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第31节

  张铁倒是显得相对平静,只是眼神中透着坚定:“既然排长这么信任我,这副排长我一定当好,帮着把加强排带成王牌!”

  看着他们的反应,方东明满意的笑了笑,便让他们睡觉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那些刚刚招募到的新兵们便被集合了起来。

  作为优先挑选的方东明也不客气,直接就将那些看着就身强体壮一些的青年挑选了出来,让他们加入自己的加强排。

  看得王大山他们这三个排长都连连苦笑,偏偏又不能说什么。

  再将新兵们带回自己的位置后,方东明并未第一时间让他们就进行步枪的射击训练。

  在他的想法中,要优先挑选出来的是机枪手和掷弹筒手,但又不可能让他们每个人都打一下来看看天赋。

  所以,方东明决定用力量和协调性来测试筛选相关的人员,筛选出来后他就会给予相关的射击经验,让他们快速成长。

  现在的时间紧迫,也没什么好耽搁的,当天下午,方东明就组织了起来。

  通过搬重物和快速转身等简单的测试来测试他们的力量和反应灵敏程度。

  1个下午过去了,成功筛选出了18个方东明认为最为合适的人选,这中间肯定有错漏的,但方东明有挂,所以他也不在乎。

  随后各班人员的分配了,每个班1个3人轻机枪小组,1个3人的掷弹筒小组,余下的9人使用三八大盖。

  趁着夜色,将新兵们都分配到各个班,方东明又马不停蹄的给每个人赋予了的相关的使用技巧经验,助他们快速成长。

  其中,使用步枪的每个人赋予2份步枪射击技巧,掷弹筒的,主射手2份,副射手与弹药手1份,轻机枪也是一样。

  如此一来,基本将方东明储备的掷弹筒和轻机枪射击技巧都挥霍一空。

  步枪的射击技巧倒是还剩33份,这些方东明打算往后再给予连内其他排的战士。

  一番的整编过后,加强排每个班15人,加上他跟张铁这两个正副排长共计47人,装备跟火力更是达到了一个鬼子小队的规模。

  而三连的整编计划也在郑建业与张图的商量下完成。

  其中这一次缴获的轻机枪,除去原有1挺,减去分配给加强排的3挺,剩余8挺,连同4具掷弹筒,直接就分配给了各排。

  让他们每个班可以拥有1挺轻机枪或者一具掷弹筒做为班级火力。

  其中一排与二排分到2挺轻机枪和1具掷弹筒,三排则是2具掷弹筒和1挺轻机枪。

  随后剩余的1门九二式步兵炮和一挺九二式重机枪被归属为连直接重火力班。

  最后那89个新兵和连同剩下的差不多50个的老兵也会被重新分散。

  最终形成多数1个老兵带2个新兵,少数一个老兵带一个新兵的模式。

  最后,在郑建业他们的预想中,三连九个步兵班,每个步兵班12人,重火力班28人,再加上加强排的47人,再加上五个连排干部,三连整体会达到188人。

  不过这些的整编暂时只是计划,那些新兵们现在还处于集中训练的阶段。

  而且郑建业还计划拿西村据点开刀,所以他们仅仅只是将计划拟定了出来,等到拿下西村据点后再开始整编。

  PS:求追读,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52章 整个八路军独一份

  训练的时间过得很快,眨眼就过了2天,向阳也带着侦察队的战士匆匆赶回了槐石村。

  而位于苍云岭北部的王家庄内,李云龙站在村口,摸了又摸一门九二式步兵炮,眼神中那叫一个不舍得啊。

  “娘的,旅长怎么那么快就知道消息了。”

  李云龙想着昨天跟旅长的通话,满是哀怨,如同一个怨妇一般。

  “唉!官大一级压死人啊!去吧去吧!”

  骡车车轮咕噜咕噜转动,拉走的不只是一门九二式步兵炮和150颗炮弹,还有李云龙与王承柱那滴血的心。

  是的,王承柱此刻也在这里,满脸的不舍,但却只能目送其离开。

  “他娘的,柱子,还看什么看,赶紧给我滚去带兵训练去,老子靠近你,你要是没练出什么名堂来,上了战场打不准,老子毙了你。”

  现在的李云龙看谁都不顺眼,逮着王承柱就是一顿狂喷。

  王承柱更委屈了,“团长,你可得讲讲道理,这门炮我都还没捂热乎呢,你就送出去,我……”

  “他娘的,滚,给老子滚去训练。”王承柱哪壶不开提哪壶,李云龙直接恼羞成怒了。

  王承柱一边跑一边道:“团长,咱就剩1门宝贝儿了,您可不能再送出去了。”话说完,人已经跑出去老远了。

  “你当老子想啊!要不是老子够机灵,剩下的那里能留下。”李云龙叹了口气,也落寞的回了团部。

  ……

  在当天下午,槐石村的三连战士无论是新兵还是老兵,都全体出动。

  老兵们脸上带着难掩的自信,而新兵们,则是不可避免的紧张、期待、心慌。

  这一次,带着新兵也出动,那当然不是让他们当炮灰,而是要趁机让新兵们感受一下战场的氛围,加快他们的成长。

  并且所有的新兵均是配备了武器,而且是上好的三八大盖,虽然子弹每人只给了5发,但也是整个八路军独一份的了。

  而相比于新兵,老兵们则是从容的多,口袋里的子弹也是多得多,每个人都发了30发的子弹,美滋滋。

  方东明带着加强排的战士也在行军的队伍中,他们排是最快整编的,现在出动也没打散,等开战后,新兵们会在张铁的带领下,远距离射击。

  方东明也没指望他们能够打中,就是想让他们在这种实战的氛围中,实弹射击,加速融合他给予的射击技巧。

  队伍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进,脚步声和武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太阳也在一点点的落下,直到天黑,他们也没停下脚步,借着一点点的月光继续前行。

