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381节
当然,为了节约成本,以及相关的人力、物力等资源。
像墨家和公输家这种本质上类似的学派,那就没必要两家各自编撰一本了。
毕竟这东西一旦成书,那是要刊印十几万本,甚至于是数十万本的。
如此庞大的书籍数量,还是能够少刊印一份便是一份吧。
想到这里,秦皇嬴政也是不由得再次感叹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的有用。
如果没有造纸术可以造出廉价,并且既可以写又可以画画的纸张的话,那么医家、农家、墨家、公输家的编书一事绝对没有那么轻易可行。
同样,如果没有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刊印、复制的雕版印刷术出现的话,那么纵然医家、农家、墨家、公输家编撰出了能够让黔首百姓看懂的医书、农书和器具之书。
大秦也绝对不可能做到将之抄写十几万份,甚至是数十万份,然后发给全天下黔首百姓的地步。
听到始皇帝的回答,虽然墨家的相里季与公输家的公输钧都不太乐意和对方合著一书。
但是始皇帝的态度也是很明确,并不打算浪费过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去让他们两家各自编撰两本内容相类似的书籍。
所以相里季等墨家博士也只能够一脸不爽地看了一眼旁边的公输钧等公输家博士,然后低头应道:
“臣等,遵旨!”(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而公输钧等一众公输家博士,虽然也同样不想和墨家合著一书。
但是看到始皇帝连他们两家合著的书籍书名都定下来了,他们也知道此事已定,无可更改。
不过好在始皇帝做事公正,那本由他们两家合著的书籍,书名也是他们两家各占两个字。
《墨道公输》中的“墨道”二字代表了墨家,“公输”二字自然便代表了他们公输家。
“墨道”排在“公输”的面前,又让他们隐隐有些不爽。
当然,想虽然是这么想,但是公输钧等一众公输家博士还是顺从地躬身应下道:
“是,陛下!”
眼见医家、农家、墨家、公输家都相应得到了始皇帝的准许,除了法家之外的其他一众诸子百家,又如何还坐得住。
毕竟谁不想自家的经典之言,能够像医家、农家、墨家、公输家那样成为大秦壬壬万万的黔首百姓必学的书籍之一呢!
于是,其他诸子百家博士亦是纷纷开口请求道:
“陛下,我等儒家亦可。。。。。。”
“陛下,我等阴阳家也。。。。。。”
“陛下,我等纵横家同样可。。。。。。。”
“陛下,我等名家亦同样有。。。。。。。”
。。。。。。.
面对其他一众诸子百家博士的请求,秦皇嬴政神色不变道:
“除医家、农家、墨家、公输家外,其他诸子百家著书之事,过后再议。”
他同意医家、农家、墨家、公输家著书刊印,扩大自身影响力,是因为他看到医家、农家、墨家、公输家著书刊印有利于黔首百姓与秦国。
但是其他诸子百家,他暂时还没有从天幕上看到有利于黔首百姓与秦国的地方。
所以就算其他诸子百家博士编撰好了书籍,他暂时也是不会同意刊印并发行的。
毕竟一旦同意之后,要刊印并发行的书籍数量就不是一、两本那么简单了。
而是数以几十万本计,甚至是上百万本计的书籍。
要刊印并且发行数量这么庞大的书籍,就算是对于秦国来说也并不是一件易事。
看着委婉拒绝的始皇帝,其他一众诸子百家博士纵然心有不甘,但是却也只能无奈退下。
毕竟著书、刊印、发行这件事,最重要的便是要得到始皇帝的支持。
如果没有得到始皇帝的支持的话,那么就算他们将书编撰出来,凭借他们一家学派之力也无法真正做到刊印并发行天下。
另一边,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看到太子扶苏要医家为他们编撰粗浅、直白、简单、易懂的医书。
甚至还要安排医师定期到地方郡、县、乡、镇、村去巡诊的时候,一个个也是忍不住激动热议道:
“医书好呀,虽然咱不识字,但(李得赵)是咱村里还是有能够识字的人的,到时候可以让他告诉我们医书上说的是什么内容。”
“如果能够有这么一本告诉我们怎么自救的医书的话,那么就算没有医师可以立刻诊救我们,我们自己也可以尝试自救一下。”
“是呀,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哪些草药可以治病救人的话,那么我们自己病了也可以上山采药回来吃,就算最后吃药吃死了,那也总比在家里躺着等死要好。”
“谁说不是呢,能够活着的话,谁不想活着呢!”
“只不过以前我们就算是病了,又或者是遇到了什么意外,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人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办。”
“所以如果有那么一本医书也给我们一点解决意见,那就好了。”
“不知道陛下会不会命人编撰这么一本医书羽?”
“应该会吧?像之前天幕出现过那么多次的好东西,陛下都会派人告诉我们,朝廷已经在仿照天幕进行准备、制作了,这次的医书应该也不会例外吧。”
“实在不行,等天幕过后,我们再去找我们这的官吏大人说一说,请求负责治理我们的官吏大人将我们的祈望上传给陛下!”
“可以,带我一个!”
“我也去,到时候喊我一起!”
“这样的事,我也要尽一份力!”
“还有医师,虽然不太可能让我们村里也有一个医师,但是像天幕那样,定期下来看一看我们,应该也是可以的吧?”
