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第139节

  欧团长神情一凛,大声回应:“是,首长!保证完成任务!”

  副总参谋长接话说道:“还有,你仔细观察16团特战队的打法,他们这种利用武器优势,远距离精准打击的战术非常有效。

  咱们特务团人数上有优势,要充分发挥出来,以远距离打击为主,不要怕浪费子弹。

  小鬼子装备精良,咱们就得避其锋芒,用咱们的长处去打他们的短处。”

  欧团长认真听着,不住点头:“明白,首长!我这就安排,让战士们学习特战队的打法,把小鬼子困死在这里!”

  副总指挥拍了拍欧团长的肩膀,鼓励道:“好,欧团长,这场战斗就看你们的了!

  总部的安危,就系在你们特务团身上,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群小鬼子全部消灭!”

  欧团长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敬了个礼,斩钉截铁地说道:“请首长放心!不消灭所有鬼子,我欧某人提头来见!”

  说完,他转身迅速回到自己的部队,开始按照副总参谋长的指示重新部署战斗。

  欧团长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各营连注意,听我命令!

  一营从左侧迂回,二营从右侧包抄,三营正面推进,务必对小鬼子形成合围之势!

  都给我仔细学着点特战队的打法,利用好咱们的武器,远距离给我狠狠打!”

  八路军战士们齐声应道:“是!”随后迅速行动起来,如同一股股钢铁洪流,朝着山本特工队的方向涌去。

  方东明手中紧紧握着三八大盖,眼神如鹰般锐利,瞄准一个正举枪射击的小鬼子。

  “啪勾!”

  枪声一响,那鬼子应声倒地。

  小鬼子也并不傻,在感受到出现巨大伤亡后,便立即停止了冲锋,方东明也一下子没了目标。

  而在这时,他才有心思去思考,这些小鬼子的装备,清一色的MP38冲锋枪,而且枪法精准,战术配合也十分娴熟,人员素质更是远超普通日军,这应该就是原剧情中的山本特工队了。

  毕竟,在他所知的范围内,也就只有山本特工队才有这般精良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队员。

  当然,最重要的是来自系统的提示,提示他麾下的士兵击杀了小鬼子的特种作战士兵,奖励MP38冲锋枪修复机会,以及9毫米的子弹200发。

  “哼,山本特工队又怎样,既然敢闯进我们的总部,就别想活着离开!”

  方东明将枪栓一拉,把空弹壳抛出,脑海中思索着系统奖励的用处。

  在他看来,这山本特工队的武器已经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用来装备特战队是非常合适的。

  恰好,他也数过了,山本特工队的人员应该差不多在百人左右,上百条的冲锋枪,他方东明申请个30支老总应该会同意。

第181章 山本一木怀疑人生

  在日军第一军司令部那弥漫着压抑气息的办公室里,筱冢一男正对着墙上大幅的作战地图沉思。

  地图上,太行山区被细致标注,八路军总部的方位被红圈醒目圈出,山本一木特工队的行动路线则用虚线蜿蜒勾勒。

  “南山君。”筱冢一男转头看向静静伫立一旁的参谋长南山秀吉。

  “将军阁下。”南山秀吉立刻回应,身姿挺拔。

  “现在是什么时间了?”

  南山秀吉微微低头看了一眼手腕上的表,恭敬地回答道:“将军阁下,现在是晚上凌晨十二点三十分。”

  筱冢一男微微皱眉,轻轻踱步到窗边。

  看着窗外那漆黑如墨的夜色,外面的世界仿佛被黑暗吞噬,只有司令部周围的几盏昏黄路灯在努力挣扎着散发着微弱的光。

  “那么,山本君的行动应该是开始了吧!”筱冢一男低声说道。

  “嗨依!将军阁下!根据山本大佐此前传递回来的电报,已经到了他们动手的时间了。”南山秀吉回答后,又立即补充道。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1个小时,山本君的好消息就会传递回来。”

  筱冢一男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的光芒,他转过身,背靠着窗户,对南山秀吉说道:

  “这一个小时,可真是让人煎熬啊。

  山本一木若能成功,此次战役必将成为帝国在华作战的经典战例,我们在华北的局势也将大大改善。”

  南山秀吉连忙附和:“将军所言极是,山本特工队皆是百里挑一的精英,装备更是精良无比,对付土八路的总部,定是手到擒来。”

  筱冢一男重新走到作战地图前,手指轻轻划过标注八路军总部的红圈,冷哼一声道:

  “哼,这些土八路,凭借着熟悉地形和一些游击战术,给我们造成了不少麻烦。

  这次,山本一木定要让他们知道大日子蝗军的厉害。”

  时间在寂静与紧张的氛围中缓缓流逝,每一秒都仿佛变得无比漫长。

  筱冢一男时而抬头看向墙上的挂钟,时而又将目光投向桌上的电报机,期待着那清脆的“滴滴答答”声响起。

  南山秀吉静静地站在一旁,虽然表面上镇定自若,但微微握紧的拳头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他太明白此次行动的重要性,若能成功,不仅能打击八路军的指挥中枢,还能极大地鼓舞日军士气,为后续的作战计划铺平道路。

  终于,在紧张而漫长的等待中,电报机突兀地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

  筱冢一男和南山秀吉像是被电流击中一般,瞬间将目光投向电报机。通讯兵迅速上前,开始紧张地记录电报内容。

  筱冢一男几步冲到通讯兵身旁,急切地问道:“是不是山本一木的电报?快念!”