  等到了夜间差不多10点的时候,郑建业才抬手让大家停下,在一处山坡休息吃干粮。

  而郑建业则是通知了方东明他们这4个排长开会。

  方东明他们将队伍安排好后,便赶了过去,郑建业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原地休息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后,老同志先行出发,抵近西村据点150米外的铁丝网后停下,新同志再行出发,在200米位置停下。”

  郑建业说完,转头看着指导员张图,“老张,新同志们就由你带领。”

  张图点了点头,这些都是出发前商量好的。

  “东明,那门步兵炮还是由你来掌控开炮,炮兵阵地就设在东北方向150米的山坡上,距离西村据点大概900米,有没有把握?”

  方东明毫不犹豫的点头,“放心吧,连长,保证一炮将小鬼子轰上天。”

  郑建业看着方东明自信满满的样子,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向阳,这两个小时,你带人再去摸一遍,有任何变动立即汇报,同时,在战斗打响后,立即将他们的电话线给我剪断。”

  “是,连长。”向阳沉稳有力的回应。

  “朱建安、谷志鹏、王大山,你们负责在炮击开始时,第一时间剪断铁丝网,并将小鬼子挖掘的壕沟垫上木板,构筑出一条可以通行的道路。

  并在炮击结束后,开始冲锋,第一时间将西村据点给老子拿下。”

  “是,连长。”X3

  郑建业目光如炬,扫视着面前的几位排长,又继续叮嘱道:“都给我听好了,这次行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小鬼子在西村据点囤积了不少物资,还时常骚扰周边百姓,咱们必须拔掉这颗钉子!战斗一旦打响,务必速战速决,不能给鬼子任何喘息和求援的机会。”

  众人皆是点头,同时也充满了自信。

  随后郑建业并让他们各自去做准备,而方东明回去后,先是交待了一番陈安、李二娃他们,随后便带着那门九二式步兵炮与郑建业安排的炮组人员悄悄的往预订的炮兵位置上赶。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即将结束。

  老兵们已经在黑暗中集结完毕,他们紧握着武器,小心翼翼地躲避着探照灯的探查,往前摸去,悄悄的抵进到150米的位置,便静静的潜伏了下去。

  新兵们也是紧张的站着,在等待着命令。

  方东明他们也早已将步兵炮架好,炮口遥遥对准那个带着探照灯的炮楼,那是西村据点的核心建筑。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张图低声说道:“走。”

  与此同时,郑建业就站在方东明身边,稍微等了等,确保众人都已经做好准备,这才大声喊道:“开炮。”

  方东明深吸一口气,果断拉下火绳。

  “嗵!”的一声闷响,炮弹如一道黑色的闪电,撕裂夜空,朝着西村据点的炮楼呼啸而去。

  火光瞬间在炮楼处绽放,剧烈的爆炸声震得人耳鼓生疼,炮楼的一角被炸得粉碎,砖石横飞。

  “继续,快,填装炮弹!”

  “嗵!轰隆”

  “行动!”朱建安、谷志鹏和王大山几乎同时大喊,带领着老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铁丝网。

  他们手中的钳子飞速挥舞,几下就剪断了拦路的铁丝,紧接着扛起木板,冲向鬼子挖掘的壕沟。

  向阳也在第一时间,将原先小鬼子埋在地下的电话线,一个匕首直接挑断,彻底断绝了小鬼子求援的可能。

  方东明和炮组人员争分夺秒,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操作。

  随着一声声“嗵”响,炮弹接二连三地朝着炮楼飞去。

  第三发炮弹击中了炮楼的中部,只见炮楼的墙体出现了一道道裂痕,周围的鬼子吓得四散奔逃。

  紧接着,第四发炮弹精准命中炮楼的底部,整个炮楼开始摇摇欲坠,扬起的尘土将周围笼罩。

  “快,最后一炮,彻底解决它!”方东明大喊道。炮组人员迅速装填,调整角度,第五发炮弹带着呼啸的风声,重重地砸向炮楼。

  “轰隆——”这一声巨响震得地动山摇,炮楼再也支撑不住,从顶部开始坍塌,大块的砖石、木料如雨点般坠落,激起漫天烟尘。

  “冲啊!”

  “嘟嘟嘟嘟嘟!”

  嘹亮的冲锋号吹响,战士们开始冲锋。

  战斗的结果已然注定。

  与此同时,坂田联队的联队长此刻也没休息,他正在草拟一份请求针对八路军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的行动报告。

  在报告中,他提出现在八路军虽然还很弱小,但威胁已经在与日俱增,请求优先剿杀八路,以此保障他们后方的稳定。

  PS:感谢好好看看大大的月票支持,感激涕零。

  求月票、求推荐票、求追读

第53章 新兵们的考核

首节 上一节 31/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