套体系,这个体系不妨把它叫做金融殖民体系。

  美国的这种独一无二的国家战略和战略金融体系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先回头翻翻世界近现代史,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帝国崛起,这也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完全新型的帝国。人类自有帝国历史以来,从罗马帝国到大英帝国,基本上都是以一种相似的方式完成帝国积累财富、消耗财富的过程。这种方式是什么呢?就是占领别国的领土,掠夺别国的资源,奴役别国的人民。这就是经典的殖民帝国模式。

  但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使美国意识到,必须避免重蹈古典帝国模式的覆辙。因为一次大战德国向老牌殖民帝国挑战,想要获取自己的生存空间,结果失败了。

  20多年后德国再度崛起,再次向老牌殖民帝国发起挑战,又再度失败了。

  美国毫无疑问记取了这个历史教训:如果一个国家的崛起,一定要从老牌殖民帝国那里虎口夺食的话,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战争,而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最后徒使他人得利。

  美国就是两次大战最大的获利者。在这样一种历史的判断下,美国人希望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帝国模式,这种帝国一定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帝国,而又能尽享帝国之利。于是,如何巧妙地设计并建立一个全新的独一无二的帝国,就成了美国一代代政治家、战略家们的重大历史课题。

  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突破美国宪法限制,连续干过四届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应该说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政治家。他的重要之处在于他的影响超出了20世纪,甚至到21世纪美国和世界也还生活在他的影响中。比如说联合国,再比如说关贸总协定(即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就是在他的主导下创立的。

  更重要的还有“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443章 石油绑定美元?

  美国要打索马里的理由有很多,世界战略格局是一个方面,这点是李岚一早就看到的。而美国经济结构更是让美国不得不发起这场战争的真正理由,奥巴马以和平的面孔上任,如果只是一场全球战略问题,他完全可以忍下来,但是涉及到美元的经济结构,美国忍不了。

  索马里有石油吗?

  不管有没有,对于美国来说,其实并不是关键的问题,而是索马里的石油会流向哪里,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结算,这才是美国考虑问题的根本。

  为什么美国对李岚华人的身份如此的抗拒,如果要是一个俄罗斯人,那情况就大大的不同了。俄罗斯本身就是石油大国,根本不需要进口。可中华进口的石油,一直居于世界榜首。

  这其中就给美国创造了无数的间接性财富。问题就出来了,如果中华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而是从索马里进口石油,那结果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加上石油航道,来至沙特个北非的石油线,都要经过亚丁湾,只要李岚时不时的捣乱一下,也可以让全世界的石油价格大幅度动荡起来。

  并非关键的问题,但也是大问题,索马里石油储量并不少,美国人很清楚,全世界也都很清楚。亚丁湾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一旦开发起来,那就是源源不断的财富。

  索马里具有高效开采石油的能力,这点早就不是秘密了,而且索马里自己的炼油设施在世界看来,也十分的先进。航空燃油,一滴都没有进口过,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旦让如此一个国家发展起来,就不是当初沙特那样了,打已经是打不得了,现在也只能通过谈判来进行了。

  理解到这一点,就不难理解美国真正的目的所在,所以,李岚在惊讶的同时,也明白如何去处理这场谈判。

  把索马里生产的石油去和美元挂钩,这点美国十分乐意,也就不会再为难索马里。可是今后要摆脱美元对索马里的影响就很难了。如果不满足美国这个真正的要求,那这场谈判也就没完没了的。

  “如果这场谈判的最终结果是,我们今后出口的石油都是用美元来结算,你认为我们亏了,还是赚了。”心中想法在左右摇摆,李岚一时间也下不定主意。

  “这怎么说呢?福祸相依吧!”娜塔莎很干脆的回了一句。

  “是啊!福祸相依,从时间来看,答应美国人对我们的好处十分的巨大,可要是今后,当我们度过不平稳的阶段,那对我们来说,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把我们的对外经济支柱依赖在美国身上,这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此前我还有计划用华元来结算,现在……”李岚摇摇头,按道理来说,眼光要看长远,国家战略本来就需要极强的定力,特别是二十一世纪,战略的决胜关键不是你有多高明,而是谁能够时刻牢牢稳住自己。

  娜塔莎知道李岚制定的九年战略,这个战略目光所望,都是九年后。每三年的计划,都在如期完成,六年的规划也都在前面的三年准备中。所以,所谓的九年战略,是每过三年,综合一切形式而进行制定。

  如今,第一个九年战略已经变成了六年规划,下一个战略方向,李岚还未确定中,战略的延伸还有诸多的考虑。主要还是因为这场战争带来的未来许多不确定性,以及今后的国家政治和经济形式,目前都很不明朗。

  娜塔莎很清楚,李岚是不希望今后经常去调整战略,因为调整战略会让之前不少准备都变得毫无意义,这是为了避免浪费。

  “指挥官现在是在考虑,一旦谈判进入到最关键的时候,是否要答应美国的要求?”

