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341节

  【见此,太子扶苏亦是面露微笑之色道:“还请李师助孤与父王,共同完善秦国未来大一统之后的新法!”】

  【李斯闻言亦是正襟危坐严肃道:“不敢请耳,固所愿也!”龙】

  【至此,李斯与太子扶苏有关于法家思想之言的理论考校,也是暂时到此为止,转而变成了对于秦国未来大一统之后的新法的讨论制定。】

  【毕竟相较于理想化,甚至可能是有些空谈的理论,法家更加注重的还是实践。】

  【而如果论及实践,又有什么实践能够比得上来一次变法更加深刻呢!】

  【只要太子扶苏亲自参与并制定了一套新法,然后这套新法能够使得秦国比之现在更加强盛久安的话。】

  【那么就足以证明太子扶苏此前对于法家之言的种种领悟与想法都是对的,更加足以说明太子扶苏真正理解并掌握了法家思想之言。】。

第三百五十三章:心思各异的众人,颓丧的张良【求订阅,求全订】

  天幕下,秦皇嬴政看着太子扶苏坚信秦国未来必定能够扫平其他诸侯国,彻底统一天下的模样,也是不禁有些感慨太子扶苏的强烈自信。

  毕竟哪怕自信如他,如果在秦国尚未彻底扫平其他诸侯国,真正统一天下之前,问他秦国是否可以在他手上,做到扫平其他诸侯国,真正统一天下的话。

  那么他的内心,恐怕也不会如太子扶苏这么有自信。

  毕竟在以前的他的心里,六国还是一个非常麻烦与难缠的对手的。

  如果想要真正扫平六国,彻底统一天下的话,不仔细百般筹谋都不一定能够做得到。

  当然,这是以前他的想法,在彻底扫平六国,真正统一天下之后,秦皇嬴政只想说,六国都是什么垃圾,简直是不堪一击的废物。

  与灭六国相比,真正困难与麻烦的还是如何收六国之民的人心,以及如何将秦国从诸侯纷争的战时之国,稳定地过渡到大一统天下的治时之国。

  还有如何合理、稳妥地变革军功授爵制度,推广秦国大一统之后的新法等等。

  这些才是真正令他感到头疼的事情。

  毕竟灭六国如果一时半会灭不掉的话,也不会导致秦国亡国。

  但是以上说的那些事情,如果处理不好的话。

  那是真的很有可能会导致秦国亡国的,来自于【大秦长公子扶苏】光幕中的秦国亡国警告.JPG!

  不过秦皇嬴政又想了一下,太子扶苏列举出的天幕上的“秦国”相较于其他六国的种种优势,也是不由得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相较于他们这个世界过去的秦国,天幕上的“秦国”的综合国力很显然要更加强大的多!

  甚至说句不客气的话,同处于“秦王政十八年”的话,天幕上的“秦国”的综合国力,至少要比他们这个世界的秦国的国力,要强盛一到两倍!

  并且这样的国力差距,随着未来时间的推移,还会越来越大!

  所以天幕上的“秦国”覆灭起六国,恐怕会比他们这个世界的秦国还要更加容易得多。

  故而,太子扶苏对于天幕上的“秦国”未来能够彻底扫平其他诸侯国,真正统一天下有那么强烈的自信心,也就可以理解了。

  所以太子扶苏从现在开始考虑起秦国470未来大一统之后的变法事宜,也是很理所应当的。

  而一旁的李斯,此刻则是在奋笔疾书。

  毕竟现在正是抄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与太子扶苏的答案的好时机呀!

