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440节
而如果天幕上的“齐国”和他们这个世界的“齐国”表现一样拉跨的话,那么估计天幕上的“秦国”在秦王政二十四年便可以逼降“齐国”。
至此,完成天下大一统的霸业。
换句话说,天上“秦国”大概能比他们这个世界的秦国早两年完成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霸业目标。
如果说,之前他们看天幕,只是感觉他们这个世界的长公子扶苏不如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的话。
那么现在他们便蓦然有种他们这个世界的秦国,整体都比不上天幕上的“秦国”的感觉。
而他们这个世界的秦国整体都比不上天幕上的“秦国”的话,那么岂不是变相说明了他们所有人都不如天幕上的另一群“自己”?
顿时,大秦一众君臣都有一种微妙的感觉。
另一边,看到自己父亲最后死在天幕上的“李牧”手上的时候,项梁也是沉默了良久。
而后,项梁方才长叹道:
“你大父输的不冤!”
不管是天幕上的“王翦”,还是“李牧”,都是不逊色于他父亲“项燕”的当世名将。
单是面对其中一位的时候,他父亲“项燕”都难以保证得了可以获胜,更加别说同时面对两位了。
而且除了“王翦”、“李牧”这两位堪比他父亲“项燕”的名将之外,即便是稍逊他父亲“项燕”三分的大秦将帅。
那也还有太子扶苏、“李信”、“蒙恬”、“章邯”足足四位这么多。
另外天幕上的“秦军”的总体兵力,也要多于他父亲项燕所统率的兵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父亲“项燕”兵败而死,并不冤枉,甚至可以说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王翦”,又或者是“李牧”在他父亲“项燕”的那个位置上,结局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如果说他父亲“项燕”面对两个当世顶尖名将,以及四个出色将帅,还有比自己更多兵力的围攻之下。
最后都能够保持不败,甚至反败为胜的话。
那么项梁觉得这就不是秦国灭楚,而是他父亲“项燕”率军反推秦国了。
甚至,在项梁眼中他父亲“项燕”这一战也称得上是虽败犹荣了。
毕竟放眼六国一众将帅,除了他父亲“项燕”之外,还有谁得到过秦国这么“重视”的围剿吗?
没有!
说秦国是举全国之力来围剿他父亲“项燕”,那也不为过!
而他父亲“项燕”能够让秦国举全国之力来围剿,这含金量有多高还用说吗?
日后和别人提及他们项家有多厉害的时候,只需要将秦国举全国之力来围剿他父亲“项燕”的事迹这么一说,便足以让旁人心悦诚服。
想到这里,项梁也是拍了拍自己侄子的肩膀道:
“要好好向你大父学习知道吗?”
项羽也是双眼发光地看着天幕上的大父“项燕”,猛地点了点头。
虽说在他看来,大父统兵作战的表现并不怎么出色。
但是,出不出色暂且不提。
这种以一己之力,力抗敌国一众最出色的将帅的围攻,以及敌国最多兵力的围剿,最后方才被“勉强”拿下的行为。
在项羽看来,实在是太有档次,太有逼格,太符合他对于强大的认知了。
将来若有机会,他也要像他大父那样,以一己之力,力抗敌国一众最出色的将帅的围攻,以及敌国最多兵力的围剿,这样方才能够突显出他的强大夕!。
第454章第一次挨打的太子扶苏,比任何人都重要的太子扶苏【求订阅,求全订】
【当覆灭楚国,太子扶苏从前线重新返回到秦国咸阳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秦王政二十三年中。】
【而在对一众灭楚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过后。】
【秦王嬴政也是挥了挥手,让殿内的一众内侍等人,全部退下去,只留他与太子扶苏二人在殿内。】
【站在大殿下方的太子扶苏,也是第一次有些忐忑地看着坐在御座之上,面无表情的父王。】
【作为几乎最熟悉他父王脾气的太子扶苏,非常清楚他父王现在这个态度,很明显就是生气了,而且还是非常生气的那种。】
【而至于他父王为什么生气,他也能够猜到原因。】
【所以太子扶苏也是当机立跪地跪下道:“儿臣知错,恳请父王原谅!”】
【话语落下,殿内一片寂静,好半响都听不到任何回答。】
【直到过了片刻之后,秦王嬴政方才从御座上站起来,然后踱步走到太子扶苏的面前,平淡道:“站起来!”】
【太子扶苏闻言也是有些忐忑地站了起来。】
【接着秦王嬴政绕着太子扶苏,语气平静道:“你有错吗?”】
“你率军镇压昌平君掀起的叛乱,稳住了秦国伐楚的后勤线。”】
“后又率军支援李信,使得秦国二十万将士不至于大败亏输。”】
“之后更与王翦他们,一起大败项燕,攻灭楚国。”】
“这一桩桩,一件件,全都是你太子扶苏的功劳,你又“一八三”怎么会有错呢!”】
“寡人赏赐你都还来不及。”】
【听到自己父王的话语,太子扶苏也是隐隐额头冒汗道:“是儿臣鲁莽,儿臣不该擅自征召韩地黔首百姓前去平叛!”】
“更加不该在平叛之后没有第一时间返回咸阳,反而是继续前往前线,致自己身陷战场之中。”】
【听到太子扶苏的自述过错,秦王嬴政脸色没有任何变化,反而道:“寡人很想知道你为什么会选择做出征召韩地黔首百姓平叛的选择?”】
“你当时在想些什么?”】
【听到自己父王的询问,太子扶苏也没有任何隐瞒,回答道:“郢陈是秦军攻楚的大后方,同时也是秦军后勤补给线的必经之路。”】
