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第149节

  尤团长说道:“虽然咱们的装备数量比不上主力团,但这也是总部对咱们的信任。

  咱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些装备,配合其他主力团完成任务。”

  其手下的各营长点头称是,“没错,团长。咱这两门飞雷炮要是用好了,也能给小鬼子来个重创。”

  而第18团的闵团长同时也在安排的这些武器的使用,其中一营的王二壮看着这些熟悉的武器,不由得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作为曾经四营的一份子,他觉得他是幸运的,同时也深深的为自己原先部队而感觉到自豪。

  但同时,他也想靠着自己的本事,给现在的部队带来荣誉。

第190章 现在第16团的家底

  时间匆匆过去,仿佛眨眼之间,就到了5月12号。

  清晨的阳光洒在第16团的营地上,战士们早早便起了床,精神抖擞地进行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团部里,方东明和吕志行神情严肃地对着作战地图,再次确认各项作战细节。

  方东明指着地图上娘子关附近的据点,说道:“政委,这里地势复杂,鬼子防御工事坚固,咱们必须谨慎行事。各营的装备训练情况如何?”

  吕志行点了点头,说道:“经过这几天的训练,战士们对飞雷炮和燃烧瓶的使用已经较为熟练,炸药包也准备充足。

  大家士气高昂,就等着今夜出征,痛击日寇!”

  方东明微微颔首,思索片刻后说道:“虽然战士们训练成果不错,但小鬼子也不是吃素的。咱们还得再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另外,通知各营,行进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隐蔽,不能打草惊蛇。”

  “好,我这就去安排。”吕志行应道,转身走出团部。

  与此同时,各营地里也是一片忙碌景象。

  一营长林志强正带着战士们再次检查飞雷炮,他一边检查一边叮嘱:“弟兄们,这飞雷炮可是咱们破敌的宝贝,一定要保证它在战场上不出任何差错!”

  战士们认真地点头,仔细地擦拭着飞雷炮,眼神中透露出对战斗的渴望。

  二营长陈安则在组织战士们整理燃烧瓶和炸药包,他大声说道:

  “同志们,这些燃烧瓶和炸药包到了战场上,就是咱们消灭小鬼子的利器。

  大家一定要带好,使用的时候注意时机和方法!”

  战士们纷纷回应,将装备整理得井井有条。

  三营长高明那边,正在对挑选出来的精锐突击小队进行最后的动员:“同志们,咱们三营这次担任着重要的突击任务。

  大家都是咱营的精英,一定要拿出最好的状态,为咱三营争光,为16团争光!”

  突击队员们个个热血沸腾,齐声高呼:“消灭鬼子,保家卫国!”

  中午时分,全团集合。

  方东明站在队伍前,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位战士,大声说道:

  “同志们!破袭大战将在今夜凌晨12点正式开启,咱们16团的任务是配合独立团攻打娘子关附近的据点。

  这是一场艰巨的战斗,但我相信,凭借着大家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斗志,一定能够完成任务!

  小鬼子在咱们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是时候让他们付出惨痛的代价了!”

  战士们群情激昂,纷纷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同胞报仇!”

  那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要将天空中的阴霾都驱散。

  此时的第16团,全团已经达到了1300余人。有3个步兵营,1个重火力连,1个侦察中队。算起来合计有11个连队。

  其中,每个步兵营是330余人,拥有3个连的编制。

  装备了27挺的轻机枪,多数是歪把子,少数是拐把子。

  另外还装备了12具掷弹筒,组成了一个火力支援排。而三八式步枪装备有200支。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弹药并不稀少,步枪手每人50发的子弹,机枪手每挺机枪500发,每具掷弹筒也配有50枚的榴弹。

  如此一个营的装备与实力,可以说是远远的超过了小鬼子的步兵中队。

  当然,如果在野外碰上的话,方东明相信,凭借他们第16团战士的精锐程度,一个步兵营就算是同时碰上两个步兵中队也不虚。

  另外,除了这三个营外,重火力连装备了7挺九二式重机枪与1门九二式步兵炮。

  重机枪的7.7毫米子弹倒是不缺,不过步兵炮的70毫米炮弹就有些少了,只有30余枚。

  最后就是侦察中队了,拥有两个侦察小队以及一个特战小队,150人。

  两个侦察小队的人员较多,每个都有60人,主要的装备是一支步枪以及一支短枪。

  不过他们此刻并不在驻地中,已经提前出发了。

  而特战小队人员虽然只有30人,但装备却是堪称整个八路最豪华的。

  全套的特种作战装备,再加上MP38冲锋枪与一支短枪、匕首。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了。

  就是MP38冲锋枪的九毫米子弹不多,每人仅仅只有100发,可能打个两场遭遇战就挥霍空了。

  所以特战队不能随便出手,当要他们出手的时候就是执行最重要的任务的时候,比如:太原机场。

  而就是第16团如今全部的家底了,算起来的确担得起八路主力团的称号,甚至实力很有可能是最强的那一档。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将大地染成橙红色,第16团全体战士背负着武器装备,迈着整齐而坚定的步伐,踏上了征程。

  与他们一同前行的还有由20匹骡马组成的运输队,主要负责运输弹药以及粮食补给。

  队伍宛如一条黑色的长龙,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进,充满了肃杀之气。

  一路上,战士们严守纪律,并不随意大声喧哗与吵闹,只有偶尔被踩动的石子发出轻微滚动声。

  方东明走在队伍前方,时刻关注着周围的动静。

  随着夜色逐渐深沉,16团终于抵达了与独立团约定的汇合地点——一片位于山谷间的茂密树林。

  此时,树林中隐隐传来一些轻微的动静,方东明心中一紧,迅速做出手势,示意队伍停下并保持警惕。

  不多时,从树林深处走出几个身影,为首的正是独立团团长孔捷。

  孔捷看到方东明,脸上露出爽朗的笑容,大步迎了上来,用力握住方东明的手,说道:

  “东明,可算把你们盼来了!咱两团这次携手,一定能把那据点端了!”