  而且当抄录的时候,发现自己此前所想的某些新法内容与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以及另一个“自己”所想的内容不谋而合时,李斯更是忍不住面露笑意。

  心中大有一种“英雄所见略同”,我果然不愧是“我”,太子扶苏不愧是“我”的好学生的激动、自豪之感。

  当然,此刻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与太子扶苏,还有天幕上的“秦王嬴政”目前正在讨论的新法并不完善,仅仅只是有一个雏形。

  毕竟时间太短,以及新法也并未经过真正的施行,所以有些错漏、不完善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无所谓,一方面未来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与另一个“自己”总归会慢慢将新法给完善的,到时候自己再接着抄答案就行了。

  另一方面,即便未来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与另一个“自己”不再暴露有关于大一统之后的新法内容,以他的才智能力,也同样足以将目前看到的新法雏形给补充完善。

  甚至得益于自己比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多出十余年治政经验的原因,现在他便可以针对天幕上太子扶苏与另一个“自己”所讨论的新法雏形。

  进行相关的查漏补缺,使之变得更加的完善,以及更加具有可执行性。

  而在李斯身后的一众文武百官、贵族公卿,同样也在认真地看着天幕上提出的九级科举考核制度等新法内容。

  对于接下来要变军功授爵制度之法,给黔首百姓开民智,育人才,推行九级科举考核制度这件事。

  秦国的一众文武百官、贵族公卿总体上,还是持赞同意见居多的。

  一是因为,这是始皇帝已经决定了的事情。

  而始皇帝决定了的事情,除非始皇帝自己主动收回去,否则不管是其他任何文武百官、贵族公卿都没有改变、动摇的能力。

  毕竟现在正是始皇帝自身威望权势最巅峰之时,在这个时候无人可以真正违逆始皇帝的意志。

  二是因为,此前【大秦长公子扶苏】光幕中的秦国摇摇欲坠的场景,同样也是被他们深深记在心里的。

  虽说现在他们也没能再看一次【大秦长公子扶苏】光幕,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秦国陷入到那样濒临亡国的境地。

  但是有一点他们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如果秦国要亡的话。

  那么他们这些作为与秦国捆绑最深的文武百官、贵族公卿的下场也绝对好不到哪去。

  所以救秦国,避免秦国陷入到【大秦长公子扶苏】光幕中那样摇摇欲坠的境地,便是在救他们,以及救他们的子孙后代。

  而目前通过太子扶苏揭露出来的弊端来看,军功授爵制度便很有可能是导致秦国未来崩塌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如果通过变军功授爵制度之法,推行九级科举考核制度等新法能够改变、避免秦国未来崩塌的结局的话。

  那么他们也是愿意割让自己的一部分利益,用以支持始皇帝与李斯的变法、新法的。

  毕竟仅是割让自己的一部分利益,与自己未来全家全族都有可能下场不太好。

  这两者,孰轻孰重,他们还是能够分得清的。

  三是因为,在秦国此前便有商君变法的先例,又或者说传统。

  所以不管是文武百官,还是一众贵族公卿对于变法这种事情的接受与容忍程度其实都比较高。

  至少比起原来六国的那些文武百官、贵族公卿来说,他们秦国的文武百官、贵族公卿可以说是相当开明有远见的那种。

  四是因为,九级科举考核制度说到底也不过是给予最底层的普通黔首百姓另外一条向上晋升的通道罢了。

  而这样的向上晋升通道,现在秦国没有吗?

  当然是有的,那便是军功授爵制度!

  而既然他们能够容忍军功授爵制度这样的向上晋升通道存在,那么他们又如何无法容忍九级科举考核制度这样的向上晋升通道存在呢?

  从本质上来说,未来秦国的变法、新法,其实也不过是将军功授爵制度给换一个“名字”改叫做九级科举考核制度罢了。

  所以本来已有,换个“名字”的事情,他们自然不会极度抗拒、反对。

  五是因为,现在秦国刚刚大一统天下,真的是非常缺乏忠心于秦国的人才。

  因为官吏人手严重不足的原因,他们现在一个人基本都要干三到五个人的活。

  就这样都还有数十上百个人的活,被搁置在那无人处理,只能等待他们干完手上的活之后,再去慢慢去处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算想要吃掉属于最底层黔首百姓的那部分利益,他们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可以吃掉这部分利益。

  现在他们只想要赶紧培育出一些忠心于秦国的人才来帮他们分担一些工作,好让他们能够轻松一些。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国大部分的文武百官、贵族公卿对于接下来的变法、新法都是没有太大反对意见的。

  只是想要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能够从变法、新法之中,顺势获取到一些利益好处给自己罢了。

  至于其他诸子百家看到这一幕,也是心下艳羡。

  单凭这个新法变法,未来法家又足以兴盛三十年!