“这样的话,如果我们生病了,又或者是遇到了其他什么意外,就可以趁着医师下来诊治的时候,拜托医师来帮忙看一下了。”
“嗯嗯,说的对,这件事也要加上去,到时候把这件事也一起和负责治理我们的官吏大人说一下。”
第392章荆轲刺秦,担忧的秦皇嬴政【求订阅,求全订】
【在太子扶苏忙着和一众医家医师共同编撰、绘制尽可能粗浅、直白、简单、易懂的,给黔首百姓们自救用的医书的时候,秦国也是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燕王实在畏惧秦王的威严,不敢出兵抵御秦王的军队,所以情愿献出整个国家作秦王的内臣,排在属国诸侯的行列里。】
【愿意像秦王的郡县那样贡献方物、交纳赋税,以求能奉守燕国先王的宗庙。】
【只不过燕王惶恐,不敢自己向秦王陈说,于是诚心地斩下了樊淤期的首级,并且献上燕国督亢地图,封装在盒子里。】
【然后很郑重地在朝廷上将它送出,并且派遣使者前来禀报秦王,表示愿意听从秦王发落。】
【要知道,春秋战国这么多年,诸侯各国伐交频频,还从来没有发生过有诸侯国愿意不战而降,并且主动举国内附臣服的情况。】
【这表明了什么?】
【这表明了秦国果真是正义之师,仁义之师,大义之师呀!】
【否则,又怎么会有诸侯国愿意主动举国内附臣服秦国呢!】
【此事一出,看天下谁还敢说秦国残暴无道!】
【所以秦王嬴政在听闻了这件事之后,也是非常的高兴。】
【甚至秦王嬴政心里还想着,既然燕王这么懂事,愿意主动举国内附臣服的话,那么他也不好太过于苛刻对待燕王。】
【不管是千金买马骨也好,还是为了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仁慈也罢,等燕王举国内附之后,他怎么也要给燕王一个厚待异琦刘亦倭(九)。】
【而太子扶苏在听闻了此事之后,也是颇感兴趣地表达了自己也想要上朝旁观一下的想法。】
【毕竟主动举国内附呀,这种事情即便是他此前也未曾听闻过。】
【面对太子扶苏的请求,秦王嬴政高兴之下,也是直接同意了。】
【毕竟在秦王嬴政看来,843太子扶苏今年也已经十四岁了,距离上朝听政的日子也没多远了。】
【现在早一点上朝听政体验一下,也并无不妥。】
【再加上燕国主动举国内附这么大的喜事,太子扶苏在场的话,也能够显得更加庄重一些。】
【所以秦王嬴政与太子扶苏也是特意穿上了朝服,并且安排了最为庄重的九宾之礼,准备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荆轲等人。】
天幕下,看到天幕上的“秦王嬴政”与“太子扶苏”准备接见燕国的使者“荆轲”的时候。
一众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皆是噤若寒蝉地低下了头,不敢抬头再看。
因为他们陛下的黑历史事件不多,但是眼下即将播放的燕国使者“荆轲”进献地图一事,却绝对称得上是他们陛下过往的黑历史事件之一。
甚至如果当初“荆轲”刺杀他们陛下成功的话,那么这就不仅仅是黑历史事件,而是真正要了他们陛下性命的大事件了。
幸亏他们陛下福大命大,自有天命庇佑!
否则如果真让“荆轲”刺杀陛下成功了的话,那么现在他们也是真的不敢想象,秦国会变成什么样。
甚至大秦如今能否真正统一天下,也犹未可知。
而此刻,他们陛下过往的黑历史事件,即将再次被天幕公布于众,他们也是不敢想象他们陛下会有什么反应,又或者说会如何震怒。
想到这里,一些大臣也是偷偷瞄了一眼始皇帝,结果看到始皇帝脸色阴沉,眉头紧皱,眼底一片阴鸷之色后,也是吓的更加把头低下去了两分。
而此刻,始皇帝的确脸色阴沉,眉头紧皱,但是却并不是针对其他一众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也不是因为自己的“黑历史”即将播出而感到恼羞成怒。
而是因为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居然答应让太子扶苏也跟着一起上朝接见燕国使者“荆轲”!
“他”不知道燕国使者“荆轲”是准备假借进献地图之名,行刺秦王之事吗?
噢,天幕上的“他”的确不知道燕国使者“荆轲”是准备假借进献地图之名,以行刺秦王之事。
正如此前的他也没有想过燕国太子丹居然会行刺杀这么下三滥的手段,简直是平白侮辱了一国太子的身份。
不过,天幕上的“他”知不知道燕国太子丹准备行刺杀这么下三滥的手段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担心“荆轲”在刺杀另一个“他”的过程中,万一不小心伤到了太子扶苏,那该怎么办?
“荆轲”刺杀“他”的时候,现场那么混乱,一个不小心伤到了太子扶苏,那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一想到这一点,顿时秦皇嬴政的心情便更加烦躁不安了起来。
天幕上的另一个“他”,为什么要让太子扶苏这么早便参与上朝呢?
难道不知道太子扶苏现在才十四岁,还不到上朝听政的年纪吗?
自己身涉险地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牵连到太子扶苏?
要是,要是,要是太子扶苏真的不小心被“荆轲”那贼子给误伤到了的话。
那么就算是将荆轲,以及燕太子丹等人的尸骸再挖出来挫骨扬灰一遍,也难解他的心头之恨!
想到这里,秦皇嬴政也是眉目冰冷地注视着天幕上即将刺秦的“荆轲”等人,低声呢喃自语: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