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435节
如果那一战他没有疏忽大意,如果那一战他没有战败,如果那一战他成功率领二十万秦军覆灭楚国。
那么他是不是就可以以灭国军功而封侯?
那么他是不是就可以成为大秦下一代的将帅之首?
那么他是不是就可以成为如同王翦这般的大秦镇国名将?
李信不知道,因为那一战他败了,大败而归!
但是,天幕上的“他”还没有败!
天幕上的“他”还有希望!
只要天幕上的“他”打赢了这一战,那么“他”就依然有机会去向世人证明自己有能力、有资格成为大秦新的镇国名将!
而后,就在大秦一众君臣的担忧观望之下。
天幕上的“李信”、“章邯”也是率领着一众秦军将士,打退了“项燕”所率领的楚军一次又一次的袭击。
直到,天幕上的“蒙恬”率领十万秦军将士来援,并且双方再一次内外夹击顺利击退“项燕”所率领的四十万楚军,成功做到兵合一处。
此时,城父中的秦军将士兵力规模已经达到了二十三万余人,与城外楚军之间的兵力规模差距,终于从原来的四分之一缩小到了二分之一,也就是两倍的兵力差距。
虽说这两倍的兵力差距,依然相差了近乎二十万人,但是最起码并不像原来那样完全看不到一点胜利或者脱困的希望。
至少二十三万余的秦军将士,对上四十万余的楚军将士,即便打不赢,但是强行突围、撤退出去,还是有希望做到的。
之后,当看到天幕上的“章邯”进一步以“李信”、“蒙恬”、“项燕”三人作为学习参考的对象,指挥调度能力进一步提高到能够同时操纵指挥十五条指挥线的时候。(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王翦也是越发惊讶地看着身后的章邯,眼中尽是啧啧称奇之色。
因为他虽然也见过在统兵作战方面天赋好的,但是像天幕上的“章邯”统兵作战的天赋那么好的,他还真没有见过。
至少,不管是他儿子王贲,还是李信,亦或者是蒙恬都不如天幕上的“章邯”。
前方的秦皇嬴政也是注意到王翦的神情变化,不由得问道:
“武成侯可是看出了什么?”
王翦指着天幕上的“章邯”说道:
“就天幕上的章邯此刻所表现出来的指挥调度大军的能力,如今秦国一众将帅之中,能够超过他的,包括老夫在内,不过五指之数!”
这个评价一出,其他一众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皆是再次倒吸了一大口凉气0 。。。。。。。。。
因为王翦给天幕上的“章邯”的评价,可谓是越来越高了。
同时,大秦一众青年将帅看向章邯的眼神也是越来越不善了。
毕竟作为实打实以军功封爵,在战场上百战余生的大秦将帅,又怎么可能会对章邯这么一个从未上过战场证明自己天赋、能力的新人服气。
当下,不少的大秦将帅都暗搓搓地想着等天幕结束之后,就去与章邯好好“切磋”一下,看看章邯到底配不配得上王翦给出的超高评价。
而作为被王翦架到火上烤,成为众人目光中心的章邯,此刻也是越发欲哭无泪。
之后看到天幕上的“李信”、“蒙恬”、“章邯”三人彼此指挥调度相互配合默契,不仅将麾下大军指挥调度的如臂使指,使得己方防线滴水不漏。
甚至还能够时不时打出一波波小反攻,使得“项燕”陷入到捉襟见肘的境地后。.
王翦也是越发高兴道:
“陛下可以不用担心太子殿下的安危了!”