  难道法家于治国一道,便当真如此厉害且不可或缺吗?

  甚至有些诸子百家博士都在想着要不要吸纳一些法家的思想之言,补充到自家学派之中,以此来提高自家学派的竞争力与吸引力。

  毕竟从目前来看,不管是始皇帝嬴政,还是太子扶苏都对法家非常重视的。

  至于儒家的淳于越等一众博士,看到这一幕则是有些绝望。

  秦国未来要变法,则必然少不了法家。

  而少不了法家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未来秦国依然会以法家作为治国思想之主流。

  而以法家作为治国思想之主流的话,那么他们儒家想要动摇法家在秦国的地位,取代法家成为秦国治国思想之主流的可能性就更加小了。

  这样一来,不仅他们儒家学说无法得到更进一步的推广与传播,他们这些儒家之士也同样无法得到更进一步的重用。

  而他们这些儒家之士无法得到更进一步的重用的话,那么秦国真正的高官厚禄也将与他们无缘。

  而这,可以说是绝大部分的儒家之士都难以接受的。

  毕竟他们作为儒家博士,除了想要传承、推广自身学习的儒家学说,践行孔夫子提出的仁政、礼教之外,同样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学识来获得相应的名与利的。

  毕竟天下熙熙攘攘,谁不是为名利而来,为名利而去呢。

  如果他们真的不慕名利的话,那么今天他们就不会站在这里,与其他诸子百家一起向始皇帝兜售自家的学说,希望始皇帝能够采用他们学派的学说来治国了。

  最多就是他们会在名与利的外面,披上一层“德”与“礼”的外衣来,用来掩饰一下他们对于名与利的渴求。

  当然,真正不慕名利的儒家之士也不是没有。

  但是,不慕名利的儒家之士总归也要为儒家未来的生存与传承、发展考虑一下的。

  毕竟他们儒家与法家之间的关系,可与其他诸子百家不同。

  其他诸子百家即便占据了秦国治国思想的主流地位,也不一定大肆打压他们儒家,更加不会说灭绝他们儒家的道统。

  但是法家如果继续占据秦国治国思想主流地位的话,那么法家是真的会大肆打压他们儒家,甚至于是尝试灭绝他们儒家的道统的。

  毕竟像这样的事情,在秦国可是已经有过先例了的。

  昔日的商君是真正做过“燔诗书而明法令”这种令他们儒家之士愤怒到发指的残忍之事的。

  所以哪怕此前得到了始皇帝的保证,保证他们儒家与其他诸子百家学派在秦国都会有一席生存之地。

  但是淳于越等一众儒家博士也不敢将希望完全放在始皇帝的口头承诺上。

  所以即便是为了维护、保证儒家学说的传承与发展,他们也必须要继续和法家争上一争。

  但是争到现在,法家不仅通过太子扶苏革新了自己的学说,使得自己更加具有生命力与影响力,同时也更加得始皇帝的重视与重用,而他们儒家反而越发的遭人厌弃。

  这种争不过,辩不赢,只能够一步步看着自家学派学说渐渐走向落寞的情况,淳于越等一众儒家博士又如何能不感到绝望呢。

  现在他们只能将心中最后的一丝希望寄托在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以及天幕上的另一个“他们”身上了。

  按照他们这个世界过往发生过的事情来看,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应当就在这一、两年便会接触到他们了。

首节 上一节 341/5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