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422节
尤其是在亲眼目睹了天幕上的“自己”的惨死之状后,他们就更加怕死了。
而且如果连他们也死了的话,那么他们世代传承至今数百、上千年的家族就真的彻底消亡了。
所以哪怕不为他们自己着想,他们也得要为自己家族着想。
总不能让世代传承至今的家族,彻底覆灭在自己手上吧。
若真如此,那么他年逝去之后,又有何面目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
第438章剑指楚国,秦国统一天下最后的绊脚石【求订阅,求全订】
【在先后覆灭了韩国、赵国、燕国、魏国之后,如今阻拦秦国完成统一天下霸业的目标,就仅剩下楚国和齐国这两个诸侯国了。】
【甚至更准确一点说,是仅剩下楚国这么一个诸侯国了。】
【毕竟自从昔日五国伐齐,差点直接把齐国给打的灭国之后,齐国就与其他诸侯国都结下了死仇。】
【因而,不管是其他哪个诸侯国彼此相互攻伐,但是只要不来打齐国,那么齐国都会无~视之。】
【这一点,从之前秦国相继灭韩国、灭赵国、灭燕国、灭魏国,齐国都没有出兵相助就可知一斑-。】
【所以秦国也是把齐国放在了最后面,准备先灭了楚国,最后再灭齐国。】
【而秦国早在秦王政二十年,就曾命大将军王翦率军进攻楚国北部,取十余座城,开道击魏,这也算是秦国在覆灭楚国之前的一次试探。】
【而试探的结果,证明楚国已经可欺。】
【所以秦王嬴政也是召集一众文武百官,商议如何攻楚,太子扶苏也在其中旁听。】
【而在商议过程中,秦王嬴政询问大将军王翦,如果是他的话,攻灭楚国需要多少兵马。】
【大将军王翦回答道:“想要灭楚,非六十万大军不可!”】
【听完王翦的回答,秦王嬴政不置可否,然后又再询问朝中少壮派将军代表之一的李信,如果是他的话,攻灭楚国需要多少兵马。】
【李信则是自信十足地回答道:“仅需二十万兵马即可!”】
【不得不说,因为之前秦国轻易地接连覆灭掉了韩国、赵国、燕国、魏国这几个诸侯国。】
【再加上,如今距离秦国完成扫平六国、统一天下这个霸业目标,也是越发迫近。】
【所以如今秦国朝堂上下都难免有些浮躁,甚至可以说是弥漫着一股过度自信的气息。】
【故而受此气息感染,不管是秦王嬴政,还是其他大部分文武百官都认为攻灭楚国并非什么难事。】
【所以面对大将军王翦与李信各自给出的回答,最终秦王嬴政还是选择了只需要二十万兵马的李信以及蒙恬,作为攻灭楚国的大军统帅。】
天幕下,看着另一个“自己”做出的决定,秦皇嬴政也是脸色一黑。
其他秦国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见此也是微微低头,不敢言语。
因为如果说秦皇嬴政有什么黑历史的话,那么此前选择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去攻灭楚国一事,便称得上是秦皇嬴政的黑历史之一吧。
当时,秦皇嬴政同样也是召集一众文武百官商议灭楚之事,然后同样也都询问了王翦与李信,如果由他们率军攻灭楚国的话,大概需要多少兵马。
而王翦与李信的回答也和天幕上的“他们”一样,一个认为需要六十万兵马才可以攻灭楚国,另一个则是认为只需要二十万兵马便可攻灭楚国。
一个六十万,一个二十万,这两者之间整整相差了四十万兵力。
如果选择前者的话,那么秦国就真的是要将老本都给掏出来了,说是举国之力也不为过。
如果选择后者的话,那么二十万兵力虽多,但并不至于多到需要举国之力才可以支撑得了的地步。
再加上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考虑,最终秦皇嬴政还是选择了只需要二十万兵力的李信,外加蒙恬作为攻灭楚国的大军统帅。
而灭楚一战一开始也非常顺利,李信亲率大军攻克了平舆,又回师向北拿下鄢陵。
同样,蒙恬也亲率大军攻克了寝丘。
可以说,至此便完成了灭楚的第一步战略目标。
之后李信与蒙恬同时向城父进军,并且准备在这里汇合,然后向楚国国都寿春发动进攻,进而完成灭楚之战的最后一击。
可以说,发展到这一步,秦国在战术与战略方面都是没有出什么问题的,并且只要李信、蒙恬两人能够顺利在城父汇合。
那么接下来,楚国的覆灭就近在眼前了。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李信准备向南进军时,郢陈出事了,那里的楚人在秦国相邦昌平君的率领下叛秦了。
昌平君叫熊启,楚国人,是楚考烈王的儿子,同时也是秦昭襄王的外孙。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之间相互通婚,公室子弟到敌国任职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当年芈八子嫁给秦惠文王后,楚国就出现贵族子弟批量入秦的场景。
之后,在“嫪毐之乱”中,熊启与另外一名族兄受秦王嬴政命令,发兵攻击嫪毐。
尔?起[诌I叄拔刘最后,在“嫪毐之乱”中立下战功,熊启被封为昌平君,而他的另外一名族兄则是被封为昌文君,甚至二人还先后担任过秦国的相邦。
在李信、蒙恬拿下平舆、鄢陵、寝丘之后,秦皇嬴政便派昌平君到郢陈,利用他是楚国人的身份,安定当地的黔首百姓。
结果万万没有想到,大概是因为看到自己的母国楚国将亡,又或者可能是受到其他楚国宗室、大臣的游说。
最终,昌平君熊启以楚国公子的身份发动了叛乱。