“天幕上的项燕虽然统率四十万楚军,但是却不能做到统筹兼顾。”
“而天幕上的李信、蒙恬、章邯三人相互配合起来,却能够足以做到对麾下二十余万秦军如臂使指。”
“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燕或许能够做到小胜秦军一筹,又或者是短暂地凭借兵力优势,压制住秦军。”
“但是,想要大败秦军却是难以做到。”
“甚至若是拖的时间一长,被李信、蒙恬、章邯三人抓到项燕的一个严重疏忽破绽的话。”
“李信、蒙恬、章邯三人率领这二十余万秦军逆推项燕所统率的四十万楚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了这一步,李信、蒙恬、章邯三人已经有了率领着二十余万秦军与太子扶苏,从项燕统率的四十万楚军的包围中,安然突围、撤退出去的可能了。”
“届时,李信、蒙恬、章邯三人所统率的二十余万秦军,即便赢不了项燕,但是最多也就是小败一场,还不至于会到大败亏输的地步。”
看着天幕上的“李信”、“蒙恬”、“章邯”三人默契配合的样子,王翦也是有些啧啧称奇。
以天幕上的“李信”、“蒙恬”、“章邯”联手表现出来的实力,即便是他,除非拼上自己这条老命,否则在一般状态下,恐怕都拿不下他们三人。
可以说,天幕上的“李信”、“蒙恬”、“2。0章邯”三人联手,已经具备了和他在正面战场上掰一掰手腕的资格和实力了。
听到王翦的话语,秦皇嬴政也是轻舒了一口气,太子扶苏的安全能够得到保证就好。
只要太子扶苏的安全能够得到保证,那么其他的一切损失对于秦皇嬴政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而另一边,李信听到王翦说天幕上的“他”与“蒙恬”、“章邯”三人不仅有了可以从项燕的四十万楚军包围之中安然突围、撤退出去的能力。
甚至天幕上的“他”与“蒙恬”、“章邯”三人还有可能率领着二十余万秦军,逆推“项燕”所统率的四十万楚军的时候,李信也是无比的振奋。
一想到天幕上的“他”,伐楚一战没有大败亏输,更加没有使得秦国损失惨重之后,李信心中原本的郁结也是在不知不觉间渐渐消散。
或许这个世界的他于伐楚一战上,的确是失败了。
但是天幕上的另一个“他”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是有可能率领二十万大军伐楚成功的!
另一边,看到李信郁结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之后,王翦也是微微点头。
如果李信伐楚一战失败这个心结不消的话,那么恐怕日后都难以再有进步。
但是如果消了伐楚一战失败这个心结的话,那么未来李信未尝不能再更进一步。
能不能成长到他这个水平不太好说,但是达到项燕那个水平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第450章王翦:幸好当初用盘外招逼死了李牧【求订阅,求全订】
就在大秦一众君臣以为接下来,要么是“李信”、“蒙恬”、“章邯”三人率军逆推“项燕”的四十万楚军,要么是率军突围、撤退出去的时候。
天幕却是画面一转,给了“李牧”那边。
“李牧”率领三万咸阳秦军一路急行军赶到韩地,结果却没想到太子扶苏已经征召了当地的青壮为士卒,前去镇压“昌平君熊启”所掀起的叛乱了。
为了追上太子扶苏,“李牧”也是将麾下的三万士卒精简到一万士卒,然后再率领一万骑兵以一人三马的方式急速飞驰。
到这一步其实都还算正常,大秦一众君臣看着感觉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接下来,“李牧”率领着一万骑兵,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先后辗转、奔袭蔡阳、繁阳、巨阳等地,并且连战连胜十二场,破敌大大小小十八万余。
这就令大秦一众君臣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了。
因为奔袭的速度真的太快了,同时破敌的速衣冷易VII俬鷗鸠+久罢度也太恐怖了。
不管是几千人的敌军,还是几万人的敌军,在天幕上的“李牧”面前,全然没有一合之敌。
甚至就连稍微阻挡一下“李牧”前进的步伐都做不到,一场冲锋过后,敌军瞬间便如同草芥一般被切开,然后迅速四散溃败开来。
