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87节
而天下第一弩箭的称号,也从韩弩转移到了秦弩的身上。
秦皇嬴政微微点头直接下令道:
“好,天幕结束之后,工部墨家子弟便负责专门督造耧车,日制作的耧车数量要达到三千以上!”
“额外需要增派多少人手,直接暂时从负责军工器械的墨家子弟与匠人之中抽调!”
有了耧车,天下黔首百姓的开沟与播种,将不再是难事,播种效率也会大大提升,大秦所拥有的田地数量也会大幅增加。
而天下黔首百姓如果能够收到他们大秦下发的耧车的话,那么自然也会对大秦与他始皇帝更加心怀感激,民心也会更加巩固。
所以耧车必须要大力建造,不说做到一户一架耧车,但是至少也要做到一村有一架耧车。
对此,相里季没有丝毫犹豫便拱手应下:
“是,陛下!”
耧车这种东西,对于他们墨家子弟来说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
只要有一个大致的草图,甚至草图都可以没有,只要有人和他们大概说一下耧车的作用与模样。
那么任何一个墨家子弟,自己多制作两遍便能够成功制作出来。
耧车真正难的一点,只是难在想不到而已,并不是难在制作这方面0 .......
他估计这一刻天下各地的民间工匠,应该都已经开始自己制作耧车了。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相里季所想的那样,在天幕展示出耧车的巨大作用之后,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也是在对耧车议论纷纷。
代田法能不能使得粮食为之增产,他们暂时还无法验证,也不得而知。
但是耧车有没有用,这个他们是一眼就能够看出来的。
而耧车对于他们的耕种有用吗?
那可太有用了!
开沟与播种同时进行,而且还能够同时开两到三条沟,播两到三颗种子,这是大大节省了他们开沟与播种所需要耗费的时间与精力呀。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如果他们现在就能够制作出耧车的话,那么他们当场便能够使用上这么先进的耧车!
再加上他们也不知道始皇帝已经下令让工部墨家为天下黔首百姓制作耧车。
而且是即便知道这件事,但是秦国官方制作的耧车,什么时候能够下发到他们手上,这也还是一件未知之事。
与其等着秦国官方给他们发耧车,还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当然绝大多数的黔首百姓都不是工匠,而且耧车虽然在相里季眼里属于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器具。
但是放在没有任何工匠经验的普通黔首百姓身上,这依然是一件凭借他们自己很难独立制作成功的器具。
于是,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便将目光放到了自己所知道的附近工匠的身上,纷纷找上了各自十里八乡的匠人。
请求这些匠人为自己制作和天幕上一模一样的二脚耧车,或者三脚耧车。
而耧车的制作也如相里季所说的那样,的确不困难,即便是民间的工匠,自己多试验几遍就能够成功制作出来了。
但问题是,民间的工匠大多数都只有自己一个人,就算是算上带着的徒弟,那也不过三、五个人而已。
平均下来,别说一个村子了,就连一个乡里都不一定能够有一个工匠。
而现在整个村子的黔首百姓,甚至于是整个乡里的黔首1.8百姓,还有周围乡村的黔首百姓都找上了自己,请自己帮忙制作一架耧车。
当然这肯定是有偿的。
然而即便这是有偿的,他们也忙活不过来呀。
凭借他们一个人,又或者是师徒几人这样的小作坊式的制作,一天能够制作出十架耧车,那都算很不错的了。
而目前他们所有的耧车订单,如果全部加起来的话,说是排到了明年也没什么问题。
做不完,做不完,根本就做不完,这便是现在一众民间工匠痛并快乐着的想法。
......
PS1:根据2015年在秦始皇陵的陪葬坑里出土的完整弓弩测算,射程可达800米,这个数字与《战国策》记载的韩弩距离相当。
“谿子、少府、时力、距来者,皆射六百步之外”——《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
战国时期,一步距离约长1.3米,600步即780米左右。
PS2:弩与弓箭不是同一样东西,弓箭双手拉弓即可射出。
但是弩,应该称之为弩机更为合适,需要弓弩手的双臂、双手、双腿、双脚以腰部为轴,借助全身力量上弓,然后才能够射出去.
第一百零七章:战国时期简陋的铁犁,授爵许行、相里季【求订阅,求全订】
【试验完耧车之后,太子扶苏的目光再次落到之前一众农家子弟耕田使用的铁犁上,陷入了沉思。】
【而见此,在场的众人都不敢出声打扰,生怕打断了太子扶苏的思考。】
【毕竟太子扶苏只是略微一动脑,便改进了“畎亩法”,有了“代田法”。】
【而后太子扶苏又再略微一思考,便发明出了如此高效实用的播种耧车。】
【现在太子扶苏再次进入了思考,那么是不是也会对他们现在所使用的铁犁同样做出改进呢?】.