要知道郢陈是秦军的大后方,也是秦国补给线的必经之路,此地失守,就意味着秦军的身后被插了一把刀。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原本准备与蒙恬汇合的李信,也是不得不调转枪口向西回师,准备先镇压了昌平君所掀起的叛乱,稳定住秦军的补给线。
这个选择,从兵家之道来说,并没有什么错。
毕竟以李信的军事指挥能力,以及兵力来说,他是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可以镇压得了昌平君所掀起的叛乱的。
只要镇压了昌平君所掀起的叛乱,那么后面他再继续去与蒙恬汇合,也并没有什么问题。
最多就是原本可以早一点覆灭的楚国,便成晩一点覆灭罢了。
但是总体来说,还是问久冷6 6弃/ 巴尔罢题不大的。
但是,千算万算,李信忽略了一件事。
那就是对面楚军的统帅,也是个厉害的角色。
那就是项燕,也堪称是楚国的最后一根栋梁。
项燕统帅楚军,并不一味防守,而是一直在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向秦军发起致命一击。
而李信率军向西回师,准备先镇压郢陈之乱,则是被项燕找到了机会。
再加上,李信或多或少也有些麻癖大意,光是把目光盯在了郢陈,完全没有在意之前被打的连连败退的楚军,依然有了发动致命攻击的实力。
于是,李信在前面走,项燕在后面尾随,半路上楚军发动了攻击。
李信在措不及防的情况下大败,被楚军连杀七位秦国都尉。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面对这等情景,李信也是回天无力,只好率领残兵败将退回关中。
至此,第一次灭楚之战便可以说是失败了。
当然,真要说的话,灭楚之战失败了,李信虽然有责任,但是责任也并不大。
毕竟谁能想到已经贵为秦国昌平君,甚至还任秦国相邦的熊启居然会反叛呢。(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并且反叛的地方,还恰好是秦军的后勤补给线。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王翦率军也会选择先解决掉昌平君熊启掀起的叛乱,然后再继续进一步攻楚。
最多就是王翦在率军返回的途中,会更加老成持重,不会被项燕寻到攻击的机会。
又或者是即便项燕发动攻击,王翦也能够率军抵挡下来,不至于大败而归。
而收到李信大败而归消息的秦皇嬴政,也是难得的失态。
而在短暂的失态之后,秦皇嬴政也是意识到,王翦当时说的是对的。
又或者说,现在只有任用王翦,才能够让刚刚经历了一场二十万大军战败的秦军,重新恢复信心。
于是秦皇嬴政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想要请王翦出山。
这一幕,也可以说是有些似曾相识了。
当初秦国攻打赵国邯郸时,秦昭襄王也是因为不听从白起的建议,结果吃了败仗,然后又不得不降下身段去请白起出山。
只不过,比秦昭襄王更好的一点地方在于,秦皇嬴政更加能够放得下自己的身段,更加能够服软。
面对王翦推脱说自己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的时候,秦皇嬴政动情地说出那句名言:“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这话一出,王翦又如何能够鳍留疑伞栮 !贰(九)受得住呢。
再加上,秦军虽然刚刚吃了一场二十万大军的败仗。.
但是,这样的败仗对于秦国来说,顶多算是伤筋动骨,并不至于动摇秦国的国本。
换句话说,秦国还是有余力能够继续发动一场灭楚之战的。
再加上,楚国虽然大胜了一场,但是楚国的内忧依然存在,外部也不可借力。
总得来说,他即将要攻打的楚国的情况,要比昔日武安君白起面对的赵国的情况好上许多。
所以他也是答应了率军攻灭楚国,当然这一次他依然还是要了六十万的兵马。
而这一次,依霓榴吆叄迩咎迩裙"。聊秦皇嬴政也是没有任何犹豫,不管王翦索求什么,他都全部照给,并且给予王翦最大的自主决断权与信任支持。
哪怕后面王翦抵达战场之后,就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任凭楚军屡次挑战,也始终让秦军坚守不出,秦皇嬴政也没有丝毫怀疑王翦。
最终,楚军在屡次挑战,秦军不肯应战的情况下,就领兵向东去了。
而王翦则是趁机发兵追击、强袭他们,最终大败楚军,并且于蕲南,斩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彻底败逃。
从这个角度讲,王翦其实也是有着不为常人知道的自傲的一面。
因为当初楚国大将项燕是用什么方式击败的秦国将军李信,那么现在王翦便是用什么方式击败的项燕。
这也是为什么项燕被秦国大军追至蕲南,逃无可逃之后便拔剑自杀的原因。
一方面是逃不掉了,另一方面也是被王翦用他击败李信的方式来击败自己,太过于屈辱了。
屈辱到但凡是个对自己能力颇有自信的将军都接受不了这个结果,所以项燕便拔剑自刎了。
之后秦军乘胜追击,攻占了楚国的城邑。
一天后,俘虏了楚王负刍,最后平定了楚国各地,设为郡县。
至此,楚国也是正式灭亡了。
不过,这是他们这个世界的灭楚之战的情况,不知道天幕上的灭楚之战又会如何。
至少天幕上的“秦国”有太子扶苏,也有那无法抵挡的飞天锐士军团。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