  “不错,我也有缓和下与美国的关系,毕竟整天兵锋相对,只会陷入双方都很痛苦的境地,我们今后的战略方向,有一条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发展经济。长期和美国进行对峙,这对我们经济战略,绝对没有任何好结果。”李岚点点头,问题其实都在一个方面上,那就是这场谈判,需要对手让步,那他也要做出让步,毕竟现在的他,还没有一味强硬的资本。

  “叮铃铃!”电话声打断了娜塔莎即将出口的话,接起电话没有多久,便挂了下去,她这才开口道:“指挥官,葬礼仪式已经准备完成。”

  “那就走吧!”李岚点点头,放下文件,起身走出了控制台。

  经过政府部门和索马里穆斯林众多教长的商榷,这场国家葬礼得到了索马里所有人的同意后,便立即开始准备。

  索马里国家陵墓的地址就选在了八卦城东南方向一片延绵起伏的丘陵中,三天的仓促准备时间,终于将陵墓简单修缮完毕。为了尽快安葬那些阵亡的将士,所以一切从简,等阵亡的士兵都入土为安之后,才会慢慢的修缮这片国家陵墓。

  以前,这里就埋葬着上百个阵亡的将士。今天这些阵亡的战士,将以另外一种方式在这里聚集。

  此次战争,三条战线,总共阵亡了将近三千个士兵,其中有七成的士兵都是红警兵团的士兵,剩下的三成是卫戍部队的普通索马里士兵。

  为了完成今天的葬礼仪式,索马里各个清真寺的教长都被请过来,根据穆斯林的习俗,他们要为入土为安的战士,完成净礼,然后战士们的遗体才会被安葬下去。

  回到房间,换上李岚专属的指挥官军装,与同样换上军装的娜塔莎和谭雅,一起走上专车,朝着八卦城西南城门出口驶去。

  沿途可见大量的索马里人,也正往西南方向赶去,宽阔的马路,甚至都出现了一点堵车的迹象。

  大半个小时后,专车便停靠在索马里国家烈士陵墓前。此刻,霍夫曼德、艾哈迈德、苏来曼、史密斯?凯、赛义德、战狼、庄志奋……等一系列红警兵团高级指挥官已经全部到场。

  下车后,李岚向一众军官点头示意,然后便走向了一众清真寺教长的聚集地,向他们亲自表达了自己的感谢,谢他们来主持这场葬礼。

  众人连忙做出回应:“能够为勇士们进行净礼,才是我们的荣幸。”

  李岚并没有着急离开,而是和这些教长以及各族的酋长和长老,开始攀谈起来。

  在陵墓外面,大量的人群开始聚集,不少国际媒体也纷纷赶来。

  时间过去了差不多有半个小时左右,两根长长的杆子竖起来,降下两条白色的挽幛,白底黑字分别用华语和索马里语书写着:“舍生忘死奉献精神永驻,一心为民卫士风采长存。”

  在挽幛拉开后,远处的公路上,一排长长的车队出现在众人眼前,整整一千五百辆军卡,依次停靠在专用的空地上。由禁卫充当的三军仪仗队,和礼仪队在奏响的哀乐声中,开始了这场葬礼。

  陵墓的四周,近十万人开始安静下来,在低沉的哀乐声中,一副副披着索马里国旗的木质棺材从卡车上推出来,由礼仪队抬着,排成整齐的队伍,朝着陵墓内走去。

  “嘭……”二十二响代表最高礼仪的炮声依次响起,在炮声的迎接下,礼仪队的六个官兵抬着第一个棺木,走进的陵墓。

  李岚以及众多军官,就站在陵墓的入口,敬礼目视着一个个棺木从眼前经过。气氛庄重而严肃。
首节 上一节 408/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篡隋

下一篇:大明海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