【这样的事情,如果放在其他人的身上的话,那么他们不会相信。】
【但是如果放在太子扶苏身上的话,那么他们却会坚信不移。】
【思索了两刻钟之后,太子扶苏睁开了双眼,然后蹲在地上,再次拿起树枝在地上画出了铁犁的结构模样。】
【而后太子扶苏招了招手,示意许子和相里季一同蹲下来讨论道:“对于现在使用的犁,孤有一点想法,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许子、相里季当即蹲了下来,一左一右地蹲在太子扶苏的两边。】
【待到两人都蹲下之后,太子扶苏方才开口说道:“黔首百姓的耕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耕地,又或者说是要松土。”】
【“所以为了松土,黔首百姓在耕种的时候,便会使用耒耜进行松土。”】
【“但是耒耜在使用时,需要先把尖头插入土壤中,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然后翻出。”】
【“这个过程费时费力,于是为了进一步省时省力,不知哪位先贤便发明出了犁!”】
【“我们目前的犁,主要是由犁梢、犁辕、犁铧这三部分组成。”】
【“其中犁梢,多半由木头制成,由人在后面把持操控铁犁的走向。”】
【“犁辕,同样多半由木头制成,主要依附在耕牛身上。”】
【10“犁铧,则一般由铁铸造而成,耕地时安装在木犁头上,主要用于破土。”】
【“这样一人或者牲畜在前牵引,一人在后面扶持着犁,便可以进行松土划沟。”】
【“耕地的效率相对于耒耜来说,可谓是大大提高。”】
【“但是孤觉得这个铁犁,应该还可以再继续改进一下。”】
【“比如说,在铁犁上再额外增加一块用铸铁或者钢制成的弯板。”】
【“当然,如果没有铁的话,用木板之类的,也可以勉强凑合的。”】
【“这块弯板安在犁铧上方,并向一侧倾斜,表面光滑,这样就能够把犁起的土翻在一边。”】
【“这样铁犁就可以同时起到松土与翻土的作用。”】
【“许师,季尚书,你们觉得如何?”】
【“这个改进设计是否可行?”】
【许子当即眼前一亮道:“应当可行,如此一来松土与翻土便可以同时进行。”】
【“黔首百姓在松土之后,不用额外再翻一遍土,可谓是大大省却了一部分功夫。”】
【一旁的相犁季也是看了一眼太子扶苏在地上画出的部件草图,直接答道:“没问题,现在的铁犁要加上这个部件也很简单,有手就行。”】
【得到许子与相里季两位专业人士的认可,太子扶苏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笑意道:“可行就好。”】
【许子指着太子扶苏画出来的额外部件问道:“不知对于这个增加的部件,殿下可有命名?”】
【太子扶苏微微思索一二后道:“这块部件,便姑且名曰犁壁吧。”】
【而后太子扶苏接着说道:“除了增加这块犁镜之外,我看到之前农家子弟在操作铁犁进行耕种时,犁辕似乎过长。”】
【“特别是在回转和调头的时候,操作较为困难。”】
【“所以我在想,犁辕如果将直辕改成曲辕的话,那么是否可以缩短犁辕,使得犁辕的操纵变得更加容易轻便一些?”】
【听到这个建议,许子和相里季都陷入了沉默。】
【将直辕改成曲辕?】
【之前好像还从来没有人尝试。】
【随即相里季率先给出答复道:“如果要改的话,那么我们墨家是肯定可以改造的出来的。”】
【“但是改造出来之后,是否适合使用,还得要许子他们帮忙实践一番,才能够知晓答案。”】
【许子也是点了点头道:“没问题,你们先将殿下所说的曲辕犁造出来,是否合用,我们农家去实践。”】
【随即相里季便带着一众墨家子弟,开始制作起装有犁壁的“直辕犁”,以及所谓的“曲辕犁”。】
【不过一刻钟,装有犁壁的“直辕犁”便率先制作完成,然后交给许子等一众农家子弟去进行耕种体验。】
【随后两刻钟过去,相里季等墨家子弟也是制作出了第一个粗略版本的“曲辕犁”,然后交由许子等一众农家子弟去进行耕种试验。】
【同时,此前负责试验犁壁的“直辕犁”的农家子弟也会返回来大力肯定犁壁的作用。】
【有了犁壁之后,新犁的确可以同时做到松土和翻土,耕种的效率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然后又过去了两刻钟,先前负责试验“曲辕犁”的农家子弟也是返回来说出自己对于“曲辕犁”的耕种使用体验。】
【不过修改出来的“曲辕犁”并没有如太子扶苏等人所想的那般轻便、好用。】
【但是,相里季觉得太子扶苏的想法应当是可行的,只不过是他们的设计与制作不够完美。】
【于是相里季又带着一众墨家子弟将原先的曲辕犁给拆了,然后重做。】
【在这个过程中,太子扶苏时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许子等农家子弟也是时不时提出自己的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开始的曲辕犁也是因为各种想法、意见和需求,拆了又造,造了又拆。】
【进而导致一整天过去了,曲辕犁都没有真正做好。】
【不过对此,相里季等一众墨家子弟并不灰心,反而斗志满满,表示明天一定会把众人想要的曲辕犁给造出来!】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