  方东明也笑着回应:“孔团长,早就盼着和你们再次并肩作战了。咱两团齐心协力,小鬼子肯定招架不住!”

  在月色之中,孔捷打量了第16团的战士们一圈,也不由得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他娘的,你们第16团还真是够阔绰的,重机枪都有七挺,好家伙,快是我们的两倍了。”

  整个独立团的重机枪加起来也才四挺,其中还有两挺是民24式重机枪。

  这一款的重机枪怎么说呢,主要仿照着德国的马克沁,火力猛、威力大、压制力强。

  但目前,国内的工业水平仿造出来的武器质量确实是参差不齐。所以也导致了一个情况,那就是部分枪械极其容易出现故障。

  而独立团的这两挺就是这样的情况。

  孔捷看着16团的重火力连,眼中满是羡慕,继续说道:“咱独立团那两挺民24式重机枪,三天两头出毛病,关键时刻老是掉链子,真让人头疼。

  哪像你们这清一色的九二式,性能稳定,射击精度又高。”

  方东明拍了拍孔捷的肩膀,笑道:“孔团长,等这次打完仗,咱们一定能从鬼子手里缴获更多好东西,到时候你们独立团的装备也能大大改善。”

  孔捷听到方东明的话,顿时就乐了。“别人说这话,我只当他在吹牛。但你方东明说这话,我信。”

  “哈哈哈!那就多谢孔团长了。”方东明也是大笑了起来。

  两人说话之间,已经来到了独立团搭建的临时指挥部,开始坐下来商议凌晨12点的攻势。

第191章 娘子关

  娘子关是晋省和冀省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更是正太铁路的重要中转枢纽车站。

  而且最重要的是娘子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其两侧高山耸峙,中间一条峡谷通道蜿蜒穿过,仿佛一道天然的门户,牢牢锁住了晋冀之间的交通命脉。

  从军事战略角度看,控制了娘子关,就等于握住了一把钥匙,可以随时截断正太铁路这条小鬼子运输兵员、物资的重要动脉,对小鬼子在华北的整体布局造成严重冲击。

  一旦铁路运输瘫痪,小鬼子前线部队的补给将难以为继,兵力调动也会受到极大限制,进而影响整个战局走向。

  对于此次破袭大战而言,拔掉娘子关附近的据点至关重要。

  虽然总部还未言明,但方东明很清楚,在拔除掉娘子关附近的据点后,接下来的目标很有可能就是娘子关。

  而他们第16团以及独立团,如果这一次任务完成的漂亮的话,接下来对娘子关的主攻任务也很有可能落在他们两个团的手中。

  这是一个极为艰巨的任务,但同时也是一项荣誉。

  不过,攻打娘子关附近的据点说起来简单,但难度其实超乎想象的。

  小鬼子深知娘子关的战略价值,在此苦心经营,构建了极为完备且坚固的防御体系。

  各处据点内不仅修筑了大量的碉堡、地堡,相互之间形成交叉火力,能对进攻的部队造成全方位的打击;

  而且环绕据点挖掘了数道又宽又深的壕沟,沟底布满尖刺等障碍物,阻止进攻方靠近。

  同时,据点周围还设置了多道铁丝网,网上挂满了铃铛等预警装置,稍有触碰便会发出声响,让小鬼子提前察觉。

  在据点的高处,瞭望塔林立,小鬼子哨兵日夜监视着周边动静,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要想接近据点并成功拔除,不仅要突破层层防御工事,还得应对小鬼子居高临下的猛烈攻击,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小鬼子的火力包围圈,导致惨重伤亡。

  而这样防御森严的据点,小鬼子建了四个,也就是说,他们两个团每个团需要负责两个。

  还好的是,现在是处于破袭大战时期,小鬼子的各方面援军都有其他部队来负责阻拦,所以方东明他们两人不用太考虑小鬼子援军的事情。

  此时的方东明和孔捷对着地图,又仔细确认了一遍各自负责的据点位置与进攻路线。

  方东明指着地图上偏西方向的两个据点说道:“孔团长,这两个据点地势更为复杂,防御也更为严密,就交给我们16团吧。

  你们独立团负责东边那两个,咱们各自发挥优势,争取同时拿下。”

  孔捷看着方东明,想了想也没争论,实力不如16团,也没办法,他点头道:“行,东明。老孔我也不说什么别的了,有什么需要随时支会我们。”

  方东明站起了身来,说道:“好,孔团长,咱们战场上互相照应,等打完了这仗,一起喝庆功酒。”

  说罢,他转身走向第16团的队伍,大手一挥,喊道:“出发!”

  第16团的战士们立刻迈着整齐而坚定的步伐,朝着西边的据点进发。

首节 上一节 149/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