“郢陈若是失守,那么就意味着秦军的身后被插了一把刀。”】
“若是这个时候楚国的大军与昌平君熊启的叛军来个前后夹击秦军的话,那么李信、蒙恬二人所率领的二十万秦军全军覆没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样的损失与代价,对于秦国来说,实在是太大了。”】
“若是秦国真的损失了这二十万大军的话,那么秦国完成扫平六国、统一天下这个霸业的时间,起码也得要再延后个三、五年!”】
“并且这二十万将士的背后,便是二十万户百姓人家。”】
“若是他们全军覆没的话,那么大秦便至少有上百万人会受到影响。”】
“若是等待父王收到叛变消息,再派兵镇压的话,恐将来不及。”】
“所以儿臣便想着就近于韩地征召黔首百姓,前往镇压叛乱。”】
【听完太子扶苏回答的秦王嬴政,神色平静地反问道:“那么你有想过万一你死于战场之上,大秦未来会如何吗?”】
【太子扶苏闻言微微沉默,有关于这个问题,他还真没有想过。】
【因为他当时想的很清楚,虽然昌平君熊启叛变了,但是多半也是就地召集当地的青壮黔首百姓为士卒,基本不会有什么楚国的精锐将士在其中。】
【又或者说,即便是有楚国的精锐将士在其中,但是这个数量也必然不可能太多。】
【否则一旦有大量的楚国精锐士卒移动的话,那么他们秦国安插在楚国的间客必然会收到相关的消息,并且在第一时间传递回来。】
【就像昌平君熊启叛变之后,他第一时间便收到秦国间客传递回来的消息那样。】
【同样,武器装备之类的,也不太可能配备周全。】
【否则那么多武器装备等物资的运输流转,他们秦国安插在楚国的间客也不可能半点消息都收不到。】
【所以昌平君熊启大概率就是裹挟了楚地的青壮黔首百姓,然后连武器装备都配备不齐全,组建起了这么一支杂牌叛军。】
【而他身边有五千百战不死的锐士禁卫军护卫,只要再征召数万青壮黔首百姓为士卒。】
【到时候,哪怕章邯并没有指挥调度大军的能力,甚至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指挥调度大军的能力。】
【只要以这五千装备齐全,百战不死的精锐禁卫军为锋头,那么也足以带领着数万青壮黔首组成的普通士卒,撕碎对面叛军的战线,进而镇压昌平君熊启所掀起的叛乱。】
【即便最后那五千精锐禁卫军不能如他所想的那般,带领着数万青壮士卒镇压昌平君熊启所率领的叛军,但是也足以护卫得了他安然撤下去。】
【可以说,在开战之前,太子扶苏就仔细思考衡量过双方之间的军事实力差距,以及可能出现的种种结果。】
【而在思考衡量出的种种结果之中,太子扶苏得出的最差的结果也是自己可以安然地撤退下去,并没有战死在战场上的风险。】
【所以太子扶苏才会决定亲自率军镇压昌平君熊启所掀起的叛乱,以保伐楚的二十万秦军不遭到截断粮草后勤线,以及前后夹击的情况。】
【而既然没有战死在战场上的风险的话,那么太子扶苏自然也就不会去思考万一他真的死在战场上,大秦未来会如何这件事。】
【当然,他没有考虑到万一自己真的战死在战场上大秦未来会如何,并不代表他就不知道如果自己真的战死在战场上,对大秦未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同样,也正是因为知道自己万一真的战死在战场上,对大秦未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所以他也知道自己现在再作如何辩解都是错的。】
【看着太子扶苏低头认错的样子,秦王嬴政也是心中怒气渐生,语气更加低沉冷冽道:“率军镇压昌平君叛乱一事,寡人算你未虑胜,先虑败。”】
“纵然镇压昌平君叛乱失败,最后也有把握可以安然撤下战场。”】
“但是,镇压完昌平君叛乱之后,为何没有第一时间返回咸阳?”】
“反而是继续深入伐楚前线,最后更是被项燕四十万楚军团团围住?”】
“难道你还有把握能够凭借几千精锐以及数万青壮黔首组成的士卒,打穿项燕的四十万楚军不成?”】
“要真是这样,那寡人就不应该派遣李信、蒙武率二十万将士伐楚,更不应该让王翦再率四十万秦军灭楚,寡人直接派你上战场就行了!”】
【听到自己父王话语中潜藏的愤怒,太子扶苏更是无言以对。】
【说实话,他也没有仅仅凭借几千精锐,再加上数万青壮黔首组成的士卒,就可以打穿项燕率领的四十万楚军的把握。】
【他更加没有率领几千精锐,以及数万青壮黔首组成的士卒,便去攻打项燕所率领的四十万楚军的打算。】
【毕竟他对于自己的定位还是非常清楚的,以他不过数万人的兵力规模,协助李信、蒙恬所率领的二十万主力秦军,打打辅助。】
【又或者是截断一下楚军的后勤粮草补给等等,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说正面硬刚项燕所率领的四十万楚军主力这种事情,自然还是交由李信、蒙恬所率领的二十万秦军主力来应对比较好一些。】
【只不过谁能想到他刚到伐楚前线,碰到的第一战就是项燕所率领的四十万楚军围攻李信所率领的十万秦军这种事情呢。】
【而他作为秦国太子,并且手上又刚好有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在手,他如果不率军救援的话,又如何说得过去呢。】
【再加上,项燕虽然率领有四十万楚军,但是他和李信一内一外,前后夹击的情况下,也未必不能打项燕一个措手不及。。。。】
【只不过,这些原因在他父王看来,依然不是他可以深入前线,置自身于险地的理由。】
【看到太子扶苏沉默不言的样子,秦王嬴政也是气极反笑。】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