接着便是“李牧”率军追杀、围剿四处逃窜的败军士卒,然后重新整队继续奔袭下一个目标。
接着再次遇到野外的楚军,然后再次冲杀使得敌军溃败四散,之后再次追杀、围剿败军士卒,然后再一次整队继续奔袭下一个目标。
可以说,但凡是“李牧”遇到的楚军,长则不过一、两个时辰便结束战斗,短则更是数刻钟左右便结束战斗。
这一刻,大秦一众君臣忽然想起了此前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在与“王翦”、“蒙武”、“尉缭”几人讨论兵家之道时,所提到的兵家四势中的兵形势之言。
左丞相隗状更是忍不住轻声复述道:
“兵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此前隗状不明白什么叫做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以及什么又叫做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10。
但是在看完天幕上的“李牧”千里奔袭,连战连胜十二场大大小小战役,破敌十八万余之后。
隗状便明白了什么叫做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以及什么又叫做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另一旁的右丞相王绾也是同样忍不住轻声念叨道:
“指挥专一,先发制人,避实击虚,兵贵神速,能窥破敌我命脉,以弱击强,以少胜多,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迅速出击并且取胜。”
在这千里奔袭的十二场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李牧”也不乏遇到同样的骑兵,甚至是数量比他更多的骑兵。
但是即便如此,“李牧”也能够做到窥破敌我命脉,避实击虚,先发制人,以弱击强,以少胜多,抓住对方的弱点迅速出击并且取胜。
而作为当世尚且活着的兵家统帅第一人的王翦,也是眉头紧皱地看着天幕上的“李牧”。
因为天幕上的“李牧”很强,真的很强!
甚至可以说,天幕上的“李牧”是他除了武安君白起之外,所见过的最强的兵家将帅了。
随即王翦也是将自己代入到与“李牧”为敌的处境,闭眸遐想了一番。
半响之后,王翦睁开眼睛,神情更加凝重。
因为在刚刚的对敌遐想中,他发现如果双方都率领十万将士的话,那么他基本必败于“李牧”之手。
哪怕是他巅峰之时,能够同时操纵指挥上百条指挥线,在兵力不超过十万的情况下,他也打不赢“李牧”。
原因很简单,“李牧”穿插、突破战线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快到他甚至来不及指挥调度前线的士卒去封堵“李牧”,“李牧”就有可能已经穿插过他的前军,然后切入到他的中军,最后对他进行斩首了。
甚至即便双方统率的兵力规模达到二十万,他也依然打不赢“李牧”。
不过这个时候,他倒是勉强可以保住自己,以及大部分的士卒撤退下去。
只有当双方统率的兵力规模达到三十万之后,他与“李牧”之间的胜负才会陷入到尤未可知的状态之中。
因为当双方各自统率的兵力规模达到三十万,也就是总兵力达到六十万之后,整个战场都会变得无比的庞大。
在这么庞大的战场上,哪怕“李牧”穿插、突破战线的速度再快,他也有足够的时间与距离去指挥调度前线的士卒封堵“李牧”。
这个时候,就要看到底是“李牧”穿插、突破战线的速度更快一些,还是他指挥调度士卒封堵的速度更胜一筹了。
不过,即便“李牧”穿插、突破战线的速度更快一些,他也可以通过移营等方式,来更进一步拉长战线、扩大战场范围。
然后再继续指挥调度士卒封堵“李牧”,从而使得“李牧”陷入万军之中,最后被他渐渐磨死。
但是,这是建立在“李牧”死战不退的前提下的结果。
“李牧”见势不对,便再度率军穿插、突破战线出去的话,那么凭借他的指挥调度也强留不下对方。
不过,如果双方各自统率的兵力规模达到四十万,也就是总兵力达到八十万之众的话。
那么他就有了胜过“李牧”的把握,不过大概也只能够小胜对方一筹,想要真正吞下“李牧”与其麾下大军,依然极其困难。
但是,如果双方各自统率的兵力规模达到五十万,也就是总兵力达到上百万之众的话。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