  通讯兵的脸色有些发白,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将军阁下,电报是山本大佐发来的……”

  筱冢一男眉头紧锁,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大声催促:“别磨蹭,快念!”

  通讯兵深吸一口气,念道:“将军阁下,此次行动遇八路顽强抵抗,对方有大量神枪手,我方进攻受挫,伤亡惨重,无法突破防线……”

  筱冢一男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八嘎!”他愤怒地一脚踢翻了旁边的椅子。

  “山本一木这个蠢货,这么多精良装备,这么多精锐,居然办不成事!”

  而此时,远在太行山区的山本一木正处于极度的愤怒与不甘之中。

  本来他们的进攻极为顺利,只要再给他们一点点的时间,他们定能够成功。

  但没想到,突然就冒出了几十个神枪手,利用他们大日子蝗军的三八式步枪,对他们冲锋的人员进行精确打击。

  致使冲锋的势头直接被按了下去,在出现重大伤亡的同时,也给了八路反应时间。

  此刻的八路已经明白双方之间的优劣势,直接就利用步枪与轻机枪这些射程比他们远的武器来与他们战斗。

  致使他们就算有万般的本事,也无法使出来,毕竟手中武器的射程就是200米。

  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队员,山本一木双眼通红,额头青筋暴起。

  “大佐阁下,我们已经连续发起多次冲锋,但根本无法突破!”小原脸上溅满了鲜血,大声向山本一木汇报。

  山本一木咬着牙,看着眼前惨烈的战局,心中满是不甘。

  他苦心训练的特工队,一直是他心中特战力量的骄傲,可如今却陷入如此困境。

  “难道,真的要无功而返?”山本一木心中不断挣扎。

  他的特战理念告诉他,不能做无谓的牺牲,可就这样撤退,他又实在难以接受。

  但他又明白,必须得做出决断了,再拖下去,八路就会从四面八方围上他们。

  而且那些重火力很有可能也会就位,到那个时候,他们想要脱身,那就是难如登天。

  “大佐阁下,再这样下去,我们都会死在这里!”小原急切地说道。

  山本一木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他的身体微微颤抖,不知是因为愤怒还是纠结。

  终于,山本一木下达了命令:“传我命令,全体转进!”

  小原一愣,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佐阁下……”

  山本一木怒吼道:“执行命令!保存实力,以后有的是机会!”

  小原露出一丝喜意,“嗨依!”随后转身传达撤退的命令。

  山本特工队开始有条不紊地执行撤退命令,队员们一边交替掩护,一边缓缓向后撤离。

  黑暗中,MP38冲锋枪不时喷出火舌,压制着八路军的追击。

  然而,八路军怎会轻易放过这歼灭敌人的好机会,枪炮声愈发密集,不断有子弹从山本特工队队员身边呼啸而过。

  山本一木铁青着脸,走在队伍中间,心中充满了懊恼与不甘。

  他回头望向仍在激战的战场,咬牙切齿地低声说道:“八路,今日之仇,我必加倍奉还!”

  就在这时,一颗子弹擦着他的脸颊飞过,带起一阵火辣辣的疼痛。

  山本一木心中一凛,更加速了撤离的脚步。

  方东明明白山本特工队战斗力不容小觑,即便此刻他们处于撤退状态,也不能掉以轻心。

  他看着山本特工队逐渐远去的身影,心中思索着如何给予他们更沉重的打击。

  目光扫过战场,方东明立刻朝着正在指挥作战的特务团欧团长跑去。

  此时的欧团长也是非常的着急,毕竟之前他还在两个老总面前下了军令状的,不杀光所有的进犯敌人,他提头去见老总。

  此刻看到方东明跑来,忙问道:“方团长,有什么想法?”

  方东明顾不上寒暄,直接说道:“欧团长,我想向您借一门掷弹筒,小鬼子撤退,这是个痛击他们的好机会,我需要一具掷弹筒,来给他们带来更大的伤亡。”

  欧团长见识过方东明特战队的本事,深知他们作战勇猛且实力高强。

  没有丝毫犹豫,欧团长一拍方东明的肩膀,说道:“没问题!方团长,你们刚才的表现我都看在眼里,绝对信得过。”

  说完,欧团长转头大声喊道:“三连,立刻给方团长他们送一门掷弹筒过来,再带上20枚榴弹!”

  不一会儿,几名战士抬着掷弹筒,抱着榴弹匆匆赶来。

  欧团长对方东明说道:“方团长,这20枚榴弹你拿着,狠狠揍那些小鬼子!”

  方东明感激地看了欧团长一眼,说道:“多谢欧团长,您放心,这些小鬼子一个都别想轻易跑掉!”

  随后,方东明转头喊道:“李二娃!”

  李二娃迅速跑过来,“团长,有什么指示!”

  方东明指着掷弹筒和榴弹说道:“安排人把这些收好,动作快点,咱们继续追击!绝不能让小鬼子跑远了!”

  “明白!”李二娃立刻招呼几个队员,熟练地将掷弹筒和榴弹安置妥当。

  方东明大手一挥,喊道:“特战队,跟我追!”

首节 上